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頸期那點煩悶,被路燈下的玩笑和雪糕的甜意沖得無影無蹤。
自打那晚“長發及腰”的戲言把謝芳臊得炸毛跑掉后,楊帆再提筆寫《活著》,竟如決堤之水,汪洋恣肆。
那深入骨髓的痛和靜——福貴看著親人一個個離他而去,如同鈍刀割肉般的無聲絕望;家珍在病榻上無聲的堅韌;鳳霞無聲的笑和無聲的淚;有慶奔跑后驟然沉寂的小身體……
這些命運碾壓下最沉痛、最寂靜的片段,反而在謝芳那帶著羞惱跑開的背影映襯下,在他心中變得前所未有的清楚異常。
仿佛謝芳離去時帶起的那縷發香和嗔怪,意外地鑿開了一道閘門,讓那些幾乎令人窒息的的悲愴洪流,終于找到了宣泄的河道。
六月十二日傍晚,學校食堂。
楊帆剛對付完打來的飯菜,隔壁三(丙)班的廖原端著飯盆擠到他桌邊,敲了敲飯桌說道:“楊帆,李校長讓你去他辦公室一趟。”
“好嘞,謝謝廖原同學。”楊帆心頭一動,匆匆扒完最后兩口飯,起身走出悶熱的食堂。
推開校長辦公室的門,李振民校長和范明遠副校長居然都在,臉上都掛著笑容,愉快的在交談著什么。
“楊帆,坐。”李校長指了指沙發,語氣很是溫和。
楊帆剛坐下,李校長便開門見山:“有個重要通知。省教育系統的鄭主任親自點了你的名,讓你代表我們縣、代表學校,去省城參加一個‘新時代青年文藝風采展示’活動,帶點比賽性質。”
“點名讓我去?”楊帆有些意外,更多的是對畢業季橫生枝節的無奈,“李校長,我快畢業了,這機會應……”
“是啊,”李校長理解地點點頭,起身給楊帆倒了杯水。
“按慣例,這種機會該給低年級學生鍛煉。但鄭主任對你印象很深,點名要你去,這是任務,也是榮譽。好好準備吧,多出去開闊眼界沒壞處。”
他說著,目光掃過旁邊微笑的范副校長,“范校長也認為這是個難得的機會。”
范明遠笑笑,適時地補充道:“活動規格不低,省里很重視。楊帆,你好好表現。”
李校長站起身,踱步到身后那個略顯陳舊的書架旁,指頭輕輕掠過上面擺放的幾本刊物——《人民文學》、《收獲》,然后拉開自己的辦公桌抽屜,迫不及待地拿出幾本嶄新的《人民文學》,封面上“人民文學”四個字在燈光下顯得莊重。
“這一本啊,我的了。”李校長瞇著眼,將最上面一本放入身后的書架,其余幾本推到楊帆面前,臉上帶著欣慰的笑意。
“是出版社寄給你的樣刊,《鳳凰琴》。下午才到,我沒忍住,拆開先睹為快了。”
他翻開一本雜志,找到《鳳凰琴》那一頁,手指撫過標題和“楊帆”二字,“寫得真好,楊帆。扎根泥土,寫我們教師,寫鄉村學校,寫那份清苦中的堅守和希望。真實,動人。”
他抬頭看著楊帆,眼神里滿是期許。
“你這篇《鳳凰琴》,在你即將從師范畢業,踏上全新舞臺之際發表,意義非凡。它記錄了你學生時代的思考與筆觸,也寄托著對教育事業的深情。這,就是一份最特別的畢業禮!”
范副校長在一旁也贊許地點頭:“題材抓得準,筆力也見長。”
“謝謝李校長!謝謝范校長!”楊帆起身,對兩位長者的夸贊表示了感謝。
這時,范副校長清了清嗓子,臉上帶著點笑意,看看李校長又轉向楊帆。
“李校長,楊帆畢業在即,我看吶,不如讓楊帆給學校留點墨寶吧?他這文采,這經歷,寫句話,既是留念,也是激勵后來學子嘛!”
楊帆一聽,頓時有些窘迫:“范校長,李校長,這…我那字真拿不出手,純粹是…瞎胡鬧!”
他一想起孫老師當時看到他粉筆字的臉色,頭皮有點發麻。
李校長看著他窘迫的樣子,哈哈大笑起來:
“范校長這提議好!楊帆同志,你放心,就寫一句話,我自己保管著,絕不掛出去讓你‘遺臭萬年’!領導想看,也得親自來我這兒翻抽屜!”
