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8章 蘇繡的絲線與檐下的默契

林晚秋的指尖捏著根極細(xì)的蘇繡線,正往藕荷色的軟緞上繡蘭草。

線是顧向北托人從蘇州帶的,三十六個色號,細(xì)得像蠶絲,在陽光下能看出淡淡的珠光。顧向北說:“縣文工團(tuán)的劉團(tuán)長看了你做的《梁祝》戲服,說想加繡幾幅‘歲寒三友’的屏風(fēng),配著戲服在廟會展出,工錢給雙倍。”

“媽媽……草……”小團(tuán)子趴在繡繃旁的藤墊上,手里攥著根粗棉線,在廢布上亂扎,像只笨拙的小刺猬。

林晚秋把他抱進(jìn)懷里,用蘇繡線在他手背上畫了片蘭葉:“這叫蘭草,要慢慢繡,急不得。”

孩子的指甲縫里還沾著靛藍(lán)染液,是昨天幫她絞染布水時蹭的,洗了三遍才淡下去。顧向北的侄女送來了半盒洗甲皂,說“這種皂能洗掉顏料,我姑姑唱戲時總用”。陽光透過窗欞,在孩子毛茸茸的頭頂跳躍,像撒了把金粉。

灶房飄來艾草的清香,張奶奶在煮艾草水,說“端午前泡艾水,能祛百病”。她還蒸了些堿水粽,蜜棗餡的,是顧向北昨天從供銷社捎來的新棗,甜得能拉出絲,混著繡架旁飄來的絲線香,在巷子里漫開,稠得化不開。

顧向北的腳步聲在巳時響起,軍綠色的外套上沾著些木屑,大概是剛從他的木工房回來。他手里拎著塊梨木,是做繡繃的好料子,邊角已經(jīng)打磨得光滑,泛著溫潤的光。

“李木匠說這種木頭像棉花一樣軟,不會勾線。”他把梨木放在繡架旁的八仙桌上,目光落在繃著的軟緞上,“蘭草的葉脈比上次繡的清楚多了。”

“多虧你找的蘇繡譜。”林晚秋調(diào)整了下繡繃的松緊,藕荷色的軟緞上,蘭草的葉片已經(jīng)有了形,葉脈用的是銀灰線,像蒙著層薄霧,“劉團(tuán)長說要配副對聯(lián),‘清風(fēng)有意難留我,明月無心自照人’,讓我繡在兩側(cè)的絳子上。”

這是她學(xué)蘇繡的第五周,指尖的力道還沒完全掌握,繡到細(xì)處總要用牙齒咬著線頭才能穿進(jìn)針孔。顧向北昨天搬來盞新臺燈,供銷社處理的,帶放大鏡的那種,說“這樣繡細(xì)線不傷眼”。

繡累了,林晚秋教小團(tuán)子認(rèn)絲線顏色。鵝黃像他愛吃的蒸蛋,緋紅像張奶奶種的月季,靛藍(lán)像他們?nèi)镜牟迹@些都是顧向北的侄女畫在小本子上的,說“弟弟認(rèn)全了顏色,就能跟我一起繡荷包”。顧向北蹲在旁邊削梨木,偶爾抬頭看一眼,嘴角噙著點(diǎn)若有若無的笑,像檐角的月亮,淡淡的卻很亮。

王桂香的罵聲在未時初撞進(jìn)巷口,像塊冰錐子,扎破了這滿巷的暖。

“林晚秋!你個不要臉的狐貍精!勾著男人在屋里繡那些浪氣的東西,是想當(dāng)戲子嗎?”她手里攥著雙沈建斌的舊布鞋,鞋面上沾著泥,“建斌說這鞋是你偷偷給他做的,還繡了蘭草,你就是想復(fù)婚!”

林晚秋穿線的手頓了頓,蘇繡線“啪”地掉在地上。那雙鞋是去年沈建斌生日時做的,他從沒穿過,大概是被王桂香翻出來當(dāng)幌子。

“我早就扔了。”她撿起蘇繡線,聲音平得像繡架上的軟緞,“你手里這雙,八成是從垃圾堆里撿的。”

“你還敢嘴硬!”王桂香撲過來要搶繡架上的軟緞,“這些浪氣的料子都是用我們老沈家的錢買的,你不能用!”

