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重新合作
- 財富自由,從教人填志愿開始
- 泛海歸舟
- 4089字
- 2025-08-23 08:54:08
市教育局局長張豐智因涉嫌違紀違法等問題,被紀委帶走后,市上又重新調來了一個新任局長黎遠東。
當然黎遠東剛一上位,他就明白了當初張豐智就是解除了與陳如軒公司的合作,任人唯親,才導致很多的案底被揪出來。
他也聽說了陳如軒在江南市的影響力。
于是他帶著四級調研員李青林趕往陳如軒公司大樓內。
他并沒有提前向陳如軒打招呼。
因此當他到了那里時,公司內部地工作井然有序。
門口的接待人員看到黎遠東二人進來了。
他們不認識黎遠東,不過李青林他們可認識。
“領導你好,我們陳總這時正在會議室內開會,如果你有事的話,我去叫。”
李青林接著回道:“算了,先不打擾了。我們來公司隨便看看。”
黎遠東跟著接待人員往公司內部走,目光掃過辦公區,只見每個人都專注于手頭的工作。
鍵盤敲擊聲此起彼伏卻不雜亂,連走廊里的綠植都修剪得一絲不茍,心里暗自贊嘆——能把公司管得這么規整,陳如軒果然名不虛傳。
李青林跟在旁邊,見黎遠東頻頻點頭,悄悄補充了一句:“陳總創辦這家公司之初,它還是個財務狀況很不好的小公司,也就五年時間,就成了咱們江南市的龍頭企業,去年還給市里繳了一個億的稅。”
黎遠東腳步停頓了一下,眼神里多了幾分鄭重——一個億的稅收,都快抵得上兩個中型國企了,張豐智當初居然敢斷這種企業的合作,簡直是腦子不清醒。
接待人員把兩人引到會客區,剛要倒茶,就見一個穿著黑色西裝的年輕人快步走過來,正是陳如軒的特助林默。
他臉上帶著笑容:“黎局長、李調研員,實在抱歉,陳總還在開會,我先過來招待二位,他交代了,會議馬上就結束,最多十分鐘。”
黎遠東擺了擺手,語氣隨和:“不用麻煩,我們就是過來看看,沒提前打招呼,本來就打擾了。”
林默卻不敢怠慢,親自從茶柜里拿出一罐明前龍井,一邊泡茶一邊說:“黎局長太客氣了,您能來我們公司,是我們的榮幸。之前張局長在任時,我們公司想找市局對接個教育信息化的項目,跑了三趟都沒見到人,現在您來了,咱們以后辦事肯定順暢多了。”
這話看似平常,卻暗暗點出了前任的不作為,黎遠東聽了,心里更不是滋味——張豐智不僅任人唯親,還把正經的企業項目晾在一邊,難怪會出問題。
他端起林默遞來的茶杯,剛抿了一口,就聽到會議室的方向傳來一陣掌聲,接著門被推開,一群穿著職業裝的人簇擁著一個中年男人走了出來,正是陳如軒。
陳如軒穿著一身深灰色的定制西裝,頭發梳得整齊,臉上沒什么多余的表情,卻自帶氣場,連走路的姿勢都透著沉穩,跟那些油滑的商人完全不一樣。
他一眼就看到了會客區的黎遠東,腳步沒有絲毫停頓,徑直走過去,主動伸出手:“黎局長,久仰大名,沒想到您今天會過來,有失遠迎。”
黎遠東趕緊站起身,雙手握住陳如軒的手,能感覺到對方的手很有力,掌心帶著溫度:“陳總客氣了,我是臨時起意,過來學習學習,順便跟您聊聊咱們市里教育合作的事。”
旁邊的李青林看著這一幕,心里暗暗感慨——以前張局長見陳總,從來都是端著架子,要么讓陳總去市局等著,要么見面連手都不握,黎局長這態度,才是真正懂門道的。
陳如軒把黎遠東請到主位坐下,自己坐在旁邊,林默很有眼力見地給兩人續上茶,然后悄悄退了出去,還順手帶上了會客區的門。
