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岱和橋瑁的矛盾近來日益激烈,橋瑁每次見到劉岱,都是如臨大敵,眼中充滿警惕和怒意。
而劉岱本就是橋瑁的直屬上級,一個是兗州刺史,一個是東郡太守,眼見下屬變的愈發扎手,劉岱的心中愈發惱怒。
這一日,劉岱的心腹王弘匆匆來報:“主公,我軍糧草已然告急,所剩無幾了。”
劉岱聞言,不禁皺起了眉頭,“就不能向冀州牧韓馥借些糧草應急嗎?”
王弘忙不迭地搖頭,“怕是不成。近日公孫瓚、陶謙、孔伷等人,皆向韓馥借糧,韓馥也沒了往日的慷慨,怕是只能靠咱們自己想辦法了。”
劉岱眉頭擰成了個疙瘩,冷哼一聲,“口口聲聲說要齊心協力,共誅國賊,可到了缺糧之際,還不是得自己想辦法。”
王弘眼珠子滴溜一轉,“主公,聽聞橋瑁營中糧草充盈,前些日子,剛運來一批。”
劉岱頓時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他倒是有糧,卻分毫不肯接濟咱們!”
王弘接著說道:“主公乃他的上級,何必跟他客氣?只管派人去索要,量他也不敢不給!”
劉岱抱著姑且一試的想法,派王弘前往橋瑁營中求糧。豈料橋瑁不但不給,還將王弘狠狠羞辱了一番。
王弘回來后,氣憤不已,向劉岱建言:“橋瑁如此無禮,不如直接動手,將他的糧草搶過來!”
劉岱氣得渾身發抖,但心中多少還有些顧慮,“不久前,虎牢關飛來一封箭書,上面提及我會殺了橋瑁。若真動起手來,難免會遭人非議。”
王弘似是看穿了劉岱的心思,勸道:“主公,如今軍中缺糧,士卒性命堪憂,這可比旁人的閑言碎語要緊得多!橋瑁不聽您的號令,本就是以下犯上。您殺他,乃是清理門戶,是為了保全兗州將士,更是為了能繼續討伐董卓。如此大義之舉,誰敢說您半句不是?”
劉岱深吸一口氣,眼中閃過一絲狠厲之色,終于下定決心,“你速速挑選兩百精銳之士,子時隨我出發。切記,行動要快,務必干凈利落。”
到了子時。王弘帶著兩百精兵悄無聲息地聚集在劉岱身后。這些士兵都是劉岱的親信,個個身手矯健,眼神銳利。
“記住,今夜只殺橋瑁及其親信,不得濫殺無辜。”劉岱低聲下令,“得手后立即控制糧倉。”
士兵們默默點頭,行動很快就開始了。
他們突然闖入橋瑁大營,直撲向橋瑁的主帳。橋瑁做夢也想不到,劉岱竟有這般膽量,敢對自己動手。
夜色之中,刀光劍影閃爍,鮮血飛濺。橋瑁的士兵大多還在睡夢中,便被驚醒,還沒來得及做出反應,就已命喪黃泉。
劉岱起初留在帳外,他的心在狂跳,心情也非常的緊張。
他不斷的告訴自己。橋瑁不服管束,自己是在清理門戶。
帳內,橋瑁衣衫不整,卻緊握著長劍,正與劉岱的士兵拼死搏斗。他的眼中滿是憤怒與難以置信,怒吼道:“劉岱!你竟敢背棄同盟,做出這等大逆不道之事!”
劉岱聽到橋瑁的叫罵,終究按捺不住,提劍沖進帳內,喝道:“橋元偉,是你逼我至此。若你肯分些糧草,肯聽從我的號令,何至于落得這般下場?”
橋瑁目眥欲裂,身上已然掛了彩,神情卻愈發癲狂,喊道:“我寧可戰死,也絕不向你這背信棄義之徒屈服!”
