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朝黨荒謬事
- 高危職業:我在明末當太子
- 上官二娃
- 2070字
- 2025-08-25 18:24:39
陽光從云縫間刺下,將大臣們交錯的影子釘在蟠龍藻井間。
那些扭曲蠕動的黑影,在鎏金彩繪的襯托下,恍若群魔披甲,正隨著愈演愈烈的爭吵聲起舞。
“放肆!”
朱慈烺霍然振衣而起,
“金鑾殿上豈容喧嘩爭執如市井?”
“爾等食君之祿,不思綢繆國策、戮力王事,竟效販夫走卒之態狺狺狂吠。”
靴底碾過金磚,
“今社稷危如累卵,爾曹卻在這九重玉闕耍弄唇槍舌劍,廟堂之上,豈容豺狼踞案?”
劉孔昭瞳孔驟縮,他下意識地抬袖拭過額角,最終躬身行及地深揖。
朱慈烺目光掃過鴉雀無聲的朝班:
“朕早有明諭,朝堂擢選首重實務。”
“才為經世之器,德乃立身之本,猶舟楫相濟,缺則覆傾。”
他聲音陡然轉厲,繼續說道,
“昔有才而無德者,輒見貪墨軍餉、屠民邀功之弊;”
“若德盛而才疏者,竟多空談誤國、兵潰城陷之禍。”
殿外鉛云愈發壓低,一道陽光恰好照在龍案上攤開的《剿撫十議》之上。
朱慈烺屈指輕點奏本:
“姜卿經略遼東,出使朝鮮,功績卓著,諸卿案頭塘報皆有白紙黑字。”
“今阮某所獻《剿撫十議》,于南都紙上談兵尚可,若置諸德州城頭——”
他突然抓起奏本,重重拍在龍案之上,
“恐怕連多鐸的探馬細作都攔不住!”
他倏然轉身,目光直指劉孔昭,
“誠意伯,爾薦阮大鋮督師,可能指天立誓擔保其人?”
“若來日貽誤軍機,卿可愿同罪連坐?”
劉孔昭額角沁出汗跡,顫聲道:
“臣……臣惶恐,唯陛下圣裁。”
朱慈烺振袖朗聲,聲波撞上金柱:
“逆賊猖獗,山東失陷,朕憂心如焚。”
“特擢姜曰廣為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登萊地方贊理軍務,”
“統轄登、萊二府及遼東海島軍務,兼理糧餉屯田,節制所轄衛所兵馬。”
他側目投向史可法,
“著內閣速鑄關防印信,”
“兵部調撥精甲一萬,戶部發太倉銀十五萬兩,截漕糧二十萬石。”
“限七日祭旗啟行,務期克復德州!”
“臣,領旨!”
此令一出,朝堂上登時泛起一陣細微的騷動。
幾乎同時,靈璧侯湯國祚與忻城伯趙之龍交換了一個眼神,肩頭不著痕跡地碰了碰,齊齊看向劉孔昭。
劉孔昭面色鐵青,憋著怒氣。
在朱慈烺心中,姜曰廣在朝鮮所樹立的威望,日后必能成為從山東出發登陸朝鮮的重要助力。
此等重任,非姜曰廣莫屬。
朝會之上,諸事紛繁,逐一議決。
直至再無臣子上奏,殿內重歸一片寂靜。
鴻臚寺官員快步出班,扯著尖細嗓音高唱:
“奏事畢,鳴鞭卷班!”
殿外執鞭官雙臂猛然掄圓,長鞭撕裂空氣——
“啪!”
“啪!”
“啪!”
三聲鞭響,朝會終了。
朱慈烺龍靴微點,正要離座——
“眾官不要動!”
一聲炸雷般的怒吼轟然炸響!
朱慈烺身形剛直起半寸,被這突如其來的吼聲激得渾身一凜。
只見劉孔昭猛地沖出朝班,他臉漲得紫紅,青筋暴起,胡須根根怒張。
喉嚨里發出野獸般的嘶吼:
“朝中出了奸臣,危及國家社稷,若不早日鏟除,恐釀大禍!”
話音未落,靈璧侯湯國祚與忻城伯趙之龍一步跨出。
二人一左一右擋在群臣面前,面色凝重,似有大義凜然之態。
殿內群臣頓時大驚失色,面面相覷,卻無人敢吭聲。
劉孔昭竟背對御座,直戳張慎言鼻尖:
“登萊巡撫豈能委于朝鮮敗將?”
“江北四鎮血戰未歇,爾等卻專選酸儒充任要職!”
“今日削武備,明日豈非斷我大明脊梁?”
他怒極踏前一步,
“張慎言所薦之人,違背朝廷成規,實為奸臣,當誅!”
張慎言如青松挺立,面色沉靜如水,對那唾沫星子視若無睹。
一旁高宏圖一步上前:
“冢臣(張慎言)自有考量,不勞誠意伯在此大呼小叫。”
“朝堂之上,當以國事為重,怎能因私怨爭論不休?”
他聲沉似鐵,
“吏部職司銓選,進退人才乃祖宗定制。”
“今日廷推,正是為了選賢任能,何來違制之說?”
高宏圖說話間,劉孔昭發出一聲怒吼——
驟見袖中寒光乍現,一柄尺余小刃赫然彈出。
他面目扭曲猙獰,刀尖直指張慎言,
“奸臣張慎言,濫用職權,玷污朝綱,”
“今日我劉孔昭誓要取你性命,親手刃之,以正朝綱!”
言罷,他猛虎般撲向張慎言。
張慎言猝不及防,顯是沒見過這種情況,怔了一瞬,隨即慌忙側身閃入身后惶惶群臣之中。
劉孔昭狀若瘋癲,如瘋狼逐兔,持刃緊追。
一時間,蟒袍翻飛,玉笏亂晃,金線在混亂中甩出道道刺目金光。
司禮太監——韓贊周見狀,尖聲厲喝破空:
“自古朝堂之上,何曾有如此朝規?”
他搶步上前,玉拂塵一橫,
“誠意伯,你身為朝廷重臣,不得無禮。”
劉孔昭充耳不聞,眼中唯有那抹閃避的青影,臉上怒意更勝。
刀鋒在斜射的光線中疾閃,驚起一片駭然驚呼。
------
如此荒唐之事,竟在歷史上真實上演過。
據《明季南略》記載:
【二十三日(庚戌),早朝畢,孔昭挈湯國祚、趙之龍諸勛臣,
呼大小九卿科道于廷,大罵慎言,欲逐之去;
謂‘雪恥除兇、防江防河,舉朝臣子,全副精神宜注于此。
乃今日講推官、明日講升官,排忽武臣、專選文臣,結黨行私。
所薦吳甡,有悖成憲;真奸臣也’!慎言立班不辨。
大學士高宏圖言‘冢臣自有本末,何遽殿爭’!
孔昭袖中取出小刃,逐慎言于班;
泣陳丑詈,必欲手刃之。
太監韓贊周叱之,言曰:‘從古無此朝規’!乃止。
歷史上,弘光帝下旨說:
“文武官員都要和睦相處,不要偏袒爭斗。”
在劉孔昭在朝廷上大罵并追逐張慎言的事件發生后,盡管弘光帝出面制止了劉孔昭的行為,但沒有受到處罰。
從此張慎言已經深感朝廷內部的混亂和爭斗,對朝廷已心灰意冷,他接連四次上疏乞休,終于得以致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