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宮廷行走很講究
- 仵作登不得臺面?我偏要讓死者言
- 閏晴天
- 2026字
- 2025-08-14 07:00:00
一連串的追問讓李御史額頭滲出薄汗,他強作鎮定地笑道:“蘇姑娘年紀輕輕,倒對朝堂事頗為了解。”
“老夫先前為趙康辯解,不過是權宜之計,實則一直在暗中調查。至于賬目……”
“賬目怕是拿不出來吧?”
沈知棠打斷他,目光銳利如刀,“因為那些糧款,早就被你和趙康私分了!”
李御史猛地站起身,臉色通紅:“你胡說什么!”
沈知棠看著李御史泛紅的眼眶,笑了,眼底的銳利漸漸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絲歉意:“御史大人莫氣,晚輩只是……不得不謹慎。”
她語氣緩和下來:“自蒼梧縣一路走來,見了太多背叛與陰謀,張姑娘的冤屈、村民的苦難,讓我不敢輕易信人。剛才的話,是晚輩的試探,還請大人恕罪。”
李御史愣住了,看著她眼底的真誠,又看了眼身旁始終未動的謝凜。
那年輕人自始至終劍未出鞘,眼底甚至帶著一絲了然的笑意,哪里有半分緊張?
他這才反應過來,自己竟被一個小姑娘給“考”了一回。
“你這丫頭……”
李御史又氣又笑,拂去額角的薄汗,重新坐下時眼神卻柔和了許多,“罷了,換作是我,經歷這許多事也會草木皆兵。”
他從懷里掏出個油布包,重重放在石桌上,“你要賬目?老夫還真有。”
油布包打開,里面是厚厚一疊賬冊,每頁都用朱筆批注著疑點,在“賑災糧款”一欄,密密麻麻記著糧倉的出入記錄,旁邊還粘著幾張糧倉守衛的供詞。
李御史指著賬冊道:“這些是老夫三年來暗中搜集的證據,為趙康辯解,不過是為了讓他放松警惕,好查清他私藏兵器的倉庫!”
謝凜在一旁終于開口,聲音帶著笑意:“她這性子,便是這樣,不親自試過,絕不放心。”
他看向李御史,“讓大人受驚了。”
李御史擺了擺手,看著沈知棠的眼神多了幾分欣賞:“謹慎是好事,查案本就該如此。若不是你這般心細,剛才老夫怕是要真動氣了。”
沈知棠從袖中取出賬冊副本遞過去:“御史大人,這是官窯的賬冊副本,上面記錄著趙康私造劣質兵器、殘害孩童的罪證,還有他與寧唯勾結的記號為證。”
李御史接過賬冊,越看眉頭皺得越緊,手指捏著紙頁微微發顫:“豈有此理!趙康竟敢如此猖獗!”
他將賬冊收好,眼神凝重,“這些證據雖足,但趙康在朝中勢力龐大,僅憑賬冊恐難扳倒他。”
“還有人證。”
謝凜開口,“蒼梧縣的老郎中與村民,可上京作證。”
李御史搖頭:“不妥。村民上京路途遙遠,難保不會被趙康的人截殺,反而打草驚蛇。”
他看向沈知棠,“蘇姑娘在官窯可有見過趙康本人?”
沈知棠搖頭:“未曾,但有見到寧國公府的人。”
李御史似乎也知道此事,點頭:“此事本官已知曉,你放心,本官定會好好查。有世子爺的幫助,定能成功。”
他揮揮手,讓手下把賬本都收下,喝了口茶:“世子,陛下讓您把大夫帶進宮,可愿意呀?”
謝凜看向沈知棠,眼底帶著詢問。沈知棠心頭一緊。
入宮?
這意味著要直面更深的漩渦。
可轉念一想,若能面見圣上呈上證物,或許能省去諸多波折。
她點頭道:“能為陛下分憂,是晚輩的榮幸。民女自然愿意,只是……”
她抬眸看了眼謝凜。
謝凜讀懂了她眼底的顧慮,他轉向李御史,“入宮之事,還請大人多指點規矩,蘇姑娘從未涉足宮廷,怕失了禮數。”
李御史笑著擺手:“這有何難?老夫讓人取套合適的宮裝來,再派個熟稔規矩的嬤嬤教些基本禮儀,明日卯時入宮便可。”
他看著沈知棠,眼神溫和,“蘇姑娘不必緊張,陛下雖威嚴,卻最惜才,你只需如實回話即可。”
離開李御史的宅院時,暮色已漫過街角的燈籠,將京城的屋脊染成一片暖黃。
沈知棠跟在謝凜身后,踩著青石板路上的光影,心里像揣了顆浸在溫水里的石子,沉甸甸的卻又透著暖意。
“宮里的規矩繁瑣,嬤嬤教你的時候仔細記著,但不必太過拘謹。”
謝凜放慢腳步,與她并肩而行,“陛下雖看重禮數,卻更厭棄虛與委蛇,你只需保持本心就好。”
“能讓你這么個紈绔世子說出‘禮數’二字,我相信你定是嘗了不少苦頭……”沈知棠調侃著。
謝凜腳步一頓,耳根微微泛紅,側頭看她時眼底帶著無奈的笑意:“誰告訴你我是紈绔世子?”
他輕咳一聲,語氣卻軟了下來,“小時候跟著太傅學規矩,站不穩被罰過站,說錯話挨過戒尺,自然知道分寸。”
沈知棠被他難得的窘迫逗笑,心頭的緊張淡了不少:“原來世子爺也有挨打的時候。”
她晃了晃手里的藥包,“早知道帶點活血化瘀的藥膏給你擦擦。”
“現在可不用了。”
謝凜的聲音里帶著笑意,“倒是你,明日入宮若緊張得說不出話,我可不會替你圓場。”
“才不會。”
沈知棠揚起下巴,眼里閃著狡黠的光,“我可是能在縣城里生存的人,還怕了宮里的規矩不成?”
話雖如此,她指尖卻下意識地絞緊了衣袖。
那里面藏著沈家玉佩,冰涼的觸感時刻提醒著她肩上的責任。
回到回春堂時,秦掌柜已將里屋收拾妥當。
炕上放著件月白色宮裝,領口繡著暗紋蘭草,燈光下泛著細膩的光澤。
福安嬤嬤正坐在桌邊喝茶,見他們進來連忙起身行禮:“蘇姑娘,咱們現在開始學規矩吧?”
沈知棠換上宮裝,寬大的袖口和長裙擺讓她有些不習慣,走第一步就差點絆倒。
福安嬤嬤耐心地扶著她:“姑娘別急,宮廷行走講究‘輕、穩、緩’,提裙時手指要虛攏,步伐要小而勻……”
從基本的站姿、行禮,到說話的語調、眼神的落點,福安嬤嬤一一細致教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