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喜歡就好,前些日子孩兒遇難讓母親牽累掛念,已經讓我十分愧疚了,能夠博得母親歡心,我做的這一切就是值得的。”
鄭氏笑著笑著,突然眼睛微瞇看著宋維翰說:
“翰哥兒,府里我瞧著有一些傳聞,都說是我懷有禍心……”
她話還沒說完,就被宋維翰言語激動的打斷了:
“母親那些人哪得來的耳報神,竟然故意胡亂編造這些話來中傷我們母子親情,我尚且不知事時母親便離世,我是您親自撫養長大成人的,那些人不懂,我如何不懂!”
他說到激動時眼眶中隱隱像是有淚奪眶而出,眼底微紅,像是說到動情處一樣。
鄭氏也是看了眼前的宋維翰良久,方才拿出帕子擦拭眼角并沒有淚的眼睛。
說:“你自小便在我身前一點點長大成人,我如何會對你生出害你的心思,你與晟兒在我心中無異。”
在一番表達母女情深戲碼后,宋維翰退了出去。
鄭氏臉上剛剛還是一副慈母的模樣,轉瞬又變了模樣。
說:“他不會看出了點什么吧?”
身邊的丫鬟嗤笑道:“夫人,這翰哥兒應該是沒這個城府吧,若是他知曉夫人安排人動的手,恐怕第一時間回來就要和您對峙了!”
“可要通知大爺繼續安排人動手?這一次我們務必做的周全!”
鄭氏皺眉,道:“算了,我本就不同意這么做,我兄長就是太過著急,這宋維翰空有蠻力而無謀略,又如何能夠對我產生威脅。”
丫鬟聽后也是恭敬的應道:“是,夫人!”
鄭氏就坐在那里,只是她的目光卻深深的看向遠處,好像是想起過去,也好像是在看眼前。
曾經剛剛嫁到府中的時候,她看見的是一個剛剛喪母不久的可憐孩子。
他的眼里有濃濃化不去的悲傷,而那一刻成婚不久的她,將他攬入了懷里,在心里暗自和自己說,一定要將他當作親子一樣對待。
可是什么時候,這種想法發生了變化呢?
晟兒出生的時候?還是因為哥哥的那些言語?
或許二者都有,也或許在當初充滿政治婚姻的結合下,那個純真善良的女人,就已經死在了這個深墻后院里了。
離開后的宋維翰也是背后近乎被冷汗打濕,他極力壓制住自己情緒。
尤其是鄭氏那充滿試探的問話,心里演練無數次的對話,在那一瞬間,拿出了高超的演技。
他當時只有一個信念,要相信對方是慈善的繼母,而不是惡毒的后媽。
演員必須要有信念感,如果對方再要對他動手,自己沒有太多精力去提防對方無休止的暗算。
尤其是自己在明對方在暗的情況,他需要收斂自己的任何想法。
做一個對鄭氏沒有威脅,而且頗有孝心的長子。
歐陽旭立于庭中,在看見了趙維翰的那一刻,也是躬身道:
“見過東家!”
宋維翰不在意的擺擺手,說道:“不用如此,我叫宋維翰,你喚我名字也可,或者同弓馬那樣稱呼!”
歐陽旭卻頓時額頭冷汗涔涔,直呼其名這種事情他當然不敢這么做。
他全當是宋維翰這是在敲打他,所以道了聲:
“不敢,小生還是喚您郎君吧!”
弓馬是宋維翰的貼身小廝,當然也是跟著習過一些拳腳的,眼神也不同于普通人。
他大有如果歐陽旭真的敢直呼其名,他下一刻就會動手的意思。
見歐陽旭如此方才露出你還算識趣的眼神。
宋維翰心里卻是突然想到一個問題,自己將歐陽旭截了胡,那沒有了趙盼兒為他尋名師,他將來能考上進士嗎?
不過卻又將這種念頭揮出腦外,都什么關頭了,還有心思去想別人如何?
大周文重武輕觀念固化,在朝堂上體現出的是文武地位失衡。
他有前身的記憶所以對于當今的社會環境,有一個基礎了解。
相比于前身面對現狀,竟然天真的想要當什么大將軍立軍功,然后改變武人地位,恢復祖上的榮光。
他卻看的更清一些,這周太祖靠的就是武夫奪得天下,怎么不可能提防武人?
還想要做什么戰功赫赫的將軍?怕不是嫌死的不夠快。
所以想要掌握足夠的話語權,還是得要順應這個世界的規則。
不過他不能大張旗鼓的去安排先生為自己授課,這樣定然會引起鄭氏的提防。
至于歐陽旭的來歷,想必弓馬的大嘴巴非刻意宣傳下,一定也會傳入鄭氏的耳中。
自己不過就是一時心善,為一個窮秀才安排了一個生計。
作為府里的大娘子,沒理由會吝嗇這一點例錢。
思及此處他懶洋洋的尋了一處軟墊隨意坐下,開口道:
“既然領了差事,就給我好好講課吧!”
然后吩咐弓馬道:“弓馬,去我書房里拿幾本啟蒙的書過來…算了你也是一個文盲,讓歐陽先生自己去拿吧!”
弓馬則是一副不可思議的樣子,說:“郎君,您真看書啊!”
這事兒對于他而言,那簡直就是顛覆了他的認知了。
宋維翰卻是一副不耐煩的樣子,說道:
“前些時日里因為遇襲的事情,被父親罵了句粗俗武夫,我如今不得收斂一些,也學學文人雅士的姿態,好讓他消消氣。”
弓馬笑著道:“原來如此,還是郎君聰慧,我還以為您轉了性呢!”
宋維翰之所以讓歐陽旭給他啟蒙,那是因為雖然前身也讀過書,但是時間太久,加之二人的記憶融合下難免會有一些瑕疵。
當然不可能事無巨細的,接受了關于前身的所有記憶。
歐陽旭的授課方式,還是有一些局限,畢竟不是什么出身名門,有名師教導。
不過也好在中規中矩,歐陽旭的教導,就像是在喚醒他那一些遺忘的內容,在一點點被想起。
而且他發現自己貌似記憶力很好,好像是一座記憶圖書館,閉眼之時,歐陽旭說的任何內容,在一點點整理成冊,然后結合以前的內容,編撰成新書,重新放在了書架。
甚至以前看過的內容,只要自己主動去想,都能夠做到一字不落的回想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