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大梁焦灼
- 戰(zhàn)國四君子
- 一顆小豆粒
- 3649字
- 2025-08-19 21:08:57
暮春的風(fēng)卷著沙塵掠過大梁城的宮墻,檐角銅鈴在風(fēng)中發(fā)出細(xì)碎的哀鳴,像極了這座王城此刻的心境。魏王宮的紫宸殿內(nèi),熏香燃到了盡頭,最后一縷青煙貼著金磚地面蜿蜒游走,終是沒入梁柱的陰影里,正如殿中凝滯的空氣,沉重得讓人喘不過氣。
魏王圉煩躁地用手指叩著案幾,青玉鎮(zhèn)紙下的竹簡被震得簌簌作響。他今日換上了一身深紫色的朝服,十二章紋在殿角漏進(jìn)的微光里泛著暗啞的光澤,卻掩不住眉宇間的焦灼。案上攤著三份密報,分別來自邯鄲、咸陽和邊境的鄴邑,墨跡未干的字里行間,全是刀光劍影。
“信陵君到了嗎?”他頭也未抬,聲音里帶著刻意壓制的不耐。
內(nèi)侍總管躬身回話:“回大王,君侯已在殿外候著了。”
“宣。”魏王猛地抬手,袖口掃過案上的玉杯,半盞殘茶潑在竹簡上,暈開一片深色的水漬。他盯著那片水漬,忽然覺得像極了邯鄲城外蔓延的血色。
殿門被推開的瞬間,一陣風(fēng)卷著沙塵闖了進(jìn)來,吹動了信陵君魏無忌的衣袍。他身著素色錦袍,腰間懸著一柄古樸的劍,長發(fā)用一根玉簪束起,雖面帶風(fēng)塵,眼神卻亮得驚人。他跨步進(jìn)來,利落地行了稽首禮:“臣無忌,參見大王。”
魏王擺了擺手,示意他起身:“無忌,你看看這些。”他將案上的密報推了過去,指尖因用力而泛白,“秦兵圍邯鄲已有三月,趙軍糧道被斷,平原君連番遣使求援,昨日更是送來血書,說邯鄲城破就在旦夕之間。”
信陵君拿起密報,指尖撫過那些被茶水浸濕的字跡,眉頭漸漸蹙起。他近日已收到平原君的私信,那位姐夫在信里字字泣血,說城中百姓易子而食,士兵拆屋為薪,再無援兵,趙氏必亡。
“大王打算如何應(yīng)對?”信陵君放下密報,目光沉靜地看向魏王。
魏王忽然站起身,在殿內(nèi)踱了幾步,朝服的下擺掃過地面,帶起細(xì)小的塵埃。“應(yīng)對?”他冷笑一聲,聲音陡然拔高,“趙國自恃與秦抗衡,連年征戰(zhàn),如今落到這般田地,皆是咎由自取!想當(dāng)年長平一戰(zhàn),趙括喪師四十萬,若非我魏國在側(cè)牽制,秦國早就踏平邯鄲了。可趙國呢?轉(zhuǎn)頭就聯(lián)合韓、燕攻我河?xùn)|,此等忘恩負(fù)義之國,憑什么要我魏國再去救?”
信陵君微微蹙眉:“大王,趙國固然有過,可如今秦強而六國弱,唇亡則齒寒。趙國若亡,秦國下一個目標(biāo),必是我大梁。”
“你又來這套!”魏王猛地轉(zhuǎn)身,臉色漲得通紅,“無忌,你是不是被平原君灌了迷魂湯?什么唇亡齒寒?秦國若滅了趙,只會轉(zhuǎn)頭對付燕國和齊國,怎么會輪到我魏國?”他指著案上另一份密報,“你看這個,秦相范雎派人送來密信,說只要我魏國出兵助秦,待滅趙之后,便將趙國的河間之地分給魏國。河間富庶,比我們現(xiàn)在拼死守衛(wèi)的河?xùn)|還要好上十倍!這等好事,難道要白白錯過?”
信陵君的臉色沉了下來:“大王,秦國向來言而無信。當(dāng)年楚懷王與秦昭襄王會盟于武關(guān),結(jié)果被秦國扣押至死,這難道還不夠警醒嗎?秦國人的話,若是能信,母豬都能上樹!”
