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6章 輪窯之思,規矩之始

洪武十五年,正月十六。

元宵佳節的喧囂剛剛散去,整個洱海衛便再次投入到了緊張而有序的生產之中。

冬日短暫的休整,不僅讓軍民們恢復了體力,更因為那頓熱氣騰騰的“年夜飯”,而凝聚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強大的向心力。

然而陳立的心中,卻始終懸著一塊巨石。

那段早已被清理出來,卻依舊顯得殘破不堪的元代舊城墻,如同衛所身上一道猙獰的傷疤,時刻提醒著他,這座新生城市的脆弱。

“大人,開春之后便是雨季。若不及時加固城防,一旦山洪下來,或是敵寇來犯,后果不堪設想啊。”

在一次軍政例會上,指揮僉事王輔,憂心忡忡地提出了這個所有人都無法回避的問題。

千戶錢振更是直言不諱:“大人!末將早就想說了!我們當立刻組織人手,加固城墻!用巨石為基,用青磚包砌!將這洱海衛,打造成一座真正的雄城!”

“錢千戶所言甚是。”陳立看著他,卻反問道,“可磚從何而來?”

“這……”錢振愣住了,“自然是建窯燒磚。”

“說得輕巧。”陳立搖了搖頭,“我問你,以我們現有的技術建一座土窯,從取土、制坯、晾曬到燒制完成,需要多久?”

“快則一月,慢則兩月。”

“一窯能出多少磚?”

“品相好的,不過三五千塊。”

“要砌完我們這周長五里的新城墻,就算用上磚下石結構,按標準的二丈三尺高、三丈厚(外層包磚,內層夯土或石砌)的城墻計算,需要多少磚?”

陳立看著錢振,問出了最后一個讓他徹底啞口無言的問題。

“——至少,數百萬塊!”

數百萬塊!

所有聽到這個數字的將領,都倒吸了一口涼氣!

他們粗略地在心中一算,臉上的表情都變得極其難看。

按照現有的速度,就算他們建上十座土窯日夜不停地燒,想要燒夠這數百萬塊城磚,恐怕也需要五年乃至更久!這還沒有計算城內軍營,民居及其它各類建筑所需要的磚頭。

等到城墻和城內建筑都建好,他們中的有些人,怕是早就變成了一抔黃土了!

“所以,”陳立看著眾人那絕望的表情,緩緩地說道,“要解決這個問題,不僅要增加人手。”

“還要解決另一個重大的問題,我們的土‘窯’,太慢了。”

……

次日下午。

陳立再次將所有的核心官員和工匠代表,都帶到了西山工業區一塊新平整出來的空地之上。

他的腳下用白色的石灰粉,畫著一個讓所有人都看不懂的、巨大的、如同賽馬場般的橢圓形圖案。

“諸位,”他開門見山,指著腳下的圖案,“今日我們要建的,不是普通的土窯。”

“而是一種全新的,能讓我們的燒磚效率,提升十倍以上的——‘輪窯’!”

他拿起一根木棍,在那巨大的橢圓形上,開始了他的“現場教學”。

“諸位請看,我們傳統的土窯為何慢?”

“因為它,是‘死’的。”

“從裝坯到點火,到升溫到燒制,再到最后的冷卻和出窯。一個完整的流程走下來,至少需要七八天。在這七八天里,這座窯就等于被‘鎖死’了,無法進行任何其他工作。”

“而我們要建的這座‘輪窯’,”他的木棍沿著那橢圓形的軌跡緩緩滑動,“它,是‘活’的!”

他將那巨大的橢圓形用石灰線,劃分成了首尾相連的整整十六個獨立的“窯室”。

“我們將這‘輪窯’,想象成一條正在追逐自己尾巴的巨龍。”

“它有十六個‘肚子’(窯室)。”

他指著其中一個窯室:“今日我們,在第一個‘肚子’里裝滿磚坯,然后點火!”

“當它在燃燒時所產生的巨大熱量和煙氣,我們不讓它直接排走!”

他用木棍指向了與它相鄰的第二個窯室。

“我們要打開它們之間的‘隔墻’(閘門),讓這股滾燙的熱氣,去‘預熱’我們第二個‘肚子’里那些剛剛才晾干的磚坯!”

“而當第一個‘肚子’燒完之后,我們不等它冷卻!立刻就封死它的火口,讓它自己慢慢降溫!”

“同時!”他的聲音陡然拔高,“我們在第二個‘肚子’里正式點火!”

“而它產生的熱氣,則會繼續去‘預熱’我們第三個‘肚子’里的磚坯!”

“如此周而復始,循環不息!”

陳立的木棍如同擁有著魔力一般,在那橢圓形的軌道上飛快地滑動著!

