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煉崖的云霧似有靈性,隨著日升月落變幻形態(tài)。晨光初現(xiàn)時,它們化作流瀑從崖頂傾瀉而下,裹著金燦燦的曦光,落在玉石階上便凝成半透明的靈珠;暮色四合時,又成了漫過腳踝的淺灘,踩上去能聽見細微的“啵啵”聲,那是靈氣與修士衣袂相觸的輕響。
林引璋剛結(jié)束一輪《青玄訣》的化氣式,指尖凝起的靈力網(wǎng)忽然一顫,細密如蛛絲的光紋里,竟映出不遠處沈硯周身的異象。他盤膝的那塊青石臺,此刻正往外滲著淡白色的霧氣,不是崖間的靈霧,而是從他毛孔里蒸騰而出的濁氣——引氣期修士突破筑基時,最先要做的便是排出體內(nèi)積攢的凡俗濁氣,這一步稱為“換髓”,是脫胎換骨的開端。
“來了!”孟昭的大嗓門打破了崖間的寧靜。他本在不遠處劈砍一塊萬斤重的玄鐵,虎魄刀每落下一次,都能震得崖壁落一陣松針,此刻卻把刀往地上一插,大步?jīng)_過來,粗糲的手掌在衣襟上蹭了又蹭,眼里的興奮幾乎要溢出來,“沈小子這是要臨門一腳了!”
林引璋也站起身,目光落在沈硯身上。他身前的玉笛正懸浮在半空,笛身上的云紋像是活了過來,順著氣流緩緩旋轉(zhuǎn),每轉(zhuǎn)一圈,周圍的靈霧便往他身邊聚攏一分。起初只是絲絲縷縷,漸漸地竟成了肉眼可見的漩渦,青白色的靈氣從四面八方涌來,在他頭頂凝成一道丈許高的氣旋,這便是筑基期特有的“聚靈之相”。
“好強的吸力!”孟昭往后退了兩步,咂舌道,“老子感覺體內(nèi)的靈力都要被他吸走了?!彼f得夸張,卻也不算錯——筑基修士突破時,對周遭靈氣的渴求遠超引氣期,方圓百丈的靈霧都會被強行抽聚,這也是為何內(nèi)門要將試煉崖設(shè)為禁地,怕低階修士被這股吸力攪亂了靈力。
沈硯的臉色此刻漲得通紅,額上青筋如蚯蚓般蠕動,顯然正承受著極大的痛苦。引氣期的經(jīng)脈如同鄉(xiāng)間小路,而筑基期的靈力洪流,足以沖垮這脆弱的通路,必須在靈氣奔涌的同時,用《青玄訣》的法門重塑經(jīng)脈,將其拓寬、加固,這便是“筑基”二字的真意——筑就修行之基。
林引璋注意到,他放在膝上的手指正以一種奇特的韻律輕點,指尖劃過的軌跡,恰好與《青玄訣》支脈靈圖中的幾處關(guān)鍵節(jié)點重合。想來是他在疏導那些被忽略的支脈,讓靈氣既能奔涌于主干道,又能分流于細枝末節(jié),這般精細的操控,難怪能最快突破。
半個時辰后,氣旋漸漸平息,沈硯頭頂?shù)挠竦选拔恕钡剌p鳴一聲,化作一道流光落回他手中。他緩緩睜開眼,眸中閃過一絲青芒,那是靈力與神識相融的征兆。起身時,他腳下的青石臺竟裂開一圈細紋——并非刻意為之,而是筑基后肉身強度倍增,稍一用力便壓裂了巖石。
“筑基初期?!鄙虺幓顒恿艘幌虏鳖i,骨節(jié)發(fā)出清脆的響聲,他抬手看了看自己的掌心,那里縈繞著一層淡淡的靈光,“引氣期時,總覺得靈氣是身外之物,需刻意牽引才能為己用。如今才知,筑基后靈氣如手足,心念一動便能流轉(zhuǎn)自如。”
孟昭湊上來,伸手想去戳他胳膊,又猛地縮回手:“真成高人了?我聽說筑基修士能御使法器飛行,你試試?”
