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圖啟驚瀾
- 金葉劫:上海灘未完成的戀曲
- 闊嘴巨笑
- 4286字
- 2025-08-12 08:16:39
1947年的秋陽,透過交通大學經濟系辦公室寬大的玻璃窗,在深色的橡木地板上投下斜長的光影。盛靜怡坐在寬大的書桌后,目光沉靜地審閱著剛剛印出的校樣。墨香在空氣中浮動,稿紙上端,《沿江工業區位效能分析——兼論戰后長江經濟帶重建路徑》的標題赫然在目。她的名字安靜地署在下方:盛靜怡。這份即將在《東方經濟評論》刊發的論文,字斟句酌,數據詳實,理論框架清晰,在嚴謹的學術外衣下,悄然編織著一張無形的戰略之網。
“區位效能……”盛靜怡的手指輕輕劃過標題,目光停留在文中幾處看似不經意的關鍵論述上:“……資源稟賦與運輸成本之權衡,決定工業布局生死。如申新九廠,濱江而建,原料輸入、成品輸出皆仰賴水運,然其廠區縱深與碼頭吞吐能力之匹配度,實為運營效率之瓶頸……”、“……大型廠礦對地質基礎要求嚴苛,尤需規避潛在沉降風險,舊有地下設施分布圖乃重建規劃不可或缺之依據……”這些結論,基于公開數據和有限調研,邏輯自洽,無懈可擊。它們指向的,正是那些對解放大軍渡江至關重要的目標——沿江大型工廠的碼頭承載能力、地下掩體結構、以及火力配置的可能依托點。這是她以學者身份,為即將到來的驚濤駭浪,投下的第一塊探路石。
論文甫一發表,便在學界激起漣漪。其扎實的功底、前瞻的視野,以及對戰后重建痛點的精準把握,贏得了不少贊譽。這陣學術之風,也吹到了工商界巨子顧乾元的案頭。
“好!靜怡小姐此論,切中肯綮!”顧乾元在紗廠經理室放下刊載論文的雜志,眼中精光閃爍。他立刻撥通了盛靜怡辦公室的電話,聲音洪亮而誠懇:“盛教授!大作拜讀,醍醐灌頂啊!長江經濟帶復興,乃民族工業命脈所系!我工商聯合會同仁,深以為然。為表支持,聯合會愿以‘學術研究基金’名義,全力贊助您主持的‘戰后長江經濟帶重建研究’課題!資金、資源,顧某盡力協調!只盼您的研究成果,能早日為實業復興指明方向!”這份“贊助”,來得及時而正當,為盛靜怡后續深入調研提供了至關重要的合法外衣和行動資金。
課題正式立項,盛靜怡的研究隨即進入更實質的階段。要精準評估“區位效能”,掌握那些關鍵工廠的詳細建筑結構圖,特別是可能涉及地下空間的圖紙,成為必須跨越的障礙。她以課題負責人身份,正式向SH市工務局遞交申請,請求調閱沿江主要工礦企業(包括申新九廠、江南造船廠等)在1945年之前的歷史建筑檔案及結構圖紙,理由充分:評估地質風險,優化重建方案,規避安全隱患。
申請遞上去不久,麻煩便找上門來。中統上海站站長徐恩曾,一個眼神陰鷙、時刻警惕著任何風吹草動的老牌特務,親自帶人來到了工務局檔案處,攔住了正準備去調閱檔案的盛靜怡和蘇雯。
“盛教授,”徐恩曾皮笑肉不笑,目光銳利如刀,掃過盛靜怡手中的申請批文,“久仰大名,學界翹楚,毀家興學,令人欽佩。只是,”他話鋒一轉,語氣陡然轉冷,“您這‘戰后重建研究’,怎么還需要查閱工廠的建筑結構圖?而且是申新、江南這樣的廠子?這些圖紙,有些可是涉及廠區布局和地下設施的!這與您的經濟學研究,關聯何在?莫不是…別有用心?”他身后的特務,眼神也充滿了審視和懷疑,檔案處內氣氛瞬間凝滯。
