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王爺助力,打擊王妃
- 重生小宮女:通房婢女上位記
- 余星晚
- 2337字
- 2025-08-22 16:10:19
芯蘭的手指還停在紙上那道拉長的墨跡上,門響的時候,她沒抬頭。
外頭風停了,屋檐滴水的聲音一響一響,像在數(shù)更漏。
她聽見腳步聲進來,穩(wěn),輕,帶著濕氣。
蕭榮塵沒說話,徑直走到桌邊,目光掃過那張寫著“清心庵”的紙,又落在她手邊的青布上。布角的小蘭花針腳細密,像是誰怕它散了,一針一線縫得極認真。
他伸手,把那張紙抽走,折了兩折,塞進袖中。
“那圖……”芯蘭開口。
“留著。”他打斷她,“我?guī)ё撸炊@眼。”
她點頭,沒問為什么是他來,也沒問為什么是現(xiàn)在。
有些事不用問。他能推開這扇門,就已經(jīng)答了。
他轉身要走,卻又停住:“秋露說,你膝蓋傷了。”
“不礙事。”
“不是問你。”
她愣了下,他已推門出去,背影沒在廊下晨霧里。
---
天剛過巳時,王府東院的耳房就炸了鍋。
膳房管事周婆子被親衛(wèi)帶走時,正往嘴里塞最后一塊桂花糕。她噎住了,脖子一梗一梗,眼睛瞪得像要跳出來。
“我犯什么了?!我一個做飯的,能有什么錯?!”
沒人答她。親衛(wèi)面無表情,押著人就走。
庫房那邊更干脆。王妃的心腹劉嬤嬤剛清點完冬衣,腰牌就被收了,連換洗的衣裳都沒讓拿。
消息傳得比風快。
“聽說了嗎?膳房、庫房,查起來了!”
“可不是!周婆子私換禮器,劉嬤嬤虛報賬目,全兜出來了!”
“哎,你說這事兒……是不是有人遞了話?”
“還能是誰?昨兒那銅片,誰撿的?誰說的‘徹查’?”
“噓——小聲點,這話傳到主子耳朵里,你我都不夠塞牙縫。”
秋露蹲在廊下剝栗子,一邊剝一邊聽。她把殼堆成小山,聽見關鍵處,就往里頭扔一粒碎紙。
等她回屋,袖袋里多了三張字條。
芯蘭坐在窗邊,正用小刀削一支竹簽。刀鋒薄,削得慢,木屑一圈圈卷下來,落在手心。
“主子,”秋露把字條攤開,“周婆子咬死不認,說禮單是王妃批的,她只是照辦。”
“當然要咬。”芯蘭吹了吹木屑,“她若認了,就是欺主。不認,頂多是個‘辦事不力’。”
“那……怎么辦?”
“讓她咬。”芯蘭把竹簽往桌上一插,“咬得越狠,越顯得背后有人替她兜著。”
秋露眨眨眼:“您是說……王妃?”
“我說什么了?”芯蘭笑了,“我什么都沒說。我只是覺得,既然王爺要查,那就查個徹底。”
她抽出一張紙,提筆寫了幾行字,遞給秋露:“把這個,交給親衛(wèi)領頭的李校尉。就說——奉命協(xié)助,不敢擅專。”
“又來這套?”秋露撇嘴,“上次說‘不敢查’,這次說‘不敢專’,您是真謙虛還是假客氣?”
“我是真不想背鍋。”芯蘭把竹簽拔出來,輕輕刮了刮指甲縫,“你去送,要是被人問起,就說是我讓你去的。”
“那我要是被抓了呢?”
“抓了就喊冤。”
“喊什么?”
“就說——‘我主子讓我送的,我一個丫鬟懂什么?’”