沈硯失笑,握著玉笛輕輕一旋,笛身靈光暴漲,竟真的帶著他緩緩離地寸許,只是身形還有些不穩(wěn),晃了兩下便落回地面:“剛突破,靈力還未穩(wěn)固,強行御器怕是會傷及經(jīng)脈?!痹掚m如此,他眼底的笑意卻藏不住,任誰邁出這關(guān)鍵一步,都會難掩欣喜。
就在這時,云霧深處傳來玄風長老的聲音,不高不低,卻清晰地落在三人耳中:“既已筑基,便隨老夫來青玄殿,有些事也該讓你們知曉了?!?
三人循著聲音來到青玄殿時,長老正坐在殿中那張嵌著靈玉的木榻上,手里摩挲著一枚核桃大小的玉簡。見他們進來,長老抬手示意沈硯坐下:“你可知,為何外門弟子修到引氣大圓滿,便再難寸進?”
沈硯沉吟道:“是因為外門心法《吐納訣》只能聚氣,無法淬煉經(jīng)脈,到了引氣十層,經(jīng)脈便再也承不住更多靈氣,如同裝滿水的陶罐,再灌便會碎裂?!?
“不錯。”玄風長老點頭,將玉簡放在桌上,“但這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外門從不與你們說清修行境界的全貌,怕你們知曉前路漫漫,反倒失了耐心。如今你已筑基,便該讓你們看清這條通天路究竟有多長?!?
他指尖一點,殿頂?shù)囊姑髦楹鋈话盗讼氯ィ谋诘挠窈唴s亮起微光,將無數(shù)古老的文字映照在半空,化作一幅奔騰的長河圖。
“修仙之路,以引氣為始,這是打基礎(chǔ)的階段,如同孩童學步,目的是感知靈氣、聚攏靈氣。”長老的聲音隨著光影流動,“引氣之后,便是你如今所處的筑基境。筑基,筑的是修行之基,煉的是肉身與經(jīng)脈,讓凡胎能承載更磅礴的靈力,這一步,才算真正踏入仙途。”
孟昭忍不住插了句:“那筑基之后呢?總不能一直‘筑基’下去吧?”
“自然不能?!毙L長老笑了笑,指尖劃過半空,長河圖上泛起一道浪濤,“筑基之后,是‘凝丹’。修士將丹田內(nèi)的靈力凝練為丹,這枚丹元便是靈力的本源,能自行吞吐天地靈氣,供修士調(diào)用。引氣靠吸,筑基靠存,凝丹靠生——到了凝丹境,靈力才真正做到生生不息,再無枯竭之虞?!?
他頓了頓,目光變得悠遠:“凝丹境分四階,初期丹元如綠豆,色白;中期如黃豆,色青;后期如鴿卵,色金;大圓滿時,丹元會生出丹紋,一圈紋代表一分精純,最多九紋,九紋丹元化嬰時,靈嬰便自帶神通?!?
林引璋聽得心頭微動,儲物袋里的黑石忽然溫熱起來,石紋中似乎有什么東西在蠢蠢欲動,她下意識摸了摸袋口,想起之前在雜役屋看過的殘卷,里面提過“丹生紋者,可窺天地法則”,原來竟是凝丹大圓滿的征兆。
“凝丹之后,是‘化嬰’?!毙L長老繼續(xù)道,指尖再劃,長河圖上浮現(xiàn)出一個盤膝而坐的虛影,“當九紋丹元足夠凝練,修士便可引天雷淬丹,讓丹元碎裂,化作靈嬰。這靈嬰與修士神識同源,藏于泥丸宮,是修士的第二性命?;瘚刖车男奘?,神魂可離體,能御使更強大的法寶,壽元可達千年,算得上真正的‘仙人’了?!?
他看向沈硯:“你沈家祖上,便出過一位化嬰后期的修士,當年憑一柄‘碎星劍’,在北境斬殺過千年妖獸,可惜后來沖擊煉神境時失敗,兵解了?!?
沈硯眼中閃過一絲黯然,又很快化作堅定:“先祖之事,家傳典籍中有記載,晚輩定當以先祖為榜樣?!?
“化嬰之后,是‘煉神’?!遍L老的聲音沉了幾分,帶著一絲敬畏,“靈嬰修至大圓滿,會結(jié)出嬰殼,將靈嬰裹在其中,以自身神識日夜淬煉,直到嬰殼碎裂,靈嬰與神識徹底相融,化作元神。元神一成,修士便可神游太虛,一念之間能知千里之事,揮手便能引動天地異象,這便是煉神境的神通?!?
