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危機和蕭條的現象以及此前發生的一系列事件

危機之前的經濟活動期

金融危機有其自身的發展順序,工業和商業蕭條也總是發生在以切實或明顯的繁榮景況為特點的經濟活躍時期內。很多事例表明,這種活躍期非常明顯,甚至引起了特別關注,連資深人士都嘖嘖贊嘆,并對未來的經濟發展做出了預測。

1825年7月6日,當英國大法官讀到國王的施政演說時,他談到議會頒布的政策能帶來的好處時,他這樣說道:

“國王陛下相信,議會頒布的措施會促進國家的全面興盛和日益繁榮。因此,在當下繁榮時期的開始之際,國王陛下高興地向各位表示祝賀。在上帝的庇佑之下,我們舉國上下都會變得繁榮富強。”

1825年2月,一位議員在談到英國的物質狀況時表示:

“英國正在充滿自豪、不動聲色地取得收獲,所有的成果都來自于播撒下的勇氣、執著和智慧的種子。”

同年12月,危機發生了。

1873年3月15日,《倫敦經濟學家》在對上一年的調查中寫道:

“整個德國和奧地利、葡萄牙及歐洲南部的工商業的發展突飛猛進,速度之快讓人難以置信。奧地利的發展讓人大為震驚。奧地利政府和立法機關不再像往年那樣經常過分牽制并阻礙新公司的成立。不僅如此,奧地利務實而又先進的改革精神成了其他國家的典范。多瑙河沿岸的所有發達國家都忙于將資本和勞動力投入到發掘深埋地下數百年的大量資源中,并設法從中獲利。”

1873年5月9日,維也納證券交易所關閉,此后便發生了嚴重的經濟危機,緊隨其后的是異常漫長的蕭條期。

1892年12月31日,K.G.Dun公司的每周貿易回顧報告(K.G.Dun&C·mpany‘sWeeklyReview·fTrade)中提出:

“經濟最為景氣的一年在今天結束了,這無疑是對今后經濟發展的有利暗示。”

1893年出版的一本書中附有對克萊門特·朱格拉(M.ClementJuglar)關于美國危機的部分文章的翻譯樣本,該文章的譯者索恩先生(Mr.DeC·urceyW.Th·rn)說:

“然而,對美國國庫監督(C·mptr·ller·ftheTreasury)的銀行利潤分析表明,與需求(貸款和貼現)相比,可利用資源(資本、儲蓄、剩余和未分利潤)的形勢良好,并呈逐漸增長態勢。這種態勢與其他的繁榮跡象相結合,正說明對繁榮時期經濟穩定發展的預測是正確的。”

發生在1893年5月的那次危機,眾所周知就是這樣。

前期的征兆

經濟危機發生之前的征兆十分明顯。一些征兆同時發生,而另一些則因時而異。它們發生的順序大致如下:

·起初,先是特殊商品的價格上漲;接著,其他商品價格在一定程度上也開始普遍上漲;之后是房地產價格,其中包括已開發和未開發。

·企業活動頻繁,成立了很多能夠生產出有利于提高產量和改良技術的產品的新企業,如制造廠和高爐、鐵路和輪船等,它們都需要將流動資本變為固定資本。

·貸款利率略高的情況下,貸款需求依然旺盛。

·勞動力價格上升,并保持在良好水平。

·私人和公共支出大肆增長。

·投資狂熱,商業中的不正當行為增加,很多投資者從中受害。

·“最后,貼現和貸款極度膨脹,導致利率上漲;實際工資水平上升,但同時頻繁發生罷工事件,很難聘用到足夠數量的勞動者。”

以上很多趨勢都是經濟景況的真實寫照。只有當過度發展時,即當某些產品的生產設備創造出來,以及這些設備帶來的生產,與其他產品的生產設備產生矛盾,且投機取代了更為正當的經營手段時,以上的趨勢便成了災難的征兆。

尤為困擾人們的是,在危機發生之前的一系列事件以及在經濟愈發景氣的任何時期里,不同領域的經濟活動和價格的增長大為不同。某種或某些特殊產品的價格會率先上漲,接著其他產品的價格開始上漲。經濟活動和價格的增長體現得最為顯著的產品,其產量通常會在最短時間內因人為意志而上升或下降,如煤、鋼鐵及木材,或該產品能夠提供新的便利或滿足人們新的奢侈需求。食品價格的變化不大,尤其是所謂的生活必需食品的價格。食品價格的波動受自然因素影響很大,如降雨量和熱量,但它們不受人為因素的控制。危機之前的時期里發生了很多產品價格下降的事例。

