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武英殿行兇
- 高危職業:我在明末當太子
- 上官二娃
- 2366字
- 2025-08-26 18:20:23
“成何體統!成何體統啊!”
禮部左侍郎錢謙益突然高呼,他官袍上還沾著方才躲避時蹭上的香灰,
“《禮記》有云'在朝言禮,問禮對以禮',誠意伯當效法前朝楊文貞公...”
武官隊列里突然爆出幾聲冷笑。
錢謙益的氣勢頓時矮了半截,聲調不由自主地低了幾分,話鋒一轉竟成了:
“然兵者兇器也,當以圣人之道化解干戈。”
這話說得模棱兩可,倒像是把錯處勻給了兩邊。
忻城伯趙之龍向前半步,似要發言,卻被保國公朱國弼一個眼神制止。
朱慈烺穩坐如石,冷冷俯瞰著大殿之上這場鬧劇,心中卻怒濤翻涌:
完全沒把朕放在眼里!朕可不是福王,任由你們胡作非為!
“宰了你這誤國老狗!”
劉孔昭的咆哮聲撞在斗拱間來回震蕩,
他雙目赤紅,徹底化作一頭掙脫鎖鏈的狂獸,
在驚慌四散的百官中硬生生撞開一條路,對那個躲閃的青影死追不放。
殿內尖叫和朝靴蹭金磚的刺耳聲混成一片。
絳紫、緋紅、青綠的官袍如受驚鳥群般撲簌后退,玉笏撞得噼啪亂響。
“當朕死了么?”
就在那柄寒刃即將扎中張慎言后心的瞬間——
朱慈烺身形暴起,如離弦勁弩自御座暴射而出。
他決意親自制止這場殿前兇案,不容任何人褻瀆朝堂威嚴。
朝臣們驚駭萬分,紛紛踉蹌退讓。
只見他身形側躍,足尖在蟠龍金柱上猛力一蹬,借勢騰空,明黃龍袍下擺迎風怒展,
一記凌厲如斧的飛腿已挾風雷之勢,狠狠劈砸在劉孔昭脖頸之上。
前世搏擊的本能在血脈中奔涌,卻被寬大龍袍縛住五分力道。
“咔嚓!”
骨節錯位的悶響傳來,劉孔昭脖頸一歪,刀尖險些擦過張慎言袍角。
一聲痛苦悶哼擠出喉頭,整個人重重砸向地面。
鼻血噴濺而出,在金磚上洇開刺目的鮮紅。
“當啷——”
利刃脫手,在金磚上彈跳幾下。
大理寺卿黃云師反應極快,一個箭步沖上前,拾起利刃,藏入袖中。
“爾竟敢佩刃面圣!”
朱慈烺穩穩落地,袍角翻涌,目光直刺地上之人:
“于武英殿行兇,莫非要將這刀鋒對向朕嗎?”
他聲如雷霆,震徹大殿,
“好個誠意伯世子,先人留下的殊榮,倒是用在誅殺文臣上了?”
劉孔昭掙扎著撐起半身,左手扼住扭曲的脖頸,臉上血痕縱橫:
“陛下明鑒,臣絕無悖逆之心!”
他猛地甩頭,血珠飛濺,
“先帝曾贊臣是鐵血孤忠,如今朝中奸臣當道,”
“臣若不斬草除根,只怕這紫禁城的雪都要染成紅色啊!”
朱慈烺眉峰如刀,聲冷似鐵:
“誰忠誰奸,朕自能明斷。國有國法,豈容你肆意妄為!”
袍袖猛然揮落,龍吟之聲響徹大殿,
“誠意伯劉孔昭殿前失儀,褫革爵祿,著鎮撫司查抄府邸,九族待勘。”
“若查出半封通敵書信——”
尾音陡然拔高,
“朕便成全你的‘忠烈’!”
話音未落,兩道玄色身影如鬼魅般閃現。
飛魚服,繡春刀,一左一右已將劉孔昭架離地面,不由分說拖向殿外。
劉孔昭喉頭嗬嗬作響,迸發出最后的嘶嚎:
“臣今日濺血,來日自有山河作證!”
他血紅的眼睛瞪向驚魂未定的張慎言,
“太祖若在,定會揮淚斬爾等腐儒!”
