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巧妙用智子受于天
皇太極一生,為他生育子女的后妃共有十五名,其中地位最顯貴的是崇德元年冊封的“五宮”。布木布泰嫁給皇太極后,雖然感情甚篤,深受寵愛。然而,布木布泰的肚子不太爭氣,一連三胎,生了三個女兒。在重男輕女的封建時代,這自然會被認為是“無能”的一種表現。天聰八年(1634年),布木布泰的姐姐海蘭珠嫁過來后,于崇德二年(1637年)就為皇太極生了一個男孩。皇太極異常高興,頒布清朝第二道大赦令,欲立海蘭珠所生皇子為嗣子繼承皇位,并在崇德殿舉行了隆重的慶典。
皇太極移情別戀,無疑對布木布泰是一個嚴重的打擊。皇太極以政務繁忙為托辭很少臨幸永福宮了。人世間最真摯的情誼,莫過于夫妻相悅。人世間最痛苦的事,也莫過于夫妻相離。漫漫長夜,幽幽深宮,莊妃輾轉反側,難以成眠。她讓侍女蘇麻喇姑取來古箏,彈奏起李冶的《相思怨》: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無畔。
攜琴上高樓,樓虛月華滿。
彈得相思曲,弦腸一時斷。
相思是痛苦的,有時也是甜蜜的。勞碌一天的皇太極正在宮中散步,深夜中如泣如訴的琴聲在他的心中引起了共鳴,他尋聲來到了永福宮。這一夜,他就住在了永福宮。
崇德二年(1637年),布木布泰再次懷孕。此時的莊妃為扭轉被動局面,絞盡腦汁,進行了一番精心策劃:她將珍珠寶石藏于紗裙內,漫步于宮廷中。珍珠在宮燈照耀下熠熠發光,宮女們見身懷六甲的莊妃身上有吉祥光環纏繞,驚異不已、互相轉告,越傳越神,很快傳至了皇太極的耳中。
崇德三年正月,皇太極專為此事來看望即將臨盆的莊妃。對皇太極的關懷,莊妃感激不已。莊妃又急中生智,編造了一段夢中神話,說有一神人抱一男孩交給她。此事可顯露莊妃的膽識,如果生了女孩,她也沒有欺君之罪,因為是說夢。如果生皇子,這個編造的夢作用就大了。事有湊巧,第二天莊妃臨產,果真生下一男孩,即福臨。
此時的莊妃芳年25歲,她編織“子受于天”的神話,在“君權神授”觀念統治人們思想的時代,對于提高自己地位和所生皇子的地位無疑會產生重要作用。
福臨降生時,正值宸妃海蘭珠生的皇八子剛剛夭折三天,哀痛之中的皇太極精神上得到了些許安慰,從此,對莊妃更是寵愛有加。除經常臨幸永福宮外,還就一些軍國大事向莊妃求謀問計。莊妃非常細心,就是皇太極不到永福宮來,她在擁衾就寢時,仍要挪勻出一半被子,時刻等待皇太極的到來。皇太極每每見此情景,都心花怒放,笑意寫在臉上。
這時的莊妃,雖然還是“妃”,五宮“排位在”皇后之后。但她在皇太極心中的位置,卻比姑姑孝端文皇后還要重要。這里固然有她比姑姑孝端文皇后年輕的緣故,但更主要的是她的聰明。
(二)莊妃杯酒智降明臣
有了皇帝的恩寵,自己又富有聰明才智,布木布泰在復雜的政治環境中,顯示出了超強的政治手腕。布木布泰的政治才能,首次展現在收編明朝降將洪承疇上。
皇太極稱帝后,在滿洲八旗的基礎上,增設了蒙古八旗和漢八旗,軍事力量日趨強大。松山之戰,皇太極的長子豪格大獲全勝,并活捉了明朝薊遼總督洪承疇。洪承疇被俘的消息傳來,皇太極特別高興,命速押往盛京,囚禁在三官廟。清廷上下一片殺聲,諸大臣貝勒議論紛紛:“不殺洪承疇,何以慰松山死難將士英魂。”
