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治軍方略

一、以戚家軍為借鑒,建立最有效的嶄新營制

晚清綠營沒有戰斗力,除開官兵腐敗外,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制度上。綠營的建制采取軍區制,軍區以鎮為單位,全國設十一個軍區、六十六個鎮。朝廷的軍事設置分三大系統,即標兵、協兵、營兵。標兵為作戰部隊,協兵為防守要地的部隊,營兵為守衛一城一邑的部隊。以湖南為例。湖南屬湖廣軍區,軍區的最高首長為總督。湖廣總督駐武昌,他直接掌管三個營,約一千四百人。湖南巡撫直接掌管兩個營約一千二百人。湖南還有湖廣水陸提督衙門,駐扎常德,直接掌管四個營約二千八百人。湖廣軍區有四個鎮,其中在湖南兩個鎮,即鎮筸鎮、永州鎮。鎮的最高長官稱為總兵。鎮筸鎮駐鳳凰附近,直接掌管四個營約三千人。永州鎮駐永州府,直接掌管三個營,約一千八百人。總督、巡撫、提督、總兵直接掌管的兵員稱作標兵,系作戰部隊。湖南有作戰部隊八千八百人。

湖南還有五個協:駐扎長沙府的長沙協掌管兩個營,一在長沙,一在湘潭,約一千人;駐扎辰州府的辰州協,掌管兩個營,約九百人;駐扎靖州的靖州協,約七百人;駐扎沅州的沅州協,約八百人;駐扎吉首城的永綏協,掌管兩個營,約一千六百人。這五個協共約五千人,稱為協兵。它的任務是防守長沙、湘潭及湘西。另外,湖南還有綏寧營、長安左右營、晃州營、保靖營、宜章營、臨武營、桂陽營共八個營,分別防守黃傘坪、長安、鎮彝哨、晃州、保靖、宜章、臨武、桂陽州,稱為營兵,共約四千人。按照正常情況,湖南省共有綠營兵約一萬八千人。全國兵力約六十萬,湖南的駐兵不算多。

這些兵平時分屬各個不同系統,遇到戰事,則此地調一部分,彼地調一部分,再任命一個將官統領,于是造成“將不知兵,兵不知將”的現象,打起仗來就出現“勝則爭功,敗則不救”的局面。太平軍面對的就是這樣的對手,怪不得早期是攻城略地,勢如破竹。曾國藩深知綠營弊病,所以他要“赤地新立”“另起爐灶”,以新的營制來組建一支新的軍隊,他所借鑒的制度便是明朝戚繼光的戚家軍營制。湘軍的營制是:一營設若干個哨,哨下設隊。營設營官,哨設哨官,隊設什長。一個營設五哨:前、后、左、右再加上親兵哨。一個哨設八個隊,一個營約五百人。打仗時以營為單位。為了提高戰斗力,曾國藩有意強化地緣、業緣、血緣關系,以此作為紐帶,把一個隊、一個哨、一個營的人員緊緊地聯結在一起。當時,湘軍的情況通常是一個著名將軍領若干個營,這種將領稱為統領。曾國藩負責選擇任命統領,統領再去選擇營官,營官選擇哨官,哨官選擇什長,什長選擇勇丁。層層負責,如同大腦指揮手臂,效率極高。湘軍之所以戰斗力強,營制是其基礎。

二、最看重軍人的兩個品質:血性與樸實

鑒于當時國家正規軍隊八旗、綠營官兵的素質低劣,曾國藩在“別樹一幟”即組建新的軍隊湘軍時,特別注重軍人的素質。為此,他制定了不少關于將官和普通勇丁的選擇標準。譬如,他對將官的要求有四點: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急于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有時,他還會加上幾條,如知人善任、善覘敵情、臨陣有膽識、營務整齊等。對普通勇丁的挑選,他也有要求,如不收綠營的逃兵、散兵,不收城市里的油滑之徒。其中,他最看重的軍人品質有兩點,一為血性。他說:“有忠義血性,則四者相從以俱至。”四者,即剛才所說的才堪治民、不怕死、不急于名利、不怕苦。曾氏認為,一個帶兵的將官,若具有忠義血性的話,則這四個方面都可具備。所以,血性是基礎,最為重要。什么是血性?用曾氏的話來說,即“攘利不先,赴義恐后,忠憤耿耿”,翻譯成現代語言,意即把好處讓給別人,將死亡留給自己,對事業對信仰忠心耿耿。用更通俗的話來說,就是有獻身精神。這是軍人最寶貴的品質。當時,具有獻身精神的舊將官非常稀少,于是曾氏提出:用書生出任將官,因為剛走出書齋的書生多血性。

