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成長
- 重生之我要拿下肖賽冠軍
- 孤弦寒箏
- 2186字
- 2025-08-18 13:25:58
路口橘黃的光暈一點點退到身后,車流的喧囂像潮水被關在遠處。
通往校園的林蔭道顯得出奇安靜。
李銳的腳步還殘留著方才的興奮,雙手插兜,身體微微前傾,像是在追趕一段還未散盡的節拍。
“嘖——”他忽然咂了一下嘴,打破沉默,聲音在夜里格外清晰,“舟哥,你說,今晚這場,怎么就那么不一樣呢?”
江臨舟與他并肩,步伐平穩。
他側頭看他一眼,路燈在分明的側影上撣開一層柔暗的陰影,只抬了抬下巴,示意他說下去。
“以前也不是沒看過,”李銳自顧自理著思緒,語速有點快,“
學校的、劇院的,跟著湊熱鬧的……那感覺就像隔著一層玻璃:
厲害,也熱鬧,看完就完了。”他抬手在空中虛虛一劃,像把一段舊畫面往后推。
“可今天不一樣。”
他語聲沉下來,像在回味,
“從后臺開始,到燈光亮起,到每一個音落下……尤其最后那次總奏。
那聲音不是從樂器里出來的,像是直接從人心里掏出來,一下子砸在胸口上。
頭皮發緊,血跟著燙起來。你懂吧?”
江臨舟嘴角彎出一絲極淡的弧:“嗯。”
得到這個字,他好像被鼓了勁,話匣子更開:
“最近看那么多比賽,弦樂、管樂、鋼琴……以前我以為就是比手快和音準。
現在不一樣了。看他們拉,看那小姑娘吹笛子。
那專注、那投入,像整個人都化在聲音里。原來音樂真是另一種語言。”
他越說越快,腳步也跟著輕快了幾分。
興奮卻像被細針輕輕放了氣,慢慢泄下去。他的肩略垮,步子帶出一點拖沓。
“可惜啊。”他長嘆一口氣,惋惜落在地上,
“這么好的東西,我怎么就沒早點開竅?要是小時候也學點什么,現在是不是也能摸到點門道?”
他自嘲地笑了笑,
“現在才覺得有意思,會不會太晚了?骨頭硬了,手也不聽使喚。”
夜風拂過樹葉,發出輕輕的沙響。
李銳的感慨像小石子丟進湖心,在江臨舟心里蕩出一圈圈細小的波。
這個高大的人在昏燈下忽然顯得有點手足無措,那種遲來的、帶著懊悔的向往,把他身上慣常的莽撞沖淡了一層。
露出一種少年式的單純:微弱,卻執拗。
“什么時候都不晚。”江臨舟開口,聲音低而穩,像他指尖下最熟悉的音色,
“藝術——或者說,去感受、去理解、去試著觸碰它。沒有標準的起跑線。”
李銳偏頭看他,眼神里帶著確認的渴望。
“童子功是捷徑,是肌肉記憶。”
江臨舟像在慢慢揀詞,
“但核心還是感受力,是表達欲,是心。你今天聽見了別的東西,也開始看見別人投入的樣子,這就已經在路上了。手指生疏,可以練,哪怕慢一點;可要是心關了門,才是真的來不及。”
說到這里,他忽然像被什么輕輕拽了一下。
一截從另一個時間掉回來的影子——那個曾經荒廢時間的自己。
他忽然意識到,時間從不吵鬧,卻最會記賬。
你以為拖延只是把一首練習曲往后挪一天、把一封道歉信留到明天;
你以為一瓶止痛藥、一晚麻木的酒精能把裂縫糊住。
可時間是最冷靜的收款人。
所有欠條都會按日計息,所有沒面對的,都在暗處生根。
等到某一天,它不動聲色地把賬本攤開:
一頁是手指的遲鈍,一頁是舞臺的失控,一頁是光環冷卻后的人情薄,一頁是被酒精稀釋的夜晚;
最后一頁,寫著“來不及”。他清楚這一點,因為他已經被這樣清算過一次。
從耀眼的天才到后臺的劇痛,從評委的皺眉到出租屋的黑暗,從一堆藥瓶到那聲徹底墜落的寂靜。
那些自以為可以逃掉的錯誤,終究還是繞了個遠路,回來懲罰了他自己
一股不合時宜的酸意從胸口慢慢涌上來,像夜風把人推回記憶的門檻。
他把嗓子里那一點濕意按下去,呼吸放緩,在黑暗里把那扇門想象著重新推開了一條縫。
“什么時候都不晚。”
他又重復了一遍,聲音更輕,像是對李銳說,也像是對從前的自己說。
李銳的眉峰緩緩松下來,眼底的惋惜還在,卻被一種被點亮的好奇壓過。
他知道這句話不只是安慰,也是經驗之談,帶著一絲不動聲色的溫度。
江臨舟的目光穿過重疊的梧桐葉,落向城市上空稀薄的幾點光。、
他忽然想起自己很小的時候,比今天那個小女孩大不了多少。
家里并非音樂世家,只是在角落里放著一架舊鋼琴。
第一次按下去的那聲“咚”并不好聽,甚至有點突兀;
可從那一刻起,他像著了魔似的去碰觸、去拍打,去尋找木與弦之間的震動。
大人嫌吵,鄰居皺眉,他卻沉在那一點震顫里,像被看不見的線牽走了。
后來是漫長的指法與音階,是清晨和黃昏的重復,是舞臺前后的緊繃和失落。
技巧、榮譽、壓力一層層疊上來,幾乎要把當初那個因一聲“咚”就心滿意足的小男孩蓋住。
他想起了剛開始跟老師一起上課的那段時光。
老先生的教室很小,臺燈罩上有舊茶漬的痕跡。
老先生的手指有老繭,指腹按在他手背上時不重不輕,只把他的手腕往上一托:
“慢。慢是為了準,準才談得上快。”
節拍器滴答,像在墻上刻小刻度。
他被要求一遍只練四小節,四小節里先數呼吸,再數“空”的拍子。
老先生常說:“別信你的手,先信耳朵。”
而今晚,李銳的笨拙、遲來的熱,一下子撬開了那層塵。
那光很小,卻正好照在記憶最深處——原來他之所以一路走來,不過是為了守住那一聲“咚”里最初的連接。
“那我從哪兒開始?”李銳忽然又精神了些,“總不能真去吹蒲公英吧?”
江臨舟從回憶里收回神,眼底的微波隱去,只余平靜與一絲不易察覺的笑:
“先學會安靜地聽。用心聽。剩下的,再說。”
他邁開步子,重新落進路燈切成碎片的光影里。
李銳撓撓頭,似懂非懂,還是趕緊跟上,低聲念叨:“安靜地聽,用心聽……別當謎語人啊”
夜風把他的碎碎念吹散在樹梢間,也把江臨舟心底那點被重新喚醒的微亮,悄悄拂得更清。
成長總在這樣的路上。
歡喜與悔意并行,熱與冷并存;
人們把遲到的驚醒揣進兜里,學著在沉默里,把門推開一條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