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那唐僧師徒離了萬壽山五莊觀,一路餐風宿水,帶月披星。
這日正行處,忽見一座城池相近,唐僧勒馬道:
“悟空,你看那是什么去處?”
行者道:“師父,那座城想必是座帝王之所。”
八戒笑道:“天下府有府城,縣有縣城,怎么見得是帝王之所?”
行者道:“你不知帝王之居,與府縣自是不同,你看他氣象巍峨,定是帝王之所。”
師徒們來到城邊,唐僧下馬,過橋入城。
但見街市繁華,人煙阜盛,真個是龍蟠虎踞,金城湯池。
原來此處乃是寶象國。
三藏直至朝門,對黃門官作禮道:
“貧僧乃東土大唐差往西天取經者,意欲面圣,倒換關文。”
那國王聞是大唐高僧,即傳旨宣進。
三藏直至金鑾殿上,將關文捧上。
那國王覽畢,十分歡喜道:“長老乃中華上國高僧,朕當設宴款待。”
即命光祿寺安排素宴。
宴中,國王假意問道:
“長老途中,可曾經過甚么險山惡水,遇見甚么妖魔鬼怪?”
三藏是個實誠人,便將在碗子山波月洞遇妖,又得徒弟相救,洞中曾見一自稱百花羞之女子,托他帶書之事,細細說了一遍。
言者無心,聽者有意。
這寶象國王聞得“百花羞”三字,顏色更變,原來那正是他十三年前被妖魔攝去的三公主!
國王垂淚道:“不瞞長老,那百花羞正是小女!長老既曾見她,可知她如今是死是活?那妖魔何等模樣?”
三藏道:“貧僧只見公主一面,彼時她言道被那黃袍郎君拘禁,日夜思歸。那魔王…貧僧只見他回來時妖氣騰騰,模樣兇惡,卻未看得真切。”
國王聞言,放聲大哭,即離龍椅,向三藏躬身下拜:
“長老既曾入妖洞而安然出,必有降妖手段。萬望長老發慈悲,救小女回國,朕愿傾國之資以謝!”
三藏慌忙扶起道:
“陛下請起,折殺貧僧。非是貧僧推諉,實是那降妖伏魔,皆賴貧僧幾個徒兒。他三人今日恰不在城中…”
國王急道:“高徒何在?朕可即刻遣人去尋!”
三藏道:“他三人相貌異于常人,恐驚擾百姓,故在城外山坳中等候。”
國王便欲遣使去請。
正說間,忽聽得殿外狂風大作,飛沙走石,日色無光。
只聞得一聲厲嘯,似虎吼又似狼嚎,一個身影裹著黑風直闖入金鑾殿來!
眾文武嚇得魂不附體,躲的躲,藏的藏。
但見來者身披黃袍,面如藍靛,發似朱砂,巨口獠牙,眼若明燈,正是那碗子山波月洞的魔王——黃袍怪!
那怪指定三藏,厲聲喝道:
“好個和尚!饒你性命,放你西行,你卻敢來此處搬弄是非,泄漏吾家機密!”
唬得三藏戰兢兢,口不能言。
國王亦面如土色,強自鎮定道:“你…你是何處妖邪,敢闖朕的金殿?”
黃袍怪卻不理國王,只瞪著三藏,冷笑道:
“你這潑禿,既不肯安生,今日便叫你現出本相!”
言罷,口中念念有詞,掣出腰間寶刀,刀光一閃,并不砍向三藏,反而虛空一劃!
隨即吸一口氣,望那刀光噴去,但見一道黑氣如箭,直射三藏面門!
三藏“哎呀”一聲,只覺渾身燥熱,筋骨噼啪作響,撲地便倒,在金磚地上翻滾哀嚎。
眾官駭然望去,只見圣僧身形扭曲膨脹,錦斕袈裟迸裂,面上生出毛來,口吐獠牙,頃刻間竟化作一只吊睛白額斑斕猛虎!
那虎在殿上咆哮跳躍,驚得殿前武士棄戈而走,文官鉆案而藏。
國王亦嚇得癱倒龍椅,齒顫不已。
黃袍怪卻收了法相,搖身一變,化作個俊俏郎君,錦衣繡服,向國王施禮道:
“陛下受驚了。吾非妖邪,乃天上星宿,偶臨凡塵。此虎精原具人形,善于變化,蠱惑人心,今被吾識破,現了原身。陛下可速命人以鐵籠囚之,免其傷人。”
國王見其人言語清晰,容貌非常,又見猛虎確在殿上,心下先信了七八分,驚疑道:
“仙卿果真?那大唐圣僧…”黃袍怪打斷道:
“甚么圣僧!分明是妖孽所化!陛下若不信,可問那兩名隨行長隨,看他主子是個甚么東西!”
