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景理論
——避害大于趨利

你我的心里都有一桿不準的秤,會讓我們“心甘情愿”地吃虧。

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和行為科學家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發現:人們決定做什么事,不僅看決定后的結果,更看結果與展望(內心預期)之間的差距。它類似于“這事兒對我好還是不好,看我和誰比”這種心態。這就是前景理論(Prospect Theory),也被稱為展望理論或視野理論。在這一理論的影響下,人并不總是選擇對自己更有利的,而是會選擇他“心里認為”對自己更有利的,這個“心里認為”就是那桿秤,它在計算收益和損失的時候有點兒不準。

前景理論真實還原了人們在面臨風險決策時,因初始狀況(參考點)的不同而產生的心理狀態差異。它強調人在決策時,心中會預設一個參考點,并以此去衡量決策的結果與這個參考點之間的差距。

舉個例子:職員小張準備跳槽,這時正好收到了另一家公司的邀請,他們開出的條件是原公司的1.5倍薪資。

參考點1:小張原本就很自信地認為自己能找到一個1.5倍薪資的公司。此時他收到邀請感到很平靜,并打算再找一找看有沒有更理想的選擇。

參考點2:小張發現很多之前離職的同事找不到比這家公司更好的工作,于是他不打算再找其他公司,并打算接受這家公司的邀請。

參考點3:這時小張發現其中有一個和他差不多的同事,半年前就跳槽到這家公司了,得到的薪資是自己的2倍,于是打算拒絕這家公司。

參考點4:小張發現自己弄錯了,實際上那個同事的薪資是自己的1.2倍,而不是2倍,于是他欣然接受了這家公司的邀請。

盡管1.5倍薪資的絕對價值始終沒有改變,但因為小張對比這個結果的參考點總在變化,所以有了前后不同的心理反應,并一直影響他的決策。這就是前景理論中所描述的“每個人基于初始狀況(參考點)的不同,對風險會有不同的態度”。

在這個理論出現之前,主流經濟學認為人們在做決定時都是“理性”的(準確計算收益和損失),可這一理論無法解釋許多“非理性”的現象。前景理論彌補了這一不足。

該理論還包含了幾種典型的心理效應。

1.確定性效應

如果有兩種選擇:第一種,有100%的概率收益100元;第二種,有51%的概率收益200元,但有49%的概率無收益。多數人會選第一種。在確定收益面前,人們不愿意冒風險。

2.反射效應

如果有兩種選擇:第一種,有100%的概率損失100元;第二種,有51%的概率損失200元,但有49%的概率無損失。多數人選第二種。在確定的損失面前,人們通常心存僥幸。

3.損失規避

白撿100元的快樂難以抵銷丟失100元的痛苦。研究表明吃虧的負效用至少是獲利的正效用的兩倍,也就是丟了100元,至少要白撿200元才會平復心情。

4.小概率迷戀

盡管人們知道,小概率的大事件很少發生,但還是熱衷于買彩票和保險。

5.參照依賴

如果有兩種情況:第一種,其他同事月薪6000元,自己月薪7000元;第二種,其他同事月薪9000元,自己月薪8000元。往往第一種情況會讓人更“爽”。

這些都是受到前景理論影響的心理效應。雖然這是幾個不同條件下的不同反應,但它們都源于你心里那桿不準的秤。怕損失、怕風險、想獲利是這桿秤上的三個秤砣。

三者的實際分量并不相同:怕損失>怕風險(有損失+有利益)>想獲利。比如:

確定效應是,雖然想獲得更多利益,但我們更怕不穩定的風險,這是怕風險>想獲利;

反射效應是,面臨確定的損失,我們更想冒險拼一把,這是怕損失>怕風險;

損失厭惡是,相比占便宜,我們更討厭吃虧,這是怕損失>想獲利。

無非這三點。

心細的讀者會發現,如果是這樣,“小概率迷戀”是不是就不成立了?既然怕損失,為什么那么多人還去花錢買彩票呢?不買不就避免損失了嗎?其實可以這樣看:人們會把買彩票這類小而零的錢,歸到日常花銷的心理賬戶,心里會認定這點兒錢,不在這方面花掉也會在別的地方花掉,是一種不可避免的固定損失,所以面臨確定的損失,我們更想冒險拼一把,去買張彩票。熱衷買保險也一樣:買保險是為了避免未來出現小概率的巨大損失,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們不會為了省這點兒保險錢而去冒風險,把一生平安寄托給不確定的命運。這都是怕損失>怕風險。迷戀小概率事件更像是反射效應的特殊情況。

為什么工資漲不過同事也不高興呢,第二種情況確實比第一種情況多了1000元呀?其實,“被同事超過”是另一種吃虧。我漲1000元的“利”不如同事比我多1000元的“害”。這還是可以看作怕損失>想獲利。參照依賴也可以看作是損失厭惡的衍生版。

以上情況都符合“怕損失>怕風險(有損失+有利益)>想獲利”這桿不準的心理秤。

在利益面前,人人都是守財奴;在損失面前,人人都是冒險家。人離不開趨利和避害兩個本能。避害的效用總是大于趨利的效用。因為趨利是讓人活得更好,但避害會決定人能不能活。只有活下來,才有機會逐利。

另外,人們的情緒價值也是重要的參考標準。對于大部分人來說,穩定的利益可以讓自己心理更輕松,不用承擔過大的壓力。不穩定的利益,會讓人產生負面情緒。即使表面上沒有實際的損失,但在意識中,這種負面感受會被解讀為已經遭受了“損失”。因此“損失厭惡”只是表象,深層的原因在于人們需要在“潛意識”中權衡各種“金錢之外說不清又道不明”的利弊。這可能是導致人們更加厭惡損失的原因。

我們不要因為這桿秤“不準”而認為自己的很多決策是錯的。人之所以有這桿不準的秤,正是源于我們長期生活經驗的積累傳承,和對自己實際情況的清醒認識。拿死工資(也就是甘愿獲得較少的確定收益)或許就是那些冒不起風險的人的最優選擇;而對于“底子”更厚的人來說,別人眼中有風險的失敗,在他們眼中卻是有概率的成功。退一萬步講,彩票何嘗不是失敗率極高的低成本投資項目呢?普通人都能玩幾把,因為它夠便宜嘛。再進一萬步講,對于財力雄厚的投資人,面前一個個創業者的項目又何嘗不是他們眼中的彩票呢?

損失>風險>獲利。這種經驗在很長一段時間保護了人們可以安全生存到今天。不要把這種可以“保命”的觀念當成“低級認知”和“窮人思維”。

再強調一下:前景理論是解釋現象(告訴你為什么)的理論,而不是指導行動(告訴你怎么辦)的理論。理論是正確的,但如果用理論的“正確”不合時宜地否定自己“正確”的行為,那將是徹頭徹尾的“錯誤”。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前县| 花垣县| 花垣县| 贵港市| 嘉祥县| 彰化市| 威远县| 杭锦旗| 新平| 隆安县| 南皮县| 南雄市| 萨嘎县| 宿迁市| 乐都县| 三亚市| 任丘市| 临海市| 会同县| 闻喜县| 天等县| 丹寨县| 防城港市| 伊宁县| 文化| 屯留县| 连云港市| 慈溪市| 临安市| 依安县| 沁阳市| 连州市| 秭归县| 平顶山市| 临沭县| 台湾省| 通道| 松原市| 桓仁| 江北区| 柳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