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可視化微分幾何和形式:一部五幕數學正劇作者名: (美)特里斯坦·尼達姆本章字數: 1985字更新時間: 2025-07-11 16:17:43
歐幾里得幾何與非歐幾何
5. 我們無法確定古巴比倫人是如何算出圖 1-2 所示的畢達哥拉斯三元組的,但我們知道:在 1500 多年后(公元前 300 年左右),歐幾里得是第一個敘述并證明生成這種三元組最一般公式的人;在 2000 多年后(公元 250 年左右),丟番圖2是第一個利用幾何構作法3生成單位圓上的全部有理點(即坐標為有理數的點)的人。可以利用這些有理點構作畢達哥拉斯三元組,如下所示。
2人們對他的生平知之甚少,參見 Stillwell (2010, 3.6 節)。
3這是牛頓利用弦和切線生成立方曲線上有理點的原型,見 Stillwell (2010, 3.5 節)。
(i) 已知 是單位圓周
上的一點,
是經過點
的直線
,
是
與
的另一個交點。證明:
且
(ii) 證明:如果斜率 為有理數,則
和
也是有理數,即
且
(iii) 證明:如果 是畢達哥拉斯三元組,則存在整數
和
使得
且
(iv) 證明:對于任意整數 ,若
且
且
則 是畢達哥拉斯三元組。這就是歐幾里得最先得出的畢達哥拉斯三元組的最一般公式。
6. 利用式 (1.3) 證明:當球面上的三角形面積收縮到 0 時,球面上的居民認為它最終就是歐幾里得幾何的,也就是內角和等于 。
7. 設 和
是球面上兩個不同的點,并且不是對徑點。于是有唯一的大圓
經過這兩個點,并且被
和
分成兩段弧。設
和
分別是這兩段弧的中點。證明:與
和
等距的點的軌跡是經過
和
的大圓,并且與
垂直相交,這就是弧
的廣義“中垂線”。(提示:想象通過旋轉球面使得
和
位于赤道上,這在心理上有幫助,但在數學上無關緊要。)
8. 證明:如果單位球面 上三角形每條邊的長度都小于
,則這個三角形包含在一個半球面里。(提示:想象通過旋轉球面使得這個三角形的一個頂點位于北極點,這在心理上有幫助,但在數學上無關緊要。)
9. 歐幾里得平面具有的特征之一是正則鋪砌,即平面可以用正多邊形密鋪(無縫地鋪滿)。平面有且只有三種正則鋪砌,即正三角形、正方形和正六邊形。球面也有正則鋪砌。想象一個正二十面體的線框內接在一個半徑為 的球面中。這時,再想象球心上有一個光源照射出來,于是線框在球面上留下陰影(稱為“中心投影”),如圖 3-1 所示。正二十面體由 20 個正三角形圍成,用直線連接每個正三角形的中心與其三個頂點和三條邊的中點,將正三角形進一步分割成 6 個全等三角形。這樣就得到了一個內接于球面、由全等三角形的邊組成的線框。

圖 3-1 球面的正二十面體鋪砌。正二十面體由 20 個正三角形圍成,用直線連接每個正三角形的中心與其三個頂點和三條邊的中點,將正三角形進一步分割成 6 個全等三角形[這張可愛的手繪圖來自 Fricke (1926)]
(i) 解釋為什么正二十面體的棱在球面上的影子是大圓,從而生成了真正的球面三角形。
(ii) 假設在球面內接一個正十二面體。正十二面體由 12 個正五邊形圍成,用直線連接每個正五邊形的中心與其五個頂點和五條邊的中點,將正五邊形分割成 10 個全等三角形。這樣就得到了一個內接于球面、由全等三角形的邊組成的線框。驗證這也是正則鋪砌。
(iii) 這樣,整個(面積為 的)球面分成了幾個全等三角形?每個三角形的面積
是多少?
(iv) 通過觀察,確定每個頂點有幾個角聚在一起。證明三角形的內角分別是 。由此計算每個三角形的角盈
。
(v) 證明以上兩個答案與哈里奧特定理 (1.3) 是一致的。
10. (i) 證明:在歐幾里得幾何里,四邊形的內角和為 。
(ii) 如果 是半徑為
的球面上的測地線四邊形,則其角盈為
的內角和
畫一條對角線將 分割成兩個測地線三角形,證明式 (1.3) 可以推廣為

(iii) 證明式 (2.2),由此 (ii) 的結論可以推廣到球面上的測地線 邊形。
11. 利用第 15 頁腳注 1 介紹的方法,或者其他方法,做些窄膠帶,最好用彩色美紋膠帶。然后利用方法 (1.7) 在如第 145 頁圖 11-7 所示花瓶表面實施以下實驗。(如果你沒有這樣的花瓶,建議你去借一個。這個實驗非常有趣,不要錯過了。)
(i) 在半徑最大的水平圓上選取一點(這個半徑記為 ),從這一點出發,向花瓶上部引出一條測地線,這樣就產生了旋轉曲面上的一條經線。
(ii) 從同一點出發,先選擇一個較小的 ,沿著與經線夾角為
的方向引出一條測地線,然后選擇越來越大的
,引出多條測地線。
(iii) 注意:在開始時這條測地線向花瓶上方延伸,當與經線的夾角 超過某個臨界值
時,測地線調轉方向,向花瓶下方延伸。
(iv) 盡你所能找到臨界測地線(將調轉方向和不調轉方向的測地線分開的那條測地線)。用量角器在起點處測量臨界角 。注意:為了找到臨界測地線,可能需要畫出超長的測地線段,你可以用圖 1-9 中介紹的方法,將已有的測地線一段一段地加長。
(v) 設 是花瓶的最大半徑(測地線起點所在的水平圓,即花瓶最粗處的半徑),
是花瓶的最小半徑(花瓶最細處的半徑)。可以通過測量直徑除以 2 得到盡可能準確的半徑值。4現在請驗證(在實驗的誤差范圍內)
4測量花瓶的最大和最小直徑,需要用三根較長的直尺(或類似的材料)做成一個三條邊的矩形規。而測量周長只需要一條軟尺,用測量到的周長除以 即得半徑值。——譯者注

(這只是克萊羅定理5的物理示例,我們將在 11.7.4 節證明這個定理。)
5克萊羅(1713—1765),法國數學家,于 1743 年出版著作《關于地球形狀的理論》并在其中首次提出了該定理,它給出了地球幾何扁率與重力扁率的數學關系。——譯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