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4章 骨護繡針

小滿時節的南方古鎮被細雨籠罩,青石板路泛著濕潤的光澤。我們的車剛駛入鎮口,副駕的“骨生花”就輕輕顫動,第八朵花的花苞緩緩舒展,花瓣上浮現出幅細膩的圖景——穿藍布衫的繡娘坐在窗前刺繡,手指卻突然僵住,捂著手腕眉頭緊鎖,圖景下方“青溪鎮,繡骨病”的字樣漸漸清晰。

“‘繡骨病’。”謝硯指著手機里古鎮非遺保護所的消息,“青溪鎮的蘇繡是百年非遺,繡娘們每天低頭刺繡十幾個小時,手腕、頸椎長期保持一個姿勢,大多得了腱鞘炎和頸椎變形,嚴重的連繡花針都握不住。”

我打開錦盒,《骨經》骨簡在雨霧中泛出溫潤的光,簡身內側的字跡慢慢顯形:“繡者骨疾,當以桑皮紙裹骨瓷片制護腕,輔以艾草汁調膏敷之,可通絡護骨。”這是沈清辭當年游歷江南時,專為繡娘記錄的“繡骨病療愈法”,如今正好能解青溪鎮的困境。

出發前,風草灣的牧民寄來了包裹——里面是用駝絨混合骨瓷粉縫制的護頸,邊緣繡著草原特有的祥云圖案;巴圖書記的附信里寫著:“駝絨能保暖,骨瓷能護骨,希望這些護頸,能像草原的風一樣,給繡娘帶去溫暖。”

望魚村的漁民也沒閑著,他們用貝殼混合骨瓷粉,燒制了一批小巧的“護指瓷環”,套在手指上刺繡能減少摩擦;老村長還特意叮囑:“讓繡娘們知道,海邊的漁民,也在牽掛著她們的手。”

我們的車停在青溪鎮非遺工坊前時,雨剛好停了。工坊的木門虛掩著,里面傳來輕輕的嘆息聲。推開門,十幾位繡娘圍坐在長桌旁,手里拿著繡花針,卻遲遲下不了針——有的手腕腫得像饅頭,有的抬手時頸椎疼得皺眉,最年輕的繡娘小滿,正揉著僵硬的手指,眼里滿是焦慮。

“你們可來了!”工坊負責人李婆婆迎上來,她的手腕向內側微微彎曲,是常年刺繡留下的舊傷,“再這么下去,我們青溪鎮的蘇繡,就要斷在這一輩了。”

小滿是工坊里最有天賦的繡娘,她的《雙生蝶圖》曾獲過非遺獎項,可現在,她連握針的力氣都沒有。“我娘說,繡娘的手就是命,”她舉起紅腫的手指,聲音帶著哽咽,“要是我的手好不了,以后再也不能繡雙生蝶了……”

我蹲下身,用銀質探針輕輕觸碰小滿的手腕——是嚴重的腱鞘炎,腕骨已經輕微變形,與《骨經》中記載的“繡骨病重癥”癥狀完全一致。“別擔心,”我從背包里拿出望魚村的“護指瓷環”,套在小滿的手指上,“這瓷環能保護你的手指,再配合藥膏和護腕,很快就能好起來。”

謝硯則按照《骨經》的方法,用桑皮紙包裹著骨瓷片,為小滿制作護腕。骨瓷片剛貼到手腕上,小滿就驚喜地喊:“暖暖的!手腕不那么僵了!”李婆婆湊過來查看,眼里滿是好奇:“這瓷片真這么管用?我們以前也用過護腕,可效果都不好,繡不了一會兒還是疼。”

“這是唐代傳下來的療愈法,”我一邊調配艾草汁藥膏,一邊解釋,“骨瓷能固定關節,桑皮紙能透氣,再加上艾草汁的通絡效果,既能護骨又不影響刺繡。”說話間,我突然注意到工坊墻上掛著的舊繡繃,繃架上刻著個模糊的“沈”字,與沈清辭驗尸筆記上的簽名筆跡極為相似。

“這個繡繃,”我指著繃架,“是工坊的傳家寶嗎?”

李婆婆愣了愣,隨即點頭:“是我太婆婆傳下來的,說當年有位穿淡紫色襦裙的姑娘路過古鎮,幫繡娘們治好了手腕,臨走時留下了這個繡繃,說上面的字能保繡娘的手平安。”

我連忙翻開沈清辭的驗尸筆記,翻到唐代天寶年間的記錄頁——上面果然有“青溪鎮護繡記”,還附著幅簡筆畫:沈清辭坐在繡娘中間,手里拿著骨瓷片,正在為位繡娘敷藥,旁邊放著的繡繃,正是工坊里的這一個!“那位姑娘是唐代的沈清辭,”我指著筆記里的畫像,“她是《骨經》的合著者,我們這次來,就是要把她的療愈方法,傳給更多繡娘。”

李婆婆激動得熱淚盈眶:“難怪你們的方法這么親切!原來是沈姑娘的手藝!”她立刻召集工坊的繡娘,在院子里搭起臨時療愈區,還讓大家把家里的桑皮紙和艾草都拿出來,幫忙準備療愈物資。

