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記憶碎片仍在陸巖腦海中翻涌,他仿佛能看到伏羲站在黃河之畔,將歷法刻于龜甲;看到女媧煉五色石時,石屑灑落大地化作良田;看到共工撞向不周山的瞬間,天空裂開橫貫東西的縫隙,靈液如銀河倒懸般傾瀉而下。
“原來那些神話并非虛構。”陸巖喃喃自語。他想起史書中記載的商周大戰,那些被描述為“呼風喚雨”的軍隊,實則是掌握靈炁運用的先天人族精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頻繁出現的“炁”字,或許正是對那個時代的隱秘記錄。
靈炁枯竭的過程比想象中更為殘酷。商周大戰不僅消耗了大量有生力量,更破壞了殘存的靈脈。考古發現的商周墓葬中,那些骨骼異常粗壯的遺骸,或許就是先天人族最后的遺存。而到了秦漢時期,墓葬中的骨骼已與現代人無異,這恰好印證了后天人族成為主流的歷史轉折。
西楚霸王項羽的失敗,藏著更深層的隱喻。鴻門宴上,范增多次示意項羽誅殺劉邦,或許并非單純的政治考量,而是這位謀士早已察覺后天人族的崛起不可逆轉。項羽舉鼎的神力,虞姬劍舞的靈動,都是先天人族最后的余暉。而劉邦麾下的張良,雖精通謀略卻無超凡之力,恰恰代表了新的時代潮流。
帝王求仙的執念由此顯得格外可悲。秦始皇派徐福東渡,漢武帝修建承露盤,唐太宗服用丹藥,他們捧著殘缺的功法,在靈炁稀薄的天地間徒勞掙扎。那些隱居深山的修真者,并非不愿出世,而是他們的存在本身就是對這個世界規則的挑戰。明清時期武俠小說的盛行,或許正是人們對失落的超凡力量的集體追憶。
想到這里,陸巖止住思緒,收回了打量羲和的目光。他無法判定羲和是否還活著,就目前情況而言,羲和的“重生”計劃已然失敗。畢竟陸巖仍保有清醒的自我意識,這卻讓他越發不確定——自己此刻是否處于真實的清醒狀態,抑或仍在夢中沉浮。可腦海中不斷閃現的陌生記憶,連同周圍詭秘而瑰美的環境,無時無刻不在提醒他:這一切都是真實的。
低頭掃視身上由生物構成的“衣物”,外觀雖與現代服飾無異,款式卻透著復古感,像極了上世紀探險家的裝束。不過細想也合理,昆侖山脈人跡罕至,未開發時,唯有探險家會冒險深入。羲和受他們影響頗深也不奇怪,畢竟比起自己來時的休閑裝,這身行頭確實英挺。
只有陸巖自己清楚,這些與其說是衣物,不如說是他的第二層皮膚。它們緊密附著在體表,無時無刻不在汲取能量。
充盈整個空間的透明液體,正是羲和當年收集的靈液。只是歲月流逝,其中的靈炁早已稀薄,靈液正逐漸向普通水轉化。
初步適應新身體后,陸巖決意立刻離開。他不知自己沉睡了多久,外界想必已天翻地覆——單是接受羲和那龐大的記憶庫,便耗費了不短的時間。更重要的是,他想念家人,不知父母在他失蹤的這些日子里過得如何。
打定主意,陸巖走出小空間,外面的景象卻再次令他震驚。原以為會看到走廊之類的構造,最多與小空間風格相近,沒想到竟是密密麻麻的培養艙,被粗壯的觸手串聯,包裹著他所在的“小房間”——或者說更像一顆大腦。所有觸手都連接至此,仿佛在輸送能量,事實也的確如此。
在里面時,陸巖還以為這里最多是類似現代科研機構的布局,沒料到竟是眼前這般景象。培養艙雖多,卻排列整齊,毫無雜亂之感。所有培養艙都已熄滅光亮,周遭幽暗而靜謐。
盡管沒有光源,陸巖視物卻毫無阻礙。雖說尚未完全摸清這具身體的能力,但夜視這種本事,根本無需他刻意開發。強忍著不適,他仔細檢查了幾個培養艙,不出所料,里面的生命早已殞命,化作皚皚白骨。更詭異的是,這些遺骨雖能看出人形,卻無一例外發生了變異——單看骨骼形態便一目了然。
弄清情形后,一股寒意直沖腦門,陸巖一刻也不想多待。作為新世紀青年兼社畜,即便身體被改造過,他也從未見過這般場景。環繞四周的培養艙,與其說是培養設備,不如說是一口口裝著尸骨的棺材。此刻再看,配上視野自動浮現的黑白濾鏡,愈發顯得瘆人。
陸巖恨不得生出三頭六臂,加快在液體中的游動速度。可他未能完全消化羲和的記憶,始終找不到出口。潛意識里總覺得水往低處流,便一個勁往上方搜尋,結果一無所獲。
內心雖恐懼,理智卻未完全喪失。突然憶起遠古藍星的格局,他這才調轉方向朝下方游去。尋找出口的間隙,他不禁驚嘆羲和的手筆——觀察過上下結構后才發現,所有培養艙都按四象八卦排列,組成一個立體的多面幾何圖形。無論從哪個方向看去,都是一幅完整的八卦圖,這或許就是失傳已久的伏羲六十四卦。難怪后人無法參透,誰能想到它是立體的。
好在陸巖賭對了,終于在空間底部找到出口。打開大門的瞬間,預想中的水流倒灌并未出現,周圍的液體紋絲不動。他這才驚覺自己竟沒有窒息感,要說這是改造的緣故也說不通——從記憶來看,未被改造時他便能在此存活,且無需任何供氧設備。之所以未曾察覺,并非遺忘,而是那些記憶源自羲和視角下的自己,如今繼承這些片段,仿佛自我審視般怪異,便刻意不去深究。
成功脫困后,陸巖回頭望去,里面的液體像被無形的空氣墻阻隔,毫無傾瀉之意。整個基地鑲嵌在山體中,外觀與四周巖壁渾然一體,出口自動關閉后,便看不出任何異常。若非親身經歷,他絕難相信這巖壁后藏著遠古遺族的休眠基地。
但此刻無暇細想這些。剛走出基地,陸巖就察覺到空氣中彌漫著異樣——“核輻射”。這個既熟悉又遙遠的詞匯,此刻真切地涌入感知。身處昆侖地下空間都能檢測到輻射,那地表該是何等景象?雖說現在的他無懼輻射,心中卻驟然升起不祥的預感。他不敢耽擱,立刻加快了向外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