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柯達暗房的談判聲
- 好萊塢逆襲人生
- 飛翔的森林匹格
- 3498字
- 2025-08-22 22:23:03
柯達暗房里,工作臺上攤開的《死神來了》分鏡稿。
里昂指尖按在“180航班爆炸”那頁,抬頭時正撞見詹姆斯?Wong投來的審視目光。
詹姆斯的筆尖懸在“托德浴室死亡”場景的臺詞旁,眉頭皺得很緊:
“‘死亡早有預兆’,這種說法太俗套。”
指著飛機液壓系統泄漏后在儀表盤上形成的異常紋路:
“看這里,我設計的故障紋路和艾利克斯預感到的爆炸畫面完全重合。”
他頓了頓,指尖在分鏡上畫出弧線:
“不用直白說‘預兆’,讓觀眾自己發現這些藏在日常里的死亡關聯”
“就像托德浴室死亡前,水龍頭滴水的頻率和心跳節奏對應,這都是懸疑的留白。”
“你在拍《猛鬼街》時,讓刀片彈出的角度和受害者的夢境畫面相對應,這都是恐怖的留白。”
詹姆斯的鉛筆停在半空,笑了笑,把分鏡稿往里昂那邊推了推:
“你居然記得《猛鬼街》的細節?那部短片我自己都快忘了。”
他翻開抽屜,抽出卷泛黃的膠片,在紅光里展開:
“1992年拍的,當時想在烤面機里藏受害者的生辰八字,結果被制片人罵得狗血淋頭。”
里昂湊過去,膠片上的烤面包機冒著黑煙,面包上的焦痕確實是模糊的漢字。
“那個制片人不懂,這其實是文化符號的共鳴。”
里昂拿起筆,在分鏡旁填了行小字:
“法醫解剖托德時,發現受害者傷口愈合程度比死亡時間早三小時。”
他抬頭看向詹姆斯:
“而且我有個新想法——在續集中延續這個法醫角色,專門調查這些異常死亡”
“比如第二部的高速公路連環撞車事故,法醫會發現死者傷口都有類似180航班的特征。”
詹姆斯的眼睛亮了,指尖在“法醫“兩個字上反復摩挲:
“這想法太棒了!讓法醫成為連接兩部電影的線索人物。”
他突然話鋒一轉:
“不過觀眾喜歡‘死亡征兆’那套,比如......”
他冒出兩個粵語的‘兇兆’發音,正想用英文來解釋。
里昂突然用流利的普通話說:
“你是想說‘死亡征兆’吧?其實不用刻意加超自然元素,把征兆藏在物理細節里就行”
“比如180航班登機廊橋螺絲松動的痕跡,和續集中高速公路護欄損壞的形狀一致。”
詹姆斯愣在原地,臉上露出尷尬的神色,抓了抓頭發:
“我......我不會說普通話,我只會粵語和閩南語。”
這話一出,里昂忍不住哈哈大笑,震得工作臺的膠片都輕輕顫動。
“抱歉,抱歉。”
里昂止住笑,指了指分鏡上的法醫角色:
“那我們用你熟悉的方式聊”
“讓法醫在第二部中發現,高速公路死者的傷口形態與180航班遇難者驚人相似”
“不用臺詞解釋,觀眾自然能get到死亡設計的延續性。”
詹姆斯激動地一拍大腿,鉛筆都差點掉在地上:
“對!就是這個感覺!”
他抓起筆,在分鏡上快速勾畫:
“我再加點細節——法醫辦公室的檔案柜里,同時放著180航班和高速公路車禍的解剖報告。”
兩人俯身修改分鏡時,暗房門被輕輕推開。
柯達實驗室的技術員抱著個金屬盒走進來,
綠色的膠帶在紅光里像凝固的膽汁:
“唐納森先生,黃導演,新研發的C-41膠帶,要不要看看效果?”
