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玉皇法音莊嚴,焚盡虛妄黃粱
書名: 西游:從拯救涇河龍王開始作者名: 牧大長長青本章字數: 2064字更新時間: 2025-08-23 08:00:00
“伏聞高上玉皇,慈念蒼生,普放神光,照燭法界。六凡四圣,普叨道蔭。竊以凡夫短景,劫運將終,正道宜行,以濟兆民······”
隨著殷溫嬌口誦高上玉皇寶經,是時,這菩薩所造化的黃粱夢景中赤光沖霄,天地消融,抬眼是混沌,低頭見虛空。
玄奘頂上的頭發迅速脫落,肩上的砍刀不見,血跡消融,浮現出現世的本來面目,眼神也逐漸清澈。
他見殷溫嬌周身散發赤紅寶光,口誦真文,如含天憲。祥云瑞靄和寶光,鸞鶴金花降吉祥。仙樂遍虛空,道音開混沌,甲士與車輿法相時隱時現,寶光萬道,有如玉皇親巡,儀仗巍峨。
霎時間,原本還顯迷惘的玄奘,迅速清醒。
夢中迷破,胎中迷仍未醒。
他迅速想起來,自己不是王子,也沒有流落街頭,他只是金山寺的一個小和尚。
不日之前,金山寺群僧受龍王托夢,或大乘佛法彌勒六部經文。
方丈認為此經過于驚天動地,或為人間的帝王所不容,便將其收繳。
再之后,自己于寺外參悟這大乘經文,遇到了一個樵夫。架不住樵夫的軟磨硬泡,玄奘將自己強記下的經文誦持出來,引來天降異象,證實經文不虛。
那樵夫大概是菩薩點化,意在促使自己下山踐悟佛理。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這話說得真好。
所以之后自己向方丈辭行下山,被要求守閉口禪。
那時有一天竺老僧,愿意與自己隨行,那天竺老僧的徒弟備懶,先行回家。
才到長安城里轉了一圈,便發生了諸多事情。
有仙人在青樓里高歌,接著菩薩的妙欲化身顯靈,闡揚這大乘正教。
再后來自己就失去了意識。
恍然回神,夢中竟已經歷了這么多次轉世,做過乞丐,做過書生,做過僧人,做過皇帝,以及這一次的皇子。
似乎每一世,都會出現一些人引導自己經歷那生離死別,愛憎苦惱,種種無名,諸行無常。
想來正是菩薩的考驗。
那大乘彌勒六部妙經,不正是為了救度世人,解脫生死,使人間有樂,安然消除無名的嗎?
若人間有常,萬世有序,又何來諸行無常?
只是想來自己愚魯,竟一直未曾了悟解決之法。乃至自身跳脫無常的小解脫,都無法做到。
真是愧對菩薩的良苦用心啊。
“阿彌陀佛,慚愧慚愧。”玄奘雙手合十,對著散發赤虹,口誦玉皇經的殷溫嬌禮拜。
鐘衍則借勢,利用寶光,將夢境打出了一個缺口,只待玄奘出去,這菩薩所造之夢,算是破除了,玄奘也會因此醒來。
這方法自然是鐘陵借鐘衍之眼,推演指點出來的缺口。
連在護國真人金身里閉關恢復的鐘陵,此時也不得不感嘆,真武帝君使的這法子,當真厲害。
此界道佛經寶,常行誦念,自有伏魔之功,消災之力,度厄之效。
是以常不輕傳,非人不示。若有緣善人,虔心敬禮,持齋誦經,積累善德,即便此世沒有仙緣,也未必不能投胎天人道,享萬年安樂。復況自有經力垂佑,福果瑧身,使居家不遇災患,陸行不遇兕虎,善報昭彰。
只是鐘陵也未曾想到,帝君所給的玉皇經,效驗竟然如此大。
僅一凡俗婦人誠心虔禱,便有如玉皇儀仗親臨,使這黃粱夢境崩潰。
是帝君特意在這真文間加持了法力?
亦或者說,是夢境本身所帶來的反應?
鐘陵不確定是哪一種原因造成的如此效驗,但可以完全確切的肯定一點。
凡是能給佛門添堵的事情,真武大帝是非常樂意做的。
鐘陵仔細想了一下,便感覺這里面的關竅是相通的。
紫微一系本就統攝天下鬼神,監察考召萬星。而如今佛門東渡,常以度化貴生之名,收納妖魔,或擒為坐騎,或納為護法。
若再東渡,于南贍部洲立足,得人道氣運之龍所鐘,闡立教門。
除了萬靈信奉的香火之外,鬼神監察,三官考召,等種種方面都會開始有佛門的影響。
最初亡者本受北陰酆都一系監察,修行者羽化,則受泰山三官考召,按簿行功論罰。
而到如今,地獄無數,各有層級。罪魂億兆,凡俗生靈之過愈加嚴苛。常有苦楚,各有考校。
有那十殿閻羅,又有地藏,輪回條律日益繁復,凡俗生靈稍有不慎,便是永墮地獄,獲福無門。
而驅邪院這些年里擒拿妖邪,賞罰鬼神,也時長受佛門阻擾,罪鬼無刑,罪神無罰,都以佛門那空寂慈悲之理,去那靈山受人圈養當坐騎,或成護法,或作勞力。
從紫微真武一系的視角來看,三界鬼神賞罰不明,致使中土之外,妖魔橫行,其間佛門為此所做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
而西行之計是玉皇與佛門親自定下,甚至還有三十三天上的幾位參與。這是大勢所趨,天數必然。
那么,使得佛門與玉皇生些嫌隙。乃至佛門費勁心思,白忙活一場。
恐怕都是紫微這一系樂于見到的。
想明白了這一點,鐘陵忽然明白,為何真武帝君會如此看好陵真人這具法身了。
除了那僭越的尊號或許讓帝君誤會,使得他大概覺得西行之計,有更上層的大佬在使絆子不讓佛法東渡之外。
真武,乃至紫微一系,恐怕是樂得這定好的西行之計大變樣的。
而陵真人在真武帝君的眼里,是個十分善于隱匿的小木靈,又借上升期的大唐國運修行,成就護國真人之尊位,恐怕是最好用的一把刀。
想到這里,鐘陵挺了挺腰板,沒想到出了祖師這一個神秘難測不可言說的背景,自己也硬生生的攀到了一支背景。
這樣一來,行事還可以再招搖一點。
他又指點鐘衍,在夢境中用以斂息隱形,帶著玄奘母子,先行脫夢。
這時玄奘也是滿心茫然,因為記憶雖歸,也意識到自己在做夢,卻也不知該如何醒轉。
鐘衍得了鐘陵的指示,便掐訣行法,對玄奘道:“玄奘,該醒了。”
玄奘腳下延展出一條金蓮鋪就的小路,直連夢境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