聲音漸行漸遠,卻仍在大殿梁柱間久久回蕩。
一場本該結束的早朝,因這突如其來的刺殺再起波瀾。
朱慈烺面沉似水,龍靴碾過尚未凝固的血漬,轉身踏上玉階。
恰在此時,一道陽光自琉璃窗傾瀉而下,精準地釘在蟠龍金柱的龍睛之上。
恍若上蒼驟然睜開了眼,冰冷地凝視著殿內的紛擾與血腥。
那一點驟然亮起的熾光瞬間攫住了朱慈烺的視線。
“諸卿且看——”
他猛地抬手,指向那仿佛活過來的龍睛,
“成祖靖難入京時,它也看見曾有建文舊臣伏尸階前。”
“如今劉孔昭的刀鋒雖落,但朝堂上的刀光劍影,當真消弭了嗎?”
眾人循旨望去,但見陽光煌煌,勾勒出金柱上蟠龍的輪廓,那龍睛處光芒璀璨刺目,眾人竟不敢久視。
“諸卿腳下沾著武英殿的血,”
“朕今日,便借『孫仲謀揮刀斬案角』之典故,論一論這案頭燭、階前雪。”
朱慈烺龍袍掃過玉階,踏過劉孔昭的血跡。
殿內空氣凝固。
血腥氣混合著龍涎香的余韻,形成一種令人窒息的詭異芬芳。
“建安十三年冬,江東建業城的霜,比刀子還利。曹孟德興兵八十萬,揮師南下......”
他突然用說書人的腔調開口,驚得老臣黃云師袖中利刃又往深處藏了藏。
『建安十三年冬。
曹操興兵南下,想要掃平孫權和劉備,一統三國。
東吳孫權內部分為主戰和主降兩派。
主降派認為曹兵勢大,不可與其交鋒,應主動獻上降表,納土稱臣,
還能保留性命和爵位,否則就會玉石俱焚。』
朱慈烺一邊說著,一邊在群臣間緩步而行:
“曹操八十萬大軍壓境,東吳朝堂裂作兩半——”
“文臣捧著輿圖說要劃江而治,武將攥著兵符嚷著決一死戰。”
“張昭說降曹可保富貴,魯肅道納土便是亡國。”
腳步停在史可法面前,聲音陡然一沉:
“就像此刻,有人暗中聯絡左良玉說要『聯虜平寇』,”
“有人卻在奏折里謄抄戚繼光的車陣圖。”
他的聲音帶著一種歷史的回響。
『而東吳主戰派則力主與曹操決一死戰。
孫權不能決斷,遂與大都督周瑜商議。
此同時,劉備亦遣諸葛亮前來游說,陳述其中利弊。
最終孫權毅然決定,與劉備結盟,共抗曹操。』
他繼續游走,邊走邊說:
“孫權那日佩著古錠刀上朝,刀鞘上還沾著山越人的血。”
“諸葛亮舌戰群儒要結盟,周瑜深夜帶著水師布防圖求見——”
他話音戛然而止,抬手直指北方:
“就像此刻!闖賊在晉中劫掠,建虜已列陣京畿,而諸卿在武英殿潑血!”
『東吳朝堂之上,面對曹操八十萬大軍壓境,群臣之中不乏心懷畏懼、主張求和者。
孫權怒意勃發,厲聲喝道:
“再有言降曹者,與此案同!”
言罷,孫權揮刀而下,案角應聲而斷。
大殿之內,瞬間寂靜無聲,再無爭辯之語。』
朱慈烺的目光驟然變得幽深,仿佛穿透千年時光,直視那場朝堂交鋒:
“當孫權聽到第十七個“和”字,古錠刀劈開了紫檀案。”
“他厲聲怒喝:此案可斷,江東風骨不可斷!飛濺的木屑劃破張昭的臉。”
他的視線倏然轉向馬士英:
“就像此刻,就濺在張部堂的官袍之上。”
『孫權的一番話,也堅定了東吳抗曹的決心。
此后,眾志成城,聯合劉備,終在赤壁之戰中火燒連營,大敗曹軍。』
“后來赤壁的火燒了三個月,燒化了曹軍的鐵索,也燒盡了東吳的怯懦。”
“而今這武英殿的血——”
他忽然輕笑,
“該熔多少案頭燭?化多少階前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