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越下越大,艙外的世界一片白茫茫。
章衡忽然覺得有些冷,把身上的棉袍裹得緊了些,沒理會蘇軾的發(fā)愣,繼續(xù)說道:
“在京城為官,要順著官家的意思,才能百無禁忌。你以為那些老相公都傻嗎?他們經(jīng)歷的風浪比咱們吃的鹽都多,為什么現(xiàn)在都選擇了閉嘴?“
蘇軾低下頭,看著案上的空酒壇,聲音悶悶的:
“因為他們怕了......“
“不是怕了,是懂了!“
章衡扔過一個酒杯砸向蘇軾,糾正道,
“他們知道什么時候該說話,什么時候該閉嘴。當年富相公反對新法最激烈,現(xiàn)在不也在洛陽閉門謝客,專心修史?韓相公更是干脆請求外放,去了相州......“
“那是明哲保身!“
蘇軾猛地抬起頭,眼睛里布滿血絲,
“某家做不到!“
“做不到?“
章衡站起身,因為酒勁差點摔倒,章平趕緊扶住,
“你現(xiàn)在請求外放,難道就不是明哲保身?你以為我不知道,你是怕被謝景溫抓住把柄,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
蘇軾的臉漲得通紅,想反駁卻又說不出來,只好拿起酒杯猛灌。
“你真以為天下就你蘇子瞻為國為民,滿朝堂的奄奄諸公都是尸位素餐之徒?“
章衡越說越激動,
“張方平大人在應天府推行新法,既保證了國庫收入,又沒傷了百姓;范純?nèi)蚀笕嗽诤又懈亚嗝绶ǜ牡煤锨楹侠恚傩张氖址Q快......他們哪位不比你懂得變通?“
船夫大概是覺得他們吵得太兇,把船停在了水面,畫舫隨著水波輕輕搖晃。
章衡望著蘇軾通紅的眼睛,忽然覺得有些心疼,語氣也軟了下來:
“你先保護好你自己,才能談到做事。自己都折進去了,本錢都沒有了!談何抱負?“
艙內(nèi)安靜了下來,只有炭盆偶爾發(fā)出的噼啪聲。章平給二人重新斟上酒,小聲道:
“官人說得有道理,蘇學士,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蘇軾沒有喝酒,只是看著杯中的酒液發(fā)呆。過了好一會兒,他才緩緩開口:
“那依你之見,某家該怎么做?“
這話一出,章衡就知道蘇軾這會已經(jīng)心亂如麻了。
“時機對了,大刀闊斧;時機不對,為官不愧良心就行了。“
章衡坐下來,拿起塊蟹殼黃咬了一口,
“杭州是個好地方,你在那里好好做些實事。繼續(xù)疏浚西湖,興修水利,減免賦稅......這些哪一樣不是為國為民?何必非要在京城跟王介甫硬碰硬?“
章衡左手成掌,右手點著左掌掌心:
“你看這江南東路的茶稅,去年因為新法增加了三成,可百姓卻怨聲載道。為什么?因為方法不對!你去了杭州,可以慢慢摸索,找到既不違新法,又能讓百姓受益的法子,留其精華,去其糟粕你蘇大才子別說不會啊?......變法這些人在朝堂,看的都是紙上的數(shù)字,只要朝廷的稅增加了,誰管你怎么做的,就是真有與新法相悖的改動,他王介甫也得捏著鼻子認你的功勞。“
蘇軾的眼睛亮了一下,像是被章衡說動了。
章衡怕這次跟上次畫舫上的勸誡一樣,被蘇軾左耳聽,右耳忘。就繼續(xù)說道:
“話說回來,你蘇子瞻身居朝堂是為了天下黎民,難道,這汴京城沒有你,天下沒有你,這汴京城,這天下的老百姓都不活了么?“
“不是一樣過著跟昨日差不多的生活么?太陽照常升起,莊稼照常生長,日子總要過下去的。離了誰都能過,都要過。“
章平在一旁點頭:
“是啊蘇學士,您在徐州抗洪,救了多少百姓?那些百姓現(xiàn)在還念叨著您的好呢。您去了杭州,肯定能做更多好事。“
蘇軾拿起酒杯,跟章衡碰了一下,酒液在杯盞中晃出漣漪:
“你說得對,是某家太固執(zhí)了。天下之大,沒有蘇軾,也是一樣。“
見他有點消沉。
“這也是屁話。“
章衡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
“當年你在密州寫'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那股豪氣去哪了?現(xiàn)在不過是換個地方做事,有什么好消沉的?“
雪漸漸小了。
畫舫也慢慢往回駛,兩岸的燈火在雪地上投下長長的影子。蘇軾忽然站起身,走到艙外,望著漫天飛雪,朗聲道:
“子平,你聽著!蘇軾去了杭州,定不會辜負我兄的期望,更不會辜負心中這顆良心!“
他的聲音在雪夜里傳得很遠,帶著股豁朗的豪氣。章衡跟著走到艙外,冷風吹得人一哆嗦,卻也清醒了不少:
“等著你在杭州做出成績,到時候自然有人奏請官家,讓你回來!“
蘇軾轉(zhuǎn)過身,臉上帶著酒氣和雪粒,笑得像個孩子:
“到時候咱們還在這汴河上喝酒,某家給你帶杭州的好酒!“
“那必是還要有樊樓的熏肉的!“
章平也湊了過來,凍得直搓手。
“蘇學士我可聽見了啊!“
蘇軾笑著拍了拍他的腦袋。
畫舫靠岸時,天邊已經(jīng)泛起了魚肚白。
蘇軾的書童牽著紫騮馬在岸邊等候,馬背上的行李已經(jīng)捆扎妥當。蘇軾翻身上馬,忽然勒住韁繩,回頭道:
“子平,《辨奸論》的事,謝謝你......“
章衡揮了揮手:
“過去的事,提它做什么?好好去杭州做事,等著你的好消息!“
紫騮馬嘶鳴一聲,踏雪而去,很快消失在晨曦中。
章衡站在碼頭,望著他遠去的方向,手里還攥著那幅空白的畫。
章平打著哈欠說:“官人,天快亮了,咱們回去吧。“
章衡點點頭,轉(zhuǎn)身往回走。雪地上留下兩串腳印,一串深,一串淺,像兩條并行的線,延伸向遠方。
一夜未睡,章衡卻是不困,隨即就回到三司衙門,章衡把那幅空白的畫重新掛好,就在《寒江獨釣圖》旁邊。
案上的賬冊還攤著,陜西路的軍糧虧空還等著自己去核對,可章衡卻覺得心里輕松了不少。窗外的雪已經(jīng)停了,陽光透過云層照在雪地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他拿起筆,在賬冊上寫下“杭州通判蘇軾“幾個字,筆尖劃過紙頁,像是在送行,又像是在為他祝福。
或許,為官之道,真的就像這雪地里的腳印,有時深,有時淺,有時直,有時彎。重要的不是走得有多快,而是走得有多穩(wěn),走得有多正。
而蘇軾,章衡相信他在杭州的路,一定會走得又穩(wěn)又正。就像他當年在鳳翔、在杭州、在密州、在徐州那樣,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問心無愧。
想到自己,章衡翻出了前幾日寫好的請求外放的奏折。自己勸得了別人,可到了自己身上。
“唉,身在苦中不自知,猶勸他人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