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雪掩旗影(通州·臘月二十三)通州城外二十里,廢磚窯。
我讓秦良玉把“復(fù)明”旗裁成三塊:
一塊縫在棉襖里,一塊卷作束發(fā)帶,一塊藏炮膛。
其余旗面連夜染成灰白,冒充漕幫船篷。
從此白日無旗,夜里無火,三百人散作“凍死骨”。
清軍游騎三過窯口,只看見烏鴉與破籮。
——
第二章鹽市募刃(臘月二十四)通州鹽市,人牙子、逃兵、灶丁雜坐。
我扮男裝,戴破氈笠,腰懸空刀鞘。
“募腳夫,日給鹽五兩,夜給粥一碗,愿者按血指。”
五兩鹽,可活一家三日;粥,是韓鐵匠連夜熬的稀米糊。
一日得壯丁四百,老弱兩百。
他們按完指印,發(fā)現(xiàn)掌下多了一粒桂花。
“記住這味道,”我低聲說,“日后戰(zhàn)場相逢,憑花認(rèn)人。”
——
第三章啞兵營(臘月二十五)新募者雜,不可高聲。
我立“啞兵營”:
晝間勞作,不許開口;夜間識字,不許點(diǎn)燈。
口令用手式,集合用鳥鳴。
韓鐵匠打制“響箭哨”,三短一長,十里可聞。
秦良玉每日教女營手語,兩日成軍。
第三夜,我親自巡營,見雪地上腳印排成一字:
“活”
“命”
“復(fù)”
我知軍心已附。
——
第四章夜鑄佛郎機(jī)(臘月二十六)
廢窯深處,暗爐藏焰。
每夜亥時起,卯時熄。
風(fēng)箱改自破船櫓,一推一拉,聲如老婦咳嗽,外間只道寒鴉。
鐵水潛流,鑄成子母炮五門,小至三十斤,一人可負(fù)。
炮身不刻字,只刻一凹線,便于夜中手摸辨識。
子炮(彈藥)外裹黃泥,曬干如土磚,清兵搜船,誤認(rèn)腌菜石。
——
第五章桂花密信(臘月二十七)我令阿蠻帶六個十三歲女童,
每日午后挎籃賣桂花糕。
糕內(nèi)藏蠟丸,丸內(nèi)包薄紙:
“某日某刻,某地集。”
買糕者多是通州樵夫、閘夫、乞丐頭,
他們咬開蠟丸,讀畢即吞。
三日后,女童歸營,帶回三百口刀、二百張弓、五十匹騾。
刀無鞘,弓無弦,皆藏于柴捆米袋。
我賞女童每人一枚炮殼銅環(huán),
環(huán)內(nèi)刻小字:
“令天存,大明興。”
——
第六章狼煙臺不狼煙(臘月二十八)
通州舊驛有廢墩臺,我命人夜掘地道,
臺基下藏火藥二百斤。
藥線以棉繩浸硝,外纏柳枝,
點(diǎn)火之后似炊煙,三里外可見,
卻非狼煙,而是“桂煙”——
煙味帶甜,隨風(fēng)不散。
這是我與鄭成功海上舊部約好的暗號:
“桂煙起,船即至。”
——
第七章糧票換血(臘月二十九)軍中糧少,我造“糧票”:
票面寫“復(fù)明軍借糧一石,來年十倍奉還”,
蓋我小印“令天”。
票背畫桂花一枝。
通州富戶視我為流寇,
卻信我朱氏血脈必重諾,
三日內(nèi)換得糙米兩千石、豆餅三百車。
我另留空票百張,
囑富戶:
“春荒時持此票,可換我火炮一門。”
富戶們笑藏票,
不知那炮口將來對準(zhǔn)的是誰。
——
第八章除夕雪燈(臘月三十)是夜,我禁燈火。
廢窯黑如獸口。
我讓每人折一截松枝,
蘸松脂,插在雪里,
只露一寸藍(lán)焰。
三千松燈,三千星火,
無人語,無人哭。
我站在窯頂,
望北,京師方向,
雪幕之后,似有父皇吊影。
我低聲祝酒:
“父皇,再給我一段時間
我必令天下燈火,
重歸大明。”
我舉杯,杯中無酒,是雪。
雪入口,冷極,
卻燃得胸腔滾燙。
第九章·驚蟄
時間:正月三十(舊歷),子時。
目標(biāo):通州東關(guān)水陸總寨——清虜正紅旗囤糧、囤炮、囤甲之地。
口號:只燒糧、只奪炮、不戀城。
代號:驚蟄。
前夜·松脂火二十九傍晚,廢窯口。
我讓三千人分作四隊,各銜枚、裹足、披白布。
每人左臂纏一縷桂花線,夜中識友。
韓鐵匠把五門佛郎機(jī)子母炮拆成十五截,綁在驢背,外覆稻草。
阿蠻率女童三十,各挎空籃,籃底藏火折、松脂丸。
她們的任務(wù):潛入東關(guān)集市,把松脂丸塞進(jìn)清軍草料垛。
松脂丸內(nèi)裹硫磺、砒霜,見火即炸,炸后毒煙封馬廄。
————————————
子時·冰河雷正月三十,子時正。
通州東關(guān)墻外,運(yùn)糧河結(jié)冰二尺。
我讓三百“啞兵”匍匐冰上,以鐵鑿鑿出“十”字裂縫,
裂縫下塞火藥包,外覆薄板、薄雪。
冰下雷成。
同時,秦良玉帶女營四百,攀墻而入,
專殺哨樓更夫,奪箭樓號炮。
我親率中軍八百,伏于東關(guān)一里外的枯葦蕩。
手里握著那柄父皇的“日月光華”短劍,劍柄纏桂花布。第一聲號炮——“桂煙”沖天,甜膩膩的煙味順風(fēng)飄進(jìn)寨內(nèi)。
清軍只道百姓燒灶,未防。第二聲號炮——冰河雷炸!