“燒制,預熱,冷卻,出磚,裝坯……”

“十六個窯室將同時進行著不同的工序!”

“當我們的火焰在這條‘龍’的身體里完整地跑完一圈之后!”

“我們就等于在同一時間完成了十六座土窯的工作量!”

“你們告訴我!”

他看著眼前那一張張已經徹底石化了的、如同見到了神跡般的臉。

“這效率是快了多少倍?!”

……

靜。

死一般的寂靜。

整個工地上,落針可聞。

所有工匠包括黃老漢和孫鐵牛在內,都目瞪口呆地看著那個侃侃而談的年輕人。

他們的大腦已經徹底被這套充滿了“分室預熱”、“余熱利用”、“循環作業”等神鬼莫測思想的“造窯之術”,給沖擊得一片空白!

如果說“洱海犁”還只是對現有工具的“改良”。

那么眼前這個巨大的“輪窯”,則是徹徹底底的超出了他們這些凡人,所能理解的技藝的范疇!

“大人……”

孫鐵牛的聲音干澀無比,他看著陳立,眼神中充滿了最深沉的敬畏,“您……您的腦子里,到底還藏著多少這樣的‘神跡’?”

陳立笑了。

他知道自己又一次成功地,用無可辯駁的“知識”,征服了他們。

“神跡其實并不神秘。”

他看著眾人緩緩地說道,“它只不過是將我們平日里最不起眼的‘規矩’,用到了極致罷了。”

他指著那巨大的橢圓形。

“這個‘輪窯’看似復雜。但它的核心只有兩個字——”

“——‘規矩’。”

“或者說,是‘標準化’!”

“從今天起,”他的聲音變得無比鄭重,“我要求我們洱海衛燒制的每一塊磚,無論是用來砌城墻的‘城磚’,還是用來建房子的‘青磚’,都必須有統一的尺寸!”

“長九寸五,寬四寸五,厚二寸。”

“多一分不行!少一分也不行!”

“我要求我們從西山開采的每一塊石頭,無論是用來當地基的‘基石’,還是用來做柱礎的‘臺階石’,也必須有統一的規格!”

“我要求我們從山林里砍伐的每一根木頭,無論是用來做房梁的‘梁木’,還是用來做門窗的‘方木’,都必須有統一的制式!”

“為何?”

他看著眾人那不解的眼神沉聲解釋道:

“因為只有當我們的每一塊‘零件’都變得一模一樣時。”

“我們的建設速度才能變得最快!”

“我們的建筑質量才能變得最可靠!”

“我們的士兵在守城時,才能用最快的速度找到最合適的石塊去修補城墻的缺口!”

“我們的工匠在建房時,才能像搭積木一樣,用最快的速度蓋起一座座堅固的房屋!”

“這就是‘標準化’的力量!”

“這也是我‘格物之學’中,最核心,也最根本的——規矩之始!”

……

應天府,皇宮。

朱元璋的面前攤開著一本最新的日記抄錄本。

他凝視著紙頁間那個年輕人用他完全無法理解卻又隱隱感到震撼的方式,解決著“燒磚”這個在他看來微不足道的“小問題”。

指尖無意識地敲著桌面,他的眉頭越皺越緊。

【洪武十五年,正月十六,晴。】

【輪窯的圖紙總算完工了。這玩意兒要真能成,效率怕是能翻上百倍。到那時,莫說一個洱海衛,就算要供應整個云南的筑城用磚,估計也不再是難事。】

【但說到底,輪窯只是工具。今天真正重要的,是終于把‘標準化’三個字落到了實處——所有磚坯必須嚴格遵循統一尺寸、統一規格。】

【對,就是這三個‘統一’。】

【有了它,材料才能互換,部件才能通用,工匠才能分工。】

【而后才能有流水般的作業,有真正意義上的大規模產出。】

【這才是工業之基。】

【……有時忍不住會想,若是當年修建應天城墻時就有這等工藝,能省下多少人力、多少歲月?】

【一座城的磚石,或許真的只需一年便能燒成——而這種力量,此刻正在西南邊陲這片小小的土地上,悄悄生長。】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花莲市| 凤山市| 威海市| 耿马| 上饶县| 德江县| 凉山| 波密县| 江城| 丹寨县| 陆河县| 孟津县| 梁山县| 邳州市| 武威市| 宣汉县| 来安县| 霍林郭勒市| 永泰县| 突泉县| 眉山市| 长乐市| 巍山| 阿拉善左旗| 成安县| 盐源县| 蛟河市| 鸡东县| 桐梓县| 张家口市| 清新县| 肇东市| 南康市| 甘德县| 广西| 西贡区| 万载县| 岑溪市| 酒泉市| 灵丘县| 平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