在危機之前的時期,工廠、高爐、輪船及鐵路系統的固定資本增長速度高于食品、服裝、等生活必需消費品。

因此,繁榮是每次危機或蕭條不可或缺的前奏。繁榮刺激了大量的揮霍行為,并使奢華的生活和大肆消費變得名正言順。

人們應該注意到,價格攀升和經濟活動通常在危機來臨前的幾個月甚至一、兩年內達到頂峰。商品價格和需求的波動也很可能足以給人們以警示。之后的幾年顯然是從價格高峰到危機發生的漫長間隔時期。

追溯幾次危機之前鋼鐵價格的變動情況是很有趣的。

1825年12月發生危機之前,英國的鋼鐵價格在該年的第一季度達到了最高點。

1836-1837年發生危機之前,英國的冶煉鋼鐵的價格和產量在1836年第二、三季度都達到了頂峰。

1847年4月和10月發生危機之前,英國的冶煉鋼鐵價格在1845年第三季度攀升至最高點,且其產量大幅增長,于1847年達到最高產量。蘇格蘭生鐵價格在1845年第二、三季度達到頂峰。顯而易見,價格上漲的原因是人們對設施建設的需求過高。

1873年12月的危機發生之前,美國的鐵路建設在1871年達到巔峰,生鐵價格在1872年12月漲至最高點。

對于1857年英美兩國的危機以及1866年的英國危機而言,其發生之前似乎沒有給人們多少警示。從這兩次危機可以明顯看出,企業經營失敗的嚴重性會加快其破產。

危機是伴隨經濟活動減少、價格下跌而發生,還是延遲一段時間再發生,這一點是根據不同情況而定的,尤其要看令人警覺的破產或其他摧毀信心的事件是否會發生;銀行及信貸機構是否強大,它們是否能夠繼續支持依靠貸款而生的諸多企業;還要看消費增長帶來的新需求的狀況,等等。

危機和蕭條時期的現象

重大銀行業或公司倒閉,或是某個公司的欺詐行為被曝光進而引起廣泛關注,通常都是危機發生的通常標志。緊隨其后的便是金融業界的普遍恐慌。銀行開始儲存貨幣,拒絕放貸。處理各項事務的既定秩序霎那間土崩瓦解,因為在該秩序中,商業的大量交易要依靠信貸完成,并且這種秩序的維系依賴于人們的信心。

銀行發生擠兌后,通常會中止現金支付。證券和商品的持有者無法將它們賣掉,除非承擔巨額的損失。買方和賣方、借方和貸方之間的關系發生了變化,而且僅通過描述價格的大幅受挫和利率的異常上漲,是不足以解釋這種變化的。更確切地說,他們之間的正常交易是戛然而止。除非等到這股風暴結束,否則他們根本不會進行任何交易。

僅僅考察恐慌或危機中頻頻發生的物價變化是不夠的。商品銷售身處的特殊環境以及每天動蕩不定的銷售量,都無法為考量其實際價值提供可靠信息。出人意料的經營失敗一定會頻繁發生,人們在受到第一次震懾之后,會普遍感到迷茫,并隱約對經濟是否會發生動蕩產生懷疑——這種心理狀態無人可以幸免。

當人們漸漸冷靜下來并充分了解真實情況的時候,也就到了危機的末期。如果造成紛亂的因素不是那么根深蒂固,經濟就會像過去一樣繼續發展,盡管程度會被嚴重削弱。反之,那么蕭條時期就會降臨了。

危機與蕭條時期之間沒有明顯的界限,但兩者會有顯著不同的表現。危機的主要特點是,銀行和銀行家們陷入困境,因為他們的職責是按人們的需求來支付現金,環境的變化會讓他們受到突如其來的影響。而蕭條時期里因為破產時有發生,商人和制造商的困境會相對顯著一些。

可以看出,就危機年份的負債超出之后兩年蕭條年份的負債的百分比而言,銀行破產負債幾乎是商業、制造業等破產負債的12倍(827%與71%)。

將1866年與之后兩年即1867、1868年的蕭條時期英國不同行業的破產情況做比較,我們就可以看出,危機年份的銀行破產情況仍然多于蕭條時期。如果不列出危機發生年份的數據,而是按照危機實際發生的周或月份來做比較,兩個時期的差異將更明顯。

