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岳聞言,從高臺上躍下,落在劉柯面前,抱拳道:“師弟有魄力,那就請指教了。”他身材雖瘦,渾身卻透著一股沉穩的氣勢,顯然對自己的防御極有信心。
劉柯拱手:“請師兄手下留情。”
隨著長老一聲令下,張岳率先出手。他雙拳緊握,靈力灌注下,皮膚竟泛起淡淡的金色,如披了一層鎧甲,一拳搗出,帶著破風之聲,直取劉柯胸口。
劉柯不與他硬拼,腳下隨風步展開,身形如鬼魅般避開拳鋒,同時長痕劍出鞘,劍光如練,直刺張岳的肋下——那里是《金剛拳》防御相對薄弱的地方。
“鐺”的一聲脆響,長劍刺在張岳的肋下,竟被彈了回來,只留下一個淡淡的白痕。張岳哈哈一笑:“師弟的劍法不錯,可惜破不了我的防!”說罷,雙拳如狂風暴雨般攻來,逼得劉柯連連后退。
周圍的外觀弟子看得心驚膽戰,王朝急得直跺腳:“劉柯快用絕招啊!”
劉柯卻依舊從容,一邊閃避,一邊觀察著張岳的拳路,尋找著破綻。他知道,《金剛拳》雖防御驚人,卻極為消耗靈力,只要拖到張岳靈力不濟,便是他的機會。
果然,五十招過后,張岳拳上的金光漸漸暗淡,呼吸也變得粗重起來。劉柯眼睛一亮,時機到了!
他猛地一聲低喝,靈力灌注長痕劍,三道劍影同時亮起,正是《分劍幻月訣》!三道劍光虛實難辨,一道攻面門,一道取咽喉,一道則再次刺向肋下!
張岳大驚,連忙回拳護胸,卻沒料到三道劍光中有兩道是虛招,真正的劍刃已如毒蛇般纏上他的肋下!
“噗嗤”一聲,長痕劍沒入寸許,帶出一串血珠。張岳悶哼一聲,踉蹌著后退,難以置信地看著劉柯:“你……”
“承讓了,師兄。”劉柯收劍回鞘,微微躬身。
全場先是一片寂靜,隨即爆發出雷鳴般的喝彩聲。誰也沒想到,這個看似溫和的灰袍弟子,竟能破了張岳的《金剛拳》!
高臺上,李長歌撫掌而笑,眼里滿是欣慰;李舜晞更是激動得跳了起來。清風道長走上前,高聲道:“劉柯勝!自今日起,入內觀!”
劉柯站在演武場中央,接受著眾人的目光,心里卻異常平靜。他知道,這只是一個新的開始。內觀弟子的身份意味著更好的資源,也意味著更激烈的競爭,甚至可能遇到紫陽門的報復。
但他無所畏懼。手握著太清戒的秘密,身懷圣品丹藥和符箓,又有了內觀弟子的身份,他離自己的目標,又近了一步。
夕陽西下,將演武場的影子拉得很長。劉柯背著長痕劍,一步步走出人群,往青云院走去——那里,將是他接下來修煉的地方。前路或許依舊布滿荊棘,但他的眼神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堅定。
這修仙之路,他會一步一步,踏得更穩,走得更遠,完成自己心中所愿
臨瀟殿上受師恩,青衫觀主絕凡塵
青云院的石階比東麓的平整許多,青石板被常年的腳步磨得發亮,兩側的青松亭亭如蓋,松針上的晨露滴落,在石縫里積成小小的水洼。劉柯穿著一身嶄新的青袍,腰間掛著內觀弟子的玉佩,緩步拾級而上。這青袍比灰袍質地細膩得多,領口繡著淡淡的云紋,行走間竟有微不可察的靈力流轉——據說內觀弟子的服飾都摻了靈蠶絲,能稍稍抵御風寒。
臨瀟殿就在青云院盡頭,掩映在云霧里,飛檐斗拱上覆著層薄薄的霜,在晨光下泛著玉色的光澤。殿前的千年古松愈發蒼勁,枝椏如虬龍探向天空,松濤聲比上次來時更顯清越,仿佛藏著某種道韻。
守在殿門的兩個道童比側門的更顯沉穩,見了劉柯腰間的玉佩,微微躬身:“劉師兄請進,觀主已在殿內等候。”