技術員把金屬盒放在工作臺,打開后露出一卷膠帶:
“摳像誤差能控制在0.3毫米,比工業光魔用的膠帶省三成成本。”
他連接投影儀,播放測試片段:
實驗片的爆炸的碎片穿過綠幕時,邊緣沒有絲毫色溢,像真的飛進了觀眾的客廳。
詹姆斯湊近屏幕,手指在上面點了點:
“高溫下的綠幕反光問題,用這個膠帶能解決?”
“絕對能。”
技術員遞過來一份技術參數表:
“我們測試過,在38攝氏度的高溫下,膠帶的反光率也能壓在15%以內。”
里昂突然指著膠帶盒的柯達標志:
“如果我們用這款膠帶,能不能免費提供,當然我們會在片尾加‘柯達C-41工藝特別支持’的字樣?”
他頓了頓,補充道:
“另外,我想和柯達簽長期合作”
“我接下來的項目,都優先用你們的膠片和膠帶。”
技術員的眼睛瞬間亮了起來,連忙點頭:
“當然沒問題!我們還能提供免費技術指導駐組,確保每幀的摳像效果都達標。”
詹姆斯在一旁插話說:
“再加個條件——讓柯達提供幾卷 1974年產的 Panavision膠片,我想拍法醫回憶童年的戲,用老膠片的顆粒感突出年代感。”
技術員毫不猶豫地答應:
“我現在就聯系倉庫,明天就能送到片場。”
等技術員離開,暗房里又只剩下兩人。
詹姆斯把修改好的分鏡稿攤開,上面密密麻麻全是批注:
“你看,我們把法醫的角色從‘工具人’改成了‘死亡的觀察者’,他發現時間差后,不是報警,而是開始記錄這些‘異常’”
“最后自己也陷進時間差里,死在解剖臺上。”
里昂點頭,在分鏡末尾添了句臺詞:
“這些傷口在訴說什么?死亡從未結束,它只是在等待下一個目標。”
“沒有答案,留給觀眾想。”
詹姆斯拿起合同樣本,在“最終剪輯權歸導演與編劇”那欄重重畫了個圈:
“福克斯那邊我去談,他們要是敢改我們的死亡鏈,我就帶著分鏡稿去投奔新線。”
里昂笑了:“您不用這么激進,我已經讓法務擬了補充條款——福克斯要是擅自改動,就得賠付三倍預算。”
詹姆斯遞過合同樣本,突然感慨道:
“我拍了二十年恐怖片,第一次遇到能跟我想到一塊兒去的人。”
里昂把合同折好,放進文件袋:
“下周讓你的經紀人來福克斯簽正式協議,我已經跟勞拉打過招呼,她對我們的‘時間差’設定很感興趣。”
里昂剛要繼續說話,暗房門又被推開。
斯嘉麗抱著文件袋站在門口,帆布包上的指南針徽章晃出細碎的光:
“艾麗斯說你落了《德州電鋸》的補拍單。”
她遞文件時,指尖不經意擦過里昂的手背,留下一道癢意。
詹姆斯識趣地轉身調試投影儀,紅光把他的影子釘在墻上。
“晚上來我家?”
斯嘉麗用氣音說,嘴唇幾乎碰到里昂的耳垂。
“好,不過我晚上會晚一點,你先回去,我得跟詹姆斯再聊會兒分鏡。”
里昂捏了捏她的手腕,指腹擦過她試鏡時被碎木片劃的舊疤。
斯嘉麗撇了撇嘴,轉身離開時,還不忘朝詹姆斯的方向眨了眨眼。
......
