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頤養有道,壽澤萬民
【場景一:御花園的“晨練圖”】?章和八十二年,谷雨。?御花園的石板路上,林宸正慢悠悠地打一套簡化版的太極。他今年已是八十六歲,動作雖緩,卻氣定神閑,晨露沾在發間,倒像綴了層珍珠。不遠處,張弛坐在石凳上,手里轉著兩個核桃大小的鐵球,目光跟著林宸的動作移動,時不時出聲指點:“沉肩,墜肘,氣息得順……你這招‘云手’,還是三十年前我教你的樣子?!?“老東西,就你懂的多。”林宸收了勢,接過李忠遞來的溫水,“想當年在鐵匠鋪蹲一天,腰都直不起來,哪敢想八十多了還能打拳?”?張弛笑了,從懷里掏出個小本子,上面記著密密麻麻的數字:“昨天的脈案,太醫說你心率七十,比京營的年輕校尉還穩。這‘晨練+控食’的法子,果然比宮里的補品管用?!?這本子是他們穿越來后就開始記的“養生賬”:每天寅時起身活動,卯時喝雜糧粥,午時小憩一刻鐘,戌時用熱水泡腳——這些在現代再尋常不過的習慣,放在人均壽命不足四十的時代,簡直是“延年秘法”。青銅盤早年解鎖的“基礎養生圖譜”上,就印著“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他們照著做了六十多年,硬是把“帝王短壽”的魔咒破了。?“不光是咱們?!绷皱吠鴫ν獾氖芯?,“你看現在的百姓,晨練的、喝豆漿的、孩子打預防針的,哪個不是學的這些?”?【場景二:醫學院的“壽命賬”】?章和八十三年,夏至。?波斯格物總院的醫學院里,一群學生圍著張泛黃的《壽命對比表》爭論。表上左邊是“章和二十年”:大夏人均壽命三十五歲,波斯三十歲,羅馬二十八歲;右邊是“章和八十二年”:大夏四十三歲,波斯三十八歲,羅馬三十六歲——大夏的人均壽命,比周邊國家整整高出五歲,比六十年前更是漲了八成。?“先生,為什么大夏的人活得更久?”非洲學生**指著表上的“疫苗接種率”,“這‘牛痘防天花’的法子,明明是咱們一起學的。”?教習周明遠拿起青銅盤解鎖的“公共衛生手冊”,翻到“飲水消毒”“糞便處理”章節:“因為他們不只學法子,更學‘堅持’。你看泉州港,每家每戶都有‘凈水陶管’(按手冊造的過濾裝置);西域的村莊,廁所都建在下游,這些事看似小,積六十年就成了大事?!?他指著手冊上林宸的批注:“陛下說,‘壽命不是靠藥堆出來的,是靠水干凈、飯吃好、病能防’。三十年前,咱們推廣‘種痘’,多少人說‘是妖法’?是陛下讓神機營的兵先試種,才慢慢傳開的。”?**摸著手冊上的“洗手步驟圖”,忽然想起家鄉的部落——十年前還在喝渾濁的河水,自從大夏的“衛生隊”去了,挖了井、教了洗手,這兩年夭折的孩子少了一半。他在心里默默算:按大夏的壽命,他的妹妹或許能活到四十歲,能看到鐵軌鋪到非洲的那天。?【場景三:御書房的“長壽因”】?章和八十四年,中秋。?林宸和張弛對著《萬國壽命總覽》,上面的數字像勛章:大夏平民平均四十三歲,工匠因有“勞動保護法”(青銅盤解鎖的“工業安全條例”),平均四十八歲;甚至連北疆的牧民,因為學會了“青貯飼料”(冬天不缺糧),壽命也從三十一歲漲到了三十八歲。?“六十年前,我剛穿來時,宮里的太醫還說‘人過七十古來稀’。”林宸敲著桌子笑,“現在京城里,八十歲的老頭能跟你掰手腕,七十歲的老太能織錦緞,這在當年,得算‘仙壽’了?!?張弛翻出最早的“養生圖譜”,紙頁都脆了,上面的“低鹽低脂”“有氧運動”旁邊,標著密密麻麻的批注——哪年推廣了“豆腐坊”(補充植物蛋白),哪年要求“工坊通風”(防肺?。?,哪年開始給孩子種痘(防天花)。?“其實哪有什么‘長生術’?!睆埑诘穆曇粲行└锌安贿^是知道‘喝生水會生病’,就教人打井;知道‘傷口感染會死人’,就教人煮針線;知道‘缺維生素會壞血病’,就讓海船帶檸檬——都是些笨辦法,可堅持六十年,就成了別人眼里的‘奇跡’?!?林宸望著窗外的月光,忽然想起剛穿越時,看到路邊餓死的孩子、病死的乞丐,心里像被針扎。那時他和張弛偷偷在宮里試種土豆,在鐵匠鋪造肥皂,不過是想“救一個是一個”,哪敢想六十年后,能讓這片土地上的人平均多活八年。?“你說,這算不算另一種‘沒白穿越’?”林宸問。?張弛拿起桌上的“兒童疫苗接種率報表”,上面寫著“全國覆蓋率九成”:“何止沒白穿?你看這數字,每個數字背后,都是一個能多活幾年的人,一個能看到孫子長大的家?!?他頓了頓,眼里閃著光:“咱們能活這么久,或許是天工閣給的‘福利’,但百姓能活得久,是他們自己信了‘洗手能防病’‘種痘能保命’,是他們愿意跟著咱們,一點點把日子過細、過扎實——這才是最該得意的事?!?【場景四:市井間的“長壽謠”】?章和八十五年,春節。?京城的“長壽坊”里擠滿了人。這是官府專門為七十歲以上老人設的茶館,每天免費供應豆漿和粗糧餅。此刻,幾個老頭正圍著個百歲老人聽故事,老人是當年黑石山的老鐵匠,手里還能掄動小錘。?“要說長壽啊,得謝陛下和首輔!”老人敲著桌子,“想當年,我爹三十歲就咳死了,說是‘窯病’;現在我在新工坊干活,有‘防塵口罩’(按安全條例造的),八十了還能給孫子打鐵!”?旁邊一個老太笑著補充:“還有那‘種痘’!我孫女小時候出痘,按太醫說的法子治,現在都嫁人生娃了——擱以前,哪有這福氣?”?街上的孩子們舉著風車跑過,風車上印著“洗手歌”:“飯前洗,便后洗,病菌不找你;喝開水,吃熱飯,活到八十不算難?!边@是算學館的學生編的,現在連三歲孩子都會唱。?遠處,蒸汽火車的汽笛聲傳來,載著新磨的面粉、剛摘的蔬菜,駛向各個城鎮。車身上刷著一行字:“章和八十四年,全國新增百歲老人三十二位”——這數字,比六十年前整個大夏的百歲老人加起來還多。?御書房的林宸和張弛,正聽著李忠念這則消息。兩人相視一笑,沒說話,只是不約而同地端起桌上的雜糧粥——粥里有小米、紅豆、南瓜,都是當年他們推廣的“長壽糧”。?窗外的月光正好,照在兩人的白發上,也照在坊市間那一張張帶著皺紋卻笑著的臉上。他們知道,自己的長壽或許帶著“穿越者的掛”,但百姓的長壽,是用六十年的洗手、打井、種痘、吃粗糧攢出來的——這比任何史書上的“萬壽無疆”,都更讓人心安。?而這份心安,正是他們穿越一場,最沉甸甸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