接下來的日子里,我們每天都在工坊為繡娘治療。謝硯負責用骨瓷片和桑皮紙制作護腕護頸,我則教大家調配艾草汁藥膏;李婆婆還組織繡娘們學習《骨經》里的“護骨操”,每天刺繡前練習十分鐘,既能活動關節,又能提高刺繡效率。

有天清晨,工坊突然傳來急促的敲門聲。開門一看,是鄰鎮的繡娘阿珍,她抱著幅未完成的《百蝶圖》,手腕腫得幾乎無法彎曲:“我聽說青溪鎮來了能治繡骨病的醫生,就趕緊趕來了,這幅圖下周要參加非遺展,要是我的手好不了,就……”

我和謝硯立刻為阿珍治療。謝硯用骨瓷護腕固定住她的手腕,我則在藥膏里加了些云溪鎮寄來的療愈花汁,能加速恢復。當天下午,阿珍就能輕輕拿起繡花針;三天后,她不僅完成了《百蝶圖》,還特意在圖中加了兩只蝴蝶,翅膀上分別刻著“骨”“善”二字。

這件事之后,越來越多的繡娘從周邊村鎮趕來。李婆婆提議,在青溪鎮建一座“骨善堂”分堂,選址就在工坊旁邊的舊宅院——這里曾是沈清辭當年停留過的地方,院里的老桑樹下,還保留著她當年坐過的石凳。

分堂建成那天,正好是青溪鎮的“刺繡文化節”。繡娘們穿著傳統的藍布衫,在分堂前的空地上舉行了隆重的揭牌儀式。老桑樹下豎起了塊木牌,上面刻著“骨護繡針”四個大字,是用沈清辭筆記上的“沈”字筆跡復刻而成。我們將《骨經》骨簡、風草灣的駝絨護頸和望魚村的護指瓷環供奉在堂內,旁邊還放著那只舊繡繃,作為跨越時空善意的見證。

揭牌儀式上,小滿穿著新做的藍布衫,手里捧著她剛完成的《骨善圖》——圖中繡著江南花田、西南遠山、東海漁村、西北戈壁和青溪鎮,五處場景用雙生蝶連接,中間寫著“骨善傳天下”五個字。“從唐代的沈姑娘,到現在的林姐姐、謝哥哥,”小滿的聲音清脆,在古鎮的巷子里回蕩,“‘骨善’的溫暖,終于傳到了青溪鎮。以后,我們會把這些療愈方法傳給更多繡娘,讓蘇繡永遠流傳下去!”

我展開“骨語善錄”,在新的一頁寫下青溪鎮的故事。筆尖落下時,“骨生花”的花瓣突然飄落在紙上,化作幅刺繡圖案,圖案中映出沈清辭的虛影——她站在分堂前,對著繡娘們微笑,手里拿著當年的骨瓷片,與我們手中的“骨語善錄”重疊在一起。

離開青溪鎮時,繡娘們送了我們很遠。小滿抱著她繡的《雙生蝶圖》,塞到我手里:“林姐姐,這幅圖送給你們,就像沈姑娘當年留下的繡繃一樣,讓‘骨善’的故事,永遠留在這幅圖里。”李婆婆則把那只舊繡繃復刻下來,送給我們作為紀念,背面寫著“青溪鎮的繡娘,永遠記得你們的好”。

回程的車上,“骨生花”的葉片上再次浮現出新的光紋,這次指向的是北方的古城,標注著“畫骨病,待解”。“看來,‘骨善’的路還在繼續,”我靠在謝硯肩上,看著窗外漸漸遠去的古鎮,“從江南花田到西南遠山,從東海漁村到西北戈壁,再到南方古鎮,下一站,就是北方古城了。”

謝硯握緊我的手,掌心的溫度與“骨生花”的光絲融合:“無論要去多少地方,只要還有人需要幫助,只要‘骨善’的理念還能傳遞,我們就會一直走下去。因為我們知道,每一雙被治愈的手,每一個重燃希望的笑容,都是‘骨善’最好的見證。”

車窗外的古鎮漸漸變成田野,夕陽將天空染成橘紅色。我知道,“骨善”的故事,還在繼續。在古城,在鄉村,在每一個需要溫暖的角落,“以骨傳善、以善傳情”的理念,正像古鎮的細雨一樣,滋潤著大地,將溫暖送到更多人的身邊。

畢竟,善意能通絡,愛可護繡針。

畢竟,這世間最動人的,莫過于讓不同技藝、不同地域的人們,因一份跨越千年的善意而相連,因一份執著的堅守而溫暖。

畢竟,當“骨生花”的花開滿古鎮街巷時,就是人間最溫柔的風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偃师市| 科尔| 搜索| 新泰市| 兴安盟| 武功县| 大同县| 十堰市| 宾川县| 莆田市| 遂溪县| 香格里拉县| 五原县| 化德县| 延津县| 综艺| 方城县| 瑞丽市| 金堂县| 普兰县| 武山县| 庆阳市| 迁西县| 阿荣旗| 平顺县| 六安市| 山丹县| 金山区| 五家渠市| 本溪市| 青铜峡市| 调兵山市| 弥渡县| 朔州市| 鸡东县| 鲁甸县| 郧西县| 上蔡县| 广州市| 台东市| 屏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