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章 紅玉米

玉米地的“異類”

入秋的風(fēng)裹著曬谷場的麥香,吹得李凱相機(jī)背帶微微晃。他原本是去王大爺家借竹編工具,路過村東頭的玉米地時,眼角突然撞進(jìn)一抹亮紅——幾株玉米稈在青紗帳里格外扎眼,穗子上的顆粒像浸了胭脂,在陽光下泛著瑪瑙似的光。

“王大爺,您這玉米咋是紅的?”李凱快步湊過去,相機(jī)鏡頭不自覺對準(zhǔn)那抹紅。玉米地邊,王大爺正蹲在壟溝里拔草,粗糙的手捏著雜草根,聞言抬頭瞥了眼,又低下頭繼續(xù)忙活:

“老品種了,叫‘胭脂粒’,產(chǎn)量低得很,要不是我爹臨終前攥著我手說‘別斷了種’,早沒人種了。”

李凱蹲在玉米稈旁,指尖輕輕碰了碰紅玉米粒,觸感比普通玉米更緊實。

他想起讀中學(xué)時,每年暑假幫家里收玉米,偶爾能在幾十穗里找出一兩穗泛紅的,那時只當(dāng)是玉米“曬紅了臉”,隨手就混在普通玉米里剝了煮,沒覺得多特別。可現(xiàn)在透過鏡頭看,這紅得透亮的顆粒,像藏在地里的寶石,比城里超市里包裝精美的水果玉米還耐看。

“小時候我家也出過這紅玉米,”李凱一邊調(diào)整相機(jī)角度,一邊跟王大爺搭話,“當(dāng)時覺得沒啥,現(xiàn)在拍出來才發(fā)現(xiàn),這顏色比啥濾鏡都好看。”鏡頭里,紅玉米穗子垂在青稈上,風(fēng)一吹,穗須飄起來,跟旁邊金黃的玉米形成鮮明對比,倒像是幅撞色的畫。

王大爺直起身,捶了捶腰,看著那幾株紅玉米嘆了口氣:“好看頂啥用?去年收了一筐,拉到縣城集上,人家都以為是壞了的,問都不問。最后全晾成干玉米,給家里的雞當(dāng)飼料了。”他伸手掰下一小截紅玉米穗,遞過來,“你嘗嘗,比普通玉米甜,就是顆粒小,剝著費勁。”

李凱接過穗子,用右手指甲掐下一顆玉米粒,放進(jìn)嘴里。清甜的味道在舌尖散開,還帶著點陽光的暖意。

他突然想起穿越前在城里超市看到的“彩色玉米”,一小包就要十幾塊,說是“進(jìn)口品種”,可論味道,還不如手里這顆土生土長的“胭脂粒”。

“大爺,這玉米要是拍成視頻,說不定有人喜歡。”李凱眼睛亮了亮,腦子里冒出個念頭——上次拍爺爺巡山,“山里人”因為屋頂修補(bǔ)法留下評論;這紅玉米藏著老輩的念想,說不定也能勾起有人的回憶,甚至能賣出不一樣的價。他想起穿越前刷到的“鄉(xiāng)村文創(chuàng)”,有人把老品種作物做成伴手禮,既賣了錢,又保住了品種,說不定這紅玉米也能這么做。

王大爺卻擺了擺手,語氣里滿是不相信:“別瞎折騰了,城里人大魚大肉吃慣了,誰稀罕這老玉米?再說了,就這幾株,不夠塞牙縫的,拍了也白拍。”他收拾好草筐,準(zhǔn)備往家走,“你要是喜歡,等熟了摘兩穗回去煮著吃,別指望靠它做啥文章。”

李凱沒放棄,跟著王大爺往家走,相機(jī)還掛在脖子上,剛才拍的紅玉米素材在腦海里打轉(zhuǎn)。他想起爺爺說的“山里的東西都有靈性”,這紅玉米不就是嗎?它守著老輩的囑托,在產(chǎn)量至上的年代里沒被淘汰,本身就是個故事。要是能把這故事拍出來,再加上它獨特的顏色和味道,說不定真能成。

“大爺,您家就種這幾株嗎?”李凱追問,“要是多種點,比如種成一片,用無人機(jī)拍下來,說不定能當(dāng)風(fēng)景看。”

他想起穿越前見過的“稻田畫”,用不同顏色的水稻種出圖案,吸引游客打卡。杏花村要是種一片紅玉米,再搭配普通玉米種出圖案,等成熟時從天上拍,肯定特別壯觀。到時候不僅能賣玉米,還能吸引游客來村里玩,一舉兩得。

王大爺腳步頓了頓,看李凱的眼神多了點詫異:“種一片?那得占多少好地?這玉米畝產(chǎn)比普通玉米少一半,種多了賠本。”他這輩子跟土地打交道,只認(rèn)“產(chǎn)量”兩個字,從沒想過玉米還能當(dāng)“風(fēng)景”。

