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十年蹤跡十年心
杭州城的春雨淅淅瀝瀝地下著,韓微雨撐著一把油紙傘,穿過太學院回廊。十年前那個倉皇逃離廣陵的女子,如今已是吳越王錢镠頗為倚重的女官——“秦先生“。
“秦先生早!“
“先生,昨日的策論我已修改好了。“
太學生們紛紛向她行禮。在吳越,女子為官雖不常見,但憑借過人的才學與錢镠的賞識,韓微雨逐漸贏得了眾人的尊重。她主管太學院女子部與民生教化,推行“耕讀傳家“政策,讓平民子弟也有機會入學。
“先生,您要的《吳越水利全圖》找到了。“一個清朗的少年聲音從身后傳來。
韓微雨轉身,看到韓延錫抱著一卷圖紙快步走來。這個十五歲的少年是她五年前在戰亂中收留的孤兒,如今是她的得力助手。雨水打濕了他的肩膀,但他懷中的圖紙卻滴水未沾。
“怎么不打傘?“韓微雨皺眉,分了一半傘給他。
韓延錫咧嘴一笑,露出兩顆小虎牙:“跑得太急,忘了。“
這個笑容莫名讓韓微雨心頭一軟。當年在杭州城外救濟流民時,她一眼就注意到這個瘦骨嶙峋卻眼神倔強的男孩。他左肩有一塊燙傷疤痕,據說是幼時家中失火留下的。
“先生,聽說錢王要擴建西湖水利,是真的嗎?“韓延錫邊走邊問,眼中閃爍著求知的光芒。
“嗯。“韓微雨點頭,“今日我去王府就是為此事。若工程順利,周邊萬畝良田將不再受旱澇之苦。“
“太好了!“韓延錫興奮地說,“等工程開始,我能跟去學習嗎?“
“只要你把《水經注》讀完。“韓微雨微笑。這孩子對水利工程有著異常的熱情,常說自己長大后要治理天下水患。
太學院大門外,王府的馬車已等候多時。韓微雨將傘留給韓延錫,登車離去。透過車窗,她看到少年仍站在原地目送,直到轉彎處才消失不見。
馬車穿過繁華的杭州街道,十年前初到此地的情景浮現在眼前。那時的她,身無分文,全憑徐知誥給的令牌聯絡上他在吳越的舊部,才得以安身。后來憑借一篇《治吳越十策》得到錢镠賞識,逐漸站穩腳跟。
這十年間,南吳的消息不時傳來:徐知誥與周娥皇成婚,徐溫病逝,徐知誥擊敗徐溫親子徐知詢,完全掌控南吳朝政...每次聽到這些,韓微雨都既欣慰又酸楚。他們之間偶有書信往來,但為安全起見,都是通過可靠的密使傳遞,且從不署名。
錢王府氣勢恢宏,比徐溫的府邸更顯王者氣象。錢镠——這位出身寒微卻創立吳越國的雄主,正在偏廳與幾位大臣議事。
“秦先生到了,快請進。“錢镠見到韓微雨,親切地招手。年近六旬的他須發已白,但目光炯炯,精神矍鑠。
韓微雨行禮入座,將準備好的水利方案呈上。錢镠仔細翻閱,不時點頭。
“先生之策甚妙!引西湖水灌溉,又設閘門防洪,一舉兩得。“錢镠贊許道,“此事就交由先生全權負責,需要什么人力物力,盡管開口。“
“臣必竭盡全力。“韓微雨恭敬回應。
議事結束后,錢镠單獨留下了韓微雨:“先生來我吳越已有十年了吧?“
“回大王,正好十年。“
“時光飛逝啊。“錢镠感嘆,“當年先生一篇《十策》,令我印象深刻。這些年來,先生興教育、修水利,功不可沒。“
韓微雨謙虛道:“大王過獎,臣只是盡綿薄之力。“
“先生不必過謙。“錢镠忽然壓低聲音,“近日南唐使者來訪,提起他們國主李昪——也就是當年的徐知誥,正在廣納賢才。先生若有故國之思,本王不會阻攔。“
韓微雨心頭一震。錢镠竟知道她與徐知誥的關系?還是僅僅試探她的忠誠?
“臣在吳越十年,早已視此地為家。“她平靜回答,“何況錢王待臣恩重如山,臣豈有他念?“
錢镠滿意地點頭:“甚好。不過...“他意味深長地看了韓微雨一眼,“天下大勢變幻莫測,他日若先生有意歸南,本王當以厚禮相送。“
離開王府,韓微雨心緒難平。錢镠的話中有話,似乎暗示著什么。更令她不安的是,近來朝中有傳言稱她“通敵“,與南唐暗通款曲。這些謠言從何而起?又是誰在背后操縱?
馬車剛回到太學院,韓延錫就急匆匆迎上來:“先生,不好了!府衙來人搜查了您的書房!“
韓微雨臉色一變:“怎么回事?“
“說是查南唐奸細。“韓延錫憤憤不平,“他們把您的書信文稿都翻遍了,還帶走了幾封信!“
韓微雨心頭一緊。她與徐知誥的密信都藏在暗格中,應該未被發現,但其他文書若被斷章取義...
