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粥膳養生的起源和發展

食粥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古人把粥稱為“天下第一補物”。有史書記載:“黃帝始烹谷為粥?!彼裕S帝是我國最早食粥的人,而利用粥膳養生則始于西漢時期。一般認為,漢代司馬遷所著的《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是最早記載粥膳具有食療作用的書籍,書中記載了當時的名醫用粥改善病癥的事跡。而后,漢墓出土的多種醫書中也有關于粥膳食療的記載。

東漢時期

東漢時期,利用粥膳調養身體有了新發展,那時不僅有前人用過的粥膳食療單方,還出現了很多將粥膳與藥物合用的名方。東漢名醫張仲景所著的《傷寒雜病論》中就曾記載了很多這類名方,如桃花湯等,這類名方中均含有粳米的成分。而這里所說的“湯”并不是一般意義的湯,而是指將米煮熟后去渣所成的湯,事實上就是粥熬煮好之后所成的米湯。

隋唐時期

隋唐時期的醫學家秉承了前代人的醫學傳統,并將粥膳養生繼續發揚光大。隋代醫書《諸病源候論》與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中均記載了一些粥膳食療方。而《備急千金要方》中還收錄了民間常用的偏方。例如,谷皮糠粥可改善腳氣病,羊骨粥具有溫補陽氣的作用等。

宋代

宋代時,粥膳養生較之前代有了更大的發展與進步,不僅更為普遍,同時也積累了寶貴的粥膳食療方。例如,《太平圣惠方》中記載了一百多個粥膳食療方,《圣濟總錄》中也記載了一百多方,《養老奉親書》中則收集了數十個適合中老年人養生長壽的粥膳食療方。在這些書籍收錄的粥膳食療方中,有些配方至今仍在沿用,如蓯蓉羊肉粥、生姜粥等。

金元時期

到了金元時期,粥膳養生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據史書記載,醫學史上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東垣對粥膳食療很有研究,在其著作中,他專門介紹了幾十個常用的粥膳食療方。此外,還有人在《養老奉親書》的基礎上著成《壽親養老新書》,其中收集了幾十個粥膳食療方。

粥膳養生不僅在民間大受歡迎,同時也得到了皇室宮廷的認可。元代宮廷飲膳方面的太醫就曾收集過不少滋補強身、改善病癥、養生延年的粥膳配方。如元代御膳太醫忽思慧在其著作《飲膳正要》中記載了不少藥粥方。

明清時期

到了明清時期,粥膳養生有了長足的發展,在原有粥膳方的基礎上不斷增加新的食療方。

明代的粥膳養生已十分普遍。明代名醫李時珍通過總結前人的醫學理論,長期走訪民間百姓,并結合自己的從醫經驗,編著了《本草綱目》一書,收錄了更多的粥膳食療方。明代編撰的《普濟方》共收錄了近兩百個粥膳食療方,是我國現存最大的一部方書。

清代,粥膳養生在明代粥膳方的基礎上又有了新的發展。清代養生名家曹廷棟的著作《老老恒言》中記載了近百種粥膳養生方。

現代

粥膳發展至今,其種類不斷翻新,功效也各有不同。不同季節、不同人群、不同體質的人均有各自適用的養生粥膳,而針對不同的病癥也有不同的食療方案。例如,有專門針對中老年人高血壓、心臟病的粥膳,有針對女性月經不調的粥膳,有針對五官科疾病的粥膳,有針對消化系統疾病的粥膳等??梢哉f養生粥膳的種類極其豐富,普及程度也非常高。由于粥膳養生被大眾廣泛接受,因此一些特色粥店便應運而生,進一步推進了粥膳文化的發展。

如今的粥膳雖然有地域的差異,如南北方制作粥膳的食材各有側重,但無一例外都有同一目的——養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竹市| 丹巴县| 宜阳县| 涪陵区| 武宁县| 香河县| 白玉县| 新平| 洞口县| 锡林浩特市| 乐清市| 双城市| 出国| 呈贡县| 涟水县| 仁布县| 平谷区| 金门县| 东安县| 晋城| 潍坊市| 堆龙德庆县| 三河市| 万全县| 西乌珠穆沁旗| 曲水县| 新河县| 和顺县| 昔阳县| 大宁县| 勐海县| 正宁县| 尖扎县| 杭锦旗| 清涧县| 安乡县| 嘉鱼县| 南城县| 镇雄县| 朝阳市| 朝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