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戰(zhàn)兵軍制
- 明末:我崇禎開點掛怎么了!?
- 青史何人書
- 2033字
- 2025-08-15 22:46:53
水俊飛和陸九州兩頭分工。
陸九州先是從已經初步訓練過的第一批先遣隊之中挑選了一百人作為基礎骨干。
而后又從第二批兩千的先遣隊之中抽調了四百名身強體健,素質最好的新兵,作為基層戰(zhàn)兵的補充。
暴力機關是一個政權的最大保證和依靠。
哪怕這個政權稀爛到極點,譬如后金的反人類部落奴隸制政權,只要擁有足夠程度的暴力機器,哪怕進取不足,自保維持政權不衰亡也是可以做到的。
因此,朱由檢對新兵待遇極好。
普通戰(zhàn)兵只要被挑選便可以領取正式工的1兩月薪薪酬。
只要完成訓練成為正式戰(zhàn)兵,即可領取大師傅的2兩月薪。
各級軍官更是逐級增加。
而且,這還只是平時的軍餉,一旦進入戰(zhàn)時,軍餉立即翻倍!
殺敵、俘獲、探聽等等功績不僅可以累積軍功升官,還有不菲的獎金。
并且,軍人是吃三頓干飯管夠不說,每天至少有兩頓有肉食,且每人人均食肉不少于半斤(300克,新兵減半),達到了二戰(zhàn)時期霉菌的肉食攝入水平。
除此之外,為了穩(wěn)定住軍心。
和并不分田的全職工匠不同,一旦成為新兵就可以立即分田三十畝,一旦成為正式戰(zhàn)兵還可以額外獲得二十畝的軍田,軍田只有在役軍人可以享受且完全免除軍田賦稅,不過一旦退役軍田自動收回。
另外,全職戰(zhàn)兵沒有精力和時間種田,信王府會花錢雇傭役夫為戰(zhàn)兵的三十畝基礎田和二十畝軍田耕種、收割。
而傷殘撫恤金照舊,事實上工匠、佃戶基本上也不會遇到需要死傷的危險,傷殘撫恤制度本就是為戰(zhàn)兵而設置的。
同時,朱由檢也在和陸九州商議退養(yǎng)制度。
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戰(zhàn)爭動員能力以及發(fā)揮出大明占此時全世界總人口25%-33%的巨大人口優(yōu)勢,戰(zhàn)兵營除了將官之外,基層戰(zhàn)兵實行退伍制度。
每兵服役三年后,無特殊原因都要退伍轉業(yè)。
這樣一來,信王府的戰(zhàn)兵就不會出現明末衛(wèi)所制度,戰(zhàn)力迅速衰退的弊端,同時也能分批培養(yǎng)更多的戰(zhàn)兵。
而一旦發(fā)生戰(zhàn)事,根據需求,部分或者全體退伍兵都要無條件重新征召入伍。
而退伍兵只要能活著退伍就可以直接領取一大筆退伍金,并且因為入伍經歷可以享受一系列的特權。
正可謂一人當兵,全家享福,全家光榮。
力求打破明末此時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的歪風邪氣。
因此,對于陸九州挑選戰(zhàn)兵的決定,先遣隊員不僅不排斥,反而為了爭搶戰(zhàn)兵的名額好懸沒有打起來。
可謂一掃這個時代大明百姓視當兵為畏途的風氣。
而營伍制度在陸九州的建議之下,朱由檢直接采取戚家軍軍制。
一來,大明中晚期無可爭議的第一名將戚繼光嘔心瀝血所創(chuàng)立的戚家軍軍陣不僅是冷兵器時代的巔峰之作,即便在火器出現之后冷熱兵器交接的十七世紀也完全是第一流的軍制,在十六世紀更是無可爭議的全球第一步軍,打同時期歐洲陸軍基本上都可以是秒殺,打倭寇那更是無傷一波推,被兩倍以上的敵人圍攻,殺倭寇一千人,死傷三人就已經算是損失慘重了,和倭寇的戰(zhàn)損比常年維持在一比一百。
一比一百的意思是,戚家軍死傷一人,就要同比例剿滅倭寇一百人。
在戚繼光率領戚家軍平定東南沿海倭寇的十余年間,一共累計消滅倭寇兩萬人以上,自身傷亡203人。
而且傷亡一般只出現在大規(guī)模會戰(zhàn)之中,小規(guī)模的遭遇戰(zhàn)之中,大部分時間戚家軍都是以零傷亡殲滅同等數量的倭寇。
倭寇造成的傷亡可能性,還沒有戚家軍自己違反了軍紀被斬首的可能性大。
這已經不叫打仗了,打獵也沒這么輕松的,簡直是老子打兒子。
并且其中已經出現了許多現代陸軍的元素,特別是火銃等火器兵種的裝配已經達到了50%比例,完全可以作為核心組建屬一支屬于朱由檢的擁有現代化風格的強軍。
二來,戚家軍自1559年誕生以來在大明已經存續(xù)超過67年,在大明軍伍之中早就得到了廣泛傳播,將來朱由檢整合其他軍隊之時,在技術上可以毫無阻礙的進行推廣,不用擔心太過斷代反而水土不服。
而戚家軍的軍制按部、司、局、旗、隊、伍六個序列層級為編制。
其中5名戰(zhàn)兵為1伍,內設伍長1人,全伍共計5人。
2伍為1隊,每隊增設隊長1人,增設伙兵1人由隊長直接統帥,全隊共計12人。
3隊為1旗,每旗增設旗總1人,全旗共計37人。
3旗為1局,每局增設百總1人,全局共計112人。
4局為1司,每司增設把總1人,全司共計449人。
2司為1部,每部增設千總1人,全部共計899人。
3部為1營,每營增設將官1人,中軍1人,火器把總1人,全營共計2700人。
從其中不難看出三三制度雛形,陸九州見狀干脆進行修改。
將原本的4局為1司,修改為3局為1司,而2司為1部,則修改為3司為一部,徹底將整個營伍完全三三制化。
修改后的軍制便如下。
5名戰(zhàn)兵為1伍,內設伍長1人,全伍共計5人。
2伍為1隊,每隊增設隊長1人,增設伙兵1人由隊長直接統帥,全隊共計12人。
3隊為1旗,每旗增設旗總1人,全旗共計37人。
3旗為1局,每局增設百總1人,全局共計112人。
3局為1司,每司增設把總1人,全司共計337人。
3司為1部,每部增設千總1人,全部共計1012人。
3部為1營,每營增設將官1人,中軍1人,火器把總1人,全營共計3039人。
不過,如今戰(zhàn)兵只有五百人的規(guī)模,最高只用到了司這一層級。
陸九州便自領把總,臨時組建了一支加強司,共計4個局448人,一個親兵旗37人,1個15人兼顧傳令的鎮(zhèn)撫隊,加上他自己這個把總總計501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