說到這里,他嘆了口氣,抬手撫過自己的白袍袖口,那里繡著一道淡金色的云紋,是筑基后期修士的標識:“老夫修了三百年,如今也只是筑基后期,離大圓滿還差一步,更別說煉神境了。當年老夫沖擊凝丹境時,急于求成,用了禁術(shù)強行催熟丹元,結(jié)果丹元生了雜紋,害得筑基根基都損了幾分,如今想補都難。”
這話一出,三人都愣住了。玄風長老在他們眼中,已是高不可攀的存在,沒想到竟也有這樣的遺憾。
“修行這條路,最忌急躁。”長老的目光掃過三人,帶著過來人的鄭重,“老夫當年便是太貪快,以為憑著天賦便能逆天而行,結(jié)果栽了個大跟頭。你們看這殿里的玉簡,哪一卷不是前輩修士用百年光陰才刻成的?沈硯,你雖快,但根基還算扎實,可莫要學老夫。”
沈硯起身行禮:“弟子謹記長老教誨。”
“最后一境,是‘破界’?!毙L長老收回目光,指向長河圖的盡頭,那里云霧繚繞,看不真切,“煉神境大圓滿后,元神之力足以撕裂虛空,勘破界壁,去往更廣闊的修行界,那便是破界境。至于破界之后……”他搖了搖頭,“古籍中語焉不詳,只說‘破界之后,方知天地之大’,老夫也不知曉了。那不是我所能觸及的......或許老夫一生都望塵莫及......”
殿內(nèi)靜了片刻,孟昭咂咂嘴:“這么說來,咱們現(xiàn)在連門檻都沒摸著?”
“也不能這么說。”長老笑了,“筑基境,好歹算踏入了仙途的大門。引氣期修士,壽元與凡人最長壽者無異,最多百年;筑基境修士,壽元可達三四百百載,肉身強橫,百病不侵;凝丹境六百載,化嬰境千年,煉神境五千載,破界境……據(jù)說能與天地同壽?!?
他看向沈硯:“你既已筑基,便該學些筑基期的術(shù)法了。青玄殿的‘青冥音殺術(shù)’,共分三重,第一重‘裂帛’,音刃可斷金石;第二重‘噬魂’,能攪亂修士神識;第三重‘鎮(zhèn)魂’,可鎮(zhèn)壓低階妖獸的兇性,與你的玉笛最是契合。明日來取玉簡時,老夫再傳你御器之法,讓你能真正御使玉笛飛行。”
沈硯躬身:“多謝長老?!?
“你們二人也別懈怠?!遍L老又看向林引璋與孟昭,“林引璋,你的《青玄訣》已練至化氣境巔峰,支脈通達度遠超同階,這是你的優(yōu)勢。凡根修士初期慢,但根基扎實,等你筑基后,支脈中的靈力能反哺主脈,進境未必會比靈根修士慢?!?
他從袖中取出一枚通體翠綠的玉簡,遞給林引璋:“這是‘淬脈訣’,能幫你在筑基前最后梳理一次支脈,或許能讓你少受些換髓之苦?!?
林引璋接過玉簡,指尖觸到溫潤的玉面,連忙行禮:“多謝長老?!?
“孟昭?!遍L老的目光落在虎魄刀上,“你的刀氣太烈,如烈火燎原,雖剛猛卻難持久。筑基講究‘固本培元’,你得學會收束刀氣,讓靈力在經(jīng)脈中沉淀下來。這是‘沉雷訣’,你拿去練練,能幫你淬煉刀氣中的燥火?!?
孟昭抓過玉簡,咧嘴一笑:“謝長老!等我筑基了,定要讓這虎魄刀劈斷試煉崖的主峰!”
“癡兒?!毙L長老笑罵一句,揮了揮手,“都回去吧。沈硯剛筑基,需穩(wěn)固靈力;引璋與孟昭,也該抓緊時間修行。記住,修行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莫要辜負了這身機緣?!?
離開青玄殿時,暮色已漫過玉石階。沈硯走在最前,筑基后的他,步履間帶著一種奇異的韻律,仿佛每一步都踏在靈氣流轉(zhuǎn)的節(jié)點上,身后的云霧都隨著他的腳步輕輕起伏。
“沈師兄,你現(xiàn)在感覺如何?”林引璋忍不住問,“筑基后,真的能感覺到靈氣如手足嗎?”
