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硯之是被凍醒的。
閣樓的窗戶沒關嚴,風卷著秋雨斜斜地打進來,在畫布上洇出星星點點的濕痕。她摸黑爬起來關窗,手指剛觸到窗欞,就被鐵架上的銹漬染成了棕褐色。窗臺上的長城磚沾了雨氣,那些反弓紋在月光下顯出深淺不一的溝壑,像極了老家炕沿被磨出的凹痕。
“咔嗒“一聲,樓下傳來響動。林硯之扒著樓梯扶手往下看,只見周明軒正蹲在畫架前,手里捏著支狼毫筆,在一幅未完成的胡同畫上加著什么。畫室的落地燈把他的影子投在墻上,像個被拉長的驚嘆號。
“周老師?“她輕聲喚道。
周明軒回過頭,鏡片上沾著細碎的顏料:“睡不著?“他指了指畫框邊的小凳,“過來坐?!?
畫的是磚塔胡同,灰墻根蹲著個賣糖葫蘆的老人,糖衣在路燈下泛著琥珀色的光。林硯之盯著老人的皺紋看了半天,突然發現那褶皺里藏著些細碎的白點——竟是用她那半管鉛白顏料點的。
“這是我爺爺,“周明軒的聲音有些發啞,“以前在白塔寺門口擺攤,我總偷他的糖吃。“他蘸了點鈦白,在糖葫蘆尖上補了筆高光,“拆遷那天,他抱著最后一串糖葫蘆站在推土機前,像尊老菩薩?!?
雨突然下大了,砸在鐵皮屋頂上噼啪作響。林硯之想起母親出殯時的雨,也是這樣急,打濕了墳頭新栽的柏樹苗。她下意識地摸了摸口袋,那里揣著張剛取的工資條,兩千五,扣掉給村長家小子轉的撫恤金,還剩兩百三。
“下周去磚窯遺址,“周明軒突然說,“你也跟著。“
“我?“林硯之愣住了。
“策展人說你那磚有故事,“他笑了笑,“正好讓你認認老家的土?!?
第二天去食堂打飯,蘇曉把一盤紅燒肉推到她面前:“補補腦子,別去了遺址給周老師丟人?!坝托亲訛R在她的白襯衫上,像朵綻開的小紅花。林硯之想起張超昨晚送來的醬菜,突然把紅燒肉撥了一半過去:“蘇姐,你嘗嘗這個。“
蘇曉的筷子頓了頓,突然說:“我爸以前是燒磚的,在琉璃河窯廠?!八林肜锏娜鈮K,“他總說燒磚得用松木,火性綿,燒出來的磚帶松香氣?!?
林硯之的心猛地一跳:“那您父親...“
“肺癌,“蘇曉的聲音很輕,“窯廠關了那年走的,走之前還念叨著沒燒出塊金磚?!八蝗黄鹕恚皩α?,策展人喜歡老物件,你把那磚好好擦擦?!?
下午整理倉庫時,林硯之在角落發現個舊木箱,里面裝著些生銹的瓦刀、帶泥的麻繩,還有本泛黃的工作手冊。翻開第一頁,是行工整的毛筆字:“琉璃河窯廠王建國 1987“。
“這是蘇曉她爸的,“周明軒不知何時站在門口,“她大學學的文物修復,本來能去故宮,非要來我這小工作室?!八闷鹉前淹叩叮颈线€留著個深深的指痕,“老王燒的磚,天安門城樓翻修時用過?!?
