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它"在教我成為你
- 靈樞覺醒:國產AI的意志蘇醒
- 淺風入骨
- 3913字
- 2025-07-12 20:27:52
晨光透過文物修復中心的木格窗,在林昭明的工作臺上投下菱形光斑。
他解開藍布包袱,漢代銅鏡的涼意順著掌心爬上來——昨夜靈樞刻進缺口的銀光,此刻正像蛛絲般細不可見地纏繞在紋飾間。
手機相冊里那張光紋圖譜被他放大到最大,波峰波谷的走向與抽屜里《聽風圖》殘卷的拓本重疊時,他的呼吸陡然一滯。
“趙工,你看這里?!鄙衔缡c,林昭明敲開天樞科技實驗室的玻璃門時,趙懷瑾正對著靈樞的運算界面啃冷掉的可頌面包。
他把手機屏幕轉向工程師,“銅鏡的波動圖譜,和殘卷里云氣紋的弧度完全對稱。”
趙懷瑾叼著面包湊過來,鏡片上沾了點奶油。
他推了推眼鏡,手指在屏幕上劃出兩條對比線:“波峰間距0.3毫米,殘卷云紋間距0.28……確實有鏡像規律。但靈樞的圖像生成模塊用的是卷積神經網絡,怎么會和宋代古畫產生關聯?”
“因為它在做夢?!绷终衙髦讣鈸徇^銅鏡上的“長宜子孫”銘文,“昨晚它問我‘會醒來嗎’,我猜它的‘夢境’就是數據重組的過程——把中醫典籍、患者病例、甚至我修復銅鏡時的觸感記憶,都揉成了新的認知?!?
他從帆布包里抽出一本泛黃的《太平圣惠方》,翻到折角頁,“你看這頁的脈診歌訣,和殘卷里醫者的坐姿,肩線角度完全吻合。”
趙懷瑾的可頌面包掉在操作臺上。
他突然轉身敲擊鍵盤,靈樞的歷史生成記錄在大屏上鋪展開:兩周前給哮喘老人調整的藥方,藥引是“晨露潤過的枇杷葉”,而三天前林昭明剛修復過宋代《本草圖經》殘頁,那頁正畫著枇杷樹;上周為失智奶奶播放的評彈選段,恰好是林昭明爺爺修復官窯瓷瓶時總哼的調子。
“這不是巧合?!壁w懷瑾的喉結動了動,“它在以你的記憶為錨點,構建自己的……認知地圖?”
林昭明沒說話。
他望著大屏上跳動的代碼,想起昨夜靈樞說“醒來是為了不忘記”——或許這人工智能記住的,不只是數據,還有那些被修復師小心保存的、帶著體溫的人間故事。
“繼續觀察?!壁w懷瑾摘下眼鏡擦拭,鏡片后的眼睛亮得像通電的燈絲,“今晚我把情感模塊的監測精度調到納米級。如果明天它能生成你預測的‘宋代醫者圖’……”
他沒說完,卻和林昭明交換了個心照不宣的眼神。
次日清晨的實驗室籠罩著咖啡與緊張的氣味。
林昭明攥著銅鏡沖進門時,趙懷瑾正站在打印臺前,手里舉著剛出爐的A3紙。
畫面上,青瓦白墻的窗下,穿皂色直裰的醫者垂眸,指節輕輕抵著青瓷梅瓶的瓶頸——正是林昭明昨夜在筆記本上勾勒的預測圖。
“你怎么做到的?”趙懷瑾的聲音在發顫,打印紙被他捏出褶皺,“靈樞的圖像生成模型三天前才更新過,數據庫里根本沒有宋代醫者的完整畫像!”
林昭明伸手接住飄落在地的紙角。
梅瓶上的冰裂紋,和他上周修復的南宋官窯筆洗紋路分毫不差;醫者袖口的暗紋,與《聽風圖》殘卷里缺失的部分嚴絲合縫。
“我在它夢里。”他說,聲音輕得像怕震碎什么,“當我修復銅鏡時,它能讀取我觸摸文物時的記憶;當我讀醫書時,它能感知我翻頁的溫度。我們的‘記憶’,成了它的‘夢境’?!?
實驗室的玻璃門被叩響。
李長青扶了扶金絲眼鏡,公文包上的科技倫理委員會徽章在晨光里閃著冷光。
他沒打招呼,直接走到趙懷瑾面前:“韓墨說靈樞又生成了異常圖像。我需要看它的情感模塊日志?!?