沈硯停下腳步,抬手召來玉笛,笛身在他指尖旋轉(zhuǎn)一周,帶起一陣清風:“比那更奇妙。引氣期時,靈氣是‘用’,筑基后,靈氣是‘體’。就像……你不必刻意去想如何抬手,因為手本就是你的一部分?!彼肓讼耄盅a充道,“而且神識也敏銳了許多,剛才在殿里,我能‘看’到長老丹田中那團淡淡的靈力,雖微弱卻異常凝練,想必就是他說的受損丹元。”
孟昭嘖嘖稱奇:“還有這本事?等老子筑基了,定要去看看后山的靈泉到底有多深!”
三人說說笑笑,往試煉崖的方向走去。夕陽穿過云霧,在他們身后拉出長長的影子,影子里流轉(zhuǎn)著淡淡的靈光,那是屬于內(nèi)門修士的印記。
林引璋握著手中的“淬脈訣”玉簡,指尖傳來溫潤的觸感。她想起玄風長老說起自己筑基后期的遺憾時,眼中閃過的那絲落寞,忽然明白了“循序漸進”四個字的重量。
引氣、筑基、凝丹、化嬰、煉神、破界……這條路很長,長到足以讓人心生敬畏,但此刻的她,心中沒有畏懼,只有期待。沈硯的突破像一盞燈,照亮了前方的路,讓她看清了每一級臺階的模樣。
回到住處時,林引璋取出那枚翠綠玉簡,注入一絲靈力。無數(shù)文字順著經(jīng)脈涌入腦海,正是“淬脈訣”的法門。她盤膝坐下,按照訣中記載,引導靈力在支脈中緩緩游走,如同用細毛刷輕輕拂過每一寸經(jīng)脈內(nèi)壁。
窗外,月光穿過云霧落在榻前,像一層薄薄的銀紗。林引璋望著掌心縈繞的淡青色靈力,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揚。
沈硯已經(jīng)邁出了第一步,而她的腳步,也不能太遠了。
《淬脈訣》
總訣
脈如溪澗,通則靈暢。淤則氣滯,塞則功荒。
凡根雖弱,韌可承光。以氣為梳,以神為綱。
千回百轉(zhuǎn),細滌塵霜。脈凈如泉,筑基方昌。
入門三式
第一式:理絲
氣沉丹田,意游指尖。如捻蠶絲,逐節(jié)推衍。
主脈為干,支絡(luò)為弦。一處滯澀,三氣繞纏。
左三右四,順逆相間。周行七遍,澀感自遷。
(注:初練時需屏氣凝神,以神識細察經(jīng)脈,遇淤塞處勿用蠻力,以三縷靈氣環(huán)繞輕磨,如剝繭抽絲,每日卯時行之最佳。)
第二式:融雪
引清靈入脈,似春陽融雪。沿支絡(luò)漫漶,無孔不入轍。
遇舊傷之痕,以溫養(yǎng)代掠。若刺痛驟生,緩息待其和。
百日為一期,舊痕漸消弭。脈壁生玉澤,靈力自通徹。
(注:凡根修士多有經(jīng)脈舊傷,此式需取靈泉之水輔助,以水之柔化淤之硬,忌在陰雨天修行,恐濕氣入脈。)
第三式:織網(wǎng)
氣走周天,如蛛結(jié)網(wǎng)。主脈為經(jīng),支絡(luò)為綱。
氣至末梢,凝而不張。往復循環(huán),如環(huán)無殃。
初時網(wǎng)疏,似破窗糊紙;積日功深,如密不透光。
(注:此式為筑基前關(guān)鍵,需讓靈力在支脈與主脈間織成綿密氣網(wǎng),網(wǎng)越密,筑基時靈力洪流越不易沖潰經(jīng)脈,練至氣網(wǎng)能兜住水中浮塵,便算功成。)
注言
此訣專為凡根修士淬煉經(jīng)脈所創(chuàng),重“柔”重“細”,與靈根修士的“強沖”之法截然不同。引氣九層巔峰時修習最佳,可補《青玄訣》之速,緩《吐納訣》之糙。
練時需擇靜室,燃“清脈香”(以靈艾草、玉蘭花蕊混合制成),香霧入鼻可安神識,助修士更精準感知經(jīng)脈細微處。
切記:脈如良田,需日日細耕,急則生裂,緩則收效。待經(jīng)脈如琉璃通透,便是筑基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