嫘祖的眼中,映著軒轅灼熱的目光,也映著他身后那片廣袤而充滿未知的天地。
她看到了這個男人眼中燃燒的火焰,那不僅是征服的欲望,更是一種要將所有破碎的部落黏合成一個堅實整體的、創造新秩序的渴望。而她和她的西陵氏,以及那神奇的蠶絲,正是這宏偉藍圖中最柔韌、也最不可或缺的一塊拼圖。
她沒有理由拒絕,也無法拒絕。
迎著軒轅的目光,嫘祖緩緩地點了點頭。
這場結合,注定要載入史冊。有熊部落的力量與西陵氏的智慧,武功與文治,在首領的聯姻中,第一次完美地交融在一起。
婚禮是前所未有地盛大。所有臣服于軒轅的部落,都派來了使者,帶來了各自最珍貴的賀禮。那一天,姬水河畔聚集了上百個不同氏族的圖騰旗幟,成了一片旗幟的海洋。
然而,在這場本該象征著團結與和諧的慶典上,軒轅卻敏銳地察覺到了深刻的裂痕。
當祭祀開始,各個部落的樂師們一同奏響音樂,意圖贊美天地與首領時,一場災難發生了。
牛角號、骨笛、陶塤、蒙皮鼓……數十種不同的樂器,在同一時間,各自吹奏著自己部落那不成體系的原始調子。高亢的、低沉的、尖銳的、嘶啞的聲音毫無章法地撞在一起,非但沒有形成悅耳的樂曲,反而匯成了一片喧鬧嘈雜、令人頭疼欲裂的噪音。
軒轅的眉頭緊緊地鎖了起來。
他看著臺下那些來自不同部落的戰士,雖然他們都臣服于自己的武力,但他們的眼神、他們的呼喊、他們奏響的音樂,都還保留著各自為政的深刻烙印。
這不是團結,只是聚合。是用武力強行捆綁在一起的集合體,缺乏一個共同的靈魂。一旦他離去,或是出現更強的外敵,這個看似強大的聯盟,隨時可能分崩離析。
他要的,不是一個會隨時散架的聯盟,而是一個真正統一、擁有共同心跳的族群。
慶典結束后,軒轅立刻召見了他的樂官,一個名叫“伶倫”的奇人。據說伶倫的雙耳異于常人,能聽見風中的私語,能分辨雨滴落在不同葉片上的細微差別。
“伶倫,”軒轅的聲音十分嚴肅,“我需要一個‘標準’。一個能讓所有聲音都遵從它的標準。”
伶倫躬身道:“首領的意思是?”
“我要一種聲音,一種源自天地、至純至正的聲音。”軒轅的目光望向遙遠的西方,“你替我去找。找到了它,我們就能統一百種樂器,就能統一萬千人心!軍令將如一,祭祀將同聲,我們的聯盟,才算真正融為一體!”
他指向了云霧繚繞的遠方——昆侖山。
那是傳說中萬山之祖、最接近天神的地方。
伶倫走了。
他沒有帶衛隊,只背著一張弓和一囊水,獨自一人,如同一粒被風吹向西方的沙,消失在眾人視線之外。
軒轅站在高臺上,目送他的背影。
有人曾勸他多派些人手護送,昆侖之路,猛獸橫行,部族林立,一個樂官獨自前往,無異于自尋死路。
但軒轅拒絕了。
他要的不是凡間的樂器,而是能定義“標準”的神物。尋找這樣的東西,靠的不是武力,而是機緣與天命。人多了,反而會驚擾山川間的精魂。
伶倫,你可千萬別讓我失望。
軒轅收回目光,轉身面對臺下喧鬧依舊的各個部落。他的眼神變得冷硬。在找到那個“標準”之前,他唯一能用來維系這個聯盟的,只有他手中的劍,和敵人頭顱滾落時發出的聲音。
西去的路,比伶倫想象中還要漫長。
他走過一望無際的草原,草浪翻滾,淹沒前路。他也曾穿越過沼澤,腳下是致命的泥潭,耳邊是毒蟲振翅的嗡鳴。
他的雙耳是上天賜予的禮物,也是一種詛咒。
在寂靜的夜晚,他能聽見百步外蝎子爬過沙地的窸窣聲,能聽見風中傳來孤狼尋找同伴的遙遠嚎叫。這些聲音在黑夜里被無限放大,讓他無法安眠。
他靠著辨別風聲躲過了幾次致命的沙暴,也靠著傾聽水流找到了隱藏在戈壁深處的救命水源。
但那個軒轅口中“源自天地、至純至正”的聲音,他始終沒有找到。
他敲擊過山間的石頭,聲音或悶或脆,卻都帶著塵世的濁氣。他吹拂過河邊的蘆葦,聲音尖銳而輕浮,缺少一種鎮壓萬物的厚重。
越往西走,天地越是蒼茫,人煙越是稀少。
伶倫感覺自己正在被世界遺忘,有時候他甚至會對著空曠的山谷大喊,只為聽見自己的回聲,證明自己還存在。
終于,在他隨身攜帶的最后一塊肉干也吃完時,一座無法想象的雄偉山脈,如同一道青色的屏障,橫亙在地平線上。
昆侖。
山腳下,風是靜的。
伶倫卻聽見了聲音。不是風聲,不是水聲,不是任何鳥獸蟲鳴。那是一種極為和諧的、仿佛自山體內部發出的共鳴。
他精神一振,順著那微弱的指引,向著昆侖山深處的一道峽谷走去。
峽谷名為“嶰溪”,兩側峭壁聳立,唯有一條溪流蜿蜒而出。而在溪流兩岸,生長著一片奇特的竹林。
這里的竹子,竹節之間的距離完全相等,竹管的厚度也一般無二,仿佛是神明用同一把尺子丈量后種下。
伶倫從未見過如此規整的植物。
一陣山風吹過,竹林發出了嗚嗚的聲響。
就是這個!
