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朱元璋聽說朱文正不但籌集到了三十萬石糧食,還籌集了六十萬兩白銀的時候,整個人都懵了!
要知道現在可是正缺糧食的時節,即便是那些地主老財也拿不出太多的糧食,更別說一下子籌集到了六十萬兩白銀!
所以朱元璋趕緊把朱文正叫過來仔細詢問這里面的情況。
“文正啊,聽說你今天不但籌集到了三十萬石糧食,更是籌集到了六十萬兩白銀!你到底是怎么辦到的?”
朱元璋一見面也不說什么廢話,直接開門見山的詢問起來。
“回稟皇上,這些糧食是微臣暫借的,等到明年還需要按照明年的市場價連本帶利歸還,不過就算如此,那些土豪鄉紳的積極性也不高,目前在應天府只籌集到了三十萬石糧食,至于那六十萬兩白銀并非籌借,而是咱們大明國庫的收入?!?
“嗯?大明國庫的收入?咱咋不知道這件事情?”
朱元璋聽的滿頭霧水,因為大明剛剛建國沒幾天,國庫里有沒有銀子他會不清楚?
“回稟皇上,年前的時候微臣不是跟您稟報過了么,微臣培育出了一些棉花種苗,不過目前成活率比較低,只成活了大概一百萬株左右,而那六十萬兩銀子就是售賣棉花種苗所得。”
聽到這話,朱元璋猛地想起了這件事,此前朱文正確實跟他提過要培育棉花,只不過他并不清楚棉花為何物,所以就沒怎么過問這件事情。
不過朱元璋又仔細算了一下朱文正剛剛說的數目,心里又是猛地一驚!
“等等!你剛才說你賣了多少種苗?一百萬株?一共賣了六十萬兩銀子?這棉花的種苗也太貴了吧!”
“回稟皇上,微臣一開始至少培育了三百萬株,只不過因為經驗不足,死亡率過高,目前只成活了一百萬株左右,但那六十萬兩銀子是售賣六十萬株種苗的價格,并非全部售賣的價格?!?
“什么!六十萬株種苗賣了六十萬兩銀子?一株種苗一兩銀子?這都比一只羊還要貴了吧?這棉花到底是個什么東西?”
朱元璋記得以前買一只幾十斤的大肥羊也不會超過一兩銀子,可是朱文正出售的棉花種苗竟然能夠售賣到一兩銀子一株!這也太不可思議了吧?
朱文正聞言笑了笑,立刻解釋道:“回稟皇上,如果只是單單出售種苗的話,這個價格確實很高,而且也不會有人購買,但微臣出售的不僅僅是棉花種苗,還棉花的種植和經營的權利,那些土豪鄉紳以后就可以像鹽商販賣鹽一樣正常售賣,不用擔心官府追查。”
“像賣鹽一樣?可是這棉花能像鹽一樣成為百姓生活的必需品么?”
朱元璋對于棉花還不怎么了解,所以并不清楚棉花的價值。
他覺得朱文正這話說的有點兒不切合實際,畢竟大家都不是傻子,尤其是那些土豪鄉紳都精明的很,全都是無利不起早的人,怎么可能輕易的被哄騙?
“皇上,您現在看不到棉花的具體價值很正常,因為咱們的百姓還沒有大面積種植,等到大面積種植之后,棉花就會成為百姓的必需品,尤其是對北方的百姓尤為重要!”
“對北方的百姓更重要?”朱元璋聽到這話依然很迷糊。
“皇上,一畝地的棉花可以產棉兩百到六百斤左右,至少相當于現在一百只羊的羊毛產量,如果一個家庭種植十畝地的棉花,那他們全家人一輩子就不會再被凍死!”
聽到這話,朱元璋心中駭然,臉上盡是不敢置信之色!
要知道對于平常百姓而言,人生之中最經常遇到的困難就是饑餓和嚴寒!
一個尋常百姓只要能夠吃飽穿暖,基本上一輩子都不會再想著造反了!
“文正,如果你說的都是真的,那往后咱的大明江山就真的天下太平了!”
朱元璋越想越激動,恨不得現在就能看到種植棉花的成果!
“皇上是古往今來少有的圣主明君,我大明今后必定繁榮昌盛,天下太平!”朱文正這時候也立即跟著附和兩句。
“好好好!說得好!這件事情你辦的太好了!咱要賞你!咱要給你一個最大的獎賞!咱現在就給你封王!封一個最大的王!”
“微臣謝主隆恩!不過眼下天下尚未一統,微臣又是皇上至親,所以微臣覺得此時并不適宜給微臣封賞?!?
朱元璋聞言滿意的點點頭,眼中盡是贊賞之色。
“咱的好侄兒果然成熟了!行,叔叔我暫時不給你封賞,等到天下一統,咱一定給你一個大大的驚喜!”
“微臣謝陛下!”
“咱叔侄之間不講這么多的繁文縟節,今天晚上你也別回去了,就在咱這宮里住下,一會兒讓你嬸子給你燙一壺好酒,咱叔侄倆好好的喝一杯!”
朱元璋現在心情大好,拉著朱文正嘮起了家常,也不再君臣相稱,要不然就顯得太生分了。
雖說朱元璋現在不和朱文正見外,但朱文正卻不敢造次,畢竟人家老朱可是皇上??!
所以朱文正趕緊開口說道:“多謝皇上厚愛,但微臣身份卑微,豈敢行僭越之事,您還是讓微臣回去吧,要不然微臣心里不踏實啊!”
“你這孩子怎么老是跟咱見外!咱以前雖然對你管的嚴格了一些,可咱也是為了你好,想讓你早日成為國之棟梁!現在你已經成了大明獨當一面的國之柱石,是咱的左膀右臂,你還像以前一樣,別給咱拘束!這皇宮也是你的家啊!”
朱元璋說什么也不肯讓朱文正回去,因為他越來越覺得對方不簡單!
如果以后大明想要繁榮昌盛,僅僅依靠那些只知道打打殺殺的武將肯定不行,他更需要的是治國之才,而朱文正正是這方面的人才!
所以朱元璋現在就想和朱文正修復一下曾經破裂的關系,只要他們君臣一心,將來的大明一定會再現漢唐雄風!
朱文正看到朱元璋執意要把他留在宮里,最后只能笑著說道:“既然叔父不嫌棄,那侄兒就斗膽留下暫住一宿,不過還要勞煩叔父讓人給家里捎句話,免得賤內在家苦等?!?
“沒看出來你小子還挺懼內的!”
“叔父您也知道,侄兒自幼失去雙親,家里只剩下妹妹和妻兒,所以就有些戀家?!?
“戀家好啊,說明文正你是有情有義之人,也說明咱沒有看錯人!”
朱元璋就喜歡朱文正這種戀家的性格,因為心中有牽掛的人才不會毫無顧忌的行事,才會更容易被他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