劉柯深吸一口氣,推開沉重的殿門。與上次不同,這次殿內并未焚香,卻彌漫著一股清冽的蘭芷香,像是從山巔積雪里采來的靈氣,吸入一口便覺心神澄明。殿中央的蒲團上,青衫觀主依舊靜坐,晨光透過窗欞落在她身上,給那襲青衣鍍上了層金邊,卻絲毫掩不住她身上的清冷之氣。
劉柯垂眸躬身,大禮參拜:“弟子劉柯,拜見觀主。”
觀主沒有立刻應聲,殿內只有松濤透過窗紙傳來的輕響。劉柯保持著躬身的姿態,目光落在地面的白玉磚上,那磚面光可鑒人,隱約能映出自己的影子,卻不敢抬頭直視。他能感覺到那道無形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溫和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壓,比上次見面時更顯深邃——想來是自己突破練氣六層后,對修為的感知也敏銳了許多。
“起身吧。”
清越如玉石相擊的聲音響起,帶著種奇異的穿透力,落在耳中,竟讓丹田內的靈力都微微震顫。劉柯依言起身,目光依舊低垂,卻忍不住用眼角的余光悄悄打量。
觀主幻沉真人今日換了件月白里衣,外面罩著件水青色的道袍,衣袂垂落,如流云瀉地,沒有一絲褶皺。她的發用根玉簪松松挽著,幾縷青絲垂在頸側,襯得肌膚瑩白如玉,仿佛上好的羊脂白玉里摻了點月光。最令人心折的是她的氣質——明明就坐在那里,卻像是立于九天之上的孤月,清冷、高遠,帶著種不食人間煙火的出塵,讓人不敢生出半分褻瀆之心。
便是用“絕美”二字,似乎也顯得俗了。那是種糅合了天地靈秀的氣韻,眉峰如遠山含黛,鼻梁如懸膽挺直,唇線清晰卻色澤極淡,像是雪后初晴的梅瓣,透著股清冷的艷。縱然眼上纏著青色絲帶,也絲毫不減其風華,反而更添了幾分神秘,讓人覺得那雙被遮蔽的眼眸,定是藏著星辰大海,或是九天星河,容不得凡俗窺探。
“你在清滄峽的事,長歌已告知我了。”觀主的聲音依舊平淡,聽不出喜怒,“能以練氣三層斬殺練氣四層邪修,又能與散修聯手除滅妖蛟,心性膽氣,皆屬上佳。”
劉柯拱手道:“弟子僥幸,多得友朋相助,不敢居功。”
觀主微微頷首,抬手間,一枚玉簡和一個玉瓶憑空飛出,輕輕落在劉柯面前的案幾上。“這是《青元玄機篇》的上卷,比你先前修煉的基礎訣精深三倍,內觀弟子方能借閱。”她頓了頓,聲音里添了絲微不可察的暖意,“瓶中是三枚凝神丹,可助你穩固境界,早日突破練氣七層。”
劉柯看著案幾上的玉簡和玉瓶,心頭一震。《青元玄機篇》是青元觀的鎮觀心法之一,據說只有內觀核心弟子才能得見上卷;凝神丹更是練氣期修士難求的珍品,一枚便抵得上外觀弟子半年的月例。他連忙躬身:“弟子何德何能,敢受觀主如此厚賜?”
“你以練氣六層挑戰練氣七層的張岳,勝得干凈利落,這份實力,配得上這些賞賜。”觀主的聲音又恢復了先前的清冷,“但你要記住,修仙之路,修為是末,心性是本。昨日之勝,不代表明日之能,若因此驕縱,便是走了歧路。”
“弟子謹記觀主教誨。”劉柯垂首道,“定當戒驕戒躁,潛心修煉。”
觀主似乎輕笑了一聲,那笑聲極淡,像是風拂過冰泉,轉瞬即逝:“你性子沉穩,這是好事,卻也需得有鋒芒。青元觀雖非大宗,卻也容不得弟子被人欺辱。往后在觀中,若遇不公,可憑實力說話;若出觀歷練,亦要記得自己是青元觀弟子,守得住正道,也護得住自己。”
這番話看似平常,卻帶著種護短的坦蕩,讓劉柯心里一暖。他想起在清滄峽遇到的紫陽門修士,若是當時已有內觀弟子的身份,或許對方也不敢那般放肆。
“弟子明白。”
“你可知內觀弟子與外觀弟子最大的不同?”觀主忽然問道。
劉柯沉吟片刻,答道:“資源更豐,功法更精?”