皇太極專門為此升殿,面對諸王、貝勒、大臣,徐徐道來:“身為大將,重要的是一忠二勇。洪承疇臨危受命,挺身而出,報效他的主子,不可謂不忠;他困守松山孤城半年,數次冒險突圍,不可謂不勇;他善于用兵,是難得的將才;他帶兵多年,多地為官,對全國和明朝廷的情況都十分熟悉,是我們南下的活地圖。我等了他幾十年,今天終于等到了他。他若萬死不肯降,那是我大清無福。”諸大臣貝勒覺得言之有理。不再反對。況且,這也是為了大清基業,只好讓步。
洪承疇被押上崇德殿,他雖然滿臉疲憊,卻不掩堅毅之色,復雜的表情,分辨不出是憂是愧。侍衛喝令他跪下,洪承疇昂然不動,一派忠義千秋的氣慨。皇太極看在眼里,心中非常高興。由此也更堅定了勸降洪承疇的決心。
皇太極單刀直入:“洪總督飽讀經書,胸藏錦繡,難道不知道‘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的道理?”然后,脫下自己的貂皮大衣,親自給洪承疇披上。洪承疇把貂皮大衣揮之地上,正色說道:“洪某受大明厚恩,只知有死,不知有降。今只求一死,以報明皇恩遇,絕不會做遺臭萬年的小人。”皇太極親自勸降不成,又特命范文程負責繼續勸降。
范文程,字憲斗,盛京人。頭腦聰敏,極善言辭,早在太祖努爾哈赤時即被重用,是努爾哈赤和皇太極不離左右、運籌帷幄的謀士。范文程知道一般勸降,不外兩招:一是脅之以死,二是誘之以利。對洪承疇,第一種顯然用不上,他一心求死,面對屠刀毫無懼色。第二種,他也不為所動。于是,范文程千方百計尋找洪承疇的弱點,以便加以利用。很快,他收買了洪承疇的仆人金升。金升獻計說:“我家主人賦性沉毅,爵祿不能動其心,刀斧不能動其志。唯有見到美女。或可動其心志。”范文程立即每天安排十幾個美女去侍候。幾天下來,仍不見效果。一籌莫展的范文程這時真的失望了。情出無奈,范文程稟明皇太極,建議放棄規勸。皇太極內心不快,面露為難之色。
莊妃在一旁看見,便試探性地說:“這個人不肯投降,殺掉就算了。”皇太極道:“這洪承疇是明朝的大才子,文武兼備,我大清想得明朝天下,此人日后必有大用。”莊妃見皇太極勸降態度如此堅決,轉身向范文程問道:“這洪承疇不知有何特性,我們應該對癥用藥。”“我們脅之以死,誘之以利,曉之以理,這幾套他都不吃。據說這洪大人嗜酒好色,這些天我們每天都派十幾個美女服侍,但洪承疇仍不心活意改。這個人還有潔癖,房梁灰塵掉在衣服上他就趕緊擦掉。”范文程說到這里,莊妃眼睛一亮,微微一笑。說者無意,聽者有心。莊妃從這一細節斷定:洪承疇必不想死。對一襲敝衣猶愛惜如此,豈是心如古井,一心赴死的人所為?
莊妃主動請纓,勸降洪承疇。她回到宮中藏酒閣,取出一瓶家藏老酒,換了一身宮女打扮,來到洪承疇跟前。
“你就是大明朝的薊遼洪總督嗎?”
嬌婉清脆的聲音傳入耳鼓,洪承疇心里一顫。抬眼望去,只見一位、絕艷無比的宮女站在面前,嫣然一笑。這勾魂攝魄的一笑令洪承疇心猿意馬,想入非非。他屏息斂神,不由自主地隨口問道:“你是誰?來此何干?”
