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4章 掌心里的面團香

冬至前夜,廚房里飄著淡淡的面粉香。李建軍的玄孫媳婦正和面團,案板是傳了幾代的老松木,邊緣被搟面杖壓出淺淺的溝,像記錄著無數(shù)個冬至的年輪。

小孫女踮著腳趴在案板邊,手里捏著塊小面團,搓來搓去總不成形。“要像這樣揉,”女人握住孩子的小手,一起按在面團上,“你王太爺爺說,面團要揉到能聞到麥香才算好,就像人心,得磨得熱乎乎的才實在。”

老人坐在灶邊燒火,火光映著他布滿皺紋的臉。灶臺上擺著個青花碗,里面盛著剁好的薺菜餡,翠綠里混著點油星。“當年趙剛最愛吃這口,”老人添了根柴笑,“他總說薺菜得帶點根才香,就像人過日子,得有點牽掛才踏實。”

孩子突然舉著面團跑過去:“太爺爺,你看我捏的餛飩!”那面團被捏得歪歪扭扭,邊緣還裂著小口,像個咧著嘴笑的娃娃。老人接過面團,用粗糙的拇指輕輕捏合裂口:“你王太爺爺捏的餛飩也這樣,總說‘漏點餡才香’,其實是心疼我們,想多給點肉。”

女人搟著餃子皮,搟面杖在案板上滾動,發(fā)出咚咚的輕響。這聲音讓她想起小時候,奶奶也是這樣搟皮,爺爺坐在旁邊剝蒜,嘴里總念叨:“李建軍包的餃子像元寶,王磊的像小元寶,就我包的最丑,像被貓啃過。”那時的廚房也是這樣,蒸汽繚繞里混著說笑,面粉沾在每個人的鼻尖上。

鍋里的水開了,咕嘟咕嘟冒著泡。女人把包好的餃子下進去,白色的餃子在沸水里翻滾,像一群調皮的魚。“你李太爺爺煮餃子有講究,”老人看著鍋里說,“水開三次,點三次涼水,少一次都不叫冬至的餃子。他說這叫‘三滾三沸’,就像他們仨,吵吵鬧鬧才熬出真感情。”

孩子正用筷子戳碗里的醋,想往餃子上淋。女人笑著攔住她:“趙太爺爺才這樣吃,他說‘酸能解膩’,其實是當年日子緊,醋不要錢。”老人突然咳嗽兩聲,女人趕緊盛了碗熱湯遞過去,碗沿還留著個小小的豁口——這是當年王磊給李建軍送湯時,不小心磕在自行車把上的。

餃子端上桌時,蒸汽模糊了眼鏡片。孩子咬了一口餃子,鮮美的湯汁濺在嘴角,她舉著餃子喊:“太爺爺,奶奶,你們快吃!像王太爺爺說的,漏餡的最香!”

老人夾起個餃子,慢慢放進嘴里。薺菜的清香混著肉香在舌尖散開,和記憶里的味道一模一樣。他仿佛又看見三個年輕人圍在合租屋的小桌前,李建軍的餃子掉在地上還撿起來吹吹,王磊的碗里堆得像小山,趙剛正搶過李建軍的醋瓶往自己碗里倒。

窗外飄起了細碎的雪,落在窗欞上沙沙響。屋里的燈光暖黃,映著三雙交疊的手——老人的手布滿青筋,女人的手沾著面粉,孩子的手握著筷子,正笨拙地給太爺爺夾餃子。

“其實啊,”老人咽下餃子說,“最好吃的不是餃子,是這熱乎氣。”

蒸汽從碗里升起,模糊了每個人的眼。這熱乎氣里有薺菜的香,有面粉的甜,有三代人掌心的溫度,還有那些藏在歲月里的故事——關于三個年輕人如何把合租屋住成了家,如何把爭吵過成了牽掛,如何讓一碗熱騰騰的餃子,在無數(shù)個寒冬里,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胃,也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

雪越下越大,巷子里的餛飩店還亮著燈。昏黃的燈光里,似乎還能看見三個熟悉的身影,正圍著灶臺忙碌,搟面杖的咚咚聲混著說笑,穿過風雪,落在每個等待團圓的人耳里,像一句溫柔的叮囑:

“慢點吃,鍋里還有呢。”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鹤山市| 祁东县| 尼勒克县| 利津县| 乌苏市| 牡丹江市| 彰化市| 无为县| 紫金县| 宁强县| 巴里| 漯河市| 澄城县| 麦盖提县| 车险| 加查县| 淳化县| 洪江市| 武隆县| 茌平县| 开封县| 讷河市| 怀安县| 观塘区| 盐池县| 蓝田县| 吉隆县| 姜堰市| 乐亭县| 巴楚县| 九台市| 凤冈县| 万安县| 腾冲县| 双鸭山市| 聂拉木县| 沛县| 芦山县| 饶阳县| 平阴县| 正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