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薯苗風波
- 三國之我幫大漢定天下
- 作家9moZPL
- 1406字
- 2025-07-30 15:57:11
鄧芝從西域帶回的麻袋打開時,李硯的心跳幾乎停止。
褐色的塊莖上還沾著沙土,毛茸茸的芽眼像無數只眼睛。王二湊過來聞了聞,皺著眉說:“這玩意兒能吃?看著像長了瘤子的樹根。”
諸葛亮拿起最大的那塊馬鈴薯,在手里掂了掂:“鄧都尉說,西域人稱之為‘地豆’,煮熟后味如芋艿。”他看向李硯,“李校尉覺得,這東西能在祁山種植?”
“不僅能種,還能救急。”李硯小心翼翼地把塊莖切成帶芽的小塊,“每塊留三四個芽眼,埋在十公分深的土里,保持濕潤,半個月就能出苗。”他突然想起什么,補充道,“要施足底肥,最好是腐熟的農家肥。”
“農家肥?”帳下的屯田官面露難色,“我軍向來以草木灰為肥,哪來那么多糞肥?”
李硯笑了:“這簡單,讓士兵們挖個大坑,把人畜糞便和秸稈混合起來,一層土一層料堆著,用泥巴封起來發酵。不出一個月,就是最好的肥料,肥力比草木灰強十倍。”
這話一出,帳里頓時議論紛紛。在這個視糞便為污穢的時代,用糞肥種莊稼簡直是天方夜譚。諸葛亮卻沉思片刻,對屯田官說:“就按李校尉說的辦,劃出專門的地塊試驗。”
馬鈴薯播種那天,出了件大事。幾個信奉巫蠱的老兵偷偷把薯塊扔進了火堆,說這是“妖物”,會引來天災。等李硯和王二趕到時,半麻袋種薯已經燒成了焦炭。
“是誰干的?”李硯的聲音氣得發抖。
人群里鉆出個瘸腿老兵,梗著脖子喊:“這東西長得邪門,種在地里會壞了風水!去年蝗災就是因為種了西域來的胡麻!”
周圍的士兵紛紛附和,連王二都有些猶豫:“校尉大人,要不……就算了吧?”
李硯突然抓起一塊沒燒完的薯塊,在衣服上擦了擦,狠狠咬了一大口。生馬鈴薯的澀味刺得他眼淚直流,但他還是用力嚼著:“這不是妖物,是能讓大家活命的糧食!”
所有人都驚呆了。諸葛亮不知何時站在人群后,他走上前,從李硯手里拿過剩下的薯塊,也咬了一口:“李校尉以身試毒,爾等還有何疑?”
老兵們面面相覷,再也不敢多言。那天下午,李硯帶著人重新播種,諸葛亮親自扶犁,把薯塊埋進土里。夕陽下,新翻的田壟像一條條蜿蜒的巨龍,守護著這些來自異域的生命。
半個月后,當翠綠的薯苗鉆出地面時,李硯卻發現了新的麻煩。葉片上出現了褐色的斑點,邊緣開始枯萎。他蹲在地里觀察了整整一天,終于認出這是晚疫病——馬鈴薯的致命天敵。
“必須馬上處理。”他跑回營房翻筆記本,手指在“波爾多液”的配方上劃過。硫酸銅和石灰,這兩種東西在三國時期都能找到。
當李硯帶著士兵在鐵匠鋪燒制硫酸銅時,又有人告到了諸葛亮那里。
“李校尉把銅器燒進水里,說能治莊稼的病,這不是胡鬧嗎?”屯田官氣得胡子發抖,“銅乃五金之精,豈能如此糟踐?”
諸葛亮跟著李硯來到田間,看著他用毛筆蘸著藍綠色的液體涂抹在薯葉上。李硯解釋道:“銅能殺菌,石灰能保護葉片,這兩種東西混合,能治好疫病。”
三天后,病苗果然重新煥發生機。諸葛亮站在田埂上,望著連片的薯苗,突然對身邊的楊儀說:“李校尉之才,不亞于軍中良將。有他在,祁山的糧草無憂矣。”
李硯沒聽見這話,他正忙著教王二辨認雜草。這個憨厚的漢子已經成了他最得力的助手,不僅學得快,還能把復雜的農技編成順口溜教給其他農夫:“薯苗喜濕怕澇,見干就澆,見澇就排……”
夕陽把兩人的影子投在薯苗上,李硯突然想起現代的農業科技園。那里有恒溫大棚,有滴灌系統,有精準的病蟲害預警。而在這里,他只能用最原始的方法,守護著這些脆弱的生命。
但他知道,這些翠綠的幼苗,承載著比糧食更重要的東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