國王聞言,便命人傳豬八戒、沙和尚。
八戒、沙僧聞傳,急上殿來,卻見唐三藏變作猛虎,鎖于鐵籠,又見一個俊朗男子與國王并立,妖氣隱隱。
八戒大怒,掣出釘耙喝道:
“你是何方妖怪,敢害我師父!”他搶耙便筑。
黃袍怪側身閃過,笑道:“陛下請看,這廝亦是虎精同黨,兇性發了!”
國王見八戒嘴長耳大,貌甚兇丑,又動兵器,更信那“仙卿”之言,急呼侍衛拿下。
沙僧忙掣寶杖擋住侍衛,叫道:
“陛下明鑒!我師父實是大唐圣僧,被這妖魔陷害!”
然殿中混亂,誰人肯聽?黃袍怪暗施法力,一陣怪風迷了眾眼,趁亂將八戒、沙僧逼出殿外。
國王見“仙卿”手段高強,更無疑慮,即封其為護國大師,大擺筵席壓驚。
又將虎精鎖在殿前鐵籠,示眾百官。
卻說那黃袍怪,原是天上二十八宿之奎木狼星,因與披香殿侍香玉女有情,恐玷污天宮勝境,遂雙雙私奔下界。
玉女托生于寶象國為百花羞公主,奎木狼便占山為王,號黃袍郎,強娶了公主。
今日聞得唐僧漏泄消息,故此趕來,行此毒計。
然這其中,卻另有一段因果。
數年前,有唐王宗室子弟李寬,一心慕道,聽聞海外有靈臺方寸山,住著菩提老祖,乃真仙也。
遂率五千隨從,攜重寶,跨海翻山,萬里迢迢來尋仙緣。
途經寶象國時,國王見其儀仗煊赫,人物風流,便邀入宮款待。
席間,國王太子見李寬身邊一侍女,名喚青鸞,姿容絕世,竟起淫心,借酒欲行無禮。
李寬麾下有一隨侍老太監,武功深不可測,見狀怒斥:
“無知小兒,安敢唐突!”
太子自持身份,拔劍威嚇。
老太監護主心切,更不答話,身形一晃,劍光一閃,那太子已然授首!
國王痛失愛子,然見李寬隨從如虎狼,甲胄鮮明,自知不敵,只得強忍悲憤,禮送其出境。
心中卻埋下深仇,常思報復。
今日見唐僧亦來自大唐,雖只師徒四人,然那“虎精”竟能得徒弟如此維護,又思及昔日喪子之痛。
惡向膽邊生,竟順水推舟,欲借這“護國大師”之手,除了唐僧,稍泄積怨。
故對這“虎精”之說,半推半就,心中實有幾分明白。
話分兩頭。
李寬自得菩提祖師賜法號“覺正”,日夜勤修,終至功行圓滿,龍虎交泰,金丹成就!頂門中沖出一粒金燦燦、圓坨坨的無漏金丹,霞光萬道,瑞氣千條,照徹洞府。
游歷大千之時,忽覺心潮翻涌,掐指一算,驚道:
“不好!師兄悟空有難纏身,唐三藏更有血光之災!”
他乃重情之人,想起昔日五行山下初見猴王,五莊觀內共嘗人參果,同門之誼,豈能坐視?當即拜別菩提祖師。
李寬出了洞府,縱起金光。
行至半途,正遇豬八戒駕云急匆匆往東去,滿面愁容。
李寬認得是二師兄,忙按住云頭叫道:“八戒師兄,何故慌張?”
八戒抬頭,見是李寬,如見救星,一把扯住道:
“哎呀!覺正師弟!禍事了!唐三藏被個甚么黃袍怪變作猛虎,鎖在寶象國金鑾殿上!國王老兒信了妖言,要害那唐三藏性命!俺老豬敵那不過,正要趕往花果山請大師兄!”
李寬道:“師兄莫急,既如此,你速去請大師兄。貧道先行一步,去那寶象國周旋,護持唐僧周全!”
八戒連連稱善:“好師弟!好師弟!千萬護住那和尚!”
言罷,二人各駕云光,分頭而去。
李寬心急,催動金丹法力,金光如電,霎時已至寶象國上空。
撥開云頭向下觀瞧,但見皇城之中,一股妖氣混合怨氣,沖騰而上,籠罩金殿。
運神目細看,果見殿前鐵籠中鎖一猛虎,哀鳴不止,正是那唐三藏!