“放肆!”魏王怒喝一聲,猛地一拍案幾,案上的玉杯被震落在地,摔得粉碎,“無忌,你別忘了自己的身份!你是魏國的公子,不是趙國的臣子!本王是魏國的大王,難道還要你來教本王如何做決定?”
信陵君挺直了脊梁,目光灼灼地看著魏王:“臣不敢教大王做決定,只是臣身為魏人,不能眼睜睜看著魏國走向滅亡!大王請想,秦國若滅趙,便可將河北之地盡數(shù)納入版圖,屆時秦軍兵鋒直指河內(nèi),距大梁不過百里之遙。秦軍鐵騎一日一夜便能兵臨城下,到那時,大王以為河間之地的許諾,還能作數(shù)嗎?”
他上前一步,聲音里帶著急切:“當(dāng)年魏文侯任用李悝變法,武侯經(jīng)營河西,惠王遷都大梁,我魏國也曾是中原霸主。可自馬陵之戰(zhàn)后,魏國日漸衰落,如今能在秦、趙之間茍延殘喘,全靠各國相互制衡。若是趙國滅亡,制衡之局打破,秦國便可從容各個擊破,到那時,不僅趙國,韓、魏、燕、齊、楚,誰能幸免?”
魏王被他說得啞口無言,卻依舊梗著脖子:“那又如何?趙國滅亡是遲早的事,我們與其等秦國來攻,不如先依附秦國,分得一杯羹,至少能讓魏國多茍延殘喘幾年。”
“茍延殘喘?”信陵君痛心疾首,“大王,我魏國的列祖列宗,何時受過這等屈辱?魏武卒當(dāng)年橫行天下,戰(zhàn)無不勝,難道他們的子孫后代,就只能靠著依附強國茍活嗎?”他猛地拔出腰間的劍,劍身在微光下閃著寒光,“臣請命,率魏軍馳援邯鄲,與趙國合力抗秦!只要能擊退秦軍,不僅趙國可保,我魏國也能趁機收回河?xùn)|失地,重振國威!”
“你休想!”魏王厲聲打斷他,“本王已經(jīng)決定了,明日便派將軍晉鄙率軍十萬,進(jìn)駐鄴邑,名為觀望,實則助秦。待秦軍破趙之后,便按約定接收河間之地。你若是識相,就安分守己地待在大梁,少管這些閑事!”
信陵君握著劍柄的手微微顫抖,指節(jié)泛白。他看著眼前這位同父異母的兄長,忽然覺得無比陌生。這位魏王登基之初,也曾有過勵精圖治的雄心,可這些年在秦國的威逼利誘下,早已磨平了棱角,只剩下怯懦和短視。
“大王,您會后悔的。”信陵君的聲音低沉而沙啞,帶著深深的失望,“秦滅趙之日,便是魏亡之始。”
說完,他收劍入鞘,轉(zhuǎn)身大步流星地走出殿外。殿門在他身后緩緩關(guān)上,隔絕了魏王憤怒的咆哮,也隔絕了那片令人窒息的空氣。
走出王宮,夕陽正將大梁城的輪廓染成一片金紅,可信陵君卻覺得渾身冰冷。他站在宮門外的石階上,望著遠(yuǎn)處城墻上游走的士兵,心中一片焦灼。魏王的決定,無異于飲鴆止渴,一旦晉鄙的軍隊真的助秦滅趙,魏國就徹底成了秦國的附庸,再無翻身之日。
“君侯,我們回府嗎?”駕車的門客低聲問道。
信陵君搖了搖頭,目光投向城郭的西北方向:“去侯先生那里。”
侯嬴的住處藏在大梁城最偏僻的巷子里,是一間簡陋的茅草屋。這位七十多歲的老者曾是大梁夷門的門監(jiān),因足智多謀被信陵君招致麾下,成了他最得力的謀士。
聽到敲門聲,侯嬴披著粗布衣裳打開門,看到信陵君凝重的神色,便知事情不妙。他側(cè)身讓信陵君進(jìn)屋,給兩人倒上粗茶,緩緩開口:“君侯,王宮之行,怕是不順吧?”
信陵君將方才在殿中與魏王的爭執(zhí)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最后嘆道:“大王執(zhí)意助秦伐趙,我苦勸無果。若真讓晉鄙率軍助秦,趙國必亡,魏國也危在旦夕。先生,你可有什么辦法?”
