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解約之后
- 財富自由,從教人填志愿開始
- 泛海歸舟
- 2536字
- 2025-08-22 22:09:11
陳如軒一連在市人社局的指導下開了好幾場就業創新講座,收到了很大的效果。
同時他與他的公司名氣也隨之水漲船高。
這時他站在公司的辦公室的窗前,眺望遠處。
“陳總,剛剛接到一個壞消息。”
周明宇走進來開口道。
陳如軒倒是很好奇,隨后他開口道:“那就說說吧。”
“咱們之前與市教育局簽訂的幾項合同都被解約了。”
周明宇邊說著又將詳細文件遞給陳如軒。
陳如軒一看,也有些疑惑。
他不明白,這個張豐智怎么會在自己公司越來越發展好時,出此下策。
當初簽約時,他不是很樂意嗎?
陳如軒手指捏著文件邊緣,目光掃過“因服務調整終止合作”的條款,眉頭沒皺,反而抬頭問周明宇:“最近張豐智那邊,有沒有其他動作?”
周明宇早有準備,從包里掏出另一份文件夾:“我查了,他遠房表弟上個月剛注冊了家教育咨詢公司,經營范圍跟咱們高度重合,連辦公地址都在教育局隔壁寫字樓。”
陳如軒翻開文件夾,看到那家公司的注冊資本只有50萬,且沒有任何教育服務案例,嘴角勾起一絲冷笑:“原來不是咱們的服務有問題,是他想把生意給自家人做。”
周明宇急得直搓手:“這幾項合同每月能帶來近百萬營收,還能幫咱們穩住本地口碑,就這么沒了?”
陳如軒卻走到沙發邊坐下,示意周明宇也坐:“別急,先把咱們跟教育局合作的項目數據整理出來——學生滿意度、成績提升率、學校感謝信,越詳細越好。”
周明宇愣了兩秒,突然反應過來:“您是想拿實錘說話?讓大家看看誰的服務真有效果?”
陳如軒點頭,拿起桌上的水杯抿了一口:“教育局簽合同,核心是‘解決問題’,不是‘看關系’。張豐智敢換合作方,就得承擔效果下滑的風險。”
當天下午,周明宇就把數據整理好了——厚厚的報告里,不僅有每所學校的課后服務成效表,還夾著12封校長手寫的感謝信,其中鄉鎮中學的王校長特意備注:“陳總團隊的輔導,讓我校數學平均分提高13分,家長滿意度100%。”
陳如軒拿著這份數據,沒去找張豐智理論,反而直奔市人社局——之前合作就業講座時,人社局李局長很認可他“務實做事”的風格。
李局長看完數據,又聽陳如軒說了解約的事,當場拍了桌子:“張豐智這是拿教育當兒戲!我現在就給省教育廳的老同事打電話,他們最近正推‘縣域就業+教育’融合項目,你的模式正好對口。”
陳如軒沒想到還有這意外收獲,連忙道謝,心里卻清楚:若沒有實打實的成績,再硬的推薦也沒用。
剛回到公司,前臺就來報:“陳總,有幾位校長過來了,說是之前跟咱們合作過的。”
陳如軒迎出去,領頭的正是鄉鎮中學的王校長,一開口就帶著急:“陳總,聽說教育局跟您解約了?這可不行啊!我們學生還等著你們的輔導老師呢!”
城區小學的劉校長也跟著附和:“是啊,你們設計的‘就業指導進校園’課程,家長天天問啥時候再開,現在突然停了,我們都不知道找哪家接手。”
陳如軒請校長們坐下,遞上茶水:“各位放心,就算沒教育局的合同,我們也能跟學校直接合作,費用還能比之前低10%。”
王校長當場就拍了板:“我們現在就簽合同!明天就讓老師過來,孩子的學習耽誤不起!”