話音剛落,橋瑁猛地沖向劉岱。劉岱畢竟出身武將,沒過幾個回合,便占據了上風。他一劍劃傷橋瑁的手臂,接著又一腳將其踹倒在地。
“為什么?”橋瑁倒在地上,喘息著質問,“就為了糧草?”
劉岱舉劍指向橋瑁的咽喉:“不僅僅是為了糧草。你目無尊長,桀驁不馴,若今日不除,他日必成我心腹大患。”
橋瑁突然狂笑:“劉岱啊劉岱,你今日殺我,他日必有人殺你!這亂世之中,背人者終遭人背棄!”
話音未落,劉岱的劍已刺入橋瑁的咽喉。
鮮血噴涌而出,橋瑁的眼神逐漸渙散,最終凝固在無盡的憤怒與不甘中。
劉岱拔出劍,看著橋瑁的尸體,心中五味雜陳。他做到了,但他并沒有感到預期中的解脫,反而有一種沉重的負罪感壓在心頭。
不多時,王弘跑了過來,“主公,糧倉已控制,橋瑁部下或死或降。”看到橋瑁的尸體,他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稱贊道:“主公英明!”
劉岱面無表情,吩咐道:“速速清理戰場,對外就說...橋瑁欲叛盟投敵,被我就地正法。”
“明白!”
當夜,劉岱的士兵迅速控制了橋瑁大營,將糧草盡數收繳,并接收了橋瑁的部眾。
黎明時分,一切塵埃落定。
一名親兵慌慌張張地跑來向袁紹稟報:“盟主,大事不好!劉岱刺史昨夜突襲橋太守營帳,將其斬殺,奪取糧草,如今東郡軍營已是血流成河!”
袁紹聽聞,頓時大驚失色,眼珠子都快瞪了出來,說道:“什么?劉岱竟殺了橋瑁?”
親兵聲音顫抖著說道:“千真萬確!如今劉刺史的人已經完全控制了橋瑁的大營。”
沒過多久,許攸、逢紀等人也匆匆趕來,“主公,此事屬實,您趕緊去看看吧。”
眾人簇擁著袁紹,一同前往橋瑁的大營。不多時,劉備、陶謙、孔伷等人也紛紛聞訊趕來。
袁紹到了現場一看,橋瑁的腦袋都被砍了下來,袁紹又氣又惱,嘆道:“劉岱啊劉岱,何故要殺了橋瑁?”
張飛向來口無遮攔,大聲嚷道:“這劉岱老兒忒不地道!盟軍之間怎能自相殘殺!”
劉備也重重的嘆了口氣,“劉刺史雖與橋太守素有嫌隙,但何至于此?”
公孫瓚的反應更是激烈,他當即拔劍,咬牙道:“背盟之徒!我等當共誅之!”
劉備知道公孫瓚一向性如烈火,趕忙勸慰。
整個聯軍大營籠罩在一種詭異的氣氛中,原本就各懷心事的諸侯們此刻更加互相猜疑,人人自危。
袁紹擺了擺手,說道:“此地不是說話所在,諸位,都隨我回中軍大帳。”
眾人一同跟著袁紹來到大軍大帳。
諸侯們紛紛怒斥劉岱的行徑,但仔細觀察,許多人眼中除了憤怒,還有一絲不易察覺的警惕與算計。
在這亂世中,誰又不曾有過類似的念頭?只是劉岱率先做了出來而已。
正當帳中議論紛紛之際,劉岱帶著王弘和幾名親兵大步走入帳中。所有目光瞬間集中在他身上,有憤怒,有鄙夷,也有好奇。
袁紹冷冷的問道:“劉岱,你為何擅殺橋瑁?你可知這是背盟之舉?”
劉岱早已準備好了說辭,當即昂起頭來,義正言辭的回道:“盟主明鑒。橋瑁暗中勾結董卓,我已掌握確鑿證據。昨夜他企圖率部投敵,我為了聯盟大局,不得已才先發制人。實在是情非得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