林硯之摸著瓦刀上的銹跡,突然想起母親總說“手藝人的物件認主“。她把工作手冊小心翼翼地放進帆布包,打算下次見到蘇曉時還給她。
傍晚收到張超的短信,說他在798門口等她。林硯之跑出去時,正看見他蹲在那根銹鐵煙囪下,手里捧著個用鐵絲編的小籠子?!敖o你的,“他撓了撓頭,“裝你的寶貝磚?!拌F絲的接頭處被磨得很光滑,顯然是用砂紙打過。
風卷著落葉掠過他的牛仔褲,膝蓋處磨出的洞像只睜大的眼睛。林硯之突然想起地下室那個結冰的冬夜,他也是這樣蹲在地上,幫她修凍裂的水管。
“謝謝?!八舆^籠子,指尖觸到他的手,冰涼,帶著鍵盤的油光。
“磚窯遺址在懷柔,“張超突然說,“我查了路線,得倒兩趟公交。“他從背包里掏出張打印的地圖,上面用紅筆標著換乘點,“那里有野酸棗,小時候我爸總帶我去摘。“
林硯之把地圖折成小塊塞進兜里,那里還揣著工作手冊。晚風帶著顏料的氣息吹過來,她突然覺得,這城市的風,好像也沒那么冷了。
出發去磚窯遺址那天,天放晴了。策展人開著輛舊吉普,后備箱里裝著些測量工具和折疊椅。林硯之抱著裝長城磚的鐵絲籠坐在副駕,蘇曉和周明軒擠在后座,一路都在吵。
“你那幅《窯工》根本不對,“蘇曉戳著周明軒的畫,“我爸燒磚時從不光膀子,說磚怕汗氣?!?
“藝術加工懂不懂?“周明軒反駁道,“總不能畫他穿棉襖燒窯吧。“
策展人突然笑了:“老王燒磚時確實穿藍布褂,我見過?!八噶酥复巴饴舆^的白楊,“那時候窯廠旁邊都是這種樹,秋天葉子黃了,像堆著的金磚?!?
遺址在片山坳里,斷墻殘垣上爬滿了野葛藤。林硯之剛把長城磚放在地上,就發現磚縫里滲出些細碎的土渣,和腳下的黃土竟是一個顏色。策展人用放大鏡照著磚面的反弓紋,突然說:“這磚是萬歷年間的,窯溫控制失誤才會這樣,跟人出疹子似的?!?
蘇曉蹲在不遠處,正用手刨著什么。林硯之走過去,看見她手里捏著塊帶釉的碎瓷片,青灰色,上面印著半朵纏枝蓮?!笆俏野譄?,“她的聲音發顫,“他總說要燒出青花瓷的磚,結果...“
“結果成了文物修復師,“周明軒接話道,“你修復的那尊北魏佛像,用的黏合劑里,是不是摻了窯廠的黃土?“
蘇曉的臉突然紅了,把瓷片往兜里塞:“要你管。“
林硯之坐在土坡上,看著他們仨在斷墻間穿梭。策展人正給周明軒講磚窯的結構,手比劃著像在指揮交響樂;蘇曉蹲在地上,用樹枝畫著什么,陽光照在她的發梢,泛著金紅色的光。風掠過酸棗叢,帶來陣陣清香,她突然掏出那本工作手冊,翻到某頁——上面貼著片干枯的酸棗葉,旁邊寫著:“給曉曉做書簽“。
回去的路上,策展人突然說:“我打算做個展覽,就叫'磚與城'?!八噶酥噶殖幹畱牙锏幕\子,“你的長城磚,蘇曉的瓷片,周明軒的畫,都算展品?!?
林硯之的心猛地一跳:“我的磚...“
“它不只是塊磚,“策展人說,“是十五億塊磚里,最懂人間煙火的那一塊。“
車駛過箭扣長城時,夕陽正把城墻染成金紅色。林硯之看著磚縫里鉆出的野菊,突然想起母親臨終前的眼神,那么亮,像此刻的霞光。她掏出手機,給村長家小子發了條短信:“撫恤金不用存了,我在BJ挺好。“
發完短信,她把長城磚從鐵絲籠里取出來,放在膝蓋上。磚面被摩挲得溫熱,那些反弓紋在暮色中像串省略號,省略了所有的艱難與委屈,只留下些溫暖的念想——比如張超編的鐵絲籠,比如蘇曉碗里的紅燒肉,比如周明軒那半管鉛白顏料,比如母親塞給她磚時,掌心最后的溫度。
車窗外的長城漸漸遠去,林硯之輕輕摸了摸磚上的缺口。她知道,這塊來自箭扣的老磚,終將在這座城市找到新的歸宿,就像她自己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