盛靜怡神色自若,迎著徐恩曾逼人的目光,平靜開口:“徐站長多慮了。經濟學研究非紙上談兵,工業區位選擇,核心在于成本與效率。地質基礎是否穩固,直接影響廠房安全、設備壽命,進而關乎重建成本與長期運營效率。1941年永新紗廠因地基沉降導致廠房傾斜、生產線癱瘓的慘痛教訓,徐站長想必有所耳聞?此等關乎國計民生之重大隱患,豈能因噎廢食,諱疾忌醫?工務局存檔之非軍工歷史圖紙,正是評估地質風險、科學規劃重建的寶貴依據。其學術價值與公共安全價值,遠非狹隘臆測的‘別有用心’可比。”她言辭清晰有力,引經據典,將學術研究的正當性和必要性闡述得滴水不漏。
“徐站長,”陪同盛靜怡前來的交通大學校長程孝剛,一位德高望重、學者風骨凜然的老人,此時也沉聲開口,語氣帶著不容置疑的權威,“盛教授的研究,是經校務委員會批準、旨在服務國家戰后重建大局的重點課題!其嚴謹性與公益性毋庸置疑!工務局存檔之歷史圖紙,非涉當下軍機要務,僅為學術研究提供地質安全參考,何來‘別有用心’之說?若因無端猜忌阻礙學術進步,影響重建大計,這個責任,恐怕徐站長也擔待不起。”程校長的力挺,分量極重。
徐恩曾的臉色變了變,程孝剛的聲望和盛靜怡滴水不漏的辯駁讓他一時難以發作。他陰沉地盯了盛靜怡片刻,最終從牙縫里擠出一句:“盛教授心系安全,用心良苦!好!圖紙可以看!不過,”他冷冷一笑,對著身后兩個特務一揮手,“為免瓜田李下之嫌,也為了保護這些珍貴檔案,查閱期間,就由我這兩位同事全程‘陪同協助’!盛教授,請吧!”他所謂的“陪同”,實則是寸步不離的監視。
盛靜怡心中冷笑,面上卻依舊淡然:“有勞了。”在兩名特務鷹隼般的目光注視下,她和蘇雯走進了陰涼而充滿陳舊紙張氣味的檔案庫房。巨大的鐵柜排列成行,空氣仿佛都凝固著歷史。工務局職員根據目錄,搬出了幾大卷申新九廠的檔案圖冊,攤開在長條閱覽桌上。
盛靜怡的目光快速掃過。她佯裝專注于研究那些復雜的排污管網布局圖,手指在圖紙上緩緩移動,不時用筆在帶來的筆記本上記錄著“管徑”、“坡度”等數據,口中還與蘇雯低聲討論著“沉降風險點”。特務站在桌旁,目光緊盯著她們的一舉一動,尤其是盛靜怡手中的筆和筆記本,以及蘇雯負責整理圖紙的動作。
然而,就在盛靜怡翻開其中一卷,將一張標注清晰的廠區總平面圖展平時,她敏銳的目光捕捉到圖紙下方,被另一張稍小的排污詳圖有意無意地覆蓋住的一角!那被遮蓋的線條輪廓,以及旁邊極其細小、卻異常關鍵的圖例標注——“V-7”!這正是組織提供的線索中,指代申新九廠地下核心防空洞通風井位置的秘密代碼!這個點,是駐軍掩體的關鍵入口之一!
心念電轉間,盛靜怡面上不動聲色,依舊指著排污管網對蘇雯道:“蘇助理,你看這個交匯處的設計,在土質松軟區,是否可能存在應力集中?需要重點標注。”她說話的同時,身體微微前傾,仿佛為了更好地看清圖紙細節,右手臂“不經意”地抬起,手肘輕輕碰到了旁邊一個半開的檔案柜門。
柜門上鑲嵌著一塊用于觀察柜內標簽的、約莫書本大小的玻璃鏡面。鏡面因她這一碰,角度發生了微妙的偏轉。
站在盛靜怡側后方、一直緊繃神經的學生助手小周(一位沉默寡言、卻機敏可靠的地下黨員),瞬間捕捉到了這個信號!他立刻裝作整理自己襯衫領口,身體也隨之調整了一個角度,目光恰好透過那被調整角度的鏡面反射,清晰地看到了被覆蓋圖紙上的“V-7”坐標及其周圍的詳細結構線!他強壓住狂跳的心臟,左手自然地伸進外套口袋,握住了早已準備好的、偽裝成普通鋼筆的微型相機。借著俯身假裝系鞋帶的動作,他的右手在桌下極其隱蔽地按動了筆帽上的快門按鈕。輕微到幾乎無法察覺的“咔噠”聲,淹沒在檔案庫房固有的沉寂和紙張翻動的窸窣聲中。
“盛教授,這張圖有什么問題嗎?”一個特務狐疑地盯著盛靜怡停留過久的手。
盛靜怡從容地收回手,指著排污圖上一處:“哦,這里管徑設計似乎偏小,在雨季可能存在溢流風險,需要記錄一下。”她將筆記本翻到新的一頁,認真記錄起來,仿佛剛才的一切只是專注工作中的自然動作。
