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燕京座談
- 財富自由,從教人填志愿開始
- 泛海歸舟
- 3311字
- 2025-08-23 22:55:51
不過片刻后,相關部門的領導進入會場,陳如軒等參會的人也已經落了座。
會議便開始進入議程,此時陳如軒一旁的一位出席交流會的代表推了推陳如軒。
“陳如軒老師,真沒想到能在這里遇見你,你的直播我看過好幾次,的確有些東西。”
陳如軒一聽,隨即回道:“感謝這位同仁,幸會幸會。”
“陳老師有沒有意向在燕京多待些日子,我也在燕京教培行業深耕了多年,想請你去我的公司座談交流。”
陳如軒一聽,他的指尖在會議桌沿輕輕一碰,眼底飛快掠過一絲亮色。
這可是主動送上門的行業交流機會,既能摸清燕京教培圈的真實生態,又能借對方的平臺拓展資源,傻子才會拒絕。
他當即側過身,臉上露出恰到好處的熱情笑容:“承蒙抬愛,要是時間方便,我自然樂意前往。”
那位代表眼睛一亮,立刻從公文包里掏出一張燙金名片遞過來:“我叫李源,是啟智教育的創始人,這是我的聯系方式,會后咱們隨時約。”
陳如軒雙手接過名片,指尖觸到卡片厚實的質感,心里更有底了——能定制這種級別的名片,啟智教育的實力絕對不弱。
會議主持人這時敲了敲話筒,全場瞬間安靜下來,陳如軒順勢將名片塞進西裝內袋,目光重新聚焦在前方的投影幕布上。
第一個議程是相關部門解讀最新教培行業規范,臺上領導話剛落,臺下就有人小聲議論起來,大多是擔心政策收緊影響業務。
陳如軒卻聽得格外認真,還拿出筆記本快速記錄,他之前做直播時就總被問政策相關問題,現在有官方解讀,正好能補充進后續的直播內容里。
輪到參會代表發言環節,李源第一個舉手,站起身時特意朝陳如軒遞了個眼神。
他先是結合啟智教育的運營情況談了對新政的理解,話里話外都在暗示公司早已合規,甚至還得到過主管部門的認可,引來臺下不少人側目。
陳如軒心里暗笑,這李源倒是會借機會宣傳,不過也從側面證明對方確實有底氣。
等李源坐下,主持人又點了幾個人發言,其中不乏行業內的老牌機構負責人,可他們要么避重就輕,要么抱怨政策嚴苛,跟李建明比起來差了不止一個檔次。
輪到陳如軒時,他沒有像其他人那樣空談,而是直接拿出自己直播時整理的用戶數據,結合新政要求提出了“線上線下融合教學”的新思路。
“現在家長更看重教學效果和合規性,我們可以通過線上直播講解知識點,線下設置小班答疑,既符合政策要求,又能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
他的話剛說完,臺下就響起一陣掌聲,連臺上的領導都微微點頭,顯然對這個提議很認可。
李源更是眼睛放光,等陳如軒坐下后,悄悄湊過來低聲說:“陳老師這思路太絕了,我那公司正好在琢磨線上轉型,你這一來簡直是雪中送炭。”
陳如軒笑了笑沒接話,心里卻已經開始盤算,到時候去啟智教育,正好能看看他們的線下教學體系,說不定還能達成合作。
會議中場休息時,不少參會代表主動圍過來跟陳如軒交換名片,有想邀請他做講座的,還有想探討合作的,原本沒多少人認識的他,瞬間成了會場的焦點。
之前那些態度傲慢的老牌機構負責人,見此情景也忍不住湊過來搭話,言語間多了幾分客氣。
陳如軒從容應對,既不顯得過分熱情,也沒擺架子,每句話都能說到對方心坎里,短短十幾分鐘就收獲了十幾張名片。
李源看在眼里,對陳如軒的好感又多了幾分,拉著他說:“陳老師,中午我做東,咱們找個地方好好聊聊,正好我還約了燕京市教育局的王科長,他也想聽聽你的想法。”
陳如軒心里一動,能接觸到燕京市教育局的人,這可是個機會,便當即答應下來。
中午的飯局選在一家環境雅致的私房菜館,包廂里已經坐了個穿著西裝的中年男人,李源一進門就笑著介紹:“王科長,這位就是我跟您說的陳如軒老師。”
王科長站起身,主動伸出手:“陳老師,你上午在會上提的思路我很贊同,現在就需要你們這樣有想法的年輕人。”
陳如軒連忙握住對方的手,語氣謙遜:“王科長過獎了,我也是摸著石頭過河,還得多向您請教政策細節。”
三人坐下后,話題很快就圍繞教培行業展開,王科長時不時透露一些政策風向,陳如軒則結合自己的直播經驗提出疑問,李源在一旁適時補充,氣氛十分融洽。
酒過三巡,王科長突然說:“下個月市里要舉辦教培行業創新大賽,我看陳老師的思路很有創新性,不如報名參加,要是能拿獎,后續申請政策扶持也更有優勢。”