秋露翻個白眼:“您這招,損得我都替您臉紅。”
“臉紅不臉紅不重要。”芯蘭把紙筆收好,“重要的是,誰先倒。”
---
蕭榮塵在書房看了那份名單。
七個人,三個在膳房,兩個在庫房,一個在門房,一個在漿洗房。每人名下都標了小字:**周婆子,收沈家三爺年節(jié)禮;劉嬤嬤,曾往城西慈恩寺送香油錢……**
他看完,沒問是誰寫的。
他知道是誰。
他提筆,在名單上圈了三個名字,批了八個字:“即刻查辦,不得拖延。”
親衛(wèi)領命而去。
半個時辰后,三個人被帶出府,關進了外院的拘房。
其中一人,正是王妃派去清點禮器的副管事。
他手里攥著一張燒了一半的紙條,上面寫著:“事急,焚之。”
可惜,他沒燒完。
---
王妃砸了整套茶具。
“他查我?!”她聲音發(fā)抖,“他竟敢查我?!”
底下跪著的嬤嬤頭都不敢抬:“王爺說……是為避嫌,只查經(jīng)手人,不涉主母。”
“放屁!”王妃一掌拍在案上,“避嫌?他昨夜親自去她屋里!避誰的嫌?!”
嬤嬤縮了縮脖子:“那……那現(xiàn)在怎么辦?”
“怎么辦?”王妃冷笑,“他要查,我就讓他查個夠。”
她從袖中抽出一塊玉佩,遞給嬤嬤:“你去一趟城西,找慈恩寺的了塵師太。把這佩給她,就說——‘舊事將起,求貴妃娘娘早做打算。’”
“可……可府門有巡衛(wèi),咱們的人出不去啊。”
“那就扮成送香的。”王妃咬牙,“把信藏在香燭匣夾層,用蠟封好。只要到了寺里,自然有人接應。”
嬤嬤猶豫:“萬一被搜出來……”
“搜出來?”王妃冷笑,“那就說是她栽贓。一個通房婢女,敢動貴妃的人?她有幾個腦袋?”
嬤嬤點頭,捧著玉佩退下。
王妃站在窗前,手指掐進掌心。
她盯著東院方向,眼底燒著火。
“你以為,借他之勢,就能壓我?”
“你不過是個奴才。”
“我讓你連奴才都做不成。”
---
夜深,芯蘭在燈下鋪開一張新紙。
紅筆在“王妃”線上劃下第三道叉。
旁邊寫:**東庫、膳房、禮單——三足已斷其二。**
她吹了吹墨,又添一行:**副管事落網(wǎng),手中殘信未焚,內容或涉宮中。**
筆尖頓了頓,她寫下最后一條:**慈恩寺,了塵師太,與沈家往來密切。**
她剛要收筆,外頭傳來秋露的腳步聲。
“主子!”她喘著氣,“劉嬤嬤的貼身丫鬟偷偷來報,說王妃今兒派了個嬤嬤出府,帶了香燭匣,走的是西角門。”
“西角門?”芯蘭挑眉。
“對!說是去慈恩寺上香,可那嬤嬤平日從不信佛。”
芯蘭笑了。
她把筆放下,從抽屜里取出一塊舊布,輕輕蓋在紙上。
布角的小蘭花被遮住,只留下一道紅叉,像刀刻進紙里。
她低聲說:“你終于坐不住了。”
窗外,一片雪落在檐角,緩緩融化,順著瓦縫滑下,滴在石階上。
水痕蜿蜒,像一條細線,連向城西方向。
芯蘭起身,吹熄燈。
黑暗里,她站著沒動。
直到遠處傳來一聲梆子響。
她轉身,從柜底摸出一只小竹筒,拔開塞子,倒出一張卷得極細的紙條。
上面是李校尉的筆跡:**西角門巡衛(wèi)已換,新班底可信。**
她把紙條湊近燭火,看著它燒成灰,撒在腳邊。
然后她拉開門,對等在廊下的秋露說:
“明天,你去趟藥鋪,買些安神香。”
“又要設局?”
“不。”她搖頭,“這次是等魚上鉤。”
秋露愣住:“可……咱們不是在查她嗎?”
芯蘭笑了,聲音輕得像自言自語:
“查,是他的事。”
“等,是我的事。”
她抬頭看了眼天。
云裂開一道縫,露出半顆星。
她收回目光,只說了一句:
“香要最普通的那種,別帶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