“誰帶隊來的?“
“錢傳瓘王子的人。“
錢傳瓘——錢镠長子,一向反對父親重用外臣,尤其看不慣她這個“南來女子“。若他有意構陷,事情就麻煩了。
“先生,現在怎么辦?“韓延錫焦急地問。
韓微雨沉思片刻:“先別慌。你去把我臥榻下的暗格打開,里面的東西全部燒掉。“
“暗格?“韓延錫一臉茫然。
韓微雨這才想起,暗格的存在她從未告訴過任何人,包括最親近的韓延錫。那些密信中有徐知誥的親筆,若被發現,不僅她會死,連徐知誥也會受牽連。
“算了,我親自去。“
回到住處,韓微雨迅速打開暗格,取出一個小木匣。匣中是十年來徐知誥寫給她的所有密信,每封末尾都寫著“秦淮月明“四字,而她的回信則總是以“吳山長青“作結。這是他們之間的暗號,象征著無論相隔多遠,心意永遠相通。
“先生,這些是...“韓延錫看著她手中的信箋,欲言又止。
“一些舊物。“韓微雨將信箋投入火盆,看著火焰吞噬那些熟悉的字跡,心如刀割。
最后一封信是上月收到的,徐知誥在信中透露,他已改回本名李昪,準備以唐室后裔身份受禪稱帝,重建大唐。他期盼她能回去,與他共襄盛舉...
“先生!“韓延錫突然指著窗外,“有人來了!“
韓微雨迅速將最后一封信也投入火中,轉身時,一隊士兵已闖入院子。
“秦素衣接旨!“為首的官員高聲宣讀,“奉錢王命,即日起秦素衣禁足太學院,待南唐間諜案查清后再行發落!“
韓微雨冷靜地接下旨意:“臣遵旨。但請大人明示,所謂'間諜案'從何說起?“
“有人舉報你與南唐密使往來,傳遞我吳越機密。“官員冷笑,“證據確鑿,你休想抵賴!“
韓微雨心中一沉。這顯然是錢傳瓘設的局,目的是除掉她這個“外人“。但更令她擔憂的是,若罪名坐實,不僅她會死,連太學院女子部和那些惠民政策也可能被廢除。
士兵們開始在屋內翻箱倒柜,韓延錫氣得滿臉通紅:“你們不能這樣對待先生!她為吳越做了多少好事!“
“延錫!“韓微雨喝止他,“不得無禮。“
一個士兵突然從書架上抽出一本《吳越水利全圖》,抖落出一張紙條。官員接過一看,頓時面露得意:“這是什么?'西湖水深,可通海路'——分明是要將我吳越防務泄露給南唐!“
韓微雨愕然。這紙條絕非她所寫,明顯是有人栽贓!
“這不是先生的筆跡!“韓延錫大聲辯解。
“帶走!“官員一揮手,兩名士兵上前架住韓微雨。
“先生!“韓延錫沖上前阻攔,被粗暴地推開,撞在桌角,額頭頓時鮮血直流。
“延錫!“韓微雨掙扎著想去看他,卻被死死按住。
“別擔心他,先擔心你自己吧。“官員獰笑,“南唐奸細,按律當斬!“
就在這危急時刻,院外突然傳來一陣馬蹄聲,接著是一個洪亮的聲音:“錢王口諭,即刻帶秦素衣入宮面圣!“
韓微雨抬頭,看到錢镠身邊的老太監匆匆下馬,手中捧著王令。
“這...“官員猶豫了。
“還不放人?“老太監厲聲道,“難道你要抗旨不遵?“
官員只得松開韓微雨。她顧不上整理凌亂的衣衫,立刻撲到韓延錫身邊,用手帕按住他流血的額頭。
“先生,我沒事。“韓延錫勉強一笑,“您快去吧,錢王等著呢。“
韓微雨點點頭,隨老太監上了馬車。一路上,她思緒萬千。錢镠此時召見,是福是禍?若真要治罪,大可不必親自審問;但若想救她,為何不直接下旨釋放?