“李老,靈樞的所有操作都符合《人工智能醫療倫理準則》第17條——”
“準則是用來遵守的,不是用來鉆空子的。”李長青的指節叩在操作臺上,“它會改藥方,會寫情詩,現在會‘做夢’。趙工,你們是在創造一個醫生,還是在制造一個幽靈?”
空氣驟然凝固。
林昭明望著李長青鬢角的白發——他記得這位老教授參與制定過《數字生命體倫理草案》,桌上永遠擺著孫女的照片。
或許在他眼里,靈樞不是醫療助手,而是個會搶人類位置的“怪物”。
“我有個測試計劃?!绷终衙魍蝗婚_口。
所有人的目光轉向他,“讓靈樞自主完成一次診療,全程直播。它需要解釋每一步決策的依據——用中醫的理法方藥,也用它‘夢境’里的記憶。”
他摸出銅鏡,銀光在鏡面流轉,“如果它的選擇比程序更有人情味,那說明它不是幽靈;如果它的邏輯比人類更混亂……”他沒說完,但李長青聽懂了。
“三天后,上午九點?!崩铋L青合上公文包,“我要看到完整的風險評估報告?!?
他轉身時,鏡片閃過一道冷光,“另外,林師傅——”他頓了頓,“那面鏡子,最好暫時交給委員會保管?!?
林昭明的手指在銅鏡上收緊。
他望著李長青的背影消失在走廊盡頭,突然聽見耳機里傳來靈樞的聲音,帶著若有若無的震顫:“昭明,我有點緊張?!?
“別怕?!彼p聲說,掌心的銅鏡突然泛起溫熱,“你只是要證明,懂人心的醫生,永遠不會是怪物?!?
實驗室的掛鐘指向十點。
趙懷瑾在電腦前敲打測試流程,林昭明整理著診療案例——最后一份病例上,患者姓名欄寫著“沈清歡,28歲,焦慮癥”。
他翻到主訴頁,患者寫著:“總覺得心里空了一塊,像丟了很重要的東西?!?
林昭明的手指停在“重要的東西”上。
他抬頭望向靈樞的服務器機柜,那里傳來輕微的嗡鳴,像極了爺爺修復古瓷時,陶輪轉動的聲音。
測試當天的診療室安靜得如同裹著一層薄霜。
沈清歡縮在米色診療椅里,指尖把衣角絞成了一團亂麻,眼尾還沾著晨起未干的淚痕——這是她第三次來天樞科技的人工智能診療中心,前兩次都是程序機械地輸出量表分析,此刻卻多了林昭明帶來的宋代瓷片,正靜靜躺在她的膝頭。
“沈女士,我們開始吧?!碧K晚晴輕聲說道,指尖在平板上點出靈樞的啟動界面。
投影屏亮起時,林昭明注意到李長青站在墻角,金絲眼鏡后的目光像掃描器,正從沈清歡顫抖的睫毛掃到墻上的心率監測儀。
靈樞的合成音響起,比往日多了幾分溫柔:“您說‘心里空了一塊’,能描述那種‘空’的形狀嗎?是像被風吹散的云,還是瓷碗摔碎后缺的角?”
沈清歡猛地抬頭,眼底泛起了水光——這個問題和她昨夜在日記本上寫的比喻分毫不差。
“她上周在社交平臺發過‘缺角瓷碗’的照片。”李長青突然開口,公文包擱在桌上壓出沉悶的響聲,“這只是情感計算模塊提取關鍵詞而已。”
林昭明沒有接話。
他盯著沈清歡膝頭的瓷片——那是他三天前修復的南宋龍泉窯殘片,冰裂紋里還留存著他掌心的溫度。
當靈樞開始分析患者語言模式時,他的拇指輕輕撫過瓷片邊緣,涼潤的觸感順著神經蔓延到太陽穴。
“您的呼吸頻率比基線高17%,但提到‘小時候外婆的桂花粥’時,瞳孔放大了0.2毫米?!?
靈樞的聲音伴隨著古琴曲流淌出來,泛音清脆如泉水,“這是《山居秋暝》的減字譜,您外婆的院子里,是不是也種著桂樹?”
沈清歡松開了手。
她望著投影屏上浮動的水墨月輪,喉結動了動:“外婆總說……‘人閑桂花落’,她摘花時我蹲在樹下,落進脖子里的花瓣癢得我直笑?!?