殿內笙歌聒耳,國王正與一妖氣彌漫之俊朗男子對飲,百官作陪。
李寬按下云頭,落在殿前廣場,仍變作個游方道士模樣,月白道袍,水云星冠,手持拂塵,飄然出塵。
有侍衛上前攔阻:“咄!那道士,休得近前!此乃朝廷禁地!”
李寬打個稽首,聲如清玉:
“無量天尊。貧道遠觀此地妖氣沖天,特來降妖救人。煩請通報陛下,言山野之人,愿獻微力。”
侍衛見他氣度不凡,不敢怠慢,入內稟報。
國王正與黃袍怪飲至酣處,聞報皺眉:
“何處道士,胡言亂語?”
黃袍怪卻眼中精光一閃,笑道:
“陛下,可喚他進來。或許是哪路散仙,來投陛下,正好讓臣試其深淺,若真有本事,陛下豈不多一臂助?”
他卻心下卻暗思:正好一并除了,免生后患。
國王即傳旨宣入。
李寬步入金殿,目不斜視,對那沖天妖氣與籠中悲虎恍若未見,只對國王施禮:
“貧道參見陛下。”
國王喝醉了酒,本就看不真切,再加上李寬成就金丹,形神氣輕,容貌多有變化,一時間認不出來他正是那大唐藩王李寬!
國王醉眼朦朧,問道:
“道長從何而來?言說降妖,妖在何處?”
李寬拂塵一指鐵籠:
“妖便在此處,卻非籠中虎,乃殿上人!”言罷,目射精光,直逼那黃袍怪:
“你這孽畜,私逃下界,強占公主,陷害圣僧,今日還敢在此蠱惑君王!還不現出原形,更待何時!”
黃袍怪被喝破根腳,大吃一驚,旋即大怒:
“好個野道,滿口胡柴!陛下,此乃妖道同黨,特來惑亂視聽!待臣拿他!”
他推開酒席,便要動手。
國王聞李寬提及“強占公主”,心中一動,又見“護國大師”如此急躁,疑云頓起,擺手道:
“仙卿且慢。”轉向李寬:“道長,你言他是妖,有何憑證?又言籠中非虎,乃是圣僧,又如何說?”
李寬不慌不忙,對國王道:
“陛下,真假易辨。貧道若施法讓這猛虎復還僧相,可能取信于陛下?”
國王尚未答言,黃袍怪厲聲道:
“陛下不可!此乃妖道幻術!”
李寬冷笑:“你怕了?”黃袍怪怒極:“我怕甚!”
他對國王道:“陛下,便讓他試!若真是幻術,臣一眼便知,屆時再誅此妖道不遲!”
他自負妖法高深,不信這道士能破他神通。
國王點頭:“便請道長施為。”
李寬走至鐵籠前,見那猛虎眼中流淚,嗚咽聲聲,暗道:
“三藏法師莫慌,貧道來也。”
當下屏息凝神,運轉丹田中那枚無漏金丹。
但見他周身泛起淡淡清光,手掐祖師所傳解咒法印,口中真言默誦,忽地睜目,喝一聲:
“先天無極,破邪顯正!疾!”
一指指出,正中籠中猛虎額心“王”字!
一道清冽醇和、蘊含無限生機的金丹道力,如春風化雨,透入虎軀!
那虎渾身劇震,發出一聲痛苦又解脫的長嘯,周身黑氣如沸湯潑雪,迅速消散褪去!
斑斕虎皮如水紋般波動,骨骼脆響,身形收縮……
在滿殿文武驚駭目光中,那猛虎竟真個褪去毛尾,縮回利爪,眨眼間復還成一個白面和尚,正是唐僧!
只是袈裟破碎,昏迷于籠中。
“唐三藏!”
李寬輕呼,拂塵再揮,那鐵鎖“咔噠”一聲自行開啟。
他扶出唐僧,度一口真氣過去。
三藏悠悠醒轉,見是李寬,淚如雨下:“覺正尊者…貧僧…貧僧…”
滿殿嘩然!
國王驚得酒醒大半,手指黃袍怪:
“你…你…”黃袍怪見事已敗露,兇性大發,暴喝一聲:
“壞我好事!今日爾等皆休想活命!”他現出青面獠牙本相,掣出寶刀,惡狠狠望李寬劈來!
刀風凌厲,帶著腥臭黑氣。
李寬將唐三藏護在身后,嘆道:
“孽障,執迷不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