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旁聽證到手
- 四合院,開局舉報盜圣,眾禽炸了
- 我的小名叫小明
- 2371字
- 2025-08-26 12:24:55
天色剛蒙蒙亮,院里的公雞才扯著嗓子叫了第一聲,一個穿著郵政綠工服的年輕人就敲響了周青的房門。
他遞過來一個牛皮紙信封,沒多說一句話,只道是區工業局的陳工托他送來的,便轉身消失在清晨的薄霧里。
周青關上門,指尖觸到信封里硬質卡片的輪廓,心中便有了幾分猜測。
他拆開封口,一張印著鉛字的“區工業系統技術交流會旁聽證”靜靜躺在里面,右下角蓋著鮮紅的公章,清晰而正式。
這不僅僅是一張紙,更像是一塊敲門磚。
周青摩挲著略顯粗糙的紙面,紅色的印章像是烙鐵,燙得人心頭發熱。
他明白陳工的用意,這東西雖不能給他一個正式的編制身份,卻給了他一個被體制臨時接納的資格。
有了它,他就不再是那個僅僅在四合院里鼓搗零件的無名小卒。
當天上午,周青便拿著這張旁聽證,徑直去了區工業局。
他此行的目的地,是那間通常只對系統內技術人員開放的資料室。
管理員是個戴著老花鏡的中年人,起初見他面生,眼神里帶著審視和警惕,但在看到周青遞上的旁聽證,特別是那枚紅章后,他臉上的防備瞬間化為公事公辦的平和,只是揮了揮手,示意他進去。
周青沒有浪費時間,直奔書架,精準地找到了自己需要的兩本書——《小型電機繞組設計手冊》與《無線電維修實務》。
這兩本書,一本是理論基礎,一本是實踐應用,正是他眼下最渴求的知識。
技術交流會如期舉行。
會場里坐著的,大多是各個工廠里有些資歷的技術員和工程師,彼此都算臉熟。
周青特意挑了最后一排的角落坐下,像一塊悄無聲息的海綿,不發一言,只低頭在筆記本上飛速記錄。
臺上的講師白發蒼蒼,講得口干舌燥,內容卻讓周青有些失望。
他講的仍是五十年代從蘇聯引進的教材,理論陳舊,對于日新月異的晶體管技術,尤其是其在工業控制領域的應用,幾乎是一片空白。
周青一邊記下些基礎原理,一邊忍不住在腦海里進行著自己的推演。
中場休息時,眾人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抽煙聊天。
周青沒動,他趁著這片刻的安靜,在筆記本的空白頁上,隨手畫起了一個電路圖。
那是一種基于新型晶體管的節能鎮流器電路,可以大幅降低熒光燈的功耗。
他畫得入了神,連身后有人靠近都未曾察覺。
“這電路……思路很大膽啊。”一個沉穩的聲音在耳邊響起。
周青猛地回過神,抬頭便看到陳工正站在他身后,目光銳利地盯著他的筆記本。
他下意識地“啪”一聲合上了本子,略顯局促地解釋道:“沒什么,瞎畫的。”
陳工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沒有追問,只是點了點頭,轉身走開。
但在轉身的瞬間,他的視線不著痕跡地落在了周青座位的編號上,然后才匯入人群。
會場里,并非所有人都像陳工那樣眼光獨到。
坐在周青斜前方的年輕人小彭,是軋鋼廠的技術員。
他早就聽過四合院里那個能修好進口水泵的周青的名號,心中一直存著幾分好奇與不服。
他注意到周青從頭到尾都在埋頭記錄,那本子上密密麻麻的符號和波形圖,看起來高深莫測,更激起了他的窺探欲。
趁著周青起身去廁所的間隙,小彭迅速回頭,假裝整理東西,手卻伸向了周青的筆記本。
他飛快地翻開,目光鎖定在一頁畫著詳細線圈繞組參數的圖紙上,那上面的數據看起來極為規整,似乎是一套成熟的設計。
他心頭一熱,迅速從口袋里摸出鉛筆頭,在手心飛快地抄下了一組關鍵數據,隨即若無其事地將本子合上。
他沒注意到,在他身后,剛走出門口的周青,嘴角勾起一抹難以察探的弧度。
那頁數據,是他故意留下的一個陷阱。
那組線圈匝數和鐵芯參數,從理論上看完美無缺,但只要一通電,就會因為計算中隱藏的微小變量,導致鐵芯瞬間達到磁飽和狀態,其結果必然是線圈急劇發熱,短路燒毀。
當晚,軋鋼廠的車間里,小彭興奮地照著手心抄來的數據,纏繞著線圈,組裝著鎮流器。
他幻想著自己明天就能拿出比交流會上所有老專家都更先進的設計,在廠里一鳴驚人。
一切準備就緒,他深吸一口氣,合上了電閘。
“砰!”
一聲悶響,伴隨著一股刺鼻的焦糊味,他眼前的鎮流器猛地冒出一股黑煙,徹底沒了動靜。
小彭嚇得一屁股坐在地上,臉色慘白,驚魂未定。
就在這時,車間門口傳來一個平靜的聲音:“想學,可以直接問我。抄錯數據,輕則浪費材料,重則傷人。”
小彭猛地抬頭,只見周青正倚在門框上,神色淡然地看著他。
他瞬間明白了,臉上青一陣白一陣,羞愧得無地自容,低下了頭,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
周青沒有再嘲諷他,而是緩步走上前,從口袋里掏出另一張折疊好的紙,遞了過去。
“這是正確的參數。但你得記住,技術不是拿來就用的,你得弄懂它為什么是這樣。”
小彭愣愣地看著那張寫滿了工整公式和數據的紙,仿佛有千斤重。
他顫抖著雙手接過,抬起頭,眼中第一次燃起了真正的敬佩和渴望的光芒。
幾天后的一個傍晚,老吳頭哼著小曲,給周青帶來了個天大的好消息:“小子,你運氣來了。廠里那兩臺報廢的發電機,陳工找人特批了,讓你拆解研究。不過有個條件,東西不能拉走,必須在廠里完成,而且全程都有人監督著。”
周青重重地點了點頭,心頭一片火熱。
他知道,這是陳工在規則允許的范圍內,為他爭取到的最大機會。
那兩臺發電機,就是他通往微型電動機夢想的寶庫。
臨行前夜,周青在西廂房里仔細地整理著自己的工具箱,扳手、螺絲刀、萬用表,每一件都擦拭得锃亮。
窗外不知何時下起了雨,雨點敲打著窗欞,發出沉悶的聲響。
就在這時,房門被敲響了。
小彭渾身濕透地站在門口,手里緊緊攥著一把嶄新的、閃著烏亮光澤的進口尖嘴鉗,有些局促地遞過來:“師傅,我……我不能白拿您的東西。”
這一聲“師傅”,叫得真誠而懇切。
周青看了看他,又看了看窗外連綿的雨幕,接過了鉗子,第一次用一種近乎溫和的語氣說道:“明早七點,廠門口等我。”
小彭用力地點了點頭,轉身沖進了雨里。
周青關上門,將那把冰涼的鉗子放在桌上。
桌子中央,一盞煤油燈的火光搖曳,映照著一張攤開的圖紙——那是一幅結構精密的微型電動機設計圖。
這一次,他要讓整個四合院,乃至更多的人,聽見一種全新的、屬于他周青的“電流聲”。
窗外的雨似乎沒有停歇的意思,反而愈發稠密,將整個四合院籠罩在一片濕重的水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