暗房里重新安靜下來,詹姆斯調大投影儀音量,煤氣爆炸的火焰吞沒了半個屏幕。
詹姆斯突然拍了拍里昂的肩膀:
“明天我帶你去見柯達的技術總監,讓他給我們留最好的膠片。”
他頓了頓,補充道:
“對了,法醫的角色,我想找黃榮亮試鏡”
“他在《喜福會》里演醫生時,眼里有股疏離感,正好適合這個‘死亡觀察者’。”
里昂點頭,把煙蒂摁在水晶煙灰缸里:
“我沒問題,只要他能演出面對時間差時的困惑和癡迷。”
離開暗房時,詹姆斯突然想起什么,從口袋里掏出張便簽:
“這是我奶奶教我的客家話祈福語,你幫我翻譯成普通話,我想加在法醫的護身符上。”
里昂接過便簽,上面是歪歪扭扭的漢字,他念出聲:
“平安順遂,無災無難。”
詹姆斯反復念了幾遍,雖然發音不準,卻笑得像個孩子:
“對,就是這個意思!”
兩人并肩走出柯達實驗室,晚風帶著膠片的藥味吹過來。
遠處的好萊塢標志在夜色中若隱若現。
他摸出 BP機,給艾麗斯發了條消息:
“明天去福克斯對接合同,順便查黃榮亮的檔期。”
發送成功的提示在屏幕上亮起時,里昂抬頭看向詹姆斯,兩人相視一笑。
......
好萊塢大道,里昂開著福特車,往斯嘉麗公寓駛去.......
打開門,暖色的燈光流淌出來,輕柔地包裹住玄關
。里昂將公文包輕輕放在門口的矮柜上,視線投向客廳。
斯嘉麗毫無淑女形象地蜷在沙發上,已經睡著了。
一本翻開的劇本滑落在地毯上,屏幕閃爍的電視機正低聲播放著一部老電影,光影在她安靜的側臉上無聲流轉。
她蜷縮的樣子像一只倦怠的貓,呼吸輕淺,與平日里那個在片場光芒四射的女演員判若兩人。
里昂不自覺地放輕了腳步,心底某處變得異常柔軟。
他走過去,小心地俯身,一只手臂穿過她的膝彎,另一只手臂托住她的背脊,試圖用一個穩妥的力道將她抱起。
動作間,他聞到她發間淡淡的梔子花香,混著家里香薰蠟燭燃燒后殘留的雪松氣息。
斯嘉麗迷迷糊糊地醒轉過來,長睫顫動了幾下,才睜開惺忪的睡眼。
視野聚焦,映出里昂近在咫尺的臉龐。
她沒有絲毫驚訝,只是下意識地伸出胳膊,軟軟地環住他的脖頸,將臉頰更深的埋進他肩窩。
“你回來了……”她的聲音含混,帶著濃重的睡意,像溫暖的囈語。
“嗯,”里昂應著,抱著她穩步走向臥室。
她在他懷里調整了一個更舒服的姿勢,信任地完全放松下來。
他小心地將她放入柔軟床鋪的中心,拉過被子仔細蓋好。
斯嘉麗幾乎在陷入枕頭的瞬間便重歸睡夢,只是手指仍無意識地攥著他襯衫的一角。
里昂在床邊靜靜站了片刻,注視著她沉靜的睡顏,白日的緊張奔波和暗房里的精雕細琢似乎都在這一刻得到了安撫。
他輕輕掰開她的手指,掖好被角,才轉身走向浴室。
溫水沖淋而下,洗去一天的疲憊。
里昂的思緒卻并未停歇,反而在氤氳的水汽中更加清晰。
《死神來了》的分鏡、詹姆斯的認同、柯達的新膠帶、黃榮亮的檔期……無數畫面和概念在腦中交織碰撞。
他關掉水龍頭,浴室瞬間安靜下來,只有水珠滴落的聲音。
擦著頭發走出浴室時,他發現斯嘉麗又換了個姿勢,被子被踢開了一角。
他無奈地笑了笑,再次上前替她蓋好。
這一次,她在夢中微微蹙起的眉頭緩緩松開了,像是終于找到了安全感。
他掀開被子另一側,在她身邊躺下。
斯嘉麗在睡夢中無意識地靠攏過來,尋求著熱源。
里昂將她攬入懷中,聽著她均勻的呼吸聲,也緩緩閉上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