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霧未散時,林昭已立在府衙朱漆門前。
他裹著半舊的青布官袍,腰間縣丞銀印在冷風中泛著青白,靴底與石階上的薄冰碰出細碎聲響。
王捕頭牽著兩匹馬立在側后,蘇青璃抱個銅手爐縮在他身側,發(fā)梢還凝著昨夜未化的雪珠。
門房的瘦高皂隸又從門縫里探出頭,這次連揖都懶得作,尖嗓子像刮過竹片:“林縣丞,府尹大人說了——私鹽案涉巡按大人,爾等越級上報,形同造反。“話音未落,他袖中算盤珠子輕響,林昭盯著他泛青的唇角,聽著那聲音從門內飄過來:“李大人昨兒夜里收了巡按府長隨送的三壇汾酒,說賬本要是露出來,就咬定是林縣丞偽造。“
林昭睫毛微顫。
他早料到李崇安會甩鍋,可當這聲嘀咕真鉆進耳朵時,后槽牙還是咬得發(fā)緊——邊軍三年,他見過韃靼人的馬刀割喉,見過同袍因霉糧脹死,卻沒見過這般把國法當算盤珠子撥弄的。
他垂眸摸了摸懷里的油布包,那里躺著用桐油浸過的賬冊殘頁,邊角還帶著昨夜火盆里的焦痕。
“王捕頭。“他突然開口,聲音像敲在冰上的石子,“去城南驛站,把那三車'凍糧'卸在府衙門口。“
王捕頭愣了愣,旋即點頭。
他知道大人說的“凍糧“是什么——昨夜從鹽務倉搶出來的東西,用草席裹著在雪地里埋了半宿,說是“凍“,實則是怕熱氣熏壞了殘頁上的墨跡。
半個時辰后,三輛破木車“吱呀“碾過青石板,停在府衙石階下。
王捕頭扯掉草席的瞬間,圍觀的百姓“轟“地炸開了鍋——草席下露著一包包未焚盡的賬冊,邊角焦黑卻字跡清晰;還有帶血的鹽引憑證,暗紅的血漬滲進竹紙,像開敗的紅梅;最醒目的是那枚焦黑殘刀,刀身刻著“西北工造“四個字,正是邊軍打制兵器的標記。
“蘇記年利二萬三千兩!“人群里擠出來個戴瓜皮帽的老學究,舉著半張殘頁喊得脖子通紅,“三成歸幕賓蘇——這蘇記是哪家?
不就是府尹大人的賬房蘇先生么!“
林昭站在車旁,指尖輕輕叩了叩車幫。
他能感覺到背后百姓的體溫在往上涌,有人攥著拳頭罵“狗官“,有人抹著眼淚說“總算有人管“。
他抬頭看向府衙匾額,“青天大老爺“四個金漆字被晨光照得刺眼,像貼在棺材上的封條。
“此乃本縣查獲私鹽鐵證。“他提高聲音,尾音撞在府衙飛檐上,“今呈報府臺,若拒收——“他掃過緊閉的大門,“便是包庇國賊!“
門內突然傳來瓷器碎裂的脆響。
林昭瞇起眼,第二次啟用心聲監(jiān)聽。
這次他沒去聽門房的嘀咕,而是把注意力釘在門內那道急促的腳步聲上——李崇安的聲音在他腦子里炸響:“蠢貨!
還不速報巡按,就說林昭煽動民變!“
林昭嘴角勾了勾。
他沖蘇青璃使個眼色,蘇青璃立刻從藥箱里摸出個青瓷瓶,倒出些淡黃色藥水抹在一冊賬本上。
紙頁遇水后,原本空白的地方漸漸浮出墨痕——正是昨夜他在鹽務倉抄下的密賬副本。
“青璃,“他壓低聲音,“一份貼照壁,一份送巡撫衙門,第三份......“他望向街角搖著銅鈴的報館伙計,“讓他們抄去刊發(fā)。“
蘇青璃的手指在藥瓶上頓了頓:“你不怕他狗急跳墻?“
林昭望著巡按府方向的飛檐。
那里的琉璃瓦在晨光里泛著冷光,像蟄伏的蛇鱗。“他若不動,才是真可怕。“他說,“就怕他動——動了,心聲就藏不住。“
果然,當夜亥時三刻,府衙的燈籠就晃到了驛館門口。
帶頭的班頭提著水火棍,身后跟著七個差役,靴底踩得青石板“咔咔“響:“林縣丞,你擾亂公門,跟我們走一趟!“
林昭正坐在案前核對賬冊,連頭都沒抬。
他摸出懷里的《大炎律》,“啪“地拍在桌上:“據(jù)律,舉報貪官者,見官不跪,遇捕可拒。“他抬眼盯著班頭發(fā)顫的喉結,“爾等欲綁朝廷命官查案,可有刑部批文?“
班頭的臉色瞬間煞白。
林昭聽著他心里的嘀咕:“府尹只說抓人,沒說怎么抓......要是真動了手,百姓圍上來,這黑鍋得我們背!“他冷笑一聲,把律書推過去:“回去告訴李大人——明日辰時,我親自登門'述職'。“他指了指案頭的賬冊,“帶的不是人頭,是賬本。“
子時三刻,驛館的瓦檐上落了片積雪。
林昭合上書冊,剛要吹燈,窗外突然傳來瓦片輕響。
他不動聲色,第二次啟用心聲監(jiān)聽——屋檐陰影里,兩個黑影的念頭像蒼蠅似的撞進耳朵:“蘇先生令,務必毀其謄抄本,火油已備......但那女子守得太緊。“
林昭盯著燭火里晃動的影子,輕聲道:“青璃,該換茶了。“
屏風后立刻傳來瓷壺輕碰的脆響。
蘇青璃提著藍釉茶壸轉出來,發(fā)間銀簪在燭光里一閃——那是她用狐族秘術淬過的,能探五丈內的活物蹤跡。
她把茶盞放在林昭手邊,目光掃過窗外,嘴角勾起抹淡笑。
窗外的黑影僵了僵。
林昭聽見其中一個低聲罵:“那女的醒著!“另一個應:“撤!
等明兒......“話音未落,瓦上積雪“簌簌“落了兩片,再沒了動靜。
林昭端起茶盞,看茶面倒映出自己緊繃的下頜線。
他輕輕摩挲著賬冊邊緣,聲音輕得像嘆息:“你們燒得了一摞紙......可我——“他望向窗外漸沉的月亮,“記得每一個字。“
寅時末,驛館外的更夫敲過第五遍梆子。
林昭站在窗邊,望著東方泛起的魚肚白。
他伸手摸過案頭疊得整整齊齊的正八品官服,金線繡的鷦鷯補子在暗夜里泛著微光。
“明日辰時。“他對著窗上的霜花輕聲說,“該登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