他頓了頓,含笑瞅著楊帆,“就當是滿足一下校領導對我們‘大作家’墨寶的‘好奇心’可好?”
話說到這份上,再推辭就矯情了,楊帆也只好硬著頭皮應下。
范副校長親自鋪開宣紙,研好墨。
楊帆走到桌前,提筆蘸墨。
他摒棄了引經據典的想法。既經歷了重生,又坦然接納了“過去”,自當珍惜現在,不畏將來。
凝神靜氣,手腕懸腕,筆鋒沉穩落下: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字跡雖非名家法度,卻筆力內蘊,透著一股歷經起伏后的豁達與堅韌。
每一個字都仿佛在訴說他的經歷:從重生初期的困頓,到賣藝、投稿、參賽、寫作……
所有看似曲折的腳印,都鑄就了此刻的筆鋒。
“好!好一個‘每一步都算數’!”李校長由衷贊嘆,眼中滿是欣賞,“這感悟,這氣度!楊帆,這是你自己的路走出來的真言啊!”
范副校長也贊不絕口:“字有風骨,意蘊深遠!這句放之四海而皆準,比引古人詞句更有分量。”
李校長心情大好,拍一拍出版社寄來的幾本《鳳凰琴》,取出二本遞給楊帆:“出版社寄了五本樣書,這二本我和范校長留著了,”
他指指桌上拆開的那本,“教導王主任那本我回頭給他。這兩本你拿回去,一本自己珍藏,另一本…送送朋友?”他意味深長地笑了笑,眼角的皺紋都舒展開來。
楊帆接過期刊,再次道謝,然后告辭離開。
走出辦公樓,暑氣稍退,晚風帶著梧桐葉的沙沙聲,送來一絲難得的清涼。
楊帆拿著兩本《鳳凰琴》,低頭想著心事,剛拐進男生宿舍區附近那排高大梧桐樹投下的濃密陰影里,一個身影便從旁邊的小徑轉了出來,差點和他撞個滿懷。
“呀!”
對方輕呼一聲,抬起頭——正是謝芳。她抱著幾本復習資料,臉頰微紅,眼神有些飄忽,“這么…巧嘛。楊帆?你…你這是從哪回來?”
她稍微低了下頭,目光落在楊帆里的書上,“這是……?”
楊帆看著她略顯刻意的“偶遇”,心中好笑,他揚了揚手中的書,嘴角彎起笑意:“剛出來。喏,出版社寄的樣書《鳳凰琴》,剛才李校長他們留了三本,你看看?”
他呵呵一笑,把上邊一本雜志隨手遞過去。
謝芳眼睛瞬間亮了起來,驚喜地接過:“真的出來了?!恭喜你楊帆!”
她拿到手中,翻看封面和目錄,找到署名“楊帆”的那頁,笑容明媚,“李校長他們肯定特別為你高興吧?”
“嗯,”楊帆點點頭,想起辦公室的情景,“李校長還‘搶’了先看權呢。范副校長也在。”
謝芳聞言挺感興趣,讓他說說校長辦公室的事情,聽到范校長居然讓他寫字,很是驚訝,讓他趕緊說說。
楊帆無奈,就把剛才情況說了。
“字呢?”謝芳好奇地追問,“你寫的什么?該不會又是……”她想起別人說起的粉筆字大賽,忍不住笑起來。
“這次可是正經寫的,”楊帆瞟了她一眼,故作嚴肅,“沒畫蠶寶寶。寫了句自己的話——‘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謝芳輕聲重復了一遍,眼神亮了起來:“這句話……真好!聽著就有力量,像是你寫的!”
“還行吧,”楊帆故作謙虛,隨即又吐槽,“就是寫字的時候壓力山大,感覺像被圍觀公開處刑。李校長也說了,他自己留念,不拿出來公開鑒賞。”
“噗…”謝芳被逗笑,“那肯定不能公開。要不然,別人看到肯定會想,以前那些‘不走尋常路’的字也都‘算數’啊?”
“謝芳同學!你學壞了。”楊帆被她噎得哭笑不得,“你這理解能力,不去考語文系真是屈才了!這解讀角度,比孫老師還刁鉆十倍!”
兩人相視而笑,傍晚的風穿過梧桐葉,沙沙作響,氣氛輕松愉悅。上次“長發及腰”帶來的那點微妙,在這共同分享喜悅和打趣中徹底消散。
“對了,”楊帆看她抱著書和資料,“復習得怎么樣?‘三大改造’啃完了?”