“這是文工團(tuán)的公款買的。”林晚秋側(cè)身護(hù)住繡架,蘇繡線在她腕間纏了圈,像條淡紫的蛇,“你要是撕壞了,劉團(tuán)長會去派出所告你損壞公物——他昨天剛跟派出所的李所長喝過茶。”

提到“派出所”,王桂香的動作僵住了。她上次在河灘罵人的事被李所長知道了,警告她“再擾亂治安就拘留”,現(xiàn)在聽見“派出所”三個字就發(fā)怵。

“你……你給我等著!”她撂下句狠話,眼睛卻瞟向灶房飄出的粽香,喉結(jié)動了動——張?zhí)m昨天跟人說“王桂香連粽子都買不起,整天喝稀粥”。

林晚秋沒理她,繼續(xù)繡蘭草的葉脈。銀灰線在藕荷色的軟緞上游走,像月光灑在水面,把王桂香的胡攪蠻纏一點(diǎn)點(diǎn)繡進(jìn)細(xì)密的針腳里。

顧向北把削好的梨木放在繡架旁,說“這是做小繡繃的料,給小團(tuán)子練手正好”。他頓了頓,又說“劉團(tuán)長剛才派人來說,廟會的戲臺加了個展柜,專門放你的繡品”。

林晚秋的心跳漏了一拍,手里的蘇繡線差點(diǎn)又掉了。從偷偷摸摸做衣服換紅薯,到能在廟會展出繡品,這條路走得比繡完一幅屏風(fēng)還慢,卻每一針都扎得扎實(shí)。

“謝謝。”她的聲音有點(diǎn)發(fā)顫。

顧向北的目光落在她發(fā)紅的眼眶上,沒多說什么,只是把小團(tuán)子抱起來:“走,叔叔帶你去摘桑葚,巷口的桑葚熟了。”

孩子咯咯地笑起來,摟著顧向北的脖子,小辮上的靛藍(lán)布條晃啊晃,像只快樂的小蝴蝶。林晚秋看著他們的背影消失在巷口,手里的蘇繡線突然變得格外順滑,蘭草的葉脈在她手下漸漸活了過來。

張奶奶端著盤艾草煮的雞蛋走進(jìn)來,見了繡架上的軟緞,笑著說:“這蘭草繡得有靈氣,比我年輕時見的蘇繡師傅繡的還俊。”

“您過獎了。”林晚秋給張奶奶遞過杯薄荷茶,是新采的葉子泡的,清冽得能壓下艾草的苦。

張奶奶喝了口茶,壓低聲音:“沈建斌和張?zhí)m的婚事黃了,聽說張?zhí)m嫌他家彩禮給少了,又看上了供銷社的會計(jì)。”她頓了頓,又說,“王桂香就是氣瘋了,才來你這撒野——她總覺得你離了婚反倒過得比他們好,心里不舒坦。”

林晚秋繡著蘭草,沒接話。沈建斌的婚事黃不黃,與她何干?她現(xiàn)在滿腦子都是那幅“歲寒三友”屏風(fēng)——松針要用深綠的絨線,梅枝該用赭石的棉線,這些都比沈家的破事重要。

下午,顧向北帶著小團(tuán)子回來了,孩子手里攥著把紫瑩瑩的桑葚,嘴角吃得像只小花貓。他手里拎著個紙包,里面是剛買的綠豆糕,說“供銷社新出的,配薄荷茶正好”。

“李木匠說小繡繃明早能做好。”他把綠豆糕放在八仙桌上,目光落在繡架上的蘭草,“葉脈的陰影用銀灰線勾,比全用墨綠更顯層次。”

“我也是這么想的。”林晚秋的心跳快了半拍,原來他剛才看繡品時,不是在發(fā)呆。

顧向北的侄女背著畫夾跑來,里面夾著張戲臺的畫:“姑姑說廟會的戲臺要掛紅燈籠,你做的屏風(fēng)要放在燈籠底下才好看。”

“你畫的燈籠真好看。”林晚秋拿出塊藕荷色的軟緞邊角料,“我們一起做個小燈籠好不好?”