“不盡然。”觀主道,“內觀弟子,需擔起守護宗門之責。二十九名內觀弟子,便是青元觀的二十九根梁柱,他日觀中遇襲,你們便是第一道防線。這份責任,比資源更重。”
劉柯心頭一凜,再次躬身:“弟子明白肩頭之責,定不會讓觀主失望。”
觀主沒再說話,殿內又恢復了寂靜,只有松濤聲和偶爾的風鳴。劉柯站在案前,只覺得這位觀主雖高冷出塵,卻并非不食人間煙火,她的清冷里藏著對宗門的守護,對弟子的期許,只是不輕易顯露罷了。
過了約莫一炷香的功夫,觀主才緩緩道:“青云院東廂房有空屋,你且去安頓吧。三日后卯時,來殿中聽道。”
“是。”劉柯恭敬地拿起案上的玉簡和玉瓶,再次躬身行禮,“弟子告退。”
退出臨瀟殿時,晨光已升至半空,透過松針灑下斑駁的光影。劉柯回頭望了一眼那掩映在云霧中的殿宇,只覺得那位青衫觀主的身影,已與這臨瀟殿、這古松、這山巔的云霧融為一體,清冷、高遠,卻又真實地守護著這方天地。
他握緊了手中的玉簡,能感覺到里面蘊含的精純靈力。這不僅是功法和丹藥,更是觀主的期許,是內觀弟子的責任。劉柯深吸一口氣,轉身往青云院東廂房走去。青石板路上,他的腳步比來時更顯沉穩——成為內觀弟子,不是終點,而是更重責任的開始。
前路漫漫,他需得帶著這份教誨,守住本心,磨礪鋒芒,方能不負這臨瀟殿上的一番提點,不負這身青袍所代表的意義。
舊院留蹤研道法,蛟材鍛器赴江湖
青元觀的暮春總帶著些纏綿的雨意,細如牛毛的雨絲斜斜織著,給東麓四號院的灰瓦蒙上層濕漉漉的光澤。劉柯坐在東房窗前,手里捧著卷《青元玄機篇》,指尖劃過泛黃的書頁,上面的朱砂注解在油燈下泛著溫潤的光。窗外,王朝正幫齊雯修補漏雨的屋檐,木槌敲在瓦片上的“咚咚“聲,混著齊雯的笑聲,在雨幕里蕩開一圈圈漣漪。
“劉大哥真不搬去青云院?“齊雯端著碗剛熬好的靈菇湯進來,辮梢還沾著雨珠,“李師兄說青云院的屋子可寬敞了,還有暖爐呢。“
劉柯合上書卷,接過湯碗,暖意順著陶碗傳到掌心:“這里住著慣了,況且離功法閣也近。“他沒說出口的是,這半年來與王朝、齊雯、林長樂同住一院,晨起練劍,暮時談道,早已生出些尋常弟子沒有的牽絆。青云院雖好,卻少了這份煙火氣。
齊雯撇撇嘴:“林師姐也說你傻,放著好屋子不住。“她朝西房努努嘴,“她今早還去后山采了些新茶,說給你留著。“
劉柯望向西房,門簾低垂,隱約能看見燈下翻書的影子。自他成為內觀弟子,林長樂雖依舊寡言,卻時常會在他練劍后,悄悄放在石桌上一瓶淬體的藥膏,或是像這般留些新采的茶葉。這份不言自明的關照,讓他心里愈發踏實。
三日后,臨瀟殿聽道。劉柯向觀主幻沉真人稟明想留在四號院的心意,那位青衫觀主只淡淡“嗯“了一聲,目光落在他身上片刻,便轉而講解《青元玄機篇》的精義。那聲輕允,沒有苛責,也沒有追問,卻讓劉柯松了口氣——這位高冷出塵的觀主,或許比他想的更懂弟子的性情。
不用再做雜役,劉柯便把大半時日耗在了內觀圖書館。這圖書館藏在青云院深處,是座三層木樓,每層都有長老看守,只對二十九名內觀弟子開放。一層是基礎功法與符箓注解,二層藏著各派劍法與術法精要,三層則是觀主與歷代長老的修煉手札,需得憑特殊玉牌方能進入。
劉柯每日卯時便到館中,從一層讀到二層,指尖撫過泛黃的書頁,時而蹙眉思索,時而提筆批注。他精讀了《青元劍法》的進階篇《流云三十三式》,又揣摩了《符箓正宗》里記載的“引雷符“與“避水符“,甚至還翻到幾本散修筆錄的《妖物志》,上面詳細記載著各類妖獸的習性與弱點,與他在清滄峽的經歷相互印證,愈發覺得受益匪淺。