謝芳聞言,小臉立刻垮了下來,苦兮兮地搖頭。
“別提了,背得頭昏腦漲,感覺那些字都在眼前跳舞。‘對農業、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是在……’唉!”她夸張地嘆了口氣。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啊!”楊帆笑著,變戲法似的從兜里摸出幾毛錢,“走走走,勞逸結合!請你吃冰棍兒,降降溫,醒醒腦!”
“還吃啊?”謝芳猶豫地看了看懷里的歷史書。
“必須吃!”楊帆不由分說,輕輕推了她肩膀一下,“吃了這根,歷史能多考十分!我掐指一算,這投資回報率極高!”
謝芳被他逗得“噗嗤”一笑,那點復習的煩躁也散了:“行,這可是你說的啊,要是不靈,你得負責!”
兩人說笑著,并肩走向校門口。
“老板,兩根奶油雪糕!凍得瓷實點的!”楊帆熟稔地喊。
“好嘞!”搖蒲扇的老頭樂呵呵地從蓋著厚棉被的木箱里掏出兩根冒著絲絲白氣的雪糕。
付了錢,楊帆把剝好紙的一支遞給謝芳。冰涼瞬間驅散了悶熱。
“唔……透心涼!”謝芳滿足地咬了一小口,愜意地瞇起眼。
楊帆也咬了一大塊:“爽!比憋稿子痛快多了!”
兩人就靠在路邊斑駁的墻根下,毫無負擔地舔著雪糕。
謝芳小口吃著,被楊帆用雪糕棍指著宣傳欄旁一個和海報“搏斗”的低年級男生,調侃說像她背歷史的樣子,逗得咯咯直笑,忙用手去接差點滴落的雪糕汁。
一根雪糕吃完,暑氣消了大半,腦子似乎也真清亮了些。
“謝啦,楊帆,”謝芳擦擦嘴角,俏皮地眨眨眼說,“這‘十分’的冰棍兒,味道確實不一樣!”
“客氣啥,”楊帆把雪糕棍丟進垃圾桶,“走吧,未來的謝記者,護送你回‘新聞高地’,繼續攻克歷史關隘去!”
“什么高地關隘呀……”謝芳笑著抗議,腳步輕快。
到了女生宿舍樓下,謝芳停下,晃了晃手里的《鳳凰琴》,眼神帶著期待:
“這本……能先借我‘研究研究’嗎?就一晚!保證不耽誤正事!明天準還!”
“行啊,”楊帆爽快答應,“不過有條件。”
“什么條件?”謝芳立刻警惕地看著他,生怕他又冒出什么“長發及腰”之類的怪話。
“好好考,”楊帆看著她,眼神認真,“考上燕京廣播學院。有時間,帶你去天安門廣場看升旗。那場面,那陣仗,保管讓你覺得,背過的所有課本都值了!”
謝芳迎著他眼中那份真誠的信任和期許,心頭一暖,重重點頭:“嗯!一定!”
“去吧,”楊帆揮揮手,“書看完了,口頭匯報下讀后感就行,免你八百字作文。”
“想得美!頂多五個字:楊帆是大壞蛋!”謝芳抱著書,笑著轉身跑進樓門洞,短發在肩頭跳躍。
跑到樓梯口,她忽然停下腳步,回頭望來。
樓道窗戶透進的夕陽余暉,給她清麗的側影鍍上了一層溫暖的金邊。她沒說話,只是對著楊帆,彎起眼睛,展露出一個比奶油雪糕更清甜的笑容。
楊帆站在原地,目送她身影消失,唇邊笑意未散。
他慢慢踱著步,悠閑地回了男生宿舍。
“喲!大作家回來啦!樂得牙花子都能被太陽曬到,撿金元寶了?”
張志勇正光著膀子擦頭發,從臉盆上抬起濕漉漉的腦袋調侃道。
“金元寶沒撿到,倒是見到一個胡說八道的。”楊帆腳步沒停,走到自己床邊坐下。
他拿起桌上的一個筆記本,翻開嶄新的一頁,拿起筆,在頁眉處端端正正寫下:
《活著》修改要點
筆尖頓了頓,隨即又在下方空白處,龍飛鳳舞地添上兩行小字:
——另:天安門升旗,列入待辦清單。
需自備干糧,以防餓暈在莊嚴肅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