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婦何林氏,叩見青天大老爺!”
“何林氏,你所告之人是否是堂上之人李事忠?所告何事?”宋昭問道。
“是,民婦所告之人正式蓮蓬鎮鄉判李事忠,民婦要告李事忠縱容惡奴強占民田,民婦丈夫阻攔,他們竟然講命婦地丈夫雙腿打斷,請大人為民婦做主啊!”
“胡說八道!大人,小人冤枉啊!何小文地藕田是小人從他手上合理買來的,此事有縣衙文書為證,此惡婦不愿意何小文賣田,故而拿了錢又想要回田地,請大人明察啊!”李事忠高呼道。
“大人,不是的,李事忠起先要買我家藕田,我丈夫不愿意賣,他命人來問我家搜刮田契,我丈夫誓死不從,他們就將我丈夫的腿打斷,私下買通縣衙田房書吏辦了買賣手續,強行將我家的藕田占為己有,民婦有田契為證,還有諸位鄉鄰皆可做人證,請大人為民婦一家做主啊!”
李事忠看著田契頓時汗如雨下,他微微轉頭看向高稟忠求救,怎奈高稟忠此時微瞇著雙眼,警告意味十足,這蠢貨,拉屎都不知道把屁股擦干凈,活該掉進茅坑中。
見高稟忠不予理會,李事忠頓時面如死灰。
田房書吏被帶道堂前,見東窗事發,也不敢狡辯,于此事上供認不諱。
“人證物證具在,本縣宣判,李事忠革除鄉判職務,大梁律明正侵占民田者,笞五十,刺字流放二千里。
其田返還何小文,著賠付銀錢二十兩;受賄更易田畝者,乃知法犯法,罪加一等,革職,刺字流放二千里。
將二人押入縣牢。”
“謝青田大老爺!謝青天大老爺!”何林氏喜極而泣。
門外百姓更是歡欣鼓舞,仿佛自己沉冤昭雪了一般。
往常高高在上的鄉判,如今被宋昭鐵面無私定了罪,前來告狀的百姓心下更是認定,這位年紀輕輕的新知縣,與以往官官相護的知縣不同,更堅定了他們告狀的決心。
經過這一下,其他鎮鄉判皆戰戰兢兢,不敢再多言。
宋昭又拿了一卷卷宗,飛快過目,邊看邊對堂下道:“哪個是十林鎮張二娃和武大?”
“草民張二狗(武大)叩見縣尊大人。”
拜見完張二狗開口稟明案情后,就見宋昭又拿了一卷卷宗,口里問道:“你二人耕牛相觸,一死一生否?”
“是的,大人。”二人同時答道。
宋昭道:“耕牛相觸時,你二人只知在旁爭辯而置之不理,故二人皆有錯,各笞三鞭,耕牛生者同耕,死則同食。”
宋昭手書判詞后,張、武二人心服口服下去領罰。
宋昭又道:“趙三娘和周翠花何在?”
兩名少女走上堂,趙三娘衣著補丁雖多,但干凈整齊,周翠花穿細布衣,卻衣腳裙擺贓物。
二人見禮后,趙三娘陳述案情。
趙三娘在河邊浣衣,把母親的遺物,一對銀戒指放在岸邊的石頭上,周翠花趁他不注意把戒指偷走,被趙三娘抓到,周翠花抵賴不還,于是鬧到公堂上。
周翠花稱冤,道此乃周家祖傳,周家眾人皆可為證,趙三娘也言自家哥哥可為證。
“你二人皆有人證,無法證明此戒為何人所有,本官判二人一人一只,以后還是要鄉鄰和諧共處。”
“謝青天大老爺!”周翠花喜笑顏開。
“不行,民女不服!那明明時我母親的遺物!求大人明察!”趙三娘道。
宋昭拿過案卷一邊書寫判詞一邊道:“事件已明了,因那對銀戒本是趙三娘所有,所以她不愿母親遺物無故送與他人。
而你周翠花,不花任何代價即得了一枚銀戒,故而能爽快應下,由此可見,此對銀戒為趙三娘所有,本官命你即刻歸還,按大梁律,私占他人財物,笞二十鞭。來人,拉下去行刑。”
周翠花頓時啞口無言,被衙役拉了下去,趙三娘找回了銀戒,對宋昭請恩萬謝。
眾人見宋昭手書判詞,筆下不停,口中發落,耳內聽判,曲直分明,斷案并無分毫差錯失當之處,當下心服口服。
就算有鄉紳富豪以勢壓人,宋昭也能從中調緩,不偏不倚,最后兩邊都能接受結果。
各鄉判大開眼界,唯有驚呼,知縣真乃奇才啊!戲本子上都不敢這么寫的!
宋昭判案沒有片刻遲疑,酉時沒過多久,原本公案上的六十來份卷宗,只剩了了幾卷,眾鄉判之前覺得宋昭只是各不知民事的書呆子,見他一口氣審完百樁案件,無不拜服,打臉啪啪響。
每審一案,告訴雙方都心悅誠服,直呼青天。衙外聽審的百姓皆大聲談論著之前的案子,再次感嘆知縣審案之精妙。
天英此時已經看呆了,他小聲對云逐淵道:
“主子,這宋大人真是神了,屬下跟著主子,什么樣的官都見過,卻從未見過這樣升堂審案的,今日真是大開眼界了,屬下好生佩服!”
聞言,云逐淵并不回答他,只看著堂上意氣風發的少年,微微一勾唇,道是自己果然沒看錯人,是個能臣。
高稟忠臉色陰郁地坐在一旁,看著堂上的年輕縣令,不發一言。
宋昭擱下筆,對眾鄉判道:
“諸君覺得斷案難與不難乎?其皆在用心爾,往諸位回去秉持初心,繼續為百姓盡心盡力才好。”
眾人皆垂首齊聲答是。
想起剛剛有小看知縣之心,皆掩面羞愧。
沈青田任青州縣捕頭十余年,都不得不承認,知縣大人對刑律訟事上,比縣衙干了幾十年的老吏更精通。
此時高稟忠卻站起來,對宋昭道:
“知縣大人大才,下官敬佩至極,但大人是否只敢審這些小事,對迫害人命的大事卻恍若未聞,是否太過偏頗了。”
面對高稟忠的譏諷,宋昭沉聲問道:
“高縣丞這是什么意思?”
高稟忠笑著對宋昭一拜,道:“下官怎敢有什么意思。”
宋昭冷笑道:“有話不妨直說,何必吞吞吐吐做婦人狀,也好讓在場的諸位做個見證。”
高稟忠見宋昭上當,于是道:
“既然如此,下官就直言了,下官記得,有一樁通判管家強奸民女致死的命案,怎不見大人繼續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