“劉道友對這些雜記也感興趣?“李長歌不知何時站在身后,手里拿著卷《丹道輯要》,“我還以為你只攻劍法。“
劉柯合上《妖物志》,笑道:“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日后出觀歷練,總不能兩眼一抹黑。“
李長歌頷首:“你說得是。對了,上次你說有妖蛟材料想鍛器?練氣閣的張長老最擅此道,他明日會在閣中開爐,你可攜材料過去。“
劉柯眼睛一亮:“多謝李兄告知。“
次日一早,劉柯帶著用布包好的妖蛟材料往練氣閣去。這材料是青靈潭斬妖蛟時留下的,除了已用的部分,還剩蛟眼一對、背甲一塊、腹鱗百片、前爪一對,皆是煉制中品法器的上佳之材。他特意留了妖蛟內丹,那丹中蘊含的磅礴靈力,需得修為再進方能煉化。
練氣閣是座青磚大屋,終年彌漫著硫磺與炭火的氣息。閣內有座丈高的青銅熔爐,爐口火光熊熊,映得滿室通紅。一個赤著臂膀的老者正掄著鐵錘敲打鐵塊,火星濺在他古銅色的皮膚上,竟絲毫不見灼痕——正是李長歌說的張長老,練氣八層的修為,觀中大半法器都出自他手。
“是劉柯小子?“張長老放下鐵錘,用布擦了擦手,“長歌說你有好材料?“
劉柯解開布包,露出里面的妖蛟材料。蛟眼泛著幽藍光澤,背甲漆黑如墨,腹鱗則帶著層淡淡的金暈,剛一取出,閣內的溫度仿佛都降了幾分。
“好家伙!“張長老眼睛一亮,拿起蛟眼湊近看了看,“這妖蛟至少活了五百年,眼核里凝著水行靈力,正好煉對'幻目',能夜視,還能看破些粗淺幻術。“他又掂了掂背甲,“這背甲夠硬,煉面盾正好,再摻些玄鐵,擋個練氣七層的攻擊不在話下。“
劉柯拱手道:“全憑長老安排,只是......“他有些不好意思,“弟子囊中羞澀,恐付不起鍛器費用。“
張長老哈哈大笑:“你這蛟鱗與爪尖都是好東西,夠抵大半費用了。剩下的,就當老夫給你這新晉內觀弟子的賀禮。“說罷,他不再多言,將材料分門別類,又取來玄鐵、銅精等輔料,扔進熔爐里。
接下來的七日,劉柯每日都來練氣閣幫忙添柴、扇風,看張長老鍛器。只見老長老大錘翻飛,火星四濺,時而引靈力注入,時而用符水淬火。蛟眼在烈火中褪去外層薄膜,露出里面鴿卵大的幽藍晶核;背甲被捶打成薄片,與玄鐵熔在一起,漸漸凝作盾形;腹鱗則被一片片嵌進柔軟的蠶絲甲里,泛著暗金色的光;前爪被削去爪尖,打磨成弧形,纏上防滑的鮫綃,成了對鋒利的臂爪。
第七日傍晚,四件法器終于成了。
“蛟龍幻目“是對墨色眼罩,戴上后能夜視,看向遠處時,景物竟能放大數倍,隱約還有層淡藍光暈,能看透院外的隱匿陣;“天蛟盾“呈橢圓形,盾面漆黑,邊緣鑲著圈銀邊,上面隱約有蛟紋流轉,注入靈力時,能彈出層淡黑色的光罩;“蛟鱗內甲“薄如蟬翼,貼身穿在青袍下,觸手冰涼,卻異常堅韌;“紋蛟臂爪“則套在小臂上,五根爪尖泛著寒光,與長痕劍配合,近戰時更添三分凌厲。
“都是中品法器里的上佳之作。“張長老擦著汗,把法器遞給劉柯,“好好用,別辱沒了這妖蛟材料。“
劉柯接過法器,只覺入手沉凝,靈力灌注時,每件都透著股水行靈力的溫潤與霸道,顯然是用了心的。他深深一揖:“多謝長老成全。“
回到四號院,劉柯把法器一一收好。幻目與臂爪藏在行囊,內甲貼身穿著,天蛟盾則靠墻立著,與長痕劍相映成趣。王朝和齊雯來看了,嘖嘖稱奇,連林長樂都站在門口看了片刻,面具下的嘴角似乎微微上揚。
這日,李長歌忽然來四號院找他,神色嚴肅:“劉道友,你可知內觀弟子需守的規矩?“
劉柯請他坐下,倒了杯新茶:“愿聞其詳。“
“內觀弟子雖不用做雜役,卻需每年參與宗門大試。“李長歌道,“便是那外觀進內觀的考核,屆時所有內觀弟子都需返回,接受新晉挑戰者的挑戰。若無故缺席,便會被剝奪內觀身份。“