小姑娘的眼睛亮了亮,立刻拉著小團(tuán)子去剪彩紙,兩個孩子的笑聲像銀鈴,在巷子里蕩來蕩去。顧向北坐在旁邊的小板凳上,幫林晚秋整理蘇繡線,三十六個色號被他按深淺排得整整齊齊,像道流動的彩虹。

暮色漸濃時,劉團(tuán)長突然來訪,見了繡架上的蘭草,眼睛亮了亮:“晚秋啊,你這手藝真是絕了!我剛?cè)ノ墓F(tuán)排練廳看了,那二十件戲服掛在臺上,比新做的還上鏡!”

他拿出個信封:“這是預(yù)付的屏風(fēng)工錢,你點(diǎn)點(diǎn)。”

五塊錢,嶄新的票子,帶著油墨的清香。林晚秋的手指有點(diǎn)抖,這是她學(xué)蘇繡掙的第一筆錢,意義不同。

“謝謝劉團(tuán)長。”

“該我謝你才對。”劉團(tuán)長拉著她的手,“縣文化館的張館長說,想請你去開班教蘇繡,給下崗的婦女找點(diǎn)活計(jì),你愿意嗎?”

林晚秋愣住了:“我……我能行嗎?”

“怎么不行?”顧向北從巷口走進(jìn)來,手里拿著盞剛做好的小燈籠,“你做得很好,值得讓更多人知道。”

林晚秋看著他眼里的鼓勵,又看了看懷里的小團(tuán)子,突然有了勇氣:“我愿意。”

劉團(tuán)長走后,巷子里亮起了第一盞燈。顧向北做的小燈籠掛在老槐樹上,藕荷色的軟緞?wù)种鵂T光,蘭草的影子在燈籠上輕輕晃,像活了過來。

小團(tuán)子趴在顧向北的肩頭,手里攥著顆桑葚,已經(jīng)睡著了,嘴角還掛著笑。林晚秋坐在燈下,繼續(xù)繡蘭草的葉脈,銀灰線在藕荷色的軟緞上游走,像月光灑在水面,溫柔而堅(jiān)定。

“咔噠,咔噠……”

縫紉機(jī)的聲音在寂靜的夜里響起,像支溫柔的曲子。她想起劉團(tuán)長說的蘇繡班,想起顧向北排好的絲線,想起張奶奶煮的艾草水,心里像被灌滿了星光,亮堂堂的。

窗外的老槐樹上,麻雀睡著了,只有風(fēng)吹過樹葉的沙沙聲,像首沒唱完的搖籃曲。林晚秋低頭看著繡架上的蘭草,突然覺得,這日子就像她手里的蘇繡線,初時或許纖細(xì)易斷,只要耐著性子一針一線地繡,總能織出屬于自己的風(fēng)景。

至于顧向北……林晚秋的嘴角不知不覺揚(yáng)起抹淺笑。或許,等蘇繡班開起來,她可以請他來當(dāng)“雜役”,負(fù)責(zé)劈柴挑水,順便……嘗嘗她新學(xué)的桂花糕。

月光穿過窗欞,落在繡架上的軟緞上,像撒了把碎鉆,亮得晃眼。檐下的燈籠輕輕晃,把兩人的影子拉得很長,在青石板上交疊,像幅沒干透的水墨畫。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乐县| 通化市| 许昌县| 常州市| 康保县| 科尔| 桦川县| 上饶县| 龙川县| 田东县| 青神县| 奇台县| 新闻| 上虞市| 驻马店市| 广平县| 石林| 乌拉特中旗| 三河市| 长垣县| 商河县| 集安市| 逊克县| 吉木萨尔县| 南召县| 伊金霍洛旗| 昭觉县| 广昌县| 托里县| 岱山县| 镇江市| 嫩江县| 潞城市| 大石桥市| 怀远县| 白水县| 澳门| 贡觉县| 安宁市| 西充县| 永年县|