這邊剛跟三位校長簽完新合同,周明宇就拿著手機跑進來,聲音都帶著顫:“陳總!省教育廳發郵件了,讓咱們下周一去省廳開會,談省級項目合作!”
陳如軒打開郵箱,看到郵件里寫著“鑒于貴司在基層教育與就業結合領域的實踐成果,邀請參與省級試點”,懸著的心徹底放了下來。
而另一邊,張豐智正跟表弟在辦公室喝酒慶祝:“你放心,教育局的項目以后都是你的,陳如軒那小子再厲害,也斗不過咱們的關系。”
他表弟笑得合不攏嘴:“還是表哥您牛!不過咱們的輔導老師不夠,要不要從陳如軒那邊挖幾個人?”
張豐智擺擺手:“不用,隨便招幾個剛畢業的大學生就行,教育項目嘛,差不多就行,沒人真會查效果。”
可他沒料到,才過了五天,麻煩就來了——表弟公司的輔導老師因為不專業,把初一的數學題講錯了,家長直接鬧到了教育局。
有個家長舉著孩子的作業本,當著其他領導的面喊:“之前陳總公司的老師,會幫孩子分析錯題,現在這個老師,自己都搞不懂!你們是不是把項目給關系戶了?”
周圍的家長紛紛附和,還有人拿出手機錄像,說要發到網上讓大家評理。
張豐智慌了,連忙讓人把家長勸走,可這事還是傳到了市紀委——有人匿名舉報他“利用職務之便為親屬謀利,損害教育質量”。
市紀委很快就找張豐智談話,調了合同檔案后發現:他表弟的公司不僅沒有教育服務資質,連投標材料都是偽造的,而解約陳如軒公司的“服務調整”,根本沒有任何書面說明。
與此同時,陳如軒正在省教育廳開會,省廳王廳長拿著他的項目數據,當著其他市教育局領導的面夸:“陳如軒的公司團隊才是真正為基層辦實事的企業。”
參會的各市領導紛紛圍過來,遞名片、談合作,其中一個市的教育局局長說:“我們早就想搞‘就業+教育’模式,就是沒找到靠譜的企業,今天終于碰到了!”
陳如軒一一回應,心里清楚:這不僅是合作機會,更是對張豐智最有力的反擊。
開完會回到公司,周明宇就沖過來報喜:“陳總!省廳的合作協議初步定了,首期資金500萬!還有三個市的教育局主動聯系咱們,想簽長期合作!”
陳如軒點點頭,打開電腦,看到網上“教育局換合作方致服務下滑”的話題已經沖上熱搜,市紀委也發布了通報:張豐智涉嫌違紀,正在接受審查調查。
沒過三天,張豐智的表弟公司就因為“資質不全、服務質量差”,被教育局終止了合作,還被要求賠償學校的經濟損失。
之前跟表弟公司合作的學校,也紛紛找上門想重新跟陳如軒合作,其中一所學校的校長說:“還是你們靠譜,之前走了彎路,現在得趕緊補回來。”
短短一個月,陳如軒的公司不僅補上了之前的營收缺口,還因為省廳的合作,名氣傳到了周邊省份——鄰省的教育廳主動聯系他,想把“就業+教育”模式復制過去。
周明宇看著不斷增長的合作名單,忍不住感慨:“當初張豐智想擠走咱們,沒想到反而把咱們推到了更高的平臺!”
陳如軒站在辦公室窗前,這次眺望的不再是市區,而是遠處的高鐵站——下周他要去省里參加項目啟動會,還要去鄰省考察合作場地。
這時,前臺又來報:“陳總,市人社局的李局長來了,說要給您送個好消息。”
陳如軒迎出去,李局長笑著遞給他一個紅色證書:“你們公司被評為‘市級就業創業示范企業’,下個月還要在全市大會上做經驗分享!”
陳如軒接過證書,指尖觸到燙金的字,心里滿是踏實——這份榮譽不是靠關系,是靠一個個項目、一句句認可換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