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雪水春耕
- 三國之我幫大漢定天下
- 作家9moZPL
- 1276字
- 2025-07-30 15:53:35
中軍大帳的油燈下,李硯鋪開從現代帶來的筆記本——幸好這玩意兒沒被當成妖物燒掉。他用炭筆在羊皮紙上畫著等高線,諸葛亮的手指順著線條移動,眉頭漸漸舒展。
“你的意思是,在山腰挖蓄水池,把融雪水引到梯田里?”
“不止。”李硯指著圖紙上的分支管道,“還要用竹管做虹吸裝置,讓低處的水流向高處。這樣即使遇到春旱,也能保證灌溉。”他突然想起什么,補充道,“竹管要用桐油浸泡,防止蟲蛀。”
帳外傳來更夫的梆子聲,已過三更。諸葛亮親自為他斟了杯熱茶:“隴西苦寒,糧草轉運困難。若能在祁山就地種出糧食,北伐大事可成一半。”
李硯捧著溫熱的茶碗,突然意識到自己肩上的重量。他翻開筆記本里的作物圖譜,指著其中一頁:“先生可知馬鈴薯?”
諸葛亮搖頭。
“此物產自西域,耐寒耐旱,畝產可達石余。”李硯的聲音有些激動,“還有玉米,秸稈可作飼料,籽粒能釀酒,最適合在山地種植。”這些都是他研究過的,明代才傳入中國的高產作物,若能提前千年出現在蜀漢,足以改變戰爭的走向。
“西域……”諸葛亮的目光飄向帳外,“去年派鄧芝通好西域,或許能尋來此等作物。”他突然拍案,“李硯,我任命你為屯田校尉,即刻帶著我的手令,去隴西郡督導春耕。”
領命時,李硯的手指都在發顫。走出大帳,雪地里傳來熟悉的吆喝聲,正是昨天那個用木叉戳他的漢子。此刻他正背著捆柴禾往營房走,看見李硯穿著校尉官服,嚇得差點跪倒在地。
“不必多禮。”李硯叫住他,“你叫什么名字?懂些農事嗎?”
“小人王二,祖上三代都是農夫。”漢子憨厚地笑著,露出兩排黃牙。
李硯點點頭:“明天跟我去梯田,教大家怎么筑埂蓄雪。”
接下來的半個月,祁山道上多了道奇特的風景。穿著官服的李硯和一群農夫跪在雪地里,用木夯把田埂砸得結結實實。王二學得最快,他發現按照李硯教的法子,雪水果然順著溝壑流進了蓄水池,往年開春就干裂的土地,如今潤得能捏出水來。
“校尉大人,這法子真神!”王二捧著一把融雪后的泥土,激動得滿臉通紅,“往年這個時候,地里連草都不長。”
李硯卻皺著眉。他發現這里的農具太落后了,木犁根本翻不動深層凍土。回到營房,他連夜畫出曲轅犁的圖紙,讓鐵匠鋪趕制。當第一批改良犁鏵送到田間時,諸葛亮恰好前來視察。
“這犁為何是彎曲的?”諸葛亮撫摸著犁頭,眼中滿是好奇。
“曲轅省力,一個人就能拉動,比直轅犁效率高兩倍。”李硯親自扶犁示范,凍土在犁下翻開,露出濕潤的黑土,“而且能調節深淺,適合不同的土壤。”
站在山坡上望去,數百張新犁在雪地里劃出整齊的線條,像無數把梳子梳理著沉睡的土地。諸葛亮突然握住李硯的手,掌心的老繭硌得他生疼:“李校尉,你可知這一犁下去,能讓多少士兵不餓肚子?”
李硯望著遠處正在操練的蜀軍,他們的甲胄上還沾著凍瘡。他想起史書里“亮每患糧不繼,使己志不申”的記載,突然明白了自己穿越的意義。
“先生放心,秋收時,祁山定會五谷豐登。”
夕陽把兩人的影子拉得很長,落在新翻的土地上。李硯知道,這場用鋤頭和犁鏵進行的戰爭,才剛剛開始。而他懷里的筆記本里,還藏著更多改變命運的秘密——堆肥技術、作物輪作、病蟲害防治……每一頁,都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