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自律”是一個偽命題?
有些事情,我們做起來很容易,不需要自我管理和自我意識的介入就水到渠成。
有些事情,我們為之著迷,能自然地進入心流狀態,輕輕松松就完成了,甚至做得風生水起。
還有些事情,我們逼著自己早起、每周花固定時間把自己按在上面,可是付出總跟收獲不成正比。
那么,我們不自律嗎?
我們必須意識到,那些厲害的人并不是靠驚人的“自律”和取之不竭的“意志力”來完成一個又一個大任務的。
要想找到內心的驅動力,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建立一個系統。
一個系統,就是一整套適合自己、前后支撐、讓人不費力運轉、讓工作自然展開的做事情的方法。
人有了一套系統,就能引導出自己做事的興趣、熱情、堅持,越做越起勁,越做世界越寬闊,越做越有成就感。這,與自律無關。
舉幾個缺乏好系統的例子:
? 想開始建立一個每周更新的博客,可是一開始就野心過大、標準過高,要求自己每篇文章都必須寫到5000字以上,圖文精美,格式整齊,每周定時定點更新不得有半點失誤——于是在自我領導的高壓之下,迅速出現了自我打壓和自我苛責。成就感還沒建立,就體驗了很多挫敗,創作的樂趣蕩然無存,兩三周后更新就不了了之。
? 想建立堅持閱讀的習慣,卻逼迫自己每次閱讀必須達到1個小時以上,每天都要按時按點閱讀,每次都讀最艱澀復雜的大部頭——很快對閱讀就產生了厭惡情緒,不到兩周就把書拋到腦后,給自己貼上不適合閱讀、自制力有限的標簽。
? 想改掉總是吃甜食的習慣,卻在家里到處擺放零食,每天在網上不間斷地買零食送到家,然后怪自己意志力真差,果然成不了大事。
如此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
如果把自己跟曾國藩這種自制力界的天才相比,當然怎么都是自愧不如。但歷史上有幾個曾國藩呢?更有效的方法不是拿圣人的標準強壓自己,而是用好的系統引導自己。
自律需要意志力,而意志力是有限資源。除了超人有無限意志力,任何人的心力、耐力、強制自己的能量都是有限的,而且在一段時間內,用一點少一點。
真正有價值的,是建立一個不太需要意志力就可以維持運轉的系統。在這樣的系統里游走,不僅不會降低能量,還會增加能量。
好的系統如同一座好房子,你一走進去就身心愉悅,能量十足,在里面待得越久,越喜歡自己,也喜歡這個世界。
而壞系統如一個兇悍的教官,掐著腰拿著鞭子,永遠用強制和規訓約束人的行為。
管理學里把領導者分成X型領導者和Y型領導者:前者堅信人必須用鞭子趕著走,后者相信人都能自我驅動。沒人喜歡X型領導,可我們自己卻總變成自己的X型領導。
重建一個系統,然后讓系統帶著自己運轉,才是王道。
那么,到底怎樣才能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干勁系統呢?
關鍵詞是:能量感(sense of power)。
要點:
建立一整套適合自己、前后支撐,讓人不太需要意志力就可以維持運轉的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