劉柯皺眉:“若是在外歷練趕不回來呢?“
“可事后補試。“李長歌道,“回來后直接挑戰任意一名內觀弟子,勝則復職,敗則降為記名弟子,每月只能領一半資源,直到下次大試再爭。“
劉柯了然。這規矩看似嚴苛,實則是為了保證內觀弟子的實力,免得有人占著位置卻不精進。他沉吟道:“我正想外出歷練,爭取早日突破練氣后期。“
“練氣后期?“李長歌有些驚訝,“你如今已是練氣六層,想突破七層?“
“正是。“劉柯道,“內觀弟子中已有三人達練氣七層,我若停滯不前,遲早會被挑戰下去。“
李長歌點頭:“你說得是。歷練確實能增漲修為,只是外面不比觀內,需得萬事小心。尤其是南邊的黑風嶺,最近有修士傳訊,說那里出了只練氣八層的黑熊怪,已傷了不少人。“
“我記下了。“劉柯起身,“我打算明日便出發,先去黑風嶺看看,若能斬了那黑熊怪,也算為民除害。“
李長歌起身相送:“需不需要結伴?我這幾日正好無事。“
“不必了。“劉柯笑道,“獨自歷練更能磨礪心性,況且我有自保之力。“他指了指墻角的天蛟盾與長痕劍,表示不用太過擔憂。
李長歌不再多勸,只遞給他一枚傳訊符:“遇事可捏碎此符,我若在觀中,定會趕去相助。“
劉柯接過符紙,鄭重收好。
次日清晨,天剛蒙蒙亮,劉柯便收拾好了行囊。他換上身耐磨的灰布勁裝,外面罩著青袍,腰間掛著長痕劍,背上背著天蛟盾,幻目與臂爪藏在懷中,蛟鱗內甲則貼身穿著。又取了些靈石、丹藥與六張孚塵符,最后看了眼桌上那枚妖蛟內丹——這丹暫不能用,便留在了房內的木箱里。
“劉大哥真要走?“齊雯紅著眼圈,往他行囊里塞了包曬干的靈菇,“這是我新曬的,煮湯喝能補靈力。“
王朝拍著他的肩膀:“在外別太逞強,打不過就跑,咱們四號院還等著你回來喝酒呢。“
劉柯笑著點頭,目光掃過西房。門開了,林長樂站在門口,手里拿著個油紙包,見他看來,便把紙包遞過來:“這是用望月藤籽做的解毒丹,黑風嶺多毒蟲,或許能用得上。“
油紙包上還帶著她指尖的溫度。劉柯接過,輕聲道:“多謝。“
林長樂沒說話,只微微頷首,轉身回了房。
劉柯最后看了眼四號院,看了看檐下還在滴水的冰棱,看了看院角齊雯種的藥草,轉身走出院門。晨霧尚未散盡,青石板路上空無一人,只有他的腳步聲在巷子里回蕩。
走出東麓,他回頭望了眼云霧繚繞的臨瀟殿,又看了看青云院的飛檐。成為內觀弟子不是終點,而是新的開始。黑風嶺的黑熊怪,練氣后期的瓶頸,未來的挑戰......前路縱有風雨,他亦無懼。
劉柯深吸一口氣,提步往觀外走去。朝陽正從山后升起,金色的光芒灑在他身上,青袍獵獵,步伐堅定。這歷練之路,他要一步一步走下去,不僅為了突破修為,更為了守住心中那份道——那份從黃楓谷到青元觀,從孤苦流亡到有友相伴,始終未曾動搖的正道之心。
風掠過耳畔,帶著山外的氣息。劉柯握緊了腰間的長痕劍,身影漸漸消失在山道盡頭。
黑風嶺外江湖路,劍影萍蹤守本心
黑風嶺的風總帶著股野性,卷著松針與碎石,打在人臉頰上生疼。劉柯站在嶺下的迎客棧前,望著遠處黛色的山巒,那山巖如黑鐵鑄就,在夕陽下泛著冷硬的光——這便是傳聞中黑熊怪盤踞的黑風嶺,可此刻嶺上靜悄悄的,連尋常獸吼都聽不見。
“客官是來斬那黑熊怪的?“棧老板是個跛腳老漢,正蹲在門檻上抽旱煙,見劉柯一身青袍,腰間懸劍,便咧開缺牙的嘴笑,“來晚嘍,那畜生半月前就挪窩了,聽說往南去了蒼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