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臨州街頭。
一片熱鬧的市場中,百姓穿梭其間,臉上帶著一絲絲的疲憊和不安。
昨夜的暴雨剛剛停歇,泥濘的街道仍舊讓人行走不便。
然而今日一早,王府布下的賑災糧棚卻迎來了不小的人潮。
那些本已無處可去、眼看著家里米缸空空的貧民,紛紛在清晨時分涌至糧棚。
“你們快看!五皇子親自到場了!”
“真的?聽說他下令按價發放口糧,商賈沒得操控糧價了!”
“這位五皇子,能動朝堂、能護百姓,真是難得的好皇子!”
百姓的議論聲在空氣中回響,蘇燁穿過人群,目光掃過四周,略帶思索。
今天親自視察賑災糧棚的日子,雖然外面突然流言四起,說他要對地方商會施加壓力。
但他知道,百姓真正關注的,是他們的日常生計。
“糧食發放一定要均勻,不可有漏發。”
蘇燁吩咐道,“確保受災的災民能夠分到糧食,那些有家族背景或者不缺糧食的人不能給糧食。”
王安點頭,迅速帶人去確保秩序。
石莽則帶著幾個精銳的護衛站在人群外圍,時刻警覺。
“殿下,今日百姓的反應比預計的還要好吶。”
王安走到蘇燁身旁,小聲匯報,“這些糧食若按期發放,恐怕百姓的口碑會有大幅提升。”
蘇燁點了點頭,面色沉穩:
“民心如水,得其流,便可生根發芽。若百姓的疾苦得以減輕,自然會向我靠攏。”
就在此時,一名衣衫破舊的婦人擠過人群,眼神急切,抱著一個破籃子跑到蘇燁面前跪下。
“殿下!求您救救我家!我們村里災民涌入城中,糧食根本不夠吃的!我一家老小都好幾天沒吃飯了!”她淚眼婆娑,跪下求援。
周圍的人群頓時安靜了下來,所有人都在注視著蘇燁。
蘇燁深吸一口氣,緩緩說道:“抬起頭來說話,先別著急。”
轉身對王安道:“立即派人核實一下,若屬實就將該村的糧食補足,并將災民進行安置。同時傳令各地,災民進入城內,臨時安置。”
“遵命!”
婦人哽咽著起身,感激道:“多謝殿下!”
“這都是本王應該做的。”蘇燁溫和道。
“你且先回去,告訴家人,賑災的糧食定會按時送到的。”
婦人帶著淚水點頭,轉身急匆匆離去。
旁邊的百姓們悄悄議論:
“五皇子果真心系百姓,別人只是口頭說說,他卻實實在在為我們做了事!”
蘇燁微微一笑,心中卻有更深的思索。
民心雖好,若無鐵腕與實力作為后盾,終究難以保住這份來之不易的信任。
王府后院內。
蘇燁帶著石莽和王安走進工營內,此刻屋內正進行火器試制工序。
張和與鐵魁正在指揮著幾位匠人忙碌,空氣中彌漫著燒木炭的氣息,鐵錘與鐵匠臺碰撞的聲音此起彼伏。
“殿下,今日試制的‘火箭弩’稍作改進,威力有所提升。”
鐵魁擦去額頭的汗水,指著眼前的長弩說道。
“原本是單發設計的,但在加裝了設計的連發機構后,竟然能夠在短短幾秒內發射五支火箭。”
張和也在旁邊解釋:
“其原理便是利用火藥燃燒時產生的氣壓推動箭簇,能精準穿透木板,甚至能打擊遠處敵人。”
“不錯。”蘇燁低聲道。
“如今若是能量產出來,戰場上必能對敵軍產生巨大威懾。”
他轉向王安:“將這批火箭弩與張和的團隊提前交接,立即籌建兵工廠。此事要務必保密。”
“我們的目標,是在三個月內,建立一支擁有火器裝備的鐵鷹營。”
“是。”王安應命。
“繼續加緊研發。”
蘇燁目光銳利,“火器,才是未來的戰斗力。若要取得大乾的天下,必須超越傳統的冷兵器格局。”
——
臨州城外,夜色深沉。
一隊身影悄無聲息地穿越樹林,帶著特制的木制踏板小舟,緩緩駛過江水。
四名密探在蘇燁的指令下,已經開始摸查楚國邊境的動向。
“殿下的猜測果然沒錯,楚國那邊最近調動的糧草遠遠超過了正常需要。”
密探頭領低聲道,“他們的糧草已經從三月開始不斷匯集,目的不言自明。”
“楚王果然已在準備戰爭。”
另一名密探補充道,“坊間也有傳聞稱,楚國已開始集結部分軍隊,或有大動作。”
“快,回去將情報告知五皇子,必須盡快制定應對計劃。”
第二天,王府書房內。
“殿下,楚國的動向越來越明顯。根據我們密探得到的情報,他們的軍隊大約在三個月后會開始行動。”王安匯報道。
“果然如此。”
蘇燁眼中閃過一絲決然,“我們還有三個月的時間……那正好。”
隨即拿起桌上的地圖,指著臨州南部與楚國交界的邊境線道:
“準備開設‘軍糧輸送道’。給邊境的幾座商埠下發命令,允許大規模的軍糧販運。”
“楚國會以此為借口進行戰爭,然而本王不妨提前行動,準備一條糧道,先發制人。”
“明白。”王安心領神會,隨即下去執行。
“還有,”蘇燁目光微閃。
“若楚國要動手,必定會從邊境發起攻勢。”
“我需要在邊境設立‘鐵鷹營’,以應對接下來的戰事。”
王安應道:“屬下已經安排妥當,現在工營開始裝備新式火器,戰斗人員訓練也在加速進行。”
“很好。”
蘇燁緩緩坐回椅中,“臨州的經濟改革,已穩步推進;民心也在慢慢歸附。現在,輪到軍備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