在特務的嚴密“陪同”下完成了對申新圖紙的“研究”,盛靜怡一行轉道前往顧乾元的紗廠進行“實地調研”,理由自然是“驗證物流效率模型”。
顧氏紗廠規模宏大,機器轟鳴。盛靜怡在顧乾元親自陪同下,沿著廠區道路“考察”物流路線。她的目光,卻數次“不經意”地投向江邊貨運碼頭上那幾臺巨大的龍門吊機。吊機鋼臂高聳,正繁忙地裝卸著棉紗包。
“顧先生,貴廠的貨運吞吐效率令人印象深刻。”盛靜怡指著吊機,看似隨意地問道,“如此大型的吊裝設備,其額定起重量和有效工作半徑,想必是經過精心設計的吧?這直接關系到碼頭的周轉能力和單船運載上限,是物流成本核算的關鍵參數。”
“盛教授慧眼!”顧乾元朗聲笑道,順勢從隨從手中接過一份早已準備好的設備說明書,翻到吊機參數頁,“您看,這是詳細的技術參數表。最大起重量80噸,工作半徑……”他一邊介紹,一邊將說明書自然地遞到盛靜怡面前。
就在盛靜怡接過說明書,佯裝仔細閱讀,實則用夾在指縫間的微型相機迅速拍攝參數表的關鍵頁面時,負責“陪同”的特務似乎察覺到一絲異常,目光銳利地掃過來。
“顧老板!”一個工頭模樣的人突然氣喘吁吁地跑過來,一臉焦急地大聲喊道,“三號車間的工人為了工資結算的事,吵起來了!眼看要動手!您快去看看吧!”
顧乾元臉色一沉,對特務露出歉意又無奈的表情:“哎呀,真是不巧!徐站長的人還在呢,就鬧出這種事,讓您見笑了!失陪一下,我得趕緊去處理,免得鬧大!”他匆匆對盛靜怡和特務說了句“盛教授您請自便,失陪失陪!”,便跟著工頭快步離去。
這突如其來的“勞資糾紛”瞬間吸引了特務的注意力。兩人交換了一個眼神,其中一個對盛靜怡道:“盛教授,您先看著,我們去那邊看看情況,別出亂子。”說著,兩人也快步向車間方向走去,顯然不放心顧乾元獨自處理,也怕真的鬧出群體事件難以收拾。
電光火石間,現場只剩下盛靜怡和蘇雯。盛靜怡迅速將拍有吊機參數的膠卷從鋼筆相機中取出,塞進隨身攜帶的那本厚實的《區位經濟學》精裝書的書脊夾層——那里被巧妙地掏空了一個微型暗格。
“走!”盛靜怡低聲對蘇雯道。兩人不動聲色地迅速離開碼頭區域,仿佛只是結束了這段考察。
當天傍晚,交大后門附近一條僻靜的弄堂里。一個挑著舊書擔子、頭戴破氈帽的老頭(水鷂子喬裝)慢悠悠地走著,沙啞地吆喝著:“收舊書舊報咧…破銅爛鐵也收咯…”
蘇雯穿著一身素凈的藍布旗袍,臂彎里夾著那本《區位經濟學》,快步走來,像是趕路回家的女學生。她走到書擔前停下,隨意地翻看著幾本舊書,口中問道:“老伯,有《古文觀止》嗎?要老版本的。”
“有有有!”水鷂子連忙放下擔子,從底層翻出一本封面破舊的《古文觀止》,“小姐您看,光緒年間的刻本,字好著呢!”
蘇雯接過書,假裝翻看品鑒,趁著翻動書頁的掩護,她手中那本《區位經濟學》與水鷂子遞過來的《古文觀止》在書擔的遮擋下,瞬間完成了交換。水鷂子接過《區位經濟學》,蘇雯則拿著《古文觀止》,付了幾張零錢,迅速轉身離開。
水鷂子挑起擔子,吆喝著消失在弄堂深處。那本承載著申新九廠地下掩體入口坐標和顧氏碼頭吊機關鍵參數的《區位經濟學》,如同投入暗流的一顆石子,悄無聲息地匯入了通往解放區的情報洪流之中。
盛靜怡站在交大圖書館“靜怡文庫”的窗前,望著沉沉暮色。她輕輕摩挲著書架上那本空白的《古文觀止》封皮,指尖仿佛還能感受到情報傳遞時的微顫。第一步,已然踏出。平靜的學術湖面下,驚瀾的漩渦,正悄然凝聚著足以改天換地的力量。她知道,徐恩曾那雙陰鷙的眼睛,絕不會輕易移開。更嚴峻的考驗,還在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