“聽說洪大人一心殉國,心中敬佩,前來拜望。特備家藏老酒,為您送行,不成敬意。”莊妃接著問了一下被俘情形,又關切地問了家中妻小情況。喚起洪承疇對家人的思念。自從被俘以后,洪承疇一心赴死,滴酒未沾。今天,聞到這上等酒香,不知什么原因,他酒癮大發。再也經受不住誘惑,拿起酒瓶,“咕咚、咕咚”,連喝幾大口,頓覺甘冽醇香,沁入心肺,不禁贊道:“好酒!”
這一口酒,勾起了他滿腹愁腸,對生的留戀和對家人妻小的思念以及對美酒的渴望。想他率兵十三萬出關,如今全軍覆沒,依崇禎一貫作風,極有可能被滿門抄斬。即使不殺,妻女也會被發配為奴,或被充作官妓。只怕是戰敗的消息一傳到京城,皇上一怒,家中老小已走在他前面了。想到這里,在莊妃家酒的作用下,洪承疇臉色紅潤,嘆聲不息。
莊妃見情插話:“聽說大明皇帝心狠手辣,不許臣子戰敗,戰敗就要殺戮全家?勝敗豈不是兵家常事嗎?”“其實,不怕死不一定就是英雄。”莊妃繼續說道“小女子認為,忠君愛民,愛民比忠君更重要。一則君只有一個人,或賢或愚;或仁或茍,全然沒有標準。百姓黎民千萬,大多善良安分。因此,真英雄寧可負君,不可負民。如今遼東一帶,戰火連連,民不聊生,試問以己忠君之名與遼東百萬生靈身家性命相比,孰輕孰重?洪大人只顧一己忠烈之名為君捐軀,于國何補,于民何益?”
洪承疇對莊妃“民為貴,君為輕”的見解肅然起敬,傳統的儒家“生死事小,失節事大”的觀念在他心中開始動搖。莊妃見時機成熟,便暴露自己真實身份。之后,話鋒一轉,直奔主題。我家皇帝并非想要明室江山,所以多次修書與明帝議和。遺憾的是崇禎昏庸,聽信讒言,屢屢與大清發動戰爭。如果洪大人暫時降順大清,為我大清皇帝主持和議,使兩國罷兵,和平共處,這豈不是蓋世之功嗎!洪大人可先作一密書,報知明廷。現在大明朝廷內亂相尋,得知大人為國調停,斷不至與大人妻妾子女為難。那時,家也保了,國也報了。將來兩國議和成功,大人在清固可,回明亦可,這豈不是兩全之計嗎?
一席話,使洪承疇茅塞頓開,心悅誠服,甘當貳臣。
從此,洪承疇投降了大清,剃了頭,結一條小辮,穿著大清皇帝賜給的頂戴花翎、黃段馬褂。清太宗又拜他為大學士,抽空就找他談論明朝的政教、禮制、風俗、軍制等,常常賜他禮物和美女,與范文程的寵遇差不多,使他不由得感激萬分。
當時的明朝皇帝崇禎,還以為洪承疇為國捐軀,大為痛悼,輟朝三日,賜祭十六壇,并命在都城外建立青祠,于巡撫邱民仰等一般忠臣并列青祠。崇禎帝親制祭文,擬入祠親祭。朝廷正緊鑼密鼓隆祭洪承疇時,洪承疇的密書傳到朝廷,崇禎讀罷,長嘆一聲,始命罷祭,結束這出鬧劇。崇禎見信中有“勉圖后報”之言,遂不去追究洪承疇家眷,對松山戰敗逃回的將士,也一概不問。
松山大敗,錦州陷落,使明朝經營了二十多年來的寧錦防線全部崩潰。1642年10月,皇太極又乘勝發兵河北、山東,攻破了三府、十八州、六十七縣,共八十八座城鎮。當時,老百姓砸鍋獻鐵做炮彈支援明軍,但明朝的地方官,卻依舊只知飲酒作樂、粉飾太平、虛奏捷音、欺蒙朝廷。明朝君昏臣暗到如此地步,再若不亡,天理何在?天道何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