軍人的另一寶貴品質是樸實。他說:“觀人之道,以樸實廉介為質。以其質而更傅以他長,斯為可貴;無其質,則長處亦不足恃。”這話說的是,識人的辦法,以樸實、廉潔、耿介為本質。有這個本質,再加上其他長處,這就可貴;若沒有這個本質,則長處也不足以依恃。可見,在曾氏看來,樸實也是軍人的基礎。有了樸實,才可以去談別的;若不樸實,則用不著去談別的。曾氏挑選勇丁,不選逃兵散兵,不選城市油滑之人,就是因為這些人不樸實。他選勇丁,選農村人,尤其是選山沖里人,選三代務農人家的人,看重的就是這些人的樸實。血性與樸實,是曾氏最看重的軍人兩大品質。相對來說,對將官更偏重血性之氣,對勇丁則更偏重樸實之質。正因為如此,當時的湘軍,其最突出的特點便是書生為將、農夫為兵。

三、培植扎硬寨、打死仗的作風

湖南人向來有霸蠻、不怕死的強悍性格,曾氏將這種湖湘性格移進軍營中,由此打造出一支最能打仗的軍隊,同時也將這種性格的優勢發揮到極致,成為最具湖南人特點的品牌。

曾氏向湘軍提出兩個要求,一是扎硬寨,二是打死仗。所謂扎硬寨,就是扎下敵人攻不破的營壘。湘軍駐扎的營地,規定要有三道壕溝,即前壕、中壕、后壕三道大溝,用以阻止敵人的進攻或偷襲。三壕尤以中壕最為重要,壕寬七八丈,深一丈,壕底插滿竹簽。人固然是無法逾越,連馬也過不了。一旦掉進壕中,不被湘軍殺死,也會被竹簽戳死。曾氏對營官們說,挖壕溝一事很要緊,不能偷懶,不能敷衍,不能僥幸,即便只住一夜,也要這樣挖三道溝。

所謂打死仗,就是抱著死的決心上戰場。一個人連死都不怕,自然勇氣倍增。古人說,兩軍相遇,勇者勝。不怕死的人,往往難得死,怕死的人在戰場上往往容易死。一硬一死,打造了湘軍的死硬作風。這種作風不僅成就了湘軍的戰功,也變成了湖南的精神代表。陳獨秀就這樣說過:“湖南人的精神是什么?幾十年前的曾國藩、羅澤南等一般人,是何等扎硬寨打死仗的書生!”

四、營造收斂、憂危、勤奮的軍營氣氛

曾氏經常說:軍事以氣為主。軍事之氣即軍營之氣,指的是軍隊中的氛圍、氣象、表現等,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軍人的精神狀態。曾氏認為,一支軍隊的戰斗力如何,首先取決于它的精神狀態。那么,曾氏在湘軍內部營造的是什么樣的精神狀態呢?

曾氏最看重的軍氣,一是收斂。軍隊的收斂,指的是軍營人員精干、制度嚴密、作風嚴謹、調動得力。他認為“氣斂局緊”才是軍營的最好氣象。與之相反的是人馬眾多卻散漫,排場闊綽而無斗志。這樣的軍隊看起來嚇人,實際上是紙老虎。氣斂局緊的隊伍則可以一當十,以少勝多。

曾氏常說:“兵者,陰事也。”這句話的意思是:打仗這種事,屬于恐怖陰森的事情,因為它跟死亡連在一起。仗打敗了,其慘狀固然不用說,即便打勝了,面對著戰場上遍地斷頭穿胸、折腿失手、血肉模糊的尸體,悲哀尚來不及,有什么值得高興的呢?所以,軍營之中不能有過于歡樂、過于安逸、過于喜悅的氣象,要時常保持一種憂慮感、危機意識和警覺心態。他多次舉歷史上一個有名的故事教育部屬。戰國時,齊國名將田單曾用火牛陣打破燕國,收復齊國七十二城。后來率兵打狄國,卻打了三個月都打不下。田單為此請教名士魯仲連。魯仲連說:我早就知道您不能獲勝。田單問何故。魯仲連說:當初在即墨時,將軍有死之心,士卒無生之氣,于是全軍團結一致,故能破燕。而現在,將軍腰橫黃金帶,尋歡作樂于臨淄、澠池之間,您有生之樂,士卒則無死之心,所以軍心渙散,故不能攻下狄國。故而曾國藩說得很堅定:“兵事之宜慘戚,不宜歡欣。”老子說:“抗兵相加,哀者勝矣。”這話即人們所熟知的哀兵必勝。其道理也在這里。這種憂危之氣,也是曾氏最看重的軍營氣象。