侯嬴捻著花白的胡須,沉吟片刻:“君侯,魏王心意已決,強勸無益。如今之計,只能另做打算。”
“另做打算?”信陵君眼中閃過一絲希冀,“先生請明言。”
“君侯可還記得,晉鄙雖奉王命,但此人向來謹(jǐn)慎,深知秦軍之威。他若率軍進(jìn)駐鄴邑,未必真敢貿(mào)然助秦。”侯嬴呷了一口茶,目光深邃,“君侯可暗中聯(lián)絡(luò)邊境將領(lǐng),尤其是那些曾隨君侯征戰(zhàn)過的將領(lǐng),讓他們做好準(zhǔn)備。”
信陵君眉頭微動:“準(zhǔn)備什么?”
“若邯鄲真的危急,趙國瀕臨滅亡,君侯便可矯王命,調(diào)動邊境軍隊馳援趙國。”侯嬴的聲音不高,卻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晉鄙若不從,便設(shè)法奪其兵權(quán)。只要能擊退秦軍,保住趙國,屆時即便魏王怪罪,也可因功贖罪。”
信陵君心中一震。矯王命、奪兵權(quán),這可是滅族的大罪。可他轉(zhuǎn)念一想,若是坐視趙國滅亡,魏國也難逃厄運,到那時,別說滅族,整個魏國都會化為焦土。
“先生,這……”他有些猶豫。
“君侯,當(dāng)斷不斷,反受其亂。”侯嬴看著他,目光銳利,“你是魏國的公子,更是天下的信陵君。天下人敬你、服你,不是因為你是魏王的弟弟,而是因為你能以天下為己任。如今趙國危在旦夕,六國安危系于一線,你若退縮,便是辜負(fù)了天下人的期望。”
信陵君深吸一口氣,眼中的猶豫漸漸散去,取而代之的是堅定。他猛地站起身,對著侯嬴深深一揖:“先生所言極是。無忌愿以性命相搏,保住趙國,也保住魏國。”
“君侯有此決心,大事可成。”侯嬴點了點頭,“晉鄙麾下有幾位將領(lǐng),如朱亥、段干木等人,都是君侯的舊部,對君侯忠心耿耿。我可親自前往鄴邑,暗中聯(lián)絡(luò)他們,讓他們做好準(zhǔn)備。一旦邯鄲城破的消息傳來,便由他們配合君侯,奪取晉鄙的兵權(quán)。”
信陵君看著侯嬴蒼老卻矍鑠的面容,心中涌起一股暖流。這位老者雖身處陋巷,卻心懷天下,比高居王宮的魏王不知清醒多少倍。
“先生年事已高,往返鄴邑路途遙遠(yuǎn),恐有不測。”信陵君擔(dān)憂道。
“君侯放心,我這把老骨頭還硬朗得很。”侯嬴笑了笑,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再說,我以探望舊友的名義前往,不會引起懷疑。倒是君侯,留在大梁需格外謹(jǐn)慎,魏王疑心重,你近日與他爭執(zhí),他定會派人監(jiān)視你的動向。”
信陵君點了點頭:“我明白。先生此去,萬事小心。”
侯嬴起身,從墻角拿起一個破舊的行囊:“事不宜遲,我這就動身。君侯靜候消息便是。”
信陵君送侯嬴到巷口,看著老者佝僂的背影消失在暮色中,心中百感交集。他知道,從這一刻起,他與魏王之間,已經(jīng)埋下了無法化解的裂痕。可他別無選擇,為了魏國,為了天下,他必須走下去。
回到府邸,夜色已深。信陵君屏退左右,獨自坐在書房里,看著墻上懸掛的天下輿圖。趙國的位置被他用朱筆圈了出來,旁邊便是魏國的疆域。他伸出手指,從邯鄲劃到大梁,不過短短數(shù)百里。他仿佛能聽到邯鄲城內(nèi)百姓的哀嚎,能看到秦軍鐵騎踏過城池的廢墟。
“趙國不能亡,魏國也不能亡。”他喃喃自語,眼中閃過一絲決絕。
窗外,月光透過窗欞灑進(jìn)書房,照亮了他堅毅的臉龐。大梁城的夜,依舊焦灼,可在這片焦灼之下,一股暗流正在悄然涌動。信陵君知道,一場關(guān)乎六國命運的風(fēng)暴,即將來臨。而他,必須站在風(fēng)暴的中心,力挽狂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