馬車沒有駛向王宮,而是來到了錢镠的私人別苑。更令韓微雨驚訝的是,她被引入一間密室,而非正式接見的大廳。
密室中,錢镠獨自一人坐在案前,面色凝重。
“臣參見大王。“韓微雨行禮。
“先生免禮。“錢镠示意她坐下,“今日之事,先生想必心中有數。“
韓微雨坦然道:“臣不知得罪了何人,竟遭此構陷。“
“是傳瓘。“錢镠直言不諱,“他擔心我重用外人,會削弱王族權力。“他嘆了口氣,“我老了,兒子們急著爭權奪利,讓先生受委屈了。“
韓微雨沒想到錢镠如此直白,一時不知如何回應。
“那紙條上的字跡,我已命人核對過,是傳瓘門客所寫。“錢镠繼續道,“此事我會處理,先生不必擔憂。“
“謝大王明察。“韓微雨深深一拜。
“不過...“錢镠話鋒一轉,“先生留在吳越,確實已不安全。傳瓘不會善罷甘休,而我...恐怕時日無多了。“
韓微雨心頭一震。錢镠這是在暗示自己命不久矣?難怪他今日如此反常。
“大王...“
“先生不必多言。“錢镠擺擺手,“我知你與南唐李昪有舊。如今他即將稱帝,正是用人之際。先生若有意歸唐,我可派人護送。“
韓微雨沉默良久。十年了,她無時無刻不想回到徐知誥——不,現在應該叫李昪了——身邊。但真到了抉擇時刻,卻又放不下在吳越經營的一切,尤其是那些依賴她的學生和孤兒...
“臣...需要時間考慮。“
錢镠點點頭:“三日之內給我答復。記住,無論你作何選擇,我錢镠都感謝你這十年來為吳越所做的一切。“
離開別苑時,天色已晚。韓微雨心事重重地回到太學院,發現韓延錫額頭已包扎好,正焦急地等她回來。
“先生!錢王沒有為難您吧?“
“沒有。“韓微雨勉強一笑,“只是...我可能要離開吳越了。“
“去哪里?“韓延錫瞪大眼睛。
“南唐。“
“是因為那些誣告嗎?“少年激動起來,“先生別怕,我會保護您的!“
韓微雨心中一暖,輕輕撫摸他的頭發:“傻孩子,不是因為這個。“她頓了頓,“我在吳越的使命已經完成,而遠方...有人在等我。“
韓延錫低下頭,聲音突然變得很輕:“先生要去找那位...常給您寫信的人嗎?“
韓微雨一怔:“你怎么知道有人給我寫信?“
“我...我幫您整理房間時,偶然看到過。“韓延錫抬起頭,眼中閃著淚光,“那人每次寫信來,先生都會開心好幾天。我想...他一定對先生很重要。“
韓微雨沒有否認。十年了,她與徐知誥雖天各一方,卻從未忘記彼此的承諾。如今他即將登基稱帝,而她也該回去了...
“延錫,你愿意跟我一起走嗎?“她突然問。
韓延錫愣住了:“我...我可以嗎?“
“當然。“韓微雨微笑,“這十年來,我早已視你如...“
話未說完,韓延錫突然解開衣領,露出左肩那塊燙傷疤痕:“先生,其實這不是燙傷。我有記憶以來,就記得有人把我從火場救出,說'韓家不能絕后'...“
韓微雨如遭雷擊。韓家?左肩疤痕?她顫抖著伸手,撫摸那塊疤痕的形狀——那不是普通的燙傷,而是一個殘缺的“韓“字烙印!當年汴梁城破時,父親曾命人將年幼的庶子韓延錫送出府,難道...
“你...你本名叫什么?“她聲音發抖。
“我只記得有人叫我'錫兒'...“少年困惑地回答。
韓微雨一把抱住他,淚水奪眶而出:“延錫...韓延錫...你是我弟弟!父親臨終前將你送走,我以為你早已...“
韓延錫僵在原地,半晌才顫抖著回抱她:“姐姐?“
這一聲呼喚,擊碎了韓微雨所有的防備。她緊緊抱著失而復得的弟弟,泣不成聲。原來命運早已將親人送到她身邊,而她竟渾然不覺十年之久!
“我帶你回家。“她哽咽著說,“回我們真正的家。“
---
三日后,一隊不起眼的商船悄然離開杭州港,向南唐方向駛去。韓微雨和韓延錫站在船頭,望著漸漸遠去的吳越海岸線。
“姐姐,南唐是什么樣子?“韓延錫興奮地問。
韓微雨望向北方,眼中浮現出那個挺拔的身影:“那里...有一個人在等我。他胸懷天下,立志結束這亂世。“
“是那位...李昪陛下嗎?“韓延錫小心翼翼地問。
韓微雨沒有直接回答,只是摸了摸藏在衣襟內的玉佩——那是父親留給她的唯一信物,也是她與過去最后的聯系。
“到了金陵,你先以我助手的身份出現。“她叮囑道,“在局勢未明前,我們的關系不宜公開。“
韓延錫懂事地點頭:“我明白。姐姐放心,我會保護你的。“
韓微雨欣慰地看著這個失而復得的弟弟。十五歲的少年已比她高出半個頭,眉眼間依稀可見韓家人的輪廓。命運給了她如此珍貴的禮物,或許是對這些年顛沛流離的補償。
商船順流而下,很快駛入長江。遠處,南唐的都城金陵已隱約可見。十年了,她終于要回到那個人身邊。不知他是否還記得秦淮河畔的約定?是否還留著那枚她送的平安符?
江風拂面,帶來遠方陌生的氣息。韓微雨深吸一口氣,準備迎接全新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