冰面轟然塌陷,三艘糧船、兩艘炮船瞬間傾覆,
河水倒灌,馬嘶人嚎。
第三聲號炮——是我。
五門佛郎機(jī)同時怒吼,
第一炮打糧囤,第二炮打馬廄,第三炮打火藥局,
第四炮、第五炮封住東西兩門。
————————————
巷戰(zhàn)·桂花火炮響之后,阿蠻的火折子同時落地。
松脂丸遇火,“嘭”一聲,
清軍草料垛化作火龍,火借風(fēng)勢,卷向營帳。
毒煙混著桂花味,馬匹先驚,人再亂。我與王承恩率八百人突入缺口。
逢敵不戀戰(zhàn),只砍腿、不砍頭,
讓傷者嚎叫,動搖軍心。
我一路沖到火藥局殘墻下,
一劍挑開未炸的火藥桶,
抓一把藥面,在墻上寫:
“崇禎女媺娖,借火藥一用。”
轉(zhuǎn)身時,背后一名清將揮刀撲來。
我不退,反進(jìn),
短劍格刀,左袖滑出袖箭,
“嗖”一聲,箭透咽喉。
血噴在我桂花布上,像開了一朵猩紅的花。
————————————
奪炮·鐵鎖斷佛郎機(jī)第五輪射擊后,子炮告罄。
我令韓鐵匠帶三十人,
把清軍未及發(fā)射的八門紅衣炮調(diào)轉(zhuǎn)炮口,
用鐵鎖鏈住炮架,
以馬拖之,自東門出。炮口所指,正是清虜援軍來路。
鐵鎖在冰地“嘩嘩”作響,
像一條蘇醒的黑龍。————————————
退兵·雪燈指北寅時三刻,東方既白。
糧囤火未滅,炮局已空。
我吹哨三短一長,
三千人如退潮,分批潛回廢窯。
臨走前,阿蠻把最后一籃桂花糕
擺在東關(guān)殘墻下。
糕上插一面小旗:
“吃了我朝糧,記得我朝味。”
————————————
戰(zhàn)果此役,
焚糧三萬石,火藥兩千斤,馬草萬束;
奪紅衣炮八門、佛郎機(jī)子母炮五門、火繩槍六百支、甲胄千副;
斬首二百三十級,傷者無數(shù)。
我部亡二十七人,女營占七人。
每人骨灰以桂花布裹之,
埋廢窯后松崗,
立無名碑。
————————————
第10章.雪落碑前回營當(dāng)夜,雪大如席。
我獨(dú)上松崗,
把父皇短劍插在二十七座小墳前。
雪落劍脊,簌簌有聲。
我低聲道:
“父皇,第一戰(zhàn),女兒贏了。
你教我的‘天子守國門’,
今日我守住了通州東關(guān)。
下一關(guān),是天津。
再下一關(guān),是北京。
直到把韃子趕回塞北,
直到把桂花糕蒸回奉天殿
雪厚三寸,掩住靴印,
掩不住二十七盞松脂燈——
那是阿蠻和啞兵營連夜點(diǎn)的,
燈芯浸了松脂,也浸了桂花油。
燈火在風(fēng)中搖,
像二十七顆不肯墜落的星。————————————
正月三十的炮聲,
只震動了通州一夜;
卻讓我朱令天的名字,
第一次被風(fēng)帶進(jìn)了紫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