“可要是能吸引游客來,賣門票、賣玉米,說不定比種普通玉米掙得多。”李凱跟在后面,越想越覺得可行,“而且這是老品種,是您爹傳下來的,要是能保住,往后村里娃也能知道,咱杏花村還有這么特別的玉米。”

王大爺沒說話,走到自家院門口時,突然回頭看了眼村東頭的玉米地,那幾株紅玉米在青紗帳里若隱若現(xiàn)。過了會兒,他才慢悠悠地說:“你要是想拍,就拍吧,別耽誤我種別的地就行。”說完,就推門進(jìn)了院。

李凱站在門口,心里一陣高興。他掏出手機(jī),翻出剛才拍的紅玉米照片,越看越覺得有潛力。他想起“山里人”的評論,想起爺爺說的“手藝要有人認(rèn)”,這紅玉米不也是一種“手藝”嗎?是老輩人跟土地打交道的智慧,得有人把它拍出來,讓更多人看見。

下午,李凱又去了玉米地,這次帶了三腳架,想拍點更細(xì)致的素材。他蹲在玉米稈旁,拍紅玉米粒的特寫,拍風(fēng)吹過玉米穗的樣子,還拍了王大爺上午拔草的壟溝。陽光落在紅玉米上,顆粒像撒了碎紅鉆,好看得很。

拍著拍著,三嬸提著菜籃子路過,看見他蹲在玉米地邊,就笑著喊:“李凱,又拍你那手機(jī)呢?這玉米有啥好拍的,又不能當(dāng)飯吃。”

李凱站起身,舉著相機(jī)給三嬸看:“三嬸,您看這玉米是紅的,好看不?說不定能賣錢呢。”

三嬸湊過來看了眼,撇撇嘴:“好看有啥用?我年輕時也見過,不頂餓。你還是趕緊找個正經(jīng)活干,別總琢磨這些沒用的。”說完,就提著籃子走了。

李凱沒在意三嬸的話,繼續(xù)拍。他知道,現(xiàn)在村里肯定還有人不理解,但只要他把視頻拍好,把紅玉米的故事講好,總有一天會有人認(rèn)可。

就像爺爺修補(bǔ)屋頂?shù)姆ㄗ樱腥藭驗樗肫鹱约旱臓敔敚贿@紅玉米,也一定會有人因為它想起老家的味道,想起老輩的故事。

夕陽西下時,李凱才收拾好相機(jī)往家走。手里的相機(jī)里存滿了紅玉米的素材,心里也裝滿了期待。

他想起穿越前的日子,每天為了生計奔波,從沒想過自己會為了幾株紅玉米這么上心。可現(xiàn)在,看著這些帶著鄉(xiāng)土氣息的畫面,他突然覺得,這樣的日子才踏實,才值得。

回到家,爺爺正在院子里編竹筐,看見他回來,就問:“今天去哪了?相機(jī)都快掛你脖子上了。”

李凱把相機(jī)遞過去,翻出紅玉米的照片:“爺爺,您看這玉米,是王大爺家的老品種,紅的,特別好看。我想把它拍成視頻,說不定能賣錢,還能保住這品種。”

爺爺接過相機(jī),瞇著眼睛看了半天,突然說:“這玉米我小時候見過,你太爺爺也種過,后來因為產(chǎn)量低,就沒人種了。”他把相機(jī)還給李凱,“要是能保住,也行,別讓老輩的東西斷了根。”

得到爺爺?shù)恼J(rèn)可,李凱心里更有底了。他坐在石磨旁,開始琢磨視頻的配文。

他想把王大爺?shù)墓适隆⒓t玉米的來歷都寫進(jìn)去,讓看視頻的人知道,這不是普通的紅玉米,是杏花村的念想,是老輩人的牽掛。

夜色漸濃,果園小屋的燈亮了起來。李凱坐在電腦前,開始整理下午拍的素材。屏幕上,紅玉米在陽光下泛著光,王大爺?shù)膲艤险R齊,風(fēng)里帶著玉米葉的清香。

他知道,這條視頻可能還是只有幾個贊,但只要能有人像“山里人”那樣,從鏡頭里認(rèn)出這紅玉米,想起自己老家的老品種,就夠了。

他想起爺爺說的“急不得”,慢慢剪著視頻,心里滿是期待。他相信,這紅玉米的故事,總會有人愿意聽;杏花村的日子,總會有人愿意看。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台县| 皋兰县| 徐汇区| 崇礼县| 固镇县| 永福县| 曲水县| 苏尼特右旗| 二手房| 惠安县| 松滋市| 汝南县| 商城县| 通城县| 卢龙县| 江都市| 博野县| 大埔区| 当雄县| 黄浦区| 从江县| 怀集县| 平阳县| 鲁甸县| 昆明市| 汤原县| 新营市| 马山县| 洛阳市| 合山市| 延寿县| 酉阳| 清远市| 广灵县| 义马市| 西安市| 新巴尔虎左旗| 扎囊县| 仙游县| 黄陵县| 台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