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杠桿滑輪,巨石之舞
- 大明:我真沒想當國師啊
- 蒙堤觀柳
- 2014字
- 2025-08-22 07:30:00
關于“輪窯”的構想和“標準化”的要求,像兩道閃電,瞬間打開了洱海衛工匠和將領們的思路。
接下來的日子,整個西山工業區都投入到全力建設之中。
在陳立的指導和黃老漢、孫鐵牛等工匠頭領的帶領下,那座巨大的橢圓形輪窯,眼看著一天天建了起來。
與此同時,另一項規模更大、也更艱巨的任務開始了,那就是采石。
按照陳立的規劃,新城城墻的地基要用堅固的青石砌筑,墻體內也要填入大量碎石。需要的石料數量極大。
西邊的蒼山最不缺的就是石頭。
但如何把那些和山體長在一起、重達成千上萬斤的大石頭弄下來,再運到幾十里外的工地,成了比燒磚更讓人頭疼的大難題。
……
“嘿呦!嘿呦!”
蒼山腳下的一處采石場里,幾百名最壯實的屯墾營士兵光著膀子,喊著響亮的號子,正對著一塊小山似的巨大青石使勁。
他們用鐵釬和錘子,在石頭邊上用力鑿出淺坑,然后把干木楔子使勁砸進去,再提來一桶桶涼溪水澆在木楔上。
指望著木頭吸水后微微脹開的力量,能把大石頭從山體上撐裂。
這就是當時最常用的“水漲裂石法”。
效率非常低。
常常是幾百人忙活好幾天,都不一定能弄下一塊夠用的石料。
負責這事的千戶錢振急得團團轉。
“廢物!都是廢物!”他對著那些早已累得喘粗氣的士兵大罵,“就這么塊破石頭!你們要磨蹭到什么時候?!”
照這個速度,別說修城墻,恐怕連地基要用的石頭都備不齊!
這時,他身后傳來一個平靜的聲音:“錢千戶,什么事這么著急?”
錢振回頭,看見陳立不知什么時候來了,身后跟著李信和王輔。
“大人!”錢振臉一下子紅了,指著那塊頑固的大石頭,慚愧地說,“末將沒用!實在拿這塊石頭沒轍了!”
陳立看了看那塊大青石,又看看那些正用笨辦法費力操作的士兵,微微皺起了眉。
他走到石頭前,伸手摸了摸冰冷粗糙的石面,仔細觀察著石頭上那些天然形成的細微紋理和裂縫。
片刻之后,他緩緩地抬起頭。
“錢千戶,”他看著錢振,平靜地說道,“你用錯法子了。”
“對付這種敵人,”他拍了拍身旁的巨石,“光靠蠻力是不行的。”
“我們要學會找到它最脆弱的地方。”
“然后用最省力的法子,給予它最致命的一擊!”
……
當天下午,陳立把工匠和將領們都叫到了采石場。
他要在這里給大家再上一課,講講如何巧妙地處理石頭。
“大家看,”他拿起一根木炭,順著石頭上一條幾乎看不清的天然紋路,畫了一條清晰的線。
“任何一塊石頭,無論它看起來,有多么的堅不可摧。它都有自己的‘脾’和‘性’。我們稱之為‘解理’。”
“我們不需要去對抗它最堅硬的‘骨頭’。”
“我們只需要找到它最脆弱的‘關節’,然后……”
他示意兩名士兵,抬上來了兩樣全新的“工具”。
一樣,是一排由最堅硬的“復合鋼”,打造而成的、前端被打磨得如同刀鋒般銳利的“鋼楔”。
另一樣,則是一柄重達百斤的、同樣由復合鋼鑄造而成的、巨大無比的——“破城錘”!
陳立下令:“來人,順著這條線,把鋼楔都敲進去!”
幾名壯實的鐵匠上前,用小錘子小心地把鋼楔敲進石頭的紋路里。
“上撞錘!”陳立喊道。
八名精挑細選出來的大力士齊喝一聲,抬起那需要八人合抱的大撞錘,用盡全力朝那排鋼楔中間撞去!
“咚!”
一聲悶響在山谷里回蕩,地面都感覺震了一下。
緊接著,在眾人難以置信的注視下,那塊大青石內部傳出“咔嚓……咔嚓……”的響聲,像是冰面開裂。
一道道細密的裂紋從鋼楔處向四周延伸開。
“再來!”陳立喝道。
“嘿!”八名力士再次發力。
“咚!”
第二聲巨響過后,這塊讓幾十人忙活了好幾天的大石頭,終于沿著陳立之前畫好的線,干凈利落地裂成了兩半!
斷面又平又整。
……
采石場上一下子安靜極了。
大家都目瞪口呆地看著石頭裂開的樣子。
如果說“洱海犁”展現的是“巧”。
那么眼前這個一錘裂石的“破城錘”,展現的就是“力”與“智”的完美結合!
“神了……真是神了!”有人喃喃自語道。
這話立刻引來了大家的共鳴,人群中爆發出歡呼聲:
“陳大人厲害!”
現場響起一片贊嘆聲,山谷里頓時熱鬧起來。
……
但陳立清楚,開采只是第一步,更難的還在后頭——運輸。
怎么把這些動不動幾千斤重的大石頭,從難走的山上運到幾十里外的工地?
這才是真正考驗人的難題。
他沒讓大家用最費力的滾木法子,又拿出了新的解決方案。
第一個法子是鋪設滑軌。
他讓黃老漢帶木匠用硬木從采石場到山下鋪了兩條簡易軌道,又造出一種帶凹槽的大木輪車。
用撬杠把石頭弄上車后,只需要十幾個人在后面推,沉重的石頭就能順著抹了桐油的軌道,穩穩地滑下山,省力很多。
第二個法子是利用水力起吊。
在山下河邊,陳立設計了一座讓人驚嘆的水力起重機。
他巧妙地用水車帶動一套由許多齒輪和繩索組成的滑輪組,把水流的力量放大了很多倍。
只需要一個人扳動控制水閘的杠桿,千斤重的巨石就能被一個巨大的木制吊臂慢慢吊起來,然后穩穩地放到河邊準備好的大竹筏上。
最后走水路,就能把石頭輕松運到新城碼頭。
當第一塊千斤重的基石被這臺水力起重機像吊起普通東西一樣輕松提起來時,在場的人,包括李信和王輔,又一次被震住了。
他們看著河邊那個正指揮工匠調試設備的年輕人,心里不禁在想:還有什么事是這位陳大人做不到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