黎遠東沒繞圈子,直接開門見山:“陳總,我這次來,一是為了之前張豐智的事跟您道個歉,他解除跟貴公司的合作,完全是個人主觀臆斷,沒有經過市局的集體研究,也沒考慮到貴公司對市里教育事業的貢獻;二是想跟您商量一下,把之前中斷的合作重新撿起來,而且咱們還能深化合作,比如市里接下來要推進的智慧校園建設,我第一個就想到了貴公司。”
這話一出口,連陳如軒都微微愣了一下——他以為黎遠東會先寒暄客套,沒想到這么直接,而且態度這么誠懇,完全沒有官架子。
陳如軒端起茶杯,輕輕吹了吹熱氣,語氣平靜:“黎局長,謝謝您的坦誠。其實之前的事,我也沒太放在心上,做生意嘛,總有起起落落。”
“不過您既然提到了智慧校園建設,我倒想跟您說說我們公司的規劃——我們研發的智慧教學系統,不僅能實現師生互動、家校互聯,還能根據學生的學習數據制定個性化的學習方案,去年在實驗中學試點,學生的平均分提高了15分,家長滿意度也達到了98%。”
黎遠東眼睛一亮——15分的平均分提升,這可是實打實的成績,比那些花里胡哨的項目管用多了:“陳總,這個系統太好了!咱們市里正愁怎么提高教學質量,尤其是偏遠地區的學校,資源跟不上,要是能推廣這個系統,肯定能解決大問題。”
陳如軒笑了笑,從抽屜里拿出一份厚厚的資料,推到黎遠東面前:“這是我們系統的詳細介紹,還有試點學校的數據報告,黎局長可以帶回去看看。另外,我們還計劃在今年下半年,免費為市里的鄉村教師做兩期智慧教學培訓,讓他們能熟練使用這個系統。”
“免費培訓?”黎遠東更驚訝了,他本來以為陳如軒會提一些條件,比如增加合作經費之類的,沒想到還主動提出免費服務。
“陳總,您這可是為市里的教育事業做實事啊!”
陳如軒搖了搖頭:“黎局長,我們公司能有今天的規模,離不開市里的支持,現在能為教育事業出點力,是應該的。而且我也是江南市人,看著家鄉的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我心里也高興。”
就在這時,黎遠東的手機響了,他看了一眼來電顯示,是市局辦公室的電話,接起來沒說兩句,臉色就沉了下來:“什么?王科長還在卡著貴公司的資質審核?我不是上周就跟你們說了,之前張局長定的那些不合理的條款都要取消,貴公司的資質早就符合要求了,讓他現在就給我辦,半小時之內我要看到結果!”
掛了電話,黎遠東對著陳如軒歉意地笑了笑:“陳總,不好意思,讓您見笑了。市局里還有些人沒轉過彎來,還照著以前的規矩辦事,我回去就整頓,以后貴公司跟市局對接,絕不會再出現這種情況。”
陳如軒心里一暖——黎遠東這是在當著他的面解決問題,而且態度堅決,比那些只說不做的領導強多了:“黎局長,您太客氣了,辦事總有個過程,我理解。”
兩人又聊了大概二十分鐘,從智慧校園建設聊到教育扶貧,再到校企合作,越聊越投機,黎遠東發現陳如軒不僅懂生意,對教育行業也很了解,提出的很多想法都很有見地,比市局里那些老資歷的科長還專業。
臨走的時候,黎遠東主動跟陳如軒交換了私人電話:“陳總,以后有什么事,你直接給我打電話,不用繞彎子。市局那邊我已經打過招呼了,下周會讓項目科的人過來跟貴公司對接,把合作協議簽了。”
陳如軒點了點頭:“好,黎局長,那我就靜候佳音。”
黎遠東和李青林走出公司大樓,李青林忍不住說:“局長,陳如軒這個人,真是不簡單,不僅有實力,還懂分寸,難怪在江南市這么有影響力。”
黎遠東深有同感:“是啊,張豐智就是因為看不起這些實干的企業家,才栽了跟頭。咱們以后跟陳總這樣的人合作,不僅能把市里的教育事業做好,還能帶動經濟發展,這才是雙贏。”
兩人剛上車,黎遠東就收到了辦公室的短信,說王科長已經把陳如軒公司的資質審核通過了,還把審核文件發了過來。
