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雞樅是上天的禮物
- 杏花村:李凱和他的非遺直播往事
- 凡人小飛
- 2112字
- 2025-08-25 03:19:29
雞樅的痕跡
一場透雨下到后半夜才停,清晨的山霧裹著泥土的腥氣,從窗縫鉆進果園小屋。
李凱是被院角竹筐倒地的聲響驚醒的,推開窗就看見爺爺扛著柴刀站在院門口,褲腳沾著濕泥,煙斗冒著細煙:“雨停了,上山看看?!?
他摸出相機揣進懷里,左手還戴著阿婆給的藍頭巾,昨晚整理巡山素材到深夜,指尖還留著鍵盤的酸麻。
跟在爺爺身后往山里走,雨后的山路滑得很,每走一步都要踩著路邊的草根才穩當,爺爺走在前頭,柴刀時不時撥開擋路的枯枝,“咔嚓”聲在霧里傳得很遠。
“雨一透,山貨就該冒頭了。”爺爺突然停下腳步,彎腰扒開路邊一叢青蒿,泥土里露出幾縷白色的菌絲,像撒在土里的細棉線。
他蹲下來,指尖輕輕碰了碰菌絲,又湊到鼻尖聞了聞,“是雞樅的味,就是還太嫩。”
李凱趕緊舉著相機湊近,鏡頭里的白菌絲沾著水珠,在晨光里透著亮。
他想起小時候跟著爺爺采雞樅的日子,那時總是等雨停了就往山地田埂跑,一叢叢肥嫩的雞樅頂著白傘,藏在草叢里,扒開就能看見胖乎乎的菌柄,每次采兩大窩,回家撕成條,撒點鹽和辣椒粉,香得能多吃兩碗飯。
“能挖嗎?”他忍不住問,右手已經下意識地摸向身后的竹籃——昨天特意跟爺爺要了個小竹籃,就是想著萬一遇到山貨能裝。
爺爺卻直起身,把青蒿又蓋回原處,拍了拍手上的泥:“不能挖。你看這菌絲,稀稀拉拉的,不是一大窩,而且沒長熟,挖了可惜?!?
他指著不遠處的山神廟方向,“這是山神賞的,得等它長夠了日子,湊成了群,才能動?!?
李凱愣了愣,鏡頭還對著那叢青蒿。他記得小時候采雞樅,爺爺也總說要等“湊成了群”,那時只當是老人的講究,現在看著泥土里細細的菌絲,突然懂了——
山里的東西都有規矩,就像爺爺說的樹有靈性,雞樅也得順著它的性子來,沒長好就挖,不僅吃著不香,往后這地方怕是再也長不出雞樅了。
他沒再提挖雞樅的事,只是把相機調近,拍下那些白菌絲的特寫,水珠在菌絲上滾來滾去,像撒了把碎鉆。
爺爺在旁邊看著,突然說:“你小時候,第一次采雞樅,把沒長開的小菌子全拔了,回家被你太爺爺罰站了半個時辰?!?
李凱忍不住笑了,鏡頭晃了晃,“我記著呢,太爺爺說我‘糟踐東西’,還說雞樅是‘山珍’,得等它把傘撐開了才好吃?!?
他想起太爺爺的樣子,也是個沉默的老人,跟爺爺一樣愛扛著柴刀巡山,只是走得更慢,總愛蹲在田埂上跟莊稼說話。
“你太爺爺懂山?!睜敔斖嚼镉肿吡藥撞剑劬Χ⒅孛?,像在找什么,“他說雞樅跟螞蟻是伴,有雞樅的地方,底下準有螞蟻窩,你不跟它們打招呼,就別想采到好菌子。”
正說著,爺爺又在一棵老梨樹下停住,這次扒開的是一叢蕨類植物,底下的泥土里,幾縷更粗的白菌絲纏在一起,比剛才那叢密多了。
爺爺的眼睛亮了亮,卻還是沒動手,只是用柴刀在旁邊的石頭上劃了道淺痕:“這窩能成,過三天再來,差不多就長開了?!?
李凱趕緊把那道石痕也拍進鏡頭,石頭是青灰色的,上面的劃痕歪歪扭扭,像個小小的記號。
他突然覺得,這山里藏著太多爺爺和太爺爺留下的記號,那些劃過石頭的痕跡、跟古樹說的話、等雞樅長熟的耐心,都是山里人的規矩,是沒寫在書里的學問。
往回走的時候,霧漸漸散了,陽光穿過樹葉的縫隙,在地上投下斑駁的光影。爺爺走得比來時慢,時不時回頭看那些做了記號的地方,像是在跟雞樅約定下次見面的時間。
李凱跟在后面,相機里存滿了畫面:泥土里的白菌絲、石頭上的淺痕、爺爺彎腰扒開草叢的背影,還有清晨山里的霧氣和鳥鳴。
路過放羊阿婆的家門口時,阿婆正坐在門檻上編草繩,看見他們就笑著招手:“是不是去看雞樅了?我家那口子昨天說,后山溝里出了好幾窩呢?!?
爺爺點點頭,從兜里摸出旱煙袋,阿婆趕緊遞過火柴:“別太早挖,今年雨水好,讓它們多長幾天,才夠鮮。”
“知道?!睜敔旤c燃煙斗,煙霧裹著笑,“等采了,送你兩斤。”
李凱站在旁邊,舉著相機拍下這一幕,阿婆的草繩編得又勻又緊,爺爺的煙斗冒著煙,陽光落在他們身上,暖得像剛才山里的晨光。
他突然想起昨天剪輯巡山視頻時加的配文,現在覺得還該再加一句——杏花村的日子,不僅慢,還藏著跟山的約定,跟菌子的約定,跟每一個日子的約定。
回到家,李凱把相機里的素材導進筆記本,盯著那些白菌絲的畫面發呆。他沒急著剪輯,而是找出紙筆,在本子上畫了個簡單的地圖,標注出今天找到雞樅的地方,還有爺爺劃了記號的石頭。
他想,等三天后再來拍,拍雞樅從菌絲長成胖菌子的樣子,拍爺爺怎么跟螞蟻“打招呼”,拍采雞樅時小心不碰壞菌絲的樣子。
爺爺在院子里編竹筐,竹篾條在他手里轉得飛快,李凱走過去,蹲在旁邊看:“爺爺,三天后采雞樅,您教我怎么看螞蟻窩好不好?”
爺爺抬頭看了他一眼,嘴角翹了翹,把一根編好的竹篾遞給她:“你先把這竹條編直了,再學看螞蟻窩。山里的學問,急不得?!?
李凱接過竹篾,指尖碰到冰涼的竹條,想起剛才在山里看到的白菌絲。
他知道,爺爺說的“急不得”,不只是學看螞蟻窩,更是拍視頻、過日子——就像等雞樅長熟,等樹年輪變寬,等山里的故事慢慢被人看見,都得有耐心。
他坐在爺爺身邊,一邊學著編竹篾,一邊看著筆記本里的素材,陽光落在屏幕上,那些白菌絲的畫面亮得像撒了光。他突然覺得,這條關于雞樅的視頻,就算還是只有幾個贊,也沒關系,因為里面藏著爺爺和太爺爺的規矩,藏著山里人的耐心,這些都是杏花村最該被記住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