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堆肥成金
- 三國之我?guī)痛鬂h定天下
- 作家9moZPL
- 1302字
- 2025-07-30 16:02:03
溶洞糧倉的糧堆漸漸高過人頭時,李硯卻盯上了營地里堆積如山的馬糞。
“校尉大人,您整天圍著糞堆轉(zhuǎn),不怕熏著?”王二捂著鼻子,看著李硯用木耙把馬糞攤開晾曬,眉頭皺得像團亂麻。
李硯直起腰,汗水順著臉頰流進衣領(lǐng):“這可不是普通的糞,是能讓土地變肥沃的寶貝。”他指著遠處泛黃的玉米葉,“你看那些玉米,雖然長得高,但葉片沒精打采,就是缺肥了。”
諸葛亮巡營時看到這一幕,羽扇掩著口鼻笑道:“李校尉這是要把軍營變成農(nóng)家院?”
“回先生,”李硯遞上一把腐熟的堆肥,黑褐色的肥料散發(fā)著淡淡的泥土味,“這是按‘三分糞、七分草’的比例堆出來的,肥力比單純的草木灰強數(shù)倍。撒到玉米地里,不出半月就能讓葉片轉(zhuǎn)綠。”
正說著,負責(zé)糧草的都尉匆匆趕來,手里捧著個空麻袋:“先生,隨軍帶來的麥種快用完了,新麥要等秋收,怕是撐不到那時。”
李硯心里咯噔一下。他知道蜀漢的糧食儲備一直緊張,麥種短缺意味著明年的春耕會受影響。他突然想起筆記本里的“芽苗菜”技術(shù)——用麥種催芽,七天就能收獲可食用的幼苗,既能當菜又能補充糧食。
“先生,我有辦法讓麥種‘變多’。”李硯拉著諸葛亮往營房走,“咱們可以搞芽苗培育,一斤麥種能出五斤芽菜,口感鮮嫩,還能補充維生素。”
諸葛亮看著李硯用濕布裹住麥種,放在溫暖的火塘邊:“這能行嗎?”
“您等著瞧。”李硯每天早晚都要給麥種澆水,翻動布料透氣。第五天清晨,密密麻麻的白芽頂破種皮,像一片微型森林。王二湊過來,小心翼翼地掐了根嘗嘗:“哎,還挺甜!”
消息傳到各營,士兵們都來討教方法。李硯索性在營區(qū)劃出一片空地,教大家用陶罐培育芽菜。半個月后,蜀軍的餐桌上多了道新菜——清炒芽苗,脆嫩的口感讓吃慣了干硬麥餅的士兵們贊不絕口。
然而堆肥的推廣卻遇了阻。不少士兵覺得用糞便施肥污穢,偷偷把堆肥倒進山溝。李硯發(fā)現(xiàn)時,氣得差點摔了手里的木耙。
“這不是臟東西!”他站在營門口的高臺上,舉著塊結(jié)滿麥麩的堆肥,“去年咱們吃的麥餅,每一口都帶著這東西的養(yǎng)分!嫌它臟,就是嫌自己碗里的飯臟!”
諸葛亮默默站在人群后,等李硯說完,他讓人抬來兩捆小麥——一捆種在普通田里,穗小粒癟;另一捆種在施過堆肥的地里,穗大飽滿。
“孰優(yōu)孰劣,一目了然。”諸葛亮的聲音不高,卻讓所有人都低下了頭,“李校尉教我們堆肥,是讓大家能吃飽飯,能活著回家。誰再敢糟踐,按軍法處置!”
從那天起,營地里的堆肥堆得比糧垛還高。李硯又琢磨出“秸稈還田”的法子,把玉米稈、麥秸鍘碎了埋進土里,既肥沃土地,又能防止水土流失。王二編的新順口溜在營里傳開:“馬糞牛糞堆成山,摻上秸稈捂半年,撒進田里能增產(chǎn),吃飽穿暖笑開顏。”
秋收時節(jié),祁山的梯田成了金色的海洋。馬鈴薯刨出來時,王二抱著個足有十斤重的大塊莖,在田埂上翻了三個跟頭:“校尉大人!您看這地豆,能頂三斤麥!”
諸葛亮親自稱量產(chǎn)量,當聽到畝產(chǎn)超過石余時,他捧著金黃的玉米粒,突然對李硯行了個大禮:“李校尉,老夫替全軍將士謝你。”
李硯慌忙扶住他,手心觸到諸葛亮冰涼的指節(jié),突然明白這些沉甸甸的糧食背后,是多少士兵的性命。遠處的山坡上,新播種的冬小麥已經(jīng)冒出綠芽,像一層薄薄的綠毯,覆蓋著這片曾經(jīng)貧瘠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