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雨絲斜斜地織著,把798藝術區的紅磚墻洇成了深褐色。林硯之蹲在閣樓窗臺前,用軟布細細擦拭長城磚上的水漬,磚縫里殘留的酸棗葉碎屑被雨水泡得發脹,散發出淡淡的草木香。
樓下傳來蘇曉的驚呼聲。她慌忙跑下去,只見展廳中央的《鴉兒胡同》油畫框倒在地上,玻璃裂出蛛網般的紋路,正對著畫中“拆“字的位置。蘇曉捏著碎玻璃碴的手抖個不停:“剛才風太大,窗簾勾住了畫框......“
周明軒蹲下來檢查畫框,指腹撫過裂紋:“沒事,玻璃碎了能換。“他突然看向林硯之,“你昨天畫的CBD草圖呢?借我看看。“
林硯之從帆布包里掏出速寫本,紙頁邊緣還沾著點松節油。周明軒翻到那幅畫,用紅筆在玻璃幕墻的反光處圈了圈:“這里的高光太硬,得像蘇曉的眼線筆一樣,帶點弧度。“
蘇曉“嗤“了一聲,卻默默從包里掏出支眼線筆遞給林硯之:“練練手。“筆尖劃過紙面的沙沙聲,像極了母親納鞋底時的麻線聲。
雨停時,張超突然出現在工作室門口。他懷里抱著個紙箱,褲腳沾滿了泥點,頭發還在往下滴水:“我媽寄了些核桃,說給你補腦子。“紙箱里鋪著層舊報紙,上面印著涿州新聞,頭版照片是群老人在箭扣長城撿垃圾,其中一個背影特別像她爹。
“你怎么來了?“林硯之接過紙箱,指尖觸到他冰涼的手。
“路過,“張超的耳尖有點紅,“聽說你們要辦展覽?我......我能幫忙搬東西。“
周明軒突然笑了:“正好缺個打雜的,管飯。“
那天下午,張超幫著加固畫框。他綁繩子的手法很特別,繩結打得又快又牢,林硯之看著看著就出了神。“這是綁服務器的結,“張超注意到她的目光,“松了能自動收緊,我們機房都這么綁。“他突然從口袋里掏出個小鐵環,“給你的,穿在速寫本上,防掉頁。“
鐵環內側刻著串數字,像是工號。林硯之摸出鉛筆,在速寫本扉頁畫了個小小的繩結,旁邊標注著“張超結“。
傍晚整理倉庫時,林硯之在周明軒的舊畫箱里發現個牛皮本子,里面貼滿了剪報。2008年的《北京晚報》上有篇報道,說圓明園畫家村拆遷,配圖里有個熟悉的身影——年輕的周明軒抱著畫框站在瓦礫堆里,懷里揣的正是那盒鉛白顏料。
“那時候總覺得天要塌了,“周明軒不知何時站在身后,“后來在廢墟里撿到半塊磚,突然想通了——墻倒了,磚還在。“他指著剪報角落的小字,“你看,這記者叫趙磊,現在在簋街賣小龍蝦。“
林硯之的心猛地一跳:“趙磊?涿州的趙磊?“
“你認識?“
“我同鄉,“她突然想起母親提過,趙家小子在BJ做水產生意,“他爹和我爹是戰友。“
周明軒翻到另一頁,指著張泛黃的收據:“這是我租798第一間工作室的合同,租金比現在便宜一半。“收據右下角的簽名歪歪扭扭,像個小孩子寫的。
雨又下了起來,這次夾著冰雹。林硯之望著窗外被砸得噼啪作響的鐵皮屋頂,突然想起地下室那個暖氣爆裂的冬夜。張超正在給畫框包泡沫墊,聽見她的嘆息聲,突然說:“我租的隔斷間有暖氣,要是展覽需要場地......“
“不用,“林硯之打斷他,“周老師說,真正的展覽在心里。“
深夜的畫室格外安靜,只有蘇曉和周明軒還在核對展品清單。林硯之坐在角落畫速寫,畫張超綁繩結的手,畫蘇曉涂口紅的側影,畫周明軒捏畫筆的指節。畫到最后,她把長城磚擺在畫中央,磚縫里插著支野菊,背景是798的煙囪和箭扣的城墻。
“畫得不錯,“策展人不知何時冒了出來,手里捏著個酒瓶,“這磚得配個底座。“他從包里掏出塊紫檀木,“我老爺子留的,雕個托給它。“
木頭上還留著淡淡的檀香,林硯之突然想起蘇曉說的“松香氣的磚“。她摸出鉛筆,在畫的邊緣添了行小字:“所有的堅硬里,都藏著溫柔的疤。“
第二天一早,林硯之被樓下的爭吵聲吵醒。蘇曉正和周明軒爭執著什么,聲音越來越大。她悄悄扒著樓梯往下看,只見蘇曉把本畫冊摔在地上:“你根本不懂修復!這磚的包漿不能用化學試劑!“
“不用試劑怎么清理?“周明軒的聲音也帶著火氣,“難道用你的卸妝水?“
“我爸以前用米湯!“蘇曉的聲音突然哽咽了,“他說老祖宗傳下來的法子,溫和,不傷磚......“
林硯之突然想起母親用米湯粘年畫的場景,趕緊從閣樓跑下去:“我會!我媽教過我!“
那天下午,他們仨蹲在地上,用棉簽蘸著米湯給長城磚除塵。蘇曉的長指甲不方便操作,就用牙簽一點點挑磚縫里的泥;周明軒戴著放大鏡,像在雕琢寶石;林硯之負責熬米湯,米香混著檀香在畫室里彌漫開來。
張超來送午飯時,正好撞見這一幕。他舉著塑料袋里的包子,突然說:“我能......能拍張照嗎?“照片里,三個人的影子在墻上疊在一起,像塊拼起來的磚。
傍晚收工前,策展人帶來個好消息:“趙磊贊助了展覽的酒水,說給同鄉捧場。“他掏出手機,展示著簋街大排檔的照片,“他那店門口擺著個老石碾子,說是從涿州老家拉來的。“
林硯之看著照片里熟悉的石碾子,突然想家了。她摸出速寫本,在“張超結“旁邊畫了個小小的石碾子,筆尖不小心戳透了紙頁,像個小小的窗。
雨又停了,夕陽從云縫里鉆出來,給798的煙囪鍍上層金邊。林硯之把清理干凈的長城磚放回鐵絲籠,發現磚面上的反弓紋在暮色中像串密碼。她突然明白,這座城市的每個角落,都藏著這樣的密碼——在張超的繩結里,在蘇曉的米湯里,在周明軒的顏料里,在趙磊的石碾子里,也在她掌心這塊帶著體溫的長城磚里。
速寫本突然掉在地上,夾在里面的鐵環滾了出來,正好卡在磚縫里。林硯之撿起來時,發現鐵環內側的工號在夕陽下閃閃發亮,像串被時光打磨過的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