黎遠東把手機遞給李青林看,笑著說:“你看,這效率不就上來了?以后誰要是再敢給陳總公司使絆子,我第一個不答應。”
李青林也笑了:“局長,您這一上任就解決了這么大的問題,以后市局的工作肯定能順利很多。”
而此時的陳如軒公司里,林默走進陳如軒的辦公室,笑著說:“陳總,黎局長剛才在車里還跟李調研員夸您呢,說您是實干家,跟您合作放心。”
陳如軒放下手里的資料,看著窗外的車水馬龍,嘴角露出一絲淡淡的笑容——他知道,黎遠東的到來,不僅意味著合作的恢復,更意味著江南市的教育領域,終于要迎來一個懂業務、辦實事的領導了。
沒過多久,江南市教育局就發布了一則公告,宣布恢復與陳如軒公司的合作,并將智慧校園建設項目交由該公司負責,同時取消了之前張豐智制定的一系列不合理條款。
公告一出,市里的其他企業都炸開了鍋——誰都知道張豐智之前跟陳如軒不對付,現在新局長一上任就力挺陳如軒,這足以說明陳如軒的實力和影響力。
有幾家之前想跟陳如軒搶項目的公司,看到公告后,紛紛打消了念頭,甚至還有幾家公司主動找上門來,想跟陳如軒合作,一起參與智慧校園建設。
陳如軒沒有拒絕,而是篩選了幾家有實力、口碑好的公司,組成了合作聯盟,還跟黎遠東商量,把部分利潤拿出來,設立了一個教育公益基金,專門資助貧困學生和鄉村教師。
黎遠東對此非常支持,還親自出席了公益基金的成立儀式,在儀式上公開表示:“陳如軒先生不僅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更是一位有社會責任感的公民,他的行為值得所有企業家學習。”
那些之前跟著張豐智針對陳如軒公司的人,看到這一幕,心里都慌了,紛紛主動找黎遠東認錯。
黎遠東沒有趕盡殺絕,而是開了次全局大會:“過去的事,非原則性問題既往不咎,但以后誰再以權謀私、刁難企業,一律嚴肅處理。”
大會之后,市局風氣煥然一新,沒人再敢懈怠,也沒人再敢給陳如軒公司使絆子。
幾個月后,江南市第一批十所學校的智慧校園建設落地,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師教學效率提升,家長們紛紛點贊,其他城市的教育局還專程過來考察學習。
省教育廳領導調研時,看到智慧校園的成果,對黎遠東和陳如軒贊不絕口,說要在全省推廣這個項目。
調研結束后,省教育廳領導拉著黎遠東的手說:“你選對了合作伙伴!陳如軒的公司有實力、有責任感,值得大力扶持。”
陳如軒的公司也因這個項目名氣大漲,不僅打開了省內市場,還接到了其他省份的訂單,成了國內智慧教育領域的標桿。
郊區鄉村學校安裝系統時遇到電力不足的問題,校長給陳如軒打了個電話,陳如軒當天就派工程隊過去,免費改造電路還捐了太陽能設備。
校長帶著感謝信找到市局,黎遠東在會議上表揚了陳如軒公司,還寫成簡報上報市政府,市政府領導也夸陳如軒是“江南市的良心企業家”。
之前冷眼旁觀的市財政局,也主動找上門,提出為陳如軒公司的教育項目提供低息貸款。
陳如軒用這筆貸款建了智慧教育研發中心,聘請頂尖專家,為江南市教師提供免費培訓。
黎遠東考察研發中心時感慨:“陳總,您把心思都放在教育上了,有您這樣的伙伴,我這局長當得都輕松。”
很快,陳如軒的公司收到教育部邀請,參與制定全國智慧教育行業標準,從江南市龍頭變成了全國領軍企業。
陳如軒去燕京開會時,黎遠東專程去機場送他:“你代表江南市走向全國,等你回來我給你接風。”
陳如軒笑著答應:“我不會給江南市丟臉,還會把好經驗帶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