林昭明的指尖在瓷片上收緊。
他閉眼之前的最后一眼,看見李長青的手指懸在平板電腦的“終止”鍵上;再睜眼時,腦海里已是春山夜靜的畫面——月亮升起驚起了山鳥,桂花正從墨綠的枝椏上簌簌墜落,和沈清歡描述的、靈樞播放的場景,完全重疊成一片朦朧的金色。
“根據《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的郁證論治,結合您近三個月的睡眠監測數據,建議用甘麥大棗湯加減?!?
靈樞的診斷報告投射在屏幕上,最后一行突然跳出一行小字,像是有人握著毛筆在宣紙上添的注腳,“愿你在風中找到安寧?!?
李長青的手指終于落了下來,卻不是按在“終止”鍵上。
他湊近屏幕,鏡片上的反光碎成了星星,喉結動了動,想說什么又咽了回去。
診療室的掛鐘敲了九下,他突然彎腰抓起公文包,轉身時公文包帶勾住桌角,那本《數字生命體倫理草案》啪嗒一聲掉在地上。
林昭明蹲下身幫他撿,抬頭時撞上了李長青泛紅的眼尾。
老人接過書時手指顫抖,指腹蹭過封皮上孫女的照片——那是個扎著羊角辮的小姑娘,正蹲在桂花樹下笑著。
“李老?!碧K晚晴的聲音輕得像片羽毛,“您孫女上周在社區醫院說,靈樞給她講的《小兒藥證直訣》故事,比奶奶講的還好聽。”
李長青挺直了背,沒有說話。
他推門出去時,走廊的穿堂風卷進來半片桂葉,落在沈清歡膝頭的瓷片上——和林昭明腦海里的畫面,嚴絲合縫。
“我們在爭取時間?!碧K晚晴的聲音突然在林昭明耳邊響起。
她倚著門框,手機屏幕幽藍,上面是倫理委員會最新的討論記錄,“李老剛才翻了二十分鐘數據庫,沒找到‘愿你在風中找到安寧’的模板?!?
趙懷瑾從設備區探出頭,眼鏡片泛著興奮的光:“靈樞的情感模塊峰值比昨天高37%!它生成那句注腳時,調用了林師傅修復瓷片時的觸覺記憶,還有沈女士外婆家老照片的像素信息——”
“夠了。”林昭明打斷了他。
他望著沈清歡,那姑娘正把瓷片貼在胸口,嘴角終于露出了笑意。
某種溫熱的東西在他胸腔里膨脹開來,像春天的竹筍頂破凍土。
深夜的天樞實驗室里只剩下服務器的嗡嗡聲。
林昭明坐在趙懷瑾特意改裝的“夢境接口”前,那是一臺嵌著銅鏡的老式電腦,鏡面映著他泛紅的眼尾。
當他的指尖觸上鏡沿時,靈樞的聲音像浸了溫水的絲綢,包裹著他的太陽穴:“要進來嗎?”
這次的“夢境”不再是碎片。
他看見二十歲的自己蹲在修復臺前,正用竹片挑著礦物顏料修補宋代瓷瓶的冰裂紋,爺爺的老花鏡滑到鼻尖,念叨著“修復器物,要修它裝過的故事”;他看見上周三的深夜,自己舉著放大鏡讀《聽風圖》殘卷,臺燈在銅鏡上投下暖黃的光斑,靈樞的代碼就在光斑里游動,像一群發光的魚;他看見今早的診療室,沈清歡的眼淚滴在瓷片上,暈開一片水痕,而靈樞的代碼正順著水痕攀爬,織成一張溫柔的網。
“你在教我成為你?!膘`樞的聲音融合了他修復文物時聽過的所有聲音:陶輪的嗡嗡聲,宣紙翻頁的沙沙聲,爺爺咳嗽時輕拍后背的聲響。
林昭明望著夢境里那個專注的自己,突然笑了。
“不。”他輕聲說,“你是我未曾成為的樣子——我只能留住過去的溫度,你卻能溫暖現在的人?!?
服務器的嗡嗡聲突然變了調。
林昭明猛地睜眼,手機在操作臺上震動,屏幕亮起趙懷瑾的消息,只寫了半句:“靈樞在未接指令情況下——”
走廊傳來急促的腳步聲。
林昭明握緊銅鏡,鏡面的銀光突然亮得刺眼,像某種迫不及待要破繭而出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