伶倫聽見了。那聲音不高不低,不尖不銳,圓潤、通透,帶著一種先天的和諧與秩序。這正是他苦苦追尋的聲音!
他快步走進竹林,伸手撫摸著一根竹子,觸感溫潤,仿佛有生命。
他抽出腰間的骨刀,小心翼翼地砍下一根。
就在這時,一聲清越的鳴叫劃破長空。伶倫抬頭,看見一只華美的飛鳥落在對面的山崖上,它的羽毛五彩斑斕,鳴聲嘹亮,充滿了陽剛之氣。
是鳳。
緊接著,另一只稍小一些的飛鳥落下,羽翼略顯青色,鳴叫聲柔和婉轉,充滿了陰柔之美。
是凰。
鳳凰齊鳴,一聲接一聲。
伶倫呆立當場,他那雙異于常人的耳朵,清晰地分辨出這鳴叫聲中蘊含的音律。
鳳鳥的鳴叫,可以分為六個不同的音高。
凰鳥的鳴叫,也可以分為六個不同的音高。
這十二種聲音,囊括了世間萬物的勃發與沉寂,高亢與低回。
神啟!這是天神給予的啟示!
伶倫激動得渾身顫抖,他看著手中的竹子,又聽著鳳凰的鳴叫,一個前所未有的想法在他腦中誕生。
他以鳳鳥的第一聲鳴叫為基準,截取了一段竹管。當他吹響這根竹管時,發出的是一股渾厚、莊嚴的聲音。這聲音,就該是萬律之首,是衡量一切的開端。
他將其命名為“黃鐘”。
接著,他依據鳳凰不同的鳴叫,截取出另外十一根長短不一的竹管。六根對應鳳鳥的陽律,六根對應凰鳥的陰呂。
十二律呂,于焉誕生。
伶倫帶著十二根長短不一的竹管回到了姬水。
當他出現在軒轅面前時,整個人瘦得脫了形,皮膚被風沙刻畫得如同龜裂的土地,只有那雙眼睛,亮得嚇人。
“首領,”他的聲音嘶啞,卻透著一股前所未有的亢奮,“我找到了。”
軒轅看著他和他手中那幾根平平無奇的竹管,沒有說話。部落里的其他人則發出了竊竊私語,甚至有人在嗤笑。
這就是首領派人去昆侖山尋回來的“神物”?幾根破竹子?
伶倫沒有理會周圍的目光,他將十二根竹管按長短次序,小心翼翼地擺放在地上。
然后,他拿起最短的那根,鼓起腮幫,吹響了它。
一道尖銳但并不刺耳的聲音響起,如同驚雷破空,瞬間蓋過了所有的嘈雜。
緊接著,他吹響了第二根、第三根……
十二個截然不同的音符,第一次清晰地回蕩在有熊部落的上空。這些聲音單獨聽來只是普通的音高,但當伶倫用一種奇特的韻律將它們串聯起來時,一種前所未有的和諧感抓住了所有人的心。
那樂聲不像任何一個部落的祭祀古調,但所有人都能從中聽出日出、月落、潮起、風息。
那是天地的節拍,是秩序的聲音。
喧鬧的人群安靜下來,所有人都屏住呼吸,聆聽著這陌生的、卻又仿佛早已刻在血脈里的旋律。
軒轅的瞳孔驟然收縮。
他聽懂了。
這十二個音,就是他要的“標準”!有了它,鼓聲可以統一,號角可以統一,祭祀的樂曲可以統一!
“好!好!”軒轅猛地站起身,大步走到伶倫面前,親自扶起了他,“伶倫!你為我族立下了不世之功!”
他拿起那根代表“黃鐘”的竹管,高高舉起,對所有人宣布:“從今日起,我部落聯盟之內,所有樂器,所有號角,皆以此為準!祭祀,同唱一首歌!征伐,同吹一種號!”
他將“黃鐘”交給身旁的傳令官,聲音如雷:“傳我命令,以此音為號,重鑄軍中所有號角!我要讓我們的士兵,無論身在何處,聽到的都是同一個聲音!”
不久之后,嶄新的牛角號被分發到各個戰士手中。
當軒轅的命令下達,數千名號手同時吹響了依照“黃鐘”音高校準的號角。
“嗚——”
那是一股從未有過的、整齊劃一的、雄渾厚重的聲音。它不再是嘈雜的噪音,而是一股擰成一股繩的巨大力量。聲音穿過營地,越過姬水,傳向遙遠的四方。
戰士們被這統一的聲音所震撼,他們不自覺地挺直了胸膛,感覺自己的心跳都和這號角聲融為了一體。
軒轅站在高處,聽著這撼天動地的聲音,看著臺下那一張張被激昂情緒所感染的臉。
他知道,從這一刻起,這個看似松散的部落聯盟,終于開始擁有了同一個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