蕭條時期的一些特征與危機時期是一樣的,在這兩個階段,大規模的破產現象都會發生。不同的是,危機會使得人們無法獲得貸款,也無法出售資產,無論借款人的信用級別如何,或資產出售者擁有多少資產要出售。危機后期發生破產是因為資產價值明顯縮水,借款人很可能喪失了償債能力。與危機發生前相比,危機中價格的整體水平更低,因而整個經濟體系,不僅是信用機制,還包括工業和貿易,都運轉失常。貿易和制造業活動停滯下來,工資水平下降,失業人數上升,資產價值繼續縮水。人們不再購買任何資產,或將錢投資到任何形式的公司中,因為購買者和投資者都不知道當前的價格水平是否跌到了最低點。人們也不再借貸,因為一方面來講,那些最稱職的交易人員或是行業不敢將借貸資本用于拓展新業務或是發展已有業務;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貸方擔心貸款會就此石沉大海。結果,大量貨幣閑置,利率隨蕭條發展而降低,但原因并不在于貨幣量充足,而是在于人們只愿承擔個別風險,而且也沒有新的公司成立。

蕭條時期的景況與危機之前的情形恰好相反。危機發生前的特點可以比作飛機起飛,而蕭條時期的特點便是飛機降落。為了弄清蕭條時期景況何時會變得最糟,對每次蕭條期的調查都必不可少。與危機時期相同,在蕭條時期里,情況是不會突然好轉的,而是會悄然到來,發揮著刺激經濟的作用,最終一定會使經濟得到恢復。

統計顯示,蕭條時期中,企業活動低迷和就業低迷的實際情況,要明顯比人們通常所預期的樂觀。卡洛爾·萊特(Carr·llD.Wright,美國馬薩諸塞州勞動局局長)為準備1886年的報告所做的調查顯示,1885年1月至6月里,該地區建筑工程的數量僅平均下降了7%。5%的工程完全閑置,5%的工程處于偶爾閑置的狀態。農業、貿易、運輸業、以及機械和采礦業中的就業人數的減少量與制造商的減少數量相同。實際的百分比很可能會較高,而且人們應該認為這次蕭條至少在美國不是最嚴重的。然而,當我們意識到這個百分比反映了數百萬人口的失業情況時,它的嚴重性就會更加突顯了。

在美國鐵路服務系統中,各個階層的鐵路員工人數在1893年為873,602,到1894年下降到779,608,下降了10.75%,每英里的鐵路員工數從1893年的515跌至1894年的444,下降了13.78%。1879年是英國自1873年蕭條之后最艱難的一年。在這一年里,英國的某些典型商業部門的失業率很高。根據英國工會的統計數據,鑄鐵鑄造者學會(Ir·nF·unders’S·ciety)的失業率達到了22.3%,工程師聯合會(AmalgamatedS·ciety·fEngineers)的失業率為13.3%,木匠與工匠聯盟(AmalgamatedS·ciety·fCarpentersandJ·iners)的失業率為7.6%。

我們一定要意識到,百分比雖然反映了就業率的下降,但并不能說明經濟紊亂的程度。發生的動蕩大體上可以描述為必需品的價格根據供給量的多少而發生變化。圖克(Th·masT··ke)在其所著的《價格史》一書中推測,英國收成下降率從1/6上升到1/3,從而導致谷物價格的上漲率從100%升至200%。因此,從另一方面來講,剩余產品的價格控制著全部產品的價格。

如果忽視蕭條期之前生產設備數量的大幅增加,我們對蕭條的分析就不會完整。從生產設備供給的增長可以看出生產設備的增加,增加的數量遲早會用于滿足消費需求的增長。如果進行深入調查,我們也會發現,生產設備數量的增加產生的影響是導致經濟活動和就業差異的一個關鍵因素。我們在將繁榮和蕭條的不同活動期進行對比時就會注意到這種影響。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吴江市| 宝坻区| 海晏县| 吴江市| 怀来县| 白朗县| 志丹县| 九寨沟县| 夏津县| 遂昌县| 化德县| 阿克陶县| 华蓥市| 岱山县| 井研县| 固原市| 民权县| 景谷| 绿春县| 无为县| 韶关市| 乌什县| 威海市| 红桥区| 屯昌县| 翼城县| 耒阳市| 延安市| 西和县| 定襄县| 武鸣县| 汉寿县| 汝南县| 永顺县| 茌平县| 德州市| 万年县| 泰州市| 赤峰市| 综艺| 延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