除收斂、憂危外,曾氏著重營造的是軍營的勤奮之氣。曾氏一生勤奮。他治家教人,總不離開一個“勤”字。他說:“家勤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治軍也一樣,他對朝廷說:“臣素性愚拙,本無長駕遠馭之才,力所能勉者,惟思勤懇以收得尺得寸之功。”勤者勤奮,懇者忠懇。他認為自己是個笨拙的人,只有靠勤奮和忠誠才能擔當起大任。勤能救拙,這的確是至理名言。湘軍是臨時拉起的編外之師,將官多為書生,勇丁則全是農夫,相對于打仗來說,都可謂愚拙,唯有靠勤奮才能彌補這支軍隊的先天不足。除勤奮操練軍事外,湘軍還勤奮于文化學習。這種現象在中國歷代軍隊中,是從來沒有過的。湘軍建軍之初,每個月的逢三逢八,曾氏便親自給軍營勇丁上課。他上的不是軍事課,而是講忠義,講血性,講軍紀軍風,講軍營制度,有時講得動情處,他甚至聲淚俱下。從這個角度來看,他有點像近現代軍隊中的政委角色。湘軍中的高級將領胡林翼、羅澤南、王錱等人在他們所統領的軍營中也極為注重這一點。胡林翼的軍隊駐扎一地,則請當地有名的塾師給勇丁講《論語》《孟子》,他自己帶頭坐在下面聽講。羅澤南則是親自登臺講宋明理學。至于王錱則更是對此要求嚴格。他的官勇,晚上一律不許外出,在營房里讀《孝經》,讀《四書》,以至于形成刁斗聲與誦書聲相混雜的奇特軍營現象。時人評議湘軍這種重視文化教育的軍營氣象,說是“有師徒督課之風,有父兄期望之意,”。著名外交家、學者蔣廷黻因此說湘軍是一支有文化的軍隊,有主義的軍隊。

五、最為重要的治軍思想:軍民一家

軍隊騷擾民間,欺負百姓,這幾乎是過去時代所有軍隊的通病,故而凡有見識、想有所作為的帶兵統帥,都會對其部屬在這方面加以約束,也會常常講愛民護民的道理。曾國藩也是深知這一點的。他反反復復地告誡部屬要愛民。他編軍歌,開頭便說:“三軍個個仔細聽,行軍先要愛百姓。”他訓責部下:“吾輩帶兵,若不從‘愛民’二字上用功,則造孽大矣。千萬懔懔!”他的著名的八本中就有“行軍以不擾民為本”(其他七條為:讀古書以訓詁為本,作詩文以聲調為本,事親以得歡心為本,養生以少惱怒為本,立身以不妄語為本,治家以不晏起為本,居官以不要錢為本)。若說“愛民”還只是曾氏對傳統的繼承的話,那么“軍民一家”觀點的提出,則是曾氏對中國軍事史的一大創新,一大貢獻。曾氏在咸豐八年所作的《愛民歌》中,列舉不少軍隊在愛民這方面所要做的具體事:如不取百姓家的門板,不拆百姓的房屋,不踩壞百姓的田禾,不拿百姓的雞鴨鍋碗,不要強拉百姓做事,筑墻不要攔路,砍樹不能砍墳上的樹,挑水不要挑魚塘水,不許訛詐別人的錢財,不許調戲婦女,等等。最后,曾氏說:“軍士與民如一家,千記不可欺負他。”在這里,曾氏已經將現在人們所熟知的“軍民一家”,用準確的文字表達出來了。應該說,這是曾氏治理湘軍的最重要的思想,至于湘軍中的各個軍營對這一思想重視得怎樣,貫徹得如何,則又是另一回事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政和县| 正安县| 都安| 东海县| 巫山县| 新郑市| 闵行区| 商南县| 上杭县| 南华县| 临漳县| 钦州市| 临漳县| 舞钢市| 纳雍县| 双辽市| 康保县| 陆河县| 托克逊县| 台州市| 灌阳县| 临沧市| 尼玛县| 金昌市| 周至县| 犍为县| 静乐县| 阿尔山市| 龙海市| 广丰县| 桦南县| 蓝田县| 新邵县| 宁波市| 海门市| 呼伦贝尔市| 吴堡县| 富民县| 湘乡市| 双辽市| 贞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