陳如軒眼睛一亮,這可是個露臉的好機會,要是能在大賽上出彩,不僅能提升自己的知名度,還能為以后的發展鋪路,當即點頭:“多謝王科長提醒,我一定報名。”
李源也笑著說:“到時候我讓公司的團隊幫陳老師準備材料,咱們爭取拿個一等獎。”
飯局結束時,王科長主動給陳如軒留了私人聯系方式:“有任何政策上的問題,隨時給我打電話。”
陳如軒握著手機,心里滿是歡喜,這一趟燕京之行,簡直比預想中順利太多。
下午的會議繼續進行,陳如軒因為有了王科長的認可,發言時更有底氣,提出的幾個建議都被主持人重點記錄,還被邀請在會后參與新政實施細則的討論。
散會時,之前那些對陳如軒態度冷淡的老牌機構負責人,紛紛過來熱情地邀請他吃飯,想跟他深入探討合作,陳如軒一一婉拒,只跟李源約好第二天去他公司。
第二天一早,李源就派司機來接陳如軒,車子駛入燕京的核心商務區,停在一棟氣派的寫字樓前,啟智教育的招牌在陽光下格外醒目。
走進公司,陳如軒忍不住眼前一亮,寬敞明亮的辦公區,專業的教學設備,還有墻上掛滿的榮譽證書,處處都透著大公司的氣派。
李建明帶著他參觀了教學區、研發部,每到一個部門,員工們都熱情地跟李建明打招呼,看向陳如軒的眼神里也滿是好奇。
“陳老師,我們公司現在有三百多名員工,線下有十五個教學點,線上平臺也有五十多萬用戶,就是在內容創新上還差點火候。”李源邊走邊介紹,語氣里帶著一絲遺憾。
陳如軒點點頭,指著研發部的方向說:“我看你們的課程體系很完善,就是缺乏針對性,比如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個性化課程,這塊要是能做起來,用戶粘性肯定能提升不少。”
李源眼睛一亮,拉著陳如軒進了會議室:“陳老師,你快詳細說說,我讓研發部的負責人也過來聽聽。”
很快,研發部負責人帶著團隊成員走進會議室,陳如軒結合自己直播時收集的用戶反饋,詳細講解了個性化課程的設計思路,從課程內容到教學方法,再到課后服務,都給出了具體的方案。
研發部的人聽得十分認真,時不時提出疑問,陳如軒都耐心解答,幾個小時下來,一套完整的課程方案基本成型。
李源看著方案,激動地拍了拍桌子:“陳老師,你這方案簡直是為我們量身定做的,要是能落地,我們公司的線上業務至少能翻一倍!”
他當即決定,邀請陳如軒擔任公司的特聘顧問,不僅給出豐厚的顧問費,還承諾給予公司股份,陳如軒沒有立刻答應,而是提出要先看到方案的初步效果。
李源也不著急,笑著說:“陳老師放心,我這就安排團隊推進,一個月后給你答復,到時候咱們再談合作細節。”
離開啟智教育時,李源親自送陳如軒到樓下,還塞給他一張黑卡:“陳老師,這是我們公司的合作商戶卡,在燕京很多地方都能用,就當是我的一點心意。”
陳如軒推辭了幾句,見李源態度堅決,只好收下,心里卻對這位合作伙伴多了幾分認可。
回到酒店,陳如軒剛坐下,手機就響了,是之前交換名片的一家機構負責人打來的,邀請他下周去做講座,開出的報酬比市場價高了兩倍。
陳如軒答應下來,掛了電話后,又收到王科長的信息,提醒他教培行業創新大賽的報名截止日期,還給他發了一份往屆獲獎作品作為參考。
他看著手機里的信息,嘴角忍不住上揚,原本只是來參加一場交流會,沒想到卻收獲了這么多機會,看來自己的教培之路,以后會越來越順。
接下來的幾天,陳如軒又陸續拜訪了幾家同行機構,每到一家,都能憑借獨到的見解贏得對方的認可,不少機構都提出了合作意向。
期間,他還去啟智教育跟進了課程方案的推進情況,看到研發團隊已經按照方案開始制作課程,進展十分順利,李源更是每天都跟他匯報進度,態度恭敬又熱情。
一周后,陳如軒在一家機構做講座,現場來了兩百多人,不僅有教培行業的從業者,還有不少家長和學生,他結合新政要求和自己的教學經驗,深入淺出地講解了如何提升教學質量,贏得了陣陣掌聲。
講座結束后,有家長當場提出要報名他的線上課程,還有機構負責人邀請他合作開設聯名課程,陳如軒一一記下,心里已經開始規劃未來的發展方向。
就在他準備離開燕京時,李源又帶來了好消息:“陳老師,我們的個性化課程試運營效果特別好,上線